第四十六章 第一份高考書單
字數:5376 加入書籤
師傅扶了下眼鏡,又確認了一遍“兩份浦江日報?”
“對。”
還沒等師傅轉身去拿,忽然一輛自行車靠了過來。
斜腿一撐,對師傅喊道“浦江日報來一份。”
師傅不再多說什麽,麻利的將一大摞《浦江日報》堆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
位於南/京路上的這家報亭,綠皮的漆身,透亮的玻璃。
與市麵上常見的報攤相比,無論是報刊的種類,還是數量都要全麵的多。
漸漸的,櫃台上厚厚的《浦江日報》,肉眼可見的矮了下去。
如果這一會,你爬上今年剛恢複原名的“浦江新世界百貨商場”四樓。
往下看。
除了能看見穿梭往來的辮子車、停放成排的自行車……
還會發現南/京路各個方向的街道上,一些年輕的身影在快速移動。
漸漸的,不同方向的身影,匯聚到一個焦點。
綠色的郵政報亭,已經被這些身影完全包圍。
麵對蜂擁而至的人群,已經滿頭大汗師傅,迅速轉身從貨架下麵,又抱出了一大摞《浦江日報》。
兩分、兩分、報紙、報紙……
還沒等到中午,300份《浦江日報》已經見底。
同樣的情況,在不同的報攤延續。
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從清晨6點開始,越來越多的群眾,發現了《浦江日報》上的新氣象。
尤其是那幫,早早就排隊站在市圖書館門外,等開門的年輕人。
他們每天來這的目的,就是為了等著抄閱館中幾十套《數理化叢書》。
“你們快看,浦江日報上刊登了給教育出版社的一封信……”
“還有這,你看反麵。”
“天天……數理化,今天的報紙居然有習題?”
“快給我看看,呀……還有解析!”
“這些考題我見都沒過。”
“本報自今日起,將為廣大讀者朋友……”
“太好了,我以後每天都要買《浦江日報》。”
“你幫我先排著隊,我馬上就去買。”
“我也去。”
“幫我帶一份。”
……
《浦江日報》上不僅有數理化習題,還有答案解析的消息不脛而飛。
77年,浦江參加高考的人數達到11萬,錄取人數僅為1200多人。
到了今年,高考人數翻了倍的猛增,年齡跨度更大,但錄取人數也隻有2600多人。
隻要是與考題、習題相關的話題,都會有數量龐大的群眾接著。
就這,還不包括正在學校念書的學生。
陸陸續續準備加入高考的成年人。
一時間,整座城都在找《浦江日報》。
到了中午,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一直沒和教育出版社,取得聯係的總編江海,準備親自上門一趟。
“電話一直打不通,”江海邊下樓梯,邊說“我還是過去一趟踏實些。”
“派其他記者去就是了,”蔡文升跟在一旁
“看上午這勢頭,要不再確認一下明天的內容,江山不是建議開個專欄,把這兩年的試題解析……”
話還沒說完,他倆的腳步都停了下來。
遠遠就看見,浦江日報社的鐵柵欄門外,圍的全是人。
門房師傅正扯著嗓子喊著什麽。
蔡文升疑惑道“這是怎麽了?”
江海第一個反應就是“今天的《浦江日報》肯定賣完了。”
“這才幾點?”蔡文升驚呼。
“總編,”
一位女編輯從二樓的窗口伸出了頭“快上來接電話,教育出版社找你。”
“嘿,”江海轉身就往裏跑“真是想什麽來什麽。”
蔡文升前後看了看,趕緊向大門的方向跑去。
這個時候,他才知道。
連貼在大門外宣傳欄裏的當天報紙,都給人揭走了。
“同誌們、同學們,實在是沒有了,一大早全都發出去了。”
“一份多餘的報也沒有。”
“……”
勸了半天,一批剛走,一批又來。
實在沒辦法,蔡文升趕緊讓副刊部,寫了兩張大大的“當日《浦江日報》已經全部售空”。
一左一右,貼在大門外最顯眼的地方。
“群眾的熱情你們都看見了吧,”
這一會,四平八穩坐在總編室的江海,正與教育出版社的副社長通電活
“聽了記者的采訪匯報,我也替他們著急啊。”
“什麽?你們已經在加班加點印製了,太好了,我們《浦江日報》替全市學生感謝……”
“你不知道,這會我們報社的大門外,還被這幫渴望學習的年輕人圍著呢。”
電話的另一頭聽的一驚。
原先隻知道今天的《浦江日報》上,刊登了一封寫給出版社的信。
後來又聽說,很多準備參加高考的群眾,在滿大街找《浦江日報》。
“江總編,感謝你們及時,讓我們聽見了群眾的呼聲。”
他們能不知道那九冊《數理化叢書》有多緊俏,早見識過了。
不然,也不會加班加點的印了。
但第一批書在浦江上架後,其它城市的訂單也隨之而來,實在是排不過來。
“請你轉告讀者們,《數理化叢書》正在趕印中,我們出版社的印刷工人已經在全力以赴。”
這話江海聽的老不是滋味了,他們報社的印刷廠可是閑的很。
是怪分配不公呢,還是領導無能。
“江總編,我今天打電話來,也想請你們《浦江日報》幫我們轉告那些學生。”
“好的,您說。”
“其實除了《數理化叢書》,還有很多對高考有利的書籍,比如楊/朔和秦/牧的短篇小說和散文……”
“語文?”
“對,今年的語文高考卷麵分為100分,但作文卻占了70分。如果考生提前多讀一些短篇小說的話,將幫他們在作文上……”
江總編此時一邊用手指叩著桌麵,一邊思考著對方的提議。
這是想讓我,給他宣傳銷量不好的新書了?
他嘴角掛著笑,感歎著文化單位的精明,老狐狸!
忽然,江海收起了嘴角的微笑。
這不就是免費的廣告嘛?
一想到現在還躺在抽屜裏的那份廣告合同。
江海雙眼一亮,摸著石頭過河的時候到了。
說不定,還真是件成全你我的好事。
“我覺得可以考慮,”他越想越深,然後斬釘截鐵道
“放心吧方社長,作為浦江日報的總編,我一定會全力支持你的工作的。”
江海一語雙關。
非常明顯,他在明示對方,得記著他的好。
“互相支持互相支持,一切都是為了考生。”
“是啊,他們不容易。”
“那……江總編,一會我就讓人,送幾本小說給你們報社參考參考。”
“行,你把需要推薦給考生的書都送過來吧。”
一份高考書單,就這樣誕生了。
計劃經濟,正無聲的向市場經濟轉變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