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丹灶初開火 龍虎小還丹
字數:5515 加入書籤
半月時間一晃而過。
莊有祜順利禦極登基,改名莊祜,年號神武,莊晟那道供奉羅教無極老母的詔令,本就不得民心,至此自然也就無人再提,大景王朝再次回到無為而治、天子垂拱的狀態。
好像什麽都未曾改變,世人依舊崇道敬仙,諸多倉促間新建起來的羅教神廟隨之荒棄,淪為乞丐無賴安家之所。
天安城外,長春觀。
此刻大殿之上,李衝和羽衣星冠,坐於正中,右側依次落座張顯、李求真等人,左側卻是顏涵月、端木正二人。
酒過三巡,一番寒暄閑談過後。端木正適時放下酒杯,環顧一圈,笑道:“也不知這羅教是何跟腳,老道總感覺此輩非同一般。”
顏涵月聞言,臉上也露出感興趣的神色。
李求真微微搖頭,哂笑一聲,道:“藏頭露尾之輩,不值一提。”
許仙卻是哼了一聲,恨恨道:“他們最好求那什勞子無極老母保佑,不要被我碰到,否則……”
端木正與顏涵月對視一眼,未再多言。
他們早已知曉,此人恩師林來春,便是被羅教之人殺害,許仙如此臉色,倒也情有可原。
李衝和看他一眼,緩緩開口,道:“許師侄放心,我已傳書門中,山門定會給林師兄要個說法。”
許仙臉上顯露感激之色,接著,舉起酒杯一飲而盡,將滿腔戾氣盡數壓下。
眾人俱是修道之人,雖分屬不同宗門,但彼此宗門多有來往,境界道行又相差不大,自然便開始談玄論道起來。
端木正作為積年金丹,也不藏私,有意示好之下,諸多修道見解接連道出,一時賓主盡歡。
至到日落時分,顏涵月與端木正兩人才告辭出去。
許仙望著身前案幾,起身拜道:“如今天安城中怕是再無羅教餘孽,我欲往江南陪都蔡京城,恐怕不能隨師叔回去山門了。”
李衝和眉頭一皺,仔細看他幾眼,沉聲道:“此中得失你可明白?”
張顯眉頭一挑,心下也是一陣訝異,他猶記許仙前番時日,向他旁敲側擊能否拜入山門之事。
而就在這之後不久,李衝和便口風鬆動,隱隱有引薦其拜入山門某位長老座下之意。
許仙神色肅然,道:“在下省得,實屬心意已決。”
他莫名來到此方世界已是二十載有餘,除開林來春之外,其餘人他總覺得俱是隔了一層。
林來春從未說要收他為弟子,但他卻一直以師父之名相稱,與其說是師徒關係,莫若說是一種家人親情。
如此深仇大恨萬難化解!
他身懷寶鏡,自有上乘神通道法,而且,越是琢磨那塊寶鏡,他越發能感受到其不凡之處,在他自己沒有自保之力時,萬萬不敢顯露分毫。
李衝和仔細再看他幾眼,微微頷首,不再多說,端起酒杯,緩緩道:“既如此,許道友,大道路遠,你我共行。”
許仙飲盡杯中美酒,大笑道:
“二十年來羈旅客,今日再往險峰行。”
“玉樓金闕慵歸去,我本江湖寂寞人。”
吟罷,便大步離去。
……
三天後,道樸宗,丹鼎院。
一座麵向湖澤的石崖之上,橫著開辟出來一塊平地,以一排朱漆欄杆相護。
平地之上一棵巨大無比的桃樹華花綻放,其枝葉繁茂,好似華蓋一般將整個平台天空遮覆起來,朵朵桃花灼灼如火,燦燦而開。
桃樹下設有一涼亭小閣,董真人身穿玄袍、頭戴高冠,臨淵而立。
董真人轉過身來,笑道:“唔,那端木正與你的硨磲珠,卻是幫了你一個大忙。”
張顯頷首道:“師尊所言甚是,端木長老確實幫弟子省去了大量時間精力。”若是他自己找尋金火靈物,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山門藏寶閣用功德點數去交換,想必其中定然不缺。
不過,一來功德點數難以累積,他道行低微,能夠接手的任務乏善可陳,猴年馬月才能湊夠。
二來他也並不想將其用在此處,功德的好處多多,除開門中‘三經五功’、十二大神通以及諸多真寶之外,其餘不論丹藥寶材或是修行心得,俱是可以用功德點數交換。
董真人走出亭閣,指了指張顯,搖了搖頭,笑道:“為師說的非是你此珠能助你修行,最主要的是那珠中靈火能助你煉丹。”
張顯微微一愣,接著眼中喜色流露,道:“如此,可以說是幫了我兩個大忙,此番人情可謂之不薄。”
雖說修士自身丹火嬰火也可用作煉丹,甚至更易掌控火候,有的丹師甚至圈養火屬妖族,借助其妖丹之火煉丹,但對於低階修士來講,借助火種才是主流,地火則是最為普遍的火種。
董真人笑道:“你既為我弟子,煉丹術萬萬不可落後於人,上次與你那本秘冊,隻有控火手法,具體煉製到底是要上手一試。”
張顯也正有此意,便欣然一禮,道:“全憑師尊做主。”
董真人微微頷首,袖袍一揮,一卷丹書飛至張顯麵前,道:“此中有三卷丹方,乃修行界最為常見的丹藥,九日為限,各煉一枚。”
張顯沉聲道:“弟子必不負師尊厚望。”
董真人點了點頭,看向崖下雲卷雲舒,道:“你且退下吧。”
張顯拜謝,收下丹方,便灑然下山。
丹鼎院,三陽島。此島乃是他回山複命後,董真人特地下賜與他,島嶼位於丹鼎院汨羅湖中,此湖常年雲遮霧掩,大小島嶼星羅棋布,院中長老便借其天時,擺設陣盤,聚集靈華,以作洞府。
三陽島麵積不大,僅有三座小山,但其中一座山峰貫通地脈,時時有地火湧出,稍以陣法牽引拘束,便能打造出一處地灶出來。
此時他已來到地火噴湧之處,炎炎灼灼,火雲漫卷,整個天地間都似乎充斥著躁動之意,隻感覺丹田內氣都要被點燃起來。
打開隔熱符陣,走至一旁放置鼎爐的平台,盤坐調息起來。
他身前的鼎爐,隻是最普通的一種。以生鐵鑄造,混入了些許黑鎢。然後在其上又繪了幾個符籙,勉勉強強可算是寶器之列。
張顯將幾種藥材取出均勻布好,手訣一掐,借助陣勢牽引出絲絲火力,便開始預熱爐鼎。
張顯閉上雙眼,腦中開始回想起丹書上記載的各種細節,借助神珠撐開那片空間,開始不斷推演試錯。
一個時辰後,他睜開雙眼,眼中精光四溢,他在神念中嚐試數次,終於摸索出各種關竅。
他此刻準備煉製的丹藥名為龍虎小還丹,用以開竅醒神,祛汙化濁,淨心化障,所費藥材不算名貴,院中庫存便能找尋出來,以九曲靈參為主藥,另以九種丹水佐之而成。
每一種藥材的藥性並非是單一,許多靈藥因部位不同、生長年限不同,都會導致其藥效不同,而每一種丹藥都僅僅隻是取靈藥的某一種藥性,甚至不同藥性需要特殊提煉手法,因此,煉製丹藥的第一步便是提煉藥材。
要想完美提煉藥材精華,靠的便是對火候的掌握,而掌握火候,便要看丹師的煉丹經驗、煉製手法乃至所用丹火、鼎爐等,據說煉製高階丹藥,甚至還會出現各種天劫。
因此,無論是哪位高階丹師,都是經曆千百次失敗,浪費無數藥材之後,才堆砌出來。每一位丹師,都被那些大宗世家,極力拉攏,當然,也隻有此等底蘊深厚之宗門,才能養得起高階丹師。
待麵前鼎爐通體通紅,張顯睜開雙眼,袖袍連揮,便將九味輔藥放入爐中。
若有其他丹師在此,必定震驚不已,一次性提煉九味藥材,哪怕隻是輔藥,也極大耗費心神,稍一分心出錯,諸多珍惜靈藥便會化作一攤廢渣。
九味輔藥剛一被投入爐中,洶湧熾焰在張顯操縱下便一擁而上,化作九道火龍分別將其包裹煆燒,呲呲之聲隨之不斷響起傳出。
約莫一刻鍾左右,鼎內的九條火龍,突然身體一震,巨嘴一張,一團團的帶著極其濃鬱藥香的液體,不斷的從其中噴吐而出。
張顯眼中精光一閃,便有九隻瓷白小瓶飛起,將那九團液體分別裝盛起來。
一舉一動,渾然天成,絲毫不像初學者,反而像是一位煉丹數年的宗師大家。
初步成功,他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按照《九轉控火法》上記述的印訣,慢慢平複起爐中熱力。
如此反複九次,就在爐中溫度被壓製到極低之時,張顯眼中精光一閃,將那九曲靈參投入爐中,接著便立刻放下對溫度的壓製。
熾焰滾滾,好似炎龍吐息,那九曲靈參須發一卷,隱隱間居然有嬰孩哭泣之聲傳出。
張顯麵目淡然,此非是說靈參已有神智,隻是其應激而發罷了,冷熱相煎,便是要逼出其藥性出來。
熾焰裹卷之下,不過半盞茶時間,靈參便溢出粒粒鮮紅液體,宛如一枚枚血色珍珠一般,圓潤飽滿。
血色珍珠提煉出來後,並非像那九味輔藥一般聚作一團,而是各自為政,不斷撞擊在鼎壁之上,每次撞擊,都會傳出一道道清脆的金鐵碰撞聲響。
張顯表情毫無變化,手中印訣一換,爐中火焰猛然暴漲而起,那些血珠便是猶如受驚一般的急速退縮,在火焰大規模的包圍下,諸多珠粒竟然慢慢凝作一團。
近兩個時辰的提煉,雜質終於是被剔除殆盡,那團液體不僅變得更加圓潤,而且其顏色也是變得透明,仔細看去,還能看見其中翻騰的氣泡。
將這團透明液體放置一旁,張顯深深吸了一口氣。所有藥材都已提煉完畢,接下來便是融合藥性了,這一步便是煉丹最後一步,稍有失誤,珍貴藥材俱是化作齏粉不說,甚至有炸爐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