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蚌宮上真演妙法 寶峒弟子逞威風 上

字數:5241   加入書籤

A+A-




    竹敲殘月落,雞唱曉雲生。
    張顯拜別董真人後,便若有所思的出了大殿,沉璽道人默然跟其身後,一路穿廊過院,直至來到殿門平台處。
    張顯回首,見他並未離去,不由得略帶詫異道:“沉璽真人,不知有何見教?”據他所知,此人向來不耐言辭,卻頗得董真人信任。張顯曾隱隱猜測,他應是董真人所持法寶的真靈化身。
    隻是法寶真靈欲要顯化人身,脫離器物之拘困,最起碼也得是真寶一流,而道樸宗所存真寶俱是有數,無一不是由洞天真人持拿,也隻有此輩方可降服駕馭得住,想來沉璽應是自有特殊。
    沉璽道人沉默半響,道:“便在前日,老爺親手送雨嫣女娃轉生而去了。”說完,不待張顯反應,便自顧自離開,彷佛是專門告知他此事。
    張顯一愣,心中凜然。當年他拜師董真人時,曾碰巧見過董雨嫣一麵,此女丹道天賦極為出色,頗得董真人疼愛,隻是性格跳脫,不耐枯坐修行,時不時偷偷下山遊玩,董真人對此也殊為無奈。
    未曾想,短短數載,明豔少女竟已轉生而去。張顯心中了然,雖名為轉生,實際上卻與凡人壽終過世一般無二,曆經大道輪回,其元真本我早已被磨滅殆盡,哪怕再世為人,卻再也非是原本之人了。
    若要保住本我不失,或許隻有傳說中的仙人方有此能,可自此界有人種以來,能成仙者,屈指可數,且俱是一去不複歸返,也無有任何音訊傳回。
    董真人作為元嬰上修,也隻能任其轉生而去,此中無奈實屬令人唏噓。
    想到此處,張顯心中暗暗一歎,隨即邁步下山。
    下至山腳,正欲駕雲而去,身後卻傳來言語交談之聲:
    “師兄快走,二十載一遇的上真人開壇講法,去晚了可沒有空位了。”
    “來了來了,哎,師弟何必如此急切。”
    張顯一愣,止住腳步,待看清其等穿著,便上前問道:“三位師侄,不知你們口中所說的上真講法是指?”
    三人聞言,看了張顯一眼,見他身著常服,臉上不由得露出驚疑之色。
    張顯微微一笑,道:“貧道張顯,亦在丹鼎院中修道。”雖說他是董真人關門弟子,但卻甚少在丹鼎院中走動,是以院中諸多弟子俱都隻聞其名、未見其人。
    三人大驚失色,匆忙行禮道:“原來是張師叔當麵,請恕我等失禮。”
    其中一年紀稍長之人,看了看其餘兩人,拱手答道:“師叔有所不知,每隔二十載,門中便有上師開壇講法,今年尤為不同,據說還有寶峒宗上師參與。”
    張顯神色一動,寶峒宗之名,他素有耳聞。此宗與道樸宗大有淵源,六千載前,寶峒宗開派祖師欲立山門,數載輾轉騰挪,奈何洞天福地俱是有主,稍次一籌的也俱被各大宗大派明裏或暗裏扶持的勢力占據。
    無奈之下,寶峒宗開派祖師許以重寶,並以每千載上贈十件靈器、百件寶器為諾,換取道樸宗出手幫助。
    兩方合計,最終將其宗門道場設在雲台山,此處緊靠西海,山勢險峻,地火充盈,有一大妖盤踞,因其修為高深,且有無盡汪洋引以後路,行事頗有些肆無忌憚。
    道樸宗出動數位洞天真人,持以真寶,將其鎮殺。
    再花費數載功夫,寶峒宗移山挪水,設立法陣,大力經營之下,漸漸成為一處堪比洞天福地之所在,近千年來,更有隱隱成為天下第一煉器宗門之像。
    三人見張顯陷入沉思,不敢打擾,隻是默默候在一旁。
    半響,張顯回過神來,又細問了法壇所在位置,便笑道:“多謝三位師侄。”隨即腳步一抬,身形已立在雲端,向遠處飄然而去。
    三人連道不敢,滿是羨慕的看著消失在天邊的張顯。
    半個時辰後,張顯前方出現了一片四麵環山茂樹,約莫千丈方圓的水泊。
    水泊正東方靠山處,有一壁立而起的青石大碑,高約數十丈,其上波紋蕩漾,靈光耀耀,異常顯眼。
    石碑之前有一寬廣平地,此刻也是人頭攢動,一眼望去,怕不有數千之眾,遠處更有靈光飛馳,顯然是有人正往此處飛遁而來。
    張顯卻不敢再貿然飛遁,遠遠便從空中落下,步行來到這邊平地上。隻見眾人俱是排列在青石大碑麵前,三五成群小聲交談。
    就在他欲上前排隊等候之時,卻聽見背後有人喚了他一聲:“張師兄?”
    張顯回頭一看,見汪珧站在不遠處,身前還跟著一名約莫十一二歲、頭戴金冠的少年,心頭一動,不禁訝然道:“汪道兄?你這是……”
    原來此人正是當年在龍首山臨濯法會中,欲以一瓶正源丹來使張顯自願退出的汪珧。雖說他當時並未答應,但此人也並未有任何無禮之舉,倒是給他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汪珧上前幾步,麵露欣喜之意,道:“張師兄,果真是你。”隨即側身介紹起一旁金冠少年,道:“這是我族中小叔,自幼在金華殿修道。”
    張顯抬眼觀去,這金冠少年年紀尚小,修為卻已然是開光境中期,心中不由得暗暗稱奇,隨即正色拱手道:“汪道友,貧道張顯,有禮了。”
    汪珧在一旁繼續介紹道:“張師兄乃丹鼎院董真人關門弟子,四載前已位列真傳。”
    聽聞此言,金冠少年眼中一亮,也不回禮,隻眼巴巴對張顯道:“張師兄,你也能煉製那些好吃的藥丸嗎?”
    張顯一愣,細細看他一眼,見他眼神清澈,稚氣未脫,不似做偽,心中暗道:不愧是世家大族,竟豪奢至此。
    汪珧卻赧顏一笑,輕咳一聲,告一聲罪,接著岔開話題道:“張師兄,你也是來蚌宮聽法的嗎?”
    張顯神色微動,道:“聽聞此地有上真講法,二十載方有一次,實屬良機難得。汪道兄莫非也是為此?”
    汪珧輕輕一笑,直言道:“師兄所言甚是,這蚌宮講法,對我輩來說可是一樁莫大機緣。小弟我尚在下院,本無有資格來此,隻好倚仗小叔,方能入內旁聽。”
    四載已過,汪珧依舊在善淵觀修持,不可輕易下山。隻是他到底是出身世家大族,總有方便法門可行。
    張顯心中恍然,難怪此地人群熙攘,其等境界卻多是開光境及以下的修為,至於靈真境,不過寥寥數人而已。想來此輩便如同汪珧一般,俱是由族中位列真傳者接應而至。
    至於非是下院兩觀者,哪怕僅是內門中的一介仆役,卻也能入內聽法。是以許多未能通過真傳弟子考核之人,願意委身做內門真傳弟子的仆從,實乃好處眾多。
    表麵看來,此舉或許有失偏頗,若要深思,卻是不得已的折中之法。
    道樸宗內世家眾多,且其等祖上多是祖師之親傳弟子,門規偏向世家,實乃難以更改的事實。但天衍四十九,留一線與人爭,這巧妙破開的口子,或許便是寒門天才的一線道緣。
    汪珧見張顯陷入沉思,以為是在思索此次上真講法諸事,便胸有成竹道:“小弟我雖不曾來過此地,但對這蚌宮可謂是知之甚詳。”
    張顯念頭一轉,便順勢道:“哦?還請汪道兄指教。”
    汪珧笑了笑,便說起有關蚌宮的諸多消息來。
    原來這蚌宮是上古妖庭之主龍君第九子椒圖的行宮,椒圖之母乃是一隻蚌精,一身道行堪比洞天真人。當年妖族敗退,椒圖與其母俱被誅殺,此地自然也被廢棄。
    待到道樸子祖師於此開宗立派,蚌宮又被眾弟子重新修繕,妖氛盡除。因其風格奇異,是以時常有各種法會在此開展。
    不知不覺間,三人已是來到青石碑前。
    三人立定腳步,汪珧笑道:“這便是小界入口了,穿過此石,便可直至蚌宮,你我便在裏間再會。”
    張顯稍一思量,也不多問,隻是含笑而答。
    一步邁出,眼前忽然迎頭照來一道柔和舒緩的光亮,張顯隻覺似被和藹暖陽照透內外,幾個呼吸過後,光亮暗淡下去,已是來到一處寬廣平地之中。
    抬頭一看,頭頂乃是萬鈞湖水,幽幽暗暗,望不見邊際,四周各色遊魚來回往複,悠哉怡然,遠處珊瑚林立,湖床之上,放著一枚枚閃爍著柔和光芒的白貝,向南一路延伸出去,指明了前進的道路。
    張顯望了望前方,遠處盡頭卻是一片星星點點,隱見人影晃動,宮閣錯落,想來就是蚌宮所在。
    他心中不由得暗暗稱奇,未曾想這蚌宮竟當真立在萬丈深湖之中,想來剛才那陣柔和光芒,便是一道護持之術,便於眾人在水下往來行走。
    稍作停留,未見汪珧二人到來,張顯也不多加等候,直直往遠處趕去。
    來到殿前,張顯理了理衣袍,一步跨入殿中。四下一看,見每個弟子座下都有一處湖貝樣式的座墩,如今差不多都坐得是滿滿當當,隻前方還有兩處空位。
    正欲邁步,耳旁傳來汪珧招呼之聲:“張師兄,快來此處,前方乃是諸位靈真境師兄之座次。”
    張衍一怔,回頭一看,隻見汪珧二人正落座於略顯靠後的一排座墩上,其身側果真有一處空位。
    原來此處座位實乃按修為排布,最靠前幾排乃是靈真境弟子,接著便是開光境弟子,最後席地而坐的,便是內門中的仆從或是童子。張顯以金火靈物破境靈真,殺機深藏,不是修為高過的他的人決計看不出來他的境界,被誤以為修為不高也實屬是正常。
    張顯上前坐下後,正與道謝,哪知嘴唇剛啟,卻聽到一聲磬響,悠悠傳遍全場,一名道童站出來高聲喊道:“時辰已到,上師開壇傳道,眾弟子不得喧嘩。”
    所有人立時噤聲,凝神看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