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翻篇
字數:5995 加入書籤
李治平這邊剛剛訓誡完。
言明帶著言城的滿城權貴就走了過來。
言明毫無表情地問道:“李首輔,此事是否到此結束?”
任他們心如明鏡,當著這麽多天雷宮的人在場,場麵還是要過的。
畢竟事態前所未有,憑李治平事前的幾句話就默認事過無悔,那也顯得太過隨意。
長久敵對的勢力,僅憑信任兩字是說不通的。
李治平假意不悅,道:“本相既然說過言城和離火殿不插手就不牽連,自然不會因他逃了就反悔,何況,他已自行除籍。隻不過,本相適才見離火殿和言三城主似乎也欲自行除籍?哼,言城主,這偌大的言城,難道因一個自行除籍的人就要自尋死路了嗎?”
言行苦撐,九頭鳥和赤羽大鵬未到之前,離火殿和言信的確都有了那個打算,明麵上的數百人都抬起了手正欲與言行一樣自己給自己烙上除籍之印,這個陣仗,李治平和天雷宮的人想不看見都難。
這種號召力,自然是李治平樂於見到的,但也是他明裏所不能忍受的。
此事當然需要假意責問一番。
言明不卑不亢地道:“沒有發生的事,就是沒有發生。李首輔該不會也降下欲加之罪?”
李治平負手道:“本相既要嚴正法度,法度自要依據,無憑無據,本相自然不妄下罪名。隻是有些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言明道:“李首輔請講,我言某人洗耳恭聽。”
李治平看著前方仍在舉城歡呼的言城百姓,道:“不該發生的事,最好連端倪都不要出現。為我,為你,也為言城百姓,天雷宮的怒火,言城承受不起。已經除籍的人,就不該存在這世間任何一城,言城就最不應該。既然入了南野,就當他已死了吧,反正也是遲早的事。當年的言休,現在的他,都一樣。”
人心凝聚,是好。
但不能太早的表露出來。
李治平安排了這場戲,本是為言行積攢民望,但出現這樣的反應,還是他始料未及的。這個時候還是需要壓一壓,不能讓人心鼎沸到這個程度,這很有可能造成意外不可控的局麵。
比如剛才一不小心,可能言城直接就反了。
剛才的事雖然已經過去了,可難保日後,在百英決前就提前因為某個事由爆發了反抗天雷宮的浪潮。
如今世間大局已定,這是萬萬不可發生的事。
於是,李治平故意提到言休,就是告訴言明,你的喪弟之痛都忍了,這個時候更該隱忍。
隻是這話也刺痛了言明。
言明臉色一沉,眼角青筋抽動,道:“李首輔的肺腑之言,我言某人聽懂了。”
李治平相信言明是真的聽懂了,更相信言明能夠顧全大局,點了點頭,道:“本相今日沒有食言,日後也不會因此事再向言城發難。言城主答應本相的事,也請不要食言。”
言明正色道:“李首輔請放心,不論是我言某人,還是言城,都沒有食言的餘地。”
李治平看向樸秉公和李嚴,道:“樸督查,李司座。”
兩人應聲走到李治平身後,道:“在。”
李治平道:“言城主已答應了本相,我大秦和天雷宮留在言城的一應人等,以監察司為主,協助言城掌理一城事務。督查隊行督查之權,以法度為憑,查有瀆職枉法之人,即刻革職論處,本相已為你留下候補人員,不必姑息,遇有難處,可隨時向本相傳書,本相自會為你做主。”
樸秉公躬身道:“是。”
李治平又對李嚴道:“李司座,你說說看,本相走後,你當如何著手職權之內事宜?”
李嚴道:“首輔大人早有示下,一先將言城工籍農籍獵戶並籍,並籍之後,原本三籍民生所限,累加許可。二即刻丈量受災的田地,盡快成交首輔大人核定言城所應減免之賦稅。”
李治平笑了一聲,道:“看來你隻要不被私怨衝昏了頭腦,別的事還是肯用心思的。”
李嚴慚愧地低下了頭。
他的私怨還是沒有宣泄,但現在相比宣泄私怨,完成李治平交給他的任務才是最重要的,事關大秦世子王權一統的大業,稍有馬虎那可是人頭落地的禍事。
但反之,李治平也明示了,隻要他能為王權一統做出一點成效,王權一統之日,就是他躋身相閣之時。
現在再去計較他對言行的私怨很不合時宜,且不說李治平剛剛已經訓斥過了他,現在看言明已經退讓了讓監察司協同掌理言城事務,在他看來,這個讓步,又豈是區區言行的性命可比。
以李嚴的精明,當他確認了現在的局勢,確認了李治平說的收攏言城民心不是初來乍到與言明的空口白話而是長久之計,他自然就知道往後該怎麽做了。
李治平道:“具體的事項,一步一步來,往後有什麽舉措,應事先來報,本相若有新的指示,亦會提前派人通報。另外,本相也為言城主留下了一名信使,言城主可直接與本相書信往來。一來可商議溝通,二來,言城主亦以此對監察司行督查之權。過去本相隻聞監察司片麵之詞,往後,就不再是了。”
李嚴心頭一緊,道:“是。”
李治平做出的這些安排,等於是要對言城的事事事過問,重視的程度前所未見。
過去一城監察司司座行事決斷都可自己說了算,簡直就是天雷宮霸權於一城的化身,從今往後,他都隻能是聽命差遣了。
雖然職位沒有變化,處境卻是一瀉千裏。
但為了王權一統的大業,這又算得了什麽呢?
李治平依次看著樸秉公、李嚴和言明,道:“三位,日後不論做何事,都最好事先商議個妥善之法,還望各位日後都能放下芥蒂,通力合作,一切都是為了百姓。”
言明點了點頭。
樸秉公和李嚴道:“是。”
樸秉公的主要職責,是監督監察司行事有無瀆職枉法,至於監察司要如何去消除言城對他們的恨意和往日印象,如何收攏言城民心,都並不在他的職責範圍之內。
但關鍵就這裏,隻要在他的督查隊監督之下,大秦和天雷宮在言城的一應人等能依照法度行事,一改往日霸道擅權的作風,能夠多少做到李治平要求的重視民生民意的反饋,那過去積累的仇恨多少都會被消除一些。
李嚴心裏想的則是言明雖然迫於壓力表麵上讓渡了協同掌理言城的權力,可真要執行起來,言明又當真可能讓言城上下配合監察司嗎?
他怎會知道,在李治平的努力下,言明或者說言城山下已經與李治平達成一致,為了謀一個他們都想要的未來,共同去試行出王權一統的可能。
隻不過,此王權一統非彼王權一統。
如今各城監察司代行天雷宮霸權之下,通行的還是大秦的嚴苛法典,但李治平會設法以王權一統的需要,說服秦世厲適度地放寬嚴苛的法令,這正是世間百姓所需要的,也是李治平將會陸續的一定程度地帶給世間各城百姓的。
在今日對言行動手,就是宣告李治平言城一行諸事已定。
也是他該離開的時候了,等待他的,還有漫長的行程。
又望著赤羽大鵬離去的方向,李治平道:“此人已經死了,本相相信,他不會再回到言城了,對嗎?言城主?”
再一次提醒言明,就算言行再遇到什麽困境,言城也不能再收容言行。
盡管李治平多麽希望言行能活下去,但這一點,無論如何都是不可以的。
言明瞥了一眼身邊的言信,長吸了一口氣,道:“對。”
言信雖然一直默不作聲,但他的反應還好,言行已經如計劃的一樣逃了,那他們就隻能相信言行還能如他們期望的那樣,一路去到靈雀山,助朱雀神靈聚靈成功,而後,直到明年的百英決,再相會於天雷宮。
這一問一答,也就是告訴李嚴,言行的事,徹底翻篇。從今往後隻需要著眼於如何促進王權一統,都不要再糾纏此事。
李嚴自然深通上意,言明承諾言城不會收容言行,那就夠了,隻要困在南野,不論死了沒死,都與死了無異。
李治平揮了揮了袖袍,道:“竇罰,啟程。”
說罷,朝著人群外,他的車駕走去。
擁擠的人群紛紛垂首讓出一條路。
竇淵跟在李治平身後,高聲道:“返城。”
跟隨李治平而來的隨行人員,留下那些為監察司預留的候補人員和信使,其餘人依次跟在竇淵身後,數百人隊列整齊劃一。
李治平和竇淵頭也不回的走上了那架八匹馬同拉的大車。
車駕緩緩啟動。
李嚴和樸秉公等一應大秦和天雷宮人員跪地叩首,高聲道:“恭送首輔大人!”
言城的人則都隻是站著目送李治平離開。
火行的修道者和言城的滿城權貴都知道李治平此來的真正目的,對於這位大秦首輔,他們心裏既有感激,也有敬佩。
也如曾經的言行和言明等人一樣,在對他產生信任之後,所有人都不禁為他而惋惜。
這樣一個既有遠見,又有謀略,又有仁心的人,卻是李家之後。
一眾人馬向著通往大秦的驛道遠遠離去後。
言明向著身後的滿城權貴們道:“去,疏散百姓。”
這個時候,盡量消除言行帶來的影響是明智的,既然要翻篇,那就最好不要再去刺痛李嚴和天雷宮的人。
最好讓他們想都不要再想起言行。
而有了今日的事,所有有關言行的事都會在言城悄然流傳開。
隻要言行活下去,屬於他的民望一絲都不會少。
總有一日,會如井噴一般爆發。 (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