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第127章 埃及行
字數:6285 加入書籤
第127章 埃及行
1726年3月10日,位於曼宰萊湖東側一座漁港今埃及塞得港),一支由數十人組成的勘探隊正在對當地的地質、地形、氣象、水文等自然條件進行細致地考察和探測,甚至還有數人劃著小船在對港灣的水深、洋流進行測量和記錄,似乎在為某項大工程在做前期勘察準備工作。
在漁港的四周,零星散布著百餘騎馬穆魯克騎兵,為整個考察隊警戒護衛,以防那些桀驁不馴的部族騎兵跑來打秋風,一不小心就會傷了齊國貴人的性命。
這個時節,正是埃及一年當中最為愜意的季節,氣溫不到二十度,從地中海吹來的陣陣海風,在煦暖的陽光照射下,讓人生出一絲閑適慵懶的氣息。
“按照最優成本來看,規劃中的跨地中海鐵路的終點當放在此處為佳。”埃及鐵路股份商社副執事宋長風將手中的圖紙合上,然後轉頭朝線路勘察隊負責人左萬昌說道:“從蘇伊士港,經伊斯梅利亞,然後直通此處,幾乎是一條直線,而且沿途地勢平坦,沒有太大多崎嶇的山嶺穀地,總體成本應該可以控製得很低,施工進度想必也會很快。”
“若是要將鐵路終點設在此處,那就意味著我們鐵路商社要投資一筆巨款,將這座漁港擴建成一座頗具規模的商業大港。”左萬昌臉上呈現出擔憂的神色,“可是,如此一來,就會與距此不遠的達米埃塔港形成激烈的競爭關係,奧斯曼商社未必會樂見此種情況的發生。畢竟,他們對達米埃塔港持續數十年的投資建設,可是花費了不少心血。要知道,奧斯曼商社作為這條鐵路的大股東,可是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說不定就會否決我們的建設規劃。”
“奧斯曼商社若是願意追加投資款,我倒是不介意將這條鐵路在開羅拐個彎,然後再修到達米埃塔港。”宋長風笑著說道:“可要是這般修法,整個鐵路裏程將超過三百多公裏,預算也要超出兩倍以上。那麽,奧斯曼商社就算賬上再有錢,怕是一時半會也拿不出多出的預算金額。再者說了,奧斯曼帝國和埃及地方政府也未必願意讓我們齊國修建這麽長的一條鐵路,以免被我們更深度地加以控製。”
根據一年前齊國與奧斯曼帝國達成初步協議,齊國將在埃及出資修建一條貫通紅海和地中海之間的鐵路,從蘇伊士港直達北部沿海港口。這條鐵路建成後,鐵路權和經營權將全部抵押給齊國投資商社,以折抵對方的投資。
嗯,按今天的話說,雙方采用的就是bot合作模式。這條鐵路將由齊國組建的鐵路商社獨家運營,期限為八十年。
當然,若是奧斯曼帝國中央政府或者埃及地方政府想要獲得這條鐵路的經營權,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在齊國鐵路商社經營三十五年後,以鐵路總投資額的五折價格將其贖回。
這條規劃中的鐵路與數十年前修建蘇伊士)開羅)公路所獲得的權益一樣,齊國人同樣也擁有鐵路沿線五公裏範圍內的土地經營權和管理權。
自然,為了保護這條鐵路的安全運行,負責管理和經營的鐵路商社也獲得了組建武裝護路隊的權利。
齊國人熱衷於在埃及修建公路、鐵路和港口,肯定不是因為樂行善施,幫著埃及人民擺脫貧困走上致富的道路。正如齊國駐開羅領事的一番話語,便道出了此間真相:“蓋我鐵路所至之處,即我占地之所及之處。”
什麽意思呢?我齊國將公路和鐵路修到哪裏,哪裏就是我們所控製的勢力範圍。
況且,修建了便捷的公路和鐵路,加大對埃及港口的建設,對齊國商品的輸入,那是大有裨益的。
穿過埃及,進入地中海,便能使齊國的商品迅速地抵達歐洲。這要比繞過非洲南端,然後再沿著非洲西海岸,通過風高浪急的大西洋前往歐洲,不論是路程上,還是時間上,都能實現最大的節省。
一些學者和專家還曾考慮過要借鑒千年以前的古運河方案,從蘇伊士到埃及北部沿海之間挖一條運河,以溝通紅海和地中海,徹底實現船舶的無礙通行。
不過,這項工程太過浩大,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再加上地緣安全方麵的考量,齊國人也隻是嘴上說說,倒沒有真的去實施。
說實話,隨著紅海地中海貿易的日益繁盛,埃及在齊國人眼中的地位是愈發重要,要不是顧忌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傳統友好關係,齊國怕是早就將這塊地盤吞到腹中,納為海外領地之一。
至於埃及諸多地方帕夏和馬穆魯克統治階層,對齊國也並不怎麽排斥,畢竟跟著奧斯曼人混了一兩百年,也沒過上什麽好日子。奧斯曼人在埃及征收各種重稅,使得地方貿易萎縮,經濟極度凋敝,別說普通民眾過著整日裏吃糠咽菜苦日子,就是馬穆魯克老爺手裏也沒幾個餘錢,時不時地還要被奧斯曼人征召至巴士拉跟波斯人打打殺殺,甚至奧斯曼人在歐洲遭遇敗績,出現兵力短缺時,一股腦地將他們也給推到前線,去迎接歐洲人的槍炮。
而齊國人來到埃及後,卻帶來了貿易的昌盛,經濟的繁榮,讓整個埃及突然變得富裕起來當然,富裕起來的是那些上層馬穆魯克統治者。
曾經,各個地方帕夏為了爭奪地盤和人口,彼此攻殺,將自己弄得一身血腥,年節一盤點,好像也沒搶到多少東西。
可如今,跟著齊國人混,用麾下馬穆魯克騎兵保護他們的安全,將控製的騾馬和百姓提供給他們做苦力,把地裏的良田改種棉花,不需要打打殺殺,輕輕鬆鬆躺著都能賺取大筆的金銀。
更不要說,齊國人還帶來了大量的豪奢和稀奇玩意,瓷器、絲綢、茶葉、鍾表、玻璃、香水、珍珠、象牙、香料、龍涎香,以及各種工業製成品,使得這些一直處於中世紀蒙昧狀態的馬穆魯克貴族立時沐浴到現代文明的陽光,享受隻有那些伊斯坦布爾城奧斯曼貴人才擁有的生活。
作為奧斯曼帝國在北非的屬地,埃及其實並未受到奧斯曼帝國真正意義上的統治。很多埃及人自己也認為,即使埃及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但它仍舊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主權”國家。
既然如此,我們埃及人跟著有錢的齊國人混,好像並不需要看奧斯曼人的眼色。況且,奧斯曼人目前最大金主和外援不也是齊國人嗎?
就在勘探隊吃過午飯,躺在樹蔭下,愜意地享受午後陽光時,一名來自達米埃塔港的信使卻打破了此間的寧靜。
“英格蘭人來了。”宋長風將手中的急報看完,苦笑一聲,然後朝左萬昌說道:“他們組織了一支龐大的遠征艦隊,聯合威尼斯共和國一起殺到了達米埃塔港。你通知所有人員,準備撤離此地,我們需要立即返回達米埃塔港。”
——
3月15日,達米埃塔港。
整個達米埃塔港經過數十年的不斷擴建,規模已然不小,可同時停泊二十五艘以上的船隻靠港。同時,在尼羅河兩岸擁有五座炮台總計六十多門海防重炮,確保任何敵人都興不起從河口上朔至此強攻港口的念頭。
達米埃塔港內還有兩座堅固的要塞。該要塞可駐兵兩千人以上——當然,礙於埃及地方政府的限製,平日裏也隻駐紮了四五百人的樣子,結構堅固,通體以水泥、條石及厚磚砌成,即使數千上萬人的大軍來攻,也未必能撼動其分毫。
一周前,英格蘭艦隊突然殺來,在尼羅河口附近捕獲了數艘商船和漁船後,便悍然突入尼羅河,準備上溯至達米埃塔港,攻占這座齊國人在地中海最為重要的據點。
然而,當尼羅河兩岸數十門岸防重炮齊聲轟鳴時,立即就打消了英格蘭人的速戰的企圖。半個小時的火炮對轟,齊國人的炮台不知道有沒有遭到損傷,但英格蘭皇家海軍戰艦卻先後有一艘被擊沉,五艘被擊傷,狼狽地退出尼羅河,停駐於外海。
隨後幾日,英軍又展開了一場登陸行動。一千餘蘇格蘭高地團士兵,在艦炮的掩護下,乘坐數十艘小船,快速衝抵岸邊,然後越過齊腰深的灘塗,奮力地朝岸邊行進。
或許是畏於英軍艦炮的巨大威力,岸上的齊國人和埃及人並沒有在英軍登陸時,發起反擊,使得上岸的部隊成功建立一塊登陸場。
三天後,稍事休整的登陸部隊,排出整齊的行軍隊列,朝數公裏外的達米埃塔城殺去。
此前,英軍幾乎是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輕取亞曆山大港,俘虜埃及士兵四百餘人,城內八千餘居民也沒有做出任何反抗的舉動。
因而,登陸部隊指揮官巴斯可·霍奇斯少將也同樣期待著一場輕鬆而偉大的勝利。盡管,這座達米埃塔是齊國租借而來的港城,是他們經營的紅海地中海貿易的關鍵節點,必然擁有較為完備的防禦設施。
但他寄希望於英國遠征艦隊攻擊的突然性,能造成對方在防守上出現巨大的紕漏,而未能及時動員和集結更多的武裝人員,保衛這座城市。
在霍奇斯的堅持下,多達三千餘陸軍部隊、二十多門火炮被成功送上岸來。並且,所有部隊絲毫不做任何休整,便直奔達米埃塔城殺來,他就是藉以這般摧枯拉朽的軍力,給城內的守軍施加強大的軍事壓力,最好能迫使對方不戰而降。
然而,當日下午3時,英軍抵達城下時,卻意外的發現有三千五百餘齊國軍隊整齊的列陣於達米埃塔城前,在陣列的兩翼,各有五六百名彪悍的馬穆魯克騎兵。
此時,英軍登陸部隊指揮官霍奇斯少將頓時有些進退維穀。
這裏怎麽會有如此多的軍隊?
而且,瞧那些士兵的模樣,還都是身著齊國軍服的正規軍,可不是那種隻會打順風仗的雇傭軍!
就在霍奇斯少將猶豫著是否撤回海邊的時候,齊國軍隊率先發動了進攻。
布置在達米埃塔城上的數十門重型加農火炮和榴彈炮,仿若驚雷一般,幾乎在同一時間發出劇烈的轟鳴聲。
緊接著,被推到陣列前方的三十多門陸軍火炮也次第打響,密集的彈雨如冰雹一樣砸向英軍隊伍中間。
霍奇斯少將也是參加過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一名老兵,曾跟隨馬爾巴羅公爵約翰·丘吉爾親曆豪什塔特戰役。在那場戰役中,他們所屬的英奧聯軍不畏敵軍炮火,奮勇衝擊,一舉攻破了法國和巴伐利亞聯軍防線,斃俘達2.8萬人,戰後也因此獲得了議會最高榮譽獎勵。
但他從未想到,在達米埃塔城下,也會遭到如此密集的炮火轟擊。而且,不同於以往戰場上所麵對的都是實心彈的跳彈和撞擊殺傷,齊國人射出的炮彈竟然均為開花彈,落在隊伍中的每一發炮彈,都能造成十數人的傷亡,使得整個部隊隱隱有崩潰的跡象。
霍奇斯少將當即下達了一個讓他後悔終身的命令,全軍集團衝鋒,火炮隨同跟進。
在鼓號聲中,三千名英軍士兵排成一個個火槍方陣,冒著猛烈的炮火,堅定地朝達米埃塔城緩緩推進。他希望以己方英勇無畏的衝鋒姿態,擊垮對麵的齊國軍隊,一如二十年前在豪什塔特那樣,在麵對麵的排槍射擊中大敗敵軍。
不過,他還是低估了齊國人的火力,也高估了己方士兵麵對死亡的承受度。當齊國軍隊不顧己方火炮轟擊,同樣也邁著整齊的步伐,相向而來,並且在距離己方戰線還有兩百多米時,便連續打出三輪火槍齊射,使得英軍隊列中士兵如風吹麥浪般齊刷刷撲倒在地。英軍士兵不可抑製地出現了逃跑的現象,密集的火炮,超遠距離的火槍攢射,讓他們已然喪失了進攻的勇氣。先是零星的逃跑行為,繼而帶動了更多士兵爭相影從,紛紛扭頭朝海邊奔去。
給予英軍最後一擊的是一千餘馬穆魯克騎兵的衝鋒,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彎刀,縱馬奔馳,將露出後背的一個個英軍士兵砍翻在地。
此戰,包括登陸部隊指揮官霍奇斯少將在內的兩千五百名英軍官兵被俘殺,僥幸逃至海邊的士兵不足四百人。
英軍為了挽回顏麵,惱羞成怒地派出數艘戰艦再次衝入尼羅河口,對兩岸的炮台進行猛烈轟擊。
毫不意外,英軍戰艦被嚴陣以待的炮台所擊退,帶著累累傷痕又匆忙撤出了河口。
盡管,齊國人在達米埃塔城下大敗英軍登陸部隊,但港口卻被英軍戰艦徹底封鎖,不論是來的是荷蘭商船,還是法國商船,皆被英軍戰艦阻攔,不得進入港口裝運貨物。
看著港內待運的物資堆積如山,齊國人固然是愁眉不展,但更為焦急的卻是伊斯坦布爾派駐此地的軍需官員。
奧斯曼帝國軍隊正在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與奧地利人交戰正酣,急需的軍械物資和大量糧食卻滯留此地,這不是要貽誤戰機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