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第132章 堅船利炮
字數:8071 加入書籤
第132章 堅船利炮
齊國人對鐵甲艦的研究進行了差不多二三十年時間,也就是在蒸汽動力船初步得到應用後,就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此展開可行性研究。
據說,研究和製造鐵甲艦的構想,最早源自漢興九年1679年)太祖皇帝出席的一場皇家科學院大會上對未來科技的若幹展望和設想。
太祖皇帝陛下言及,鋼鐵雖然浮力小於木頭,入水即沉。但若是將鋼鐵建造成一個空心構造,裏麵中空,則它的重量就會比同體積的實心的鐵重量要小多了,隨之浮力便會增大。需知,任何物體在水中都會受到水的浮力,浮力隨著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的增大而增大。根據多年來總結出來的浮力原理可以得出,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於它所排開水的重力。
若是用鋼鐵製造的船隻所排開水的重力足以與它自身的重力平衡,那麽,在理論上,用鋼鐵製造的船舶就能漂浮在水麵上。
為了驗證這個說法,太祖皇帝陛下還讓人現場製作了一個鐵皮罐,成功地讓它漂浮在水盆中。
漢興十年1680年),一艘全鐵板建造的長8米的駁船“鐵鯊2號”在大興河今澳洲布裏斯班河)上放下,在蒸汽拖船的拖拽下,成功航行了十餘公裏。
紹寧六年1691年),一艘排水量為70噸、安裝了蒸汽動力的鐵船“鐵鯊9號”在大興軍港下水,沿著海岸線,順利地行駛至南麵的郢州今澳洲紐卡斯爾市),預示著人類船舶發展曆史揭開了一個新的篇章。
隨後,實驗下水的鋼鐵船的噸位逐漸增大,200噸、500噸、800噸……,至紹寧十七年1702年),大興特種造船廠已能成功建造出排水量達1100噸的“大家夥”。
不過,在這個時候,蒸汽動力的不足卻影響了鐵船噸位的繼續增加。沒辦法,鋼鐵造出來的玩意,自身重量就不輕,若是再裝滿貨物,就有些為難動力不怎麽夠的蒸汽機了。
齊國最早使用的蒸汽機都是大氣活塞式,但它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即效率太低。
稍微分析一下就能發現,當大氣活塞式蒸汽機結束一個動力衝程後,汽缸壁的溫度依然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而當下一個衝程開始時,大量高溫蒸汽湧入汽缸,但它們首先要做的卻並不是推動活塞上移,而是在發冷的汽缸壁上凝結,同時使汽缸壁升溫,於是,那麽一大部分用煤辛辛苦苦燒出來的熱不是用來做功,而是以加熱汽缸壁的形式白白浪費掉了。而這,也就注定了大氣活塞式蒸汽機的效率不會太高。
後來,通過工程師的不斷改良和重新設計,試著將汽缸同冷凝器分開,兩者之間用一根帶閥門的管道相連。當活塞運動到最高點時,閥門同樣會打開,但接下來的過程卻與大氣活塞式蒸汽機內發生的完全不同:膨脹過後的蒸汽會湧入冷凝器,在那裏降溫凝結,產生巨大的負壓力——而這個負壓力又會使得汽缸內剩餘的蒸汽被抽進冷凝器。
由此,汽缸內同樣會形成局部真空,活塞也會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往下移動。但是,由於汽缸壁沒有被灑上冷水,接下來衝入汽缸的蒸汽完全不用在汽缸壁上凝結,隻需要專心地推動活塞。就這樣,將蒸汽機的效率提高到了原來的三倍。
然而,效率依然太低。
即使後來又對蒸汽機進行了進一步的改良,讓活塞的上下移動均由蒸汽推動,蒸汽機的效率依舊上不去。不僅動力不足,而且消耗燃煤甚巨。
皇家科學院動力研究所的專家和技術人員琢磨著,問題是不是就出在那些流入冷凝器的蒸汽上。
我們設想一下,把蒸汽機的冷凝器去掉,讓膨脹過的蒸汽直接排入大氣,那我們會看到什麽樣的畫麵呢?
其實,這個畫麵並不難想象。
老式的蒸汽機車並沒有冷凝器,從汽缸中流出的蒸汽便會直接朝車體兩側噴射。因此,我們就能在在鐵路上看到,一個巨大的車頭呼嘯而來,一邊轟隆轟隆地衝過鐵軌,一邊呼哧呼哧地直喘氣,車頭兩邊拖著兩道衝出去老遠的白霧。
注意,這是衝出去老遠。有時甚至會噴到鐵路兩邊的灌木上,就像是灑水車向兩邊射出的水柱。
顯然,在經過了一次蒸汽機之後,蒸汽的能量還沒有被完全榨幹,這些能量隨著衝出汽缸的蒸汽一起流進了冷凝器,也就是說,“跑掉了”。而這部分跑掉的能量,本來可以繼續推動引擎,產生動力的。
想到這裏,總算是要到點子上了。
既然衝出汽缸的蒸汽中依然含有能量,那麽,我們自然可以讓這股蒸汽繼續推動引擎,流經一個汽缸、兩個汽缸、三個氣缸,直至內部蘊含的能量無限接近於水的初始能量。
嗯,這就是後世的三脹機的工作原理。
在三脹式蒸汽機中,蒸汽流過的並不是一個而是三個或是四個汽缸。經過三段膨脹做功之後,蒸汽內的能量顯然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有效利用。說得通俗點呢,就是流入冷凝器的蒸汽被榨得更幹了,甚至沒法像在單缸蒸汽機中那樣哧哧地衝過管道。
當然,如果你還想繼續壓榨蒸汽的剩餘能量,你完全可以在低壓缸後麵再接一個引擎,不過由於此時蒸汽的氣壓已經相當低,不太可能有效地推動活塞,因此通常的選擇是串聯一台蒸汽輪機,那玩意兒不需要太大的汽壓就能轉動。
由此,齊國的蒸汽機應用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這種背景下,真正的鐵甲艦便應運而生了。
泰平十年1715年),隨著技術進步和蒸汽動力的發展,催生了海軍更新更有威力的戰爭利器問世——一艘排水量為1800噸的純鋼鐵戰艦“鍾山”號下水。
這艘鐵甲艦設計為蒸汽螺旋槳戰列艦,艦長32.5米,艦體寬度為9.2米,兩舷的裝甲板厚度達到了255毫米,這樣的裝甲厚度可以抵擋這個時期歐洲各國的海軍50磅炮和68磅炮打擊,對爆炸性彈藥也能很好的抵禦。
此外,在指揮塔周圍也布置了180毫米厚的裝甲板進行保護,單就防護力來說,絕對是當今世界一流水平。
裝甲雖然提升了防禦力,但卻帶來了巨大的重量改變重心,這導致戰艦無法像此前的風帆戰艦一樣在多層甲板上布置火炮。因此“鍾山”號幹脆取消了多層甲板的火炮,初期在兩舷總共安裝了18門150毫米前膛裝火炮。
船上的蒸汽機采用單軸推進,裝機功率1200馬力,擁有4座鍋爐。同時,船上還有兩麵輔助風帆,設計最大航速超過16節實際上從沒有達到過。在海試時,它也隻跑出了最大11節的航速。
這艘真正意義上的鐵甲艦經過連續兩年多的試驗性航行,對整個艦體又實施了多次改進,隨後便於漢興泰平十二年1717年)正式入役,隸屬於本土艦隊之列。
隨後兩年,齊國海軍又向大興特種造船廠下達了兩艘鐵甲艦的訂單,其中一艘被命名為“肅慎”號鐵甲艦的排水量達到驚人的4000噸。
若是單以噸位上來論,這艘鐵甲艦就可以吊打世界各國的所有戰艦。畢竟,即便在此時的英格蘭、法國和西班牙,他們也才剛剛開始研究如何生產2000噸以上的大型戰艦,而且還為船材苦惱,不得不去新大陸想辦法。
這個時期,3000噸以內,基本上已經是木船的極限了,再大的話就有兩重以上的困難。其一是自然界很難找到那種通體直透、強度合適的木材,即便找到了,長度可能也不夠,造不了太大的木船。其二是結構強度的問題,這個更無解,畢竟木材的強度天生不能和鋼鐵比,大船在海裏航行時,各部分所受到的力非常大,強度不行的話,船隻結構很容易受到巨大的破壞,甚至在惡劣天氣裏當場散架。
這兩個困難,基本上就決定了2000多噸的排水量就是這個時期木船的極限了。再大,既不安全,也不經濟日常維護費用過高,還不如用鋼鐵呢!
齊國人在接連造出數艘千噸級左右的鐵船後,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即便早就有鐵肋木殼技術能建造3000噸以上的大木船,卻也並沒有大規模建造。他們寧願建造10002000多噸的中型木船,這種大小的船在木材資源極為豐富的齊國威遠島和東州地區擁有大量優質的船材)是最經濟合理的,船隻裝上蒸汽動力係統的話,操作人員也下降幾成,基本上是各大國內眾多海上運輸企業最喜歡的型製。
待齊英戰爭爆發後,齊國海軍轄下已有三艘鐵甲艦,但並沒有派出任何一艘隨同遠征艦隊前往歐洲。
因為,海軍方麵對是否派遣鐵甲艦出征,還有些爭論。許多海軍將領認為,讓鐵甲艦跨越印度洋和大西洋,萬裏迢迢地航行到那麽遠的戰區執行作戰任務,擔心會使得鐵甲艦出現不可測的故障,在維護保養方麵存在一定的困難,或者戰局不利的情況下,有被英格蘭海軍俘獲的風險,從而失去鐵甲艦的秘密。
再者而言,僅憑眾多的機帆戰艦,就足以對英格蘭海軍構成壓倒性的技術優勢,完全不需要將這些海上“大殺器”派出去。
另外一方卻認為,不論是機帆戰艦,還是鐵甲戰艦,花費了那麽多國帑,若是不能與敵交戰,證明其實際的戰鬥力,卻僅作為一種海軍炫耀的“大玩具”,那造出又有什麽意義呢?難道要將其作為一種戰略威懾嗎?
這種海上利器,就應該派出去,到戰場上經受實際戰鬥的檢驗。雖然,這些鐵甲艦在曆次海上演習時,已充分顯露了它巨大的威力,但那畢竟不是在真實戰場上獲得的數據,缺乏足夠的信服力。
去年四月,太子齊惟垣代表皇帝陛下在建業軍港校閱海軍時,對幾艘鐵甲艦的表現讚不絕口,還提了這麽一句,“大國利器,當布武天下,以懾夷狄,使其畏威而懷德”。
陪在旁邊的海軍總長、驃騎將軍上將)陸宗玄聞言,與幾名海軍將領互相看了看,均頷首稱是。
至去年八月,海軍組建第二特遣遠征艦隊,準備前往歐洲,以支援前期派出的第一特遣遠征艦隊。整個艦隊由12艘主力戰艦、1艘食水補給船、1艘彈藥補給船、1艘運煤船組成,在作戰序列中,赫然就有排水量2500噸的鐵甲艦“利纓”號。
艦隊於去年10月在桂州今澳洲珀斯市)集結完畢後,稍事休整,便徑直橫渡印度洋,在去年11月22日,抵達黔州昌寧今南非德班市)。
艦隊在昌寧港足足停駐一個多月,對包括鐵甲艦“利纓”號在內的所有艦船再次做了最為全麵的維護保養後,遂於今年1月15日,揚帆起航,踏上了前往歐洲的征程。隨同艦隊通行的還有3艘武裝運輸船,攜帶了一千五百名印度仆從兵和黔州武裝鄉兵。
艦隊沿著非洲西海岸一路北上,在2月12日,進抵葡屬安哥拉。
在齊國強大的武力威懾下,葡萄牙駐安哥拉殖民當局宣布放棄抵抗,任由齊國人控製了羅安達和本哥拉兩處重要的港口,接受齊國人對該地區的暫時統治。
在安哥拉停駐了一個多月,待地方局勢稍稍穩定後,艦隊繼續北上,掃蕩葡萄牙和英格蘭設立於非洲西海岸的商站據點和捕奴營地。
4月2日,在前方巡弋的一艘輕巡洋艦報告,發現一支規模中等的英格蘭船隊航行在海上。得到消息的齊國第二特遣遠征艦隊立刻排成戰鬥隊列,稍稍估算了下對方的航速和航向,將幾艘補給船和運輸船留在後麵,直接撲了上去。
“利纓”號鐵甲艦雖然噸位較大,也沒有風帆輔助,但其速度絲毫不亞於隨行的機帆戰艦。在連續試射出三發炮彈後,已經航行到了與英格蘭戰艦“聖喬治”號大致平行的位置,六門側舷火炮已經進入射程,士兵們裝好了彈藥,就等槍炮長的發射命令了。
“射擊!”槍炮長看到指揮台已經下達了自由射擊的信號後,立即揮動手臂,命令炮手向敵艦射擊。
很快,六門側舷火炮次第開火,他們沒有使用爆炸彈,而是選用的是實心錐形炮彈。這種炮彈經線膛炮發射後,高速旋轉著飛向前方,帶著一股尖利刺耳的嘯聲。
六發炮彈有四發射失,擦著甲板掠空而過,落在另一側的大海中,一發擊中對方的一個炮窗,毀掉了他們的一門火炮。另外一發炮彈擊中了側舷,在其船身上破開了一個大洞。鑽開大洞的炮彈依舊去勢不減,在擦爛了一名倒黴水手的半邊身子後,最終一頭紮入了船艙中的儲備物資,這才消耗完畢動能,徹底不動了。
英格蘭人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這一切,不敢相信側舷船體竟然如此輕易就被打穿了。要知道,這艘戰艦的側舷船身厚度足足有16英寸約32厘米),怎麽會如此輕易就被打穿,簡直跟紙糊的也沒區別了。
這還是實心彈嗎?
實心彈怎麽會有如此的威力?
英格蘭人的內心充滿了驚懼。
“利纓”號的炮火洗禮還在繼續。隻見又是六發炮彈襲來,這次隻有兩發射失,一發擊中了船艏的上層建築,依舊是幹脆利落地穿透了牆體,然後一連擊毀了房間內數件家具,這才耗盡動能,狠狠撞在了另一側的牆體上。一發炮彈射中甲板,連續擊倒兩名水手,隨後落入到另一側的海麵,另外兩發炮彈則擊中了側舷船身,繼續製造了兩個恐怖的空洞。很不幸,其中一個空洞位於水線附近。
底艙的英格蘭水手們瘋狂地衝了過來,拿著手頭一切可以拿到的東西來封堵裂口。鹹腥的海水瘋狂地湧入,打濕了附近的一切,大量貨物泡在了水中,但已經沒有人去心疼了,大家的注意力全被水線裂口給吸引住了,千方百計想要將它堵住。
又一聲尖銳的呼嘯傳來,一發120毫米錐形炮彈撕裂了船體,紮進了底艙之中。海水洶湧著撲入而來,似乎想要湮沒這裏的所有一切,無論是人還是貨物。
又一隊英格蘭水手衝了過去,他們拿著棉花、蒙皮甚至是備用船帆來封堵這個巨大的洞口。人力抽水機也運作了起來,水手們拚盡了吃奶的力氣,將湧入底艙的海水慢慢地向外排。
“嗬嗬,看樣子對付沒有任何裝甲保護的木船,線性炮加實心錐形彈的威力果然巨大,效果不比爆炸彈差。”通過望遠鏡看到戰果後,“利纓”號艦長、翎麾校尉中校)熊繼常感慨地說道。
沒錯,尖形彈頭在線膛炮射出後,高速旋轉下,產生巨大的動能,在碰到木質船殼時,幾乎很輕易地就能破開一個缺口,比完全靠動能蠻力撞開缺口的球形彈要有力多了,也有效率多了。
這就是線膛炮的威力!
“以後,滑膛炮當應淘汰。”大副、宣節校尉少校)殷延雋輕聲說道。
“轟!轟!轟!……”
正說話間,“聖喬治”號發起了猛烈的反擊,至少有六發炮彈擊中了“利纓”號的側舷,但厚重的裝甲將射來的炮彈輕輕地彈開,除了留下幾處彈痕印記外,幾乎沒有對船體造成任何傷害。
按照海軍的變態要求,重要部位裝備了鐵甲的“利纓”號具有抵近射擊敵軍炮台的防護能力,因而,在麵對英格蘭戰艦的炮火反擊時,更是無所畏懼。
“利纓”號仗著自己皮糙肉厚,距離“聖喬治”號僅一百餘米,幾乎是戰艦拚刺刀的位置。在承受了對方兩輪炮火反擊後,仿佛被激怒了,在船身即將錯過“聖喬治”號時,又打出了一輪齊射,這次全部命中,一發擊中了艦橋,不知道有沒有造成傷亡,其餘數發全部打在了側舷船體上,製造了兩個水線上方洞口和兩個下方洞口,海水湧入更為洶湧。
“聖喬治”號,其一側船體上的洞口密密麻麻,船艙底部的積水已經沒過了人的膝蓋。被齊國炮彈擊毀的酒桶也倒在地上,在水上漂浮滾動著,讓正在忙碌搶險的水手們雪上加霜。
終於,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可能挽救這艘船隻了,於是所有人便一哄而散,紛紛衝上甲板,手忙腳亂地解開救生艇,將其放入大海,或者拋下木桶,然後一個接一個跳入海中。
“聖喬治”號此時的航速已經非常緩慢了,可能不需要幾分鍾,這艘船就會徹底沉入海底。
“利纓”號丟下這艘即將沉沒的英格蘭戰艦,噴吐著濃煙,朝自己的下一個目標撲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