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偉大的跨海電纜

字數:6009   加入書籤

A+A-




    1731年11月2日,風和日麗,“延鋒號”經過汶島今印尼邦加島)後不到一天,便駛入了狹窄的廣寧海峽巽他海峽)。
    廣寧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位於金州島今蘇門答臘島)和開化島今爪哇島)之間,是南洋諸島經印度洋,至東非和好望角乃至西非、歐洲的海上要衝。
    早在第二次漢荷戰爭前夕,齊國便於當時的萬丹王國偷偷地簽訂了同盟密約,並順勢把海峽東側的廣寧今爪哇島西側的芝勒貢市孔雀港)租借過來,將其打造成了一座堅固的堡壘,從側後方威脅巴達維亞。
    1659年齊國又通過萬丹戰爭,強行割取了萬丹王國海峽西側的楠榜地區,並將之並入廣寧總督區,從而徹底地控製了這條狹窄的戰略水道。
    之後,隨著萬丹王國的覆滅,其國土大部分成為廣寧總督區的轄地。待荷蘭東印度公司將巴達維亞及周邊殖民領地悉數轉交給齊國後,遂將該地也納入廣寧治下。
    整個廣寧被陸續劃分為五個府、二十六個縣,再加上汶島、白錫島今勿裏洞島),麵積超過八萬平方公裏。根據永隆元年173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規模五十七萬八千餘,工農業生產較為發達,居民生活水平雖然不如漢洲本土,但在諸多海外直轄領地內,也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永隆元年六月,內閣撤銷廣寧總督區架構,設立廣寧省,結束了該地區長達六十多年的軍政一體化模式。
    廣寧地區農業生產主要以油棕、橡膠、水稻、木薯、可可、黑胡椒、咖啡、玉米、甘蔗等農作物為主,也是該省主要的出口商品。包括省城廣寧在內的數座城市,均建有大量的圍繞當地農產品生產的工廠,為整個廣寧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同時,廣寧也充分利用本地區絕佳的區位優勢和關鍵航線節點位置,使得廣寧、昭平今印尼班達楠榜市)、永安即巴達維亞)成為該地區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航運中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投資商人的青睞。
    故而,每日間通行廣寧海峽的商船絡繹不絕,其繁忙景象絲毫不亞於馬六甲海峽。
    “那兩艘船是做什麽的?怎麽長久地停駐在海上,卻沒有絲毫動靜?”
    站在延鋒號的船舷邊上透氣的潘廣峰伸手指向遠處停駐的兩艘大船,觀其型製,似乎也不像正在作業的大型漁船,而且隱隱約約地還看到船的甲板上高高的豎起了一個巨大的支架,一根長長的線束正在不斷地放置於海中。
    “應該是鋪設海底電報線纜的施工船。”延鋒號船長曲炳泉舉著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會,然後將其遞給了潘廣峰,笑著說道:“若是猜的不差的話,一艘是施工船,另外一艘是保障輔助船。”。
    “哦,我們已經解決了海底電報信號傳輸不穩定的問題?”潘廣峰接過望遠鏡,朝那兩艘船看了過去。
    “一年前,我從本土前往印度時,好像聽說建業至宣化島新鄉今東帝汶蘇艾小鎮)、海角今澳洲北部巴馬加小鎮)至威遠島延津今巴布亞新幾內亞南部達魯市)的兩條海底電纜已經鋪設完成,經過幾個月的連續運行,信號傳輸基本穩定。如今,看這兩艘施工船的樣子,應該是鋪設開化島至金州島之間的海底電纜。這麽看來,國內應該是開啟了大規模鋪設海底電報線的工程。”
    “也不知道何時能鋪設一條通往印度、波斯乃至歐洲的海底電報線纜。”潘廣峰放下望遠鏡,笑著說道:“如此,數萬裏之外發生的任何重大事件,便可瞬息傳至漢洲,傳到長安,陛下和內閣諸公便可在第一時間做出及時而有效的決斷和處置。到了那個時候,我齊國的影響力必將百倍千倍的提升,甚至可足不出戶而遙製全球任何地區。”
    “以咱們齊國的國力,隻要政府下定決心,將海底電報線纜鋪設到歐洲想來也要不了幾年。不就是將生產出來的線纜直接投入海中嘛,多簡單的事!”
    “若是簡單的話,也不至於在電報正式投入使用後,到現在七八年過去了,才開始鋪設海底電報線纜。”潘廣峰淡淡地說道:“科學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我們這種外行人可隨意揣測的。在某項技術成功應用之前,其中的探索和試驗,也不知道經曆了多少次失敗和挫折,方有我們能看到的輝煌和大成。”
    泰平十九年1723年)10月,長安至大興之間的有線電報成功連通,並互相發送了一條清晰而明確的信息,由此進一步突破了人類在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實現了長途距離的信息傳輸。
    在隨後的數年時間,在政府和諸多商業資本的聯合推進下,有線電報迅速在國內及海外領地鋪開。僅僅過了五年,漢洲本土及臨近的威遠、宣化、靖平蘇拉威西島)、開化、廣寧等海外領地的所有府城皆開通了有線電報,極大地促進了地區之間的信息交流。
    在陸地架設有線電報的同時,帝國工程院、皇家科學院、長安工業研究院、黑山工業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機構開始研究和試驗如何鋪設海底電報線纜,以連通本土和海外領地之間的信息傳遞。
    泰平二十二年1726年),在工業科技產業部和黑山工業研究院的聯合主持下,第一條實驗跨海電纜從建業到小門島今澳洲北部巴瑟斯特島)開始鋪設。
    這樣工程可以說是毫無先例可以參考,所有的工作也都屬於探索階段,即使如此,跨越一百多公裏,鋪設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電纜絕對算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這完全是一項幻想式的冒險,這個時代沒有人知道這一百公裏的海底是什麽樣,這又軟又有韌性的電纜材料能不能保證電信號的傳輸,鋪設需要施工船在海上至少三天時間,過程中又會遭遇什麽樣的惡劣天氣,總之各種不可控因素纏繞著這個工程。
    需要被鋪設的線纜被提前繞進一艘船的內艙,一個風平浪靜的日子,由數艘物資保障船陪伴,施工船在岸上眾多官員、學者和百姓的歡呼聲中,駛向了大海。
    在施工船的鋪設過程中,數名電磁學專家在船艙中與岸上的同伴不斷進行實驗交換著訊號,雖然海岸早已看不見,但訊號依然很清晰。
    施工船從淺水區進入深水區,線纜不停地從船下進入海底,一天一夜過去了,四十多公裏的電纜已經鋪設完成,信號依舊清晰而穩定。
    但是,到了第二天夜裏,意外的事故發生了。電纜不知何故,突然從絞盤上滑落,並且無法找到電纜從何處斷掉的,更不可能從深海中將電纜拉起來重新接上。
    於是,施工船和伴行的物資保障船隻好灰頭灰臉地返回建業港,讓翹首以待的觀眾失望不已。
    這次失敗,損失了六十多公裏電纜,約三萬元的實驗成本。
    不過,雖然第一次海底電纜鋪設未能成功,但也有很多收獲,最起碼證明了電纜在海底環境下的通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在隨後的幾個月,參與實驗的學者和專家們對船上的放纜機進行了大幅改善和優化,以避免線纜在輸出時再次出現斷裂狀況。
    當年九月,建業至小門島海底電纜鋪設成功,並在隨後的半年時間裏,信息傳輸也保持了既有的清晰和穩定。
    泰平二十四年1728年),齊國開始鋪設距離更長的海底電纜,這次實驗的目標選定為南都今墨爾本)和南嶼郡今塔斯馬尼亞島),鋪設距離為二百七十多公裏,而且還是在風高浪急的南嶼海峽今巴斯海峽)之中。
    此次海底電纜的鋪設工作采取的是兩艘施工船對向作業,同時出發駛向預定的中間地帶,到達後由技術專家和工人將電纜連接好,然後兩船分別向南都和南嶼郡出發鋪設電纜。
    當時正在南嶼郡休養的泰平帝對此非常期待,甚至還讓自己的侍從官擬定了一份祝賀電文,待海底電纜鋪設成功後,便會在第一時間向南都傳送。
    然而,駛往預定匯合點的第二天,從南都出發的那艘施工船遭遇了一場巨大的風暴。它本是一艘裝備精良、經受過海洋和戰爭各種考驗的齊國海軍風帆主力戰艦,但由於這次任務進行了改裝,這艘退役的艦船差點在狂風巨浪中沉入海底。許多船員受傷,船體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好不容易趕到預定的匯合點,卻發現數千圈寶貴的電纜受到了嚴重的毀損,有的電纜亂成一團,有的電纜的保護層被磨破、劃破。
    一次精心準備的海底電纜鋪設計劃卻被糟糕的天氣意外打斷,讓兩邊期待電報連通的人們沮喪不已,更讓準備傳送世界上第一條跨海電報信息的泰平帝也大失所望。
    是年十一月,太子監國墜馬薨逝,引發了帝國數十年來最大的政治危機,泰平帝遂攜皇太孫匆匆匆匆趕往長安主持帝國政務,穩定朝局。
    而南都至南嶼郡的第二次海底電纜鋪設工作也於此時重新展開,在沒有官員和民眾的關注下,兩艘施工船再次相對駛向預設地點。
    11月29日,兩艘船尾對尾連接好電纜,沒有儀式,沒有歡呼,在所有人都沉默以對的氣氛下開始向海裏鋪設電纜。
    兩艘船各自鋪設了一百三十多公裏的電纜後,分別到達了南都城和南嶼郡的信宜今塔斯馬尼亞史密斯頓)小鎮,但海岸邊並沒有熱情迎接的人群,所有人都在密切關注長安城的局勢演變,這麽一次偉大壯舉就如此無聲無息的完成了。
    經過數日的連續信號傳輸,南都和信宜皆能準確無誤的收到對方發來的信息,由此證明在海況惡劣的海域,電纜仍舊能正常工作。
    那麽,接下來就可以鋪設距離更長、海況更為複雜的海底電纜了,未來世界信息的瞬間傳輸將得以完美實現,神話傳說中的順風耳亦將成為現實。
    齊國又將開啟一個新的科技曆史篇章。
    然而,就在呼喚聲還未結束之際,南都至信宜的電纜傳送信號卻突然變得混亂不清,無法辨認。
    12月15日以後,南嶼海峽兩岸再也沒有傳來任何一條清晰的電訊號。
    這真是見了鬼了!
    為了保證海底電纜傳輸信號的穩定,所需要電纜必須非常結實,不能斷裂,但同時,又必須非常柔軟,否則很難鋪設。另一方麵,它的工藝必須十分精密,否則,一點點瑕疵就可能導致電信號的不穩定和中斷,其技術要求比陸地上的電報線纜高多了。
    既然海底電纜鋪設成功,而信號傳輸卻出現了問題,那麽一定是線纜的生產製造存在瑕疵。
    當然,也有可能線纜的保護層出現了破損,以至於影響了信號的清晰程度。
    於是,不甘心的電報專家和學者們重新委托線纜工廠生產一批質量要求更為嚴格的電纜,準備重新鋪設海底電報線纜。
    但作為項目主持人身份的皇家科學院卻因為皇帝繼統、皇室基金多位主事人變動等多種原因,遲遲不能獲得專項撥款而無法推進海底電纜的再次鋪設工作,使得這項工程暫時擱置下來。
    永隆元年1730年)七月,帝國皇帝登基大典結束後,皇室和政府的一切事務皆回歸正常,皇家科學院在獲得大量撥款後,隨即恢複了海底電纜的實驗鋪設工作。
    9月,一條新的海底電纜重新在南都和信宜兩地鋪設完成,並且經受了數月的考驗,獲得了預期的成功。
    在今年3月至5月,漢洲本土分別連通威遠島和宣化島的海底電纜也相繼鋪設完成,使得帝國的政令和信息首次直接瞬時通達海外領地,這意味著帝國對邊遠領土將實現更為有效的統治和管控。
    而就在“延鋒號”客輪駛離廣寧海峽,進入浩瀚的北海今帝汶海),朝漢洲本土行發時,數艘海底電纜施工船正在印度洋東南海域相向而行,準備鋪設一條黔州昌寧今南非德班市)至漢洲本土桂州今澳洲珀斯市)的海底電報線纜,從而將那片充滿黃金和鑽石的海外領地與本土緊密連接,成為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和進步,齊國人正在將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是越來越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