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甘河遇仙
字數:6790 加入書籤
“武道,更注重的是強身健體,強大體魄。修真,則講究感悟天地,淬煉元神。當然武道並非沒有前途,若修煉內天地到極致,拳破蒼穹也不無不可。而修真即為仙道,高深之後,可掌控天地法則,法控天地元氣,以敵之矛破敵之盾。”
“那道友是修真還是習武呢?”王重陽很是感興趣,道教典藏中,一直有修真方麵的論述。但現在接近末法時代,幾百年來,修真者僅在傳說中。
馬速聽到這個問題,笑而不語。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將自己的底牌都說出來。何況,他今天還是和全真教的諸位第一次見麵。
“唐突了,貧道不該問這個問題,請喝茶。”王重陽也發現了自己今天過於迫切,他本意並非是要探究馬速的武學底蘊,而是聽到馬速將修真說得如此邏輯清晰,便隨口一問。
為掩飾尷尬,王重陽講述了他自己修道的過程:
“早年間,貧道報國無門,遂四處遊學。大概是10年前的一天,貧道遊學於鄠縣甘河鎮,正準備去酒肆飲酒。忽見兩個身材高大,長相、服飾一模一樣的人,散發披氈,大搖大擺地行走在街上,提氣吆喝,聲若洪鍾。”
王重陽陷入回憶中片刻,歎了口氣,喝了一口茶,繼續講述道:
“我當時見狀,十分驚訝,緊隨他們來到了一個僻靜處,欲磕頭跪拜。兩位異人相視而笑,異口同聲地說道:‘此子可教也!’。便讓我和他們一起盤腿打坐。兩位奇人口中振振有詞,傳授給我一道口訣。好在貧道日常熟讀諸多道藏,記憶力還不錯,記住了法訣,並陷入到沉思之中。待我醒悟過來,發現兩位奇人,已站起身來,飄然而去。”
“那口訣正是正宗的道教內修真訣。此後,我便潛心苦修。不過,這法訣僅是修煉內力,強身健體之法。於是我以此為基礎,邊修煉,邊繼續研讀各種道藏、儒學甚至佛學典籍。同時,周遊四方,與同道切磋,觀察他人的武學、武技。終於創出了《先天功》、《全真劍法》、《金雁功》、《履霜破冰掌》、《一炁化三清》等全真教功法。”
“最為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核心價值觀,便是儒釋道三教合一之全真。今見道友一麵,更知天下之大,我等乃井底之蛙。”
馬速聽到這裏,也是莞兒一笑,這不就是前世流傳甚廣,王重陽“甘河遇仙”的典故嗎。
王重陽沒有師傅,僅兩位奇人一會功夫的傳授,且隻比自己早三、四年修煉,就成為開宗立派一代大師,真是天縱奇才。自己可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擁有完整傳承,且法武雙修,才有今天的成就。
這也提醒了馬速,這個世界遠非表麵上那麽簡單。
雖說之前也有這方麵的猜測,但今天聽王重陽親口講述,便知道那兩個道士功力不凡,且極有可能是修真者。如此奇人,還有多少在隱世呢?他再度告誡自己,千萬別浪。
“不過,貧道被兩位奇人引入門後,再沒機會拜師,所以對修煉知識,全靠自行探索,沒有什麽係統性。與你們古老門派的傳承,還終究是底蘊不足呀!今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多謝了。”王重陽誠懇地抱拳致謝。
馬速很是理解王重陽的境況。
自己與之相比,幸福太多。有前世信息,了解《天龍八部》、《射雕》等世界的故事情節,獲得了寶藏,否則哪能在短短六、七年時間,就從一個武學小白,晉升成為先天高手。
“道友你看這樣,本教所有典籍都全部開放給道友閱讀。武功秘訣也自無不可。但有一不情之請,煩請道友抽出時間,給全真教弟子們授一次課,好讓大家開開眼界。不知道友能否成全?”王重陽有點迫切的問到。
他現在很清楚,馬速擁有遠比自家功法高明的傳承,將全真教的所有展現給他,或許還能得到一些指點,總是好事。
馬速沉默片刻,大腦急速運轉,分析了利弊。亂世即將到來,全真教整體實力再強一些,齊心對抗外族,也多一份力量。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但本門貧道終歸是隱世門派弟子,現在不方便公開身份。故有兩點要求事先說明,其一,講道時,貧道會戴一麵具。也請真人和各位道友,不要暴露我的身份。畢竟貴教人數眾多……。其二,貧道不會具體介紹本師門的功法。請重陽真人諒解則個。”
“理解,多謝道友了。那我們是否可以約在10天以後,具體時間則請道友確定。還有不少弟子在外曆練,準備將他們召集回來,都來聆聽你的教誨。”王重陽見馬速答應下來,便乘機要將此事落實下來,否則十年、八年後再來終南山講道,意義就不大了。
“哦……,這倒無妨,那就10天後吧。”馬速也不清楚全真教收藏了多少典籍,但以在敦煌博覽群書的經驗,10天足夠他瀏覽上千卷典籍了。
“剛才貧道及眾弟子,都沒有逼出道友的武器。你看全真劍法,還有何改進之處呢?還請道友不舍賜教。”
“說到劍法,貧道遠不如一位奇人,他的劍法可謂出神入化,已達化境。”馬速沒有直接回答,並將話題轉移開來。他可不願意剛剛才認識,就為他們講解具體劍法紕漏和改進之法。這已屬授業之恩,升恩鬥仇,時刻要記住。
“哦,還有令道友欽佩的高人,他在何處?”王重陽很知趣,沒有繼續糾纏這個問題。
“此人名為獨孤求敗,或許是這個世界‘無我之境’的開山鼻祖。”
“何為無我之境?”
“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孱孱起,白鳥悠悠下。’便是無我之境的具象描述。”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與萬種招式裏尋破綻,在千般武藝中覽漏洞。以無招破有招,有我之境重招式,無我之境重運用。”
馬速在講解時,也在感歎,獨孤求敗的武功,充滿傳奇色彩、高深莫測、璀璨奪目。這與他對人生境界領悟,漸進至境、再無它物不無關係。
從名號看,曾經成魔的獨孤求敗,必定是不可一世、桀驁不馴且不為世人所理解和容納的武林怪傑。
晚年的他,了身知命,早已到了物我兩相忘的境地,唯有那份驕傲,不曾失去。故而,臨終遺言,仍然自稱“劍魔”。
算是無悔於自己的一生,無愧於自己的劍道。令人追思,心馳神往。獨孤求敗,最終埋劍、棄招,返璞歸真,一切歸零。正應了人生循環往替的道理。生來空空如也,最後還是空空如也,塵歸塵、土歸土。正所謂人生萬象,盡歸於塵。
“武道,更注重的是強身健體,強大體魄。修真,則講究感悟天地,淬煉元神。當然武道並非沒有前途,若修煉內天地到極致,拳破蒼穹也不無不可。而修真即為仙道,高深之後,可掌控天地法則,法控天地元氣,以敵之矛破敵之盾。”
“那道友是修真還是習武呢?”王重陽很是感興趣,道教典藏中,一直有修真方麵的論述。但現在接近末法時代,幾百年來,修真者僅在傳說中。
馬速聽到這個問題,笑而不語。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將自己的底牌都說出來。何況,他今天還是和全真教的諸位第一次見麵。
“唐突了,貧道不該問這個問題,請喝茶。”王重陽也發現了自己今天過於迫切,他本意並非是要探究馬速的武學底蘊,而是聽到馬速將修真說得如此邏輯清晰,便隨口一問。
為掩飾尷尬,王重陽講述了他自己修道的過程:
“早年間,貧道報國無門,遂四處遊學。大概是10年前的一天,貧道遊學於鄠縣甘河鎮,正準備去酒肆飲酒。忽見兩個身材高大,長相、服飾一模一樣的人,散發披氈,大搖大擺地行走在街上,提氣吆喝,聲若洪鍾。”
王重陽陷入回憶中片刻,歎了口氣,喝了一口茶,繼續講述道:
“我當時見狀,十分驚訝,緊隨他們來到了一個僻靜處,欲磕頭跪拜。兩位異人相視而笑,異口同聲地說道:‘此子可教也!’。便讓我和他們一起盤腿打坐。兩位奇人口中振振有詞,傳授給我一道口訣。好在貧道日常熟讀諸多道藏,記憶力還不錯,記住了法訣,並陷入到沉思之中。待我醒悟過來,發現兩位奇人,已站起身來,飄然而去。”
“那口訣正是正宗的道教內修真訣。此後,我便潛心苦修。不過,這法訣僅是修煉內力,強身健體之法。於是我以此為基礎,邊修煉,邊繼續研讀各種道藏、儒學甚至佛學典籍。同時,周遊四方,與同道切磋,觀察他人的武學、武技。終於創出了《先天功》、《全真劍法》、《金雁功》、《履霜破冰掌》、《一炁化三清》等全真教功法。”
“最為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核心價值觀,便是儒釋道三教合一之全真。今見道友一麵,更知天下之大,我等乃井底之蛙。”
馬速聽到這裏,也是莞兒一笑,這不就是前世流傳甚廣,王重陽“甘河遇仙”的典故嗎。
王重陽沒有師傅,僅兩位奇人一會功夫的傳授,且隻比自己早三、四年修煉,就成為開宗立派一代大師,真是天縱奇才。自己可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擁有完整傳承,且法武雙修,才有今天的成就。
這也提醒了馬速,這個世界遠非表麵上那麽簡單。
雖說之前也有這方麵的猜測,但今天聽王重陽親口講述,便知道那兩個道士功力不凡,且極有可能是修真者。如此奇人,還有多少在隱世呢?他再度告誡自己,千萬別浪。
“不過,貧道被兩位奇人引入門後,再沒機會拜師,所以對修煉知識,全靠自行探索,沒有什麽係統性。與你們古老門派的傳承,還終究是底蘊不足呀!今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多謝了。”王重陽誠懇地抱拳致謝。
馬速很是理解王重陽的境況。
自己與之相比,幸福太多。有前世信息,了解《天龍八部》、《射雕》等世界的故事情節,獲得了寶藏,否則哪能在短短六、七年時間,就從一個武學小白,晉升成為先天高手。
“道友你看這樣,本教所有典籍都全部開放給道友閱讀。武功秘訣也自無不可。但有一不情之請,煩請道友抽出時間,給全真教弟子們授一次課,好讓大家開開眼界。不知道友能否成全?”王重陽有點迫切的問到。
他現在很清楚,馬速擁有遠比自家功法高明的傳承,將全真教的所有展現給他,或許還能得到一些指點,總是好事。
馬速沉默片刻,大腦急速運轉,分析了利弊。亂世即將到來,全真教整體實力再強一些,齊心對抗外族,也多一份力量。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但本門貧道終歸是隱世門派弟子,現在不方便公開身份。故有兩點要求事先說明,其一,講道時,貧道會戴一麵具。也請真人和各位道友,不要暴露我的身份。畢竟貴教人數眾多……。其二,貧道不會具體介紹本師門的功法。請重陽真人諒解則個。”
“理解,多謝道友了。那我們是否可以約在10天以後,具體時間則請道友確定。還有不少弟子在外曆練,準備將他們召集回來,都來聆聽你的教誨。”王重陽見馬速答應下來,便乘機要將此事落實下來,否則十年、八年後再來終南山講道,意義就不大了。
“哦……,這倒無妨,那就10天後吧。”馬速也不清楚全真教收藏了多少典籍,但以在敦煌博覽群書的經驗,10天足夠他瀏覽上千卷典籍了。
“剛才貧道及眾弟子,都沒有逼出道友的武器。你看全真劍法,還有何改進之處呢?還請道友不舍賜教。”
“說到劍法,貧道遠不如一位奇人,他的劍法可謂出神入化,已達化境。”馬速沒有直接回答,並將話題轉移開來。他可不願意剛剛才認識,就為他們講解具體劍法紕漏和改進之法。這已屬授業之恩,升恩鬥仇,時刻要記住。
“哦,還有令道友欽佩的高人,他在何處?”王重陽很知趣,沒有繼續糾纏這個問題。
“此人名為獨孤求敗,或許是這個世界‘無我之境’的開山鼻祖。”
“何為無我之境?”
“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孱孱起,白鳥悠悠下。’便是無我之境的具象描述。”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與萬種招式裏尋破綻,在千般武藝中覽漏洞。以無招破有招,有我之境重招式,無我之境重運用。”
馬速在講解時,也在感歎,獨孤求敗的武功,充滿傳奇色彩、高深莫測、璀璨奪目。這與他對人生境界領悟,漸進至境、再無它物不無關係。
從名號看,曾經成魔的獨孤求敗,必定是不可一世、桀驁不馴且不為世人所理解和容納的武林怪傑。
晚年的他,了身知命,早已到了物我兩相忘的境地,唯有那份驕傲,不曾失去。故而,臨終遺言,仍然自稱“劍魔”。
算是無悔於自己的一生,無愧於自己的劍道。令人追思,心馳神往。獨孤求敗,最終埋劍、棄招,返璞歸真,一切歸零。正應了人生循環往替的道理。生來空空如也,最後還是空空如也,塵歸塵、土歸土。正所謂人生萬象,盡歸於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