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首飛成功

字數:7223   加入書籤

A+A-


    經過幾個小時不眠不休的努力,技術團隊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是一個微小的零件加工誤差,隻有專業顯微鏡下才能看清的瑕疵,卻導致了整個部件的故障。
    “立即更換這個零件,重新進行測試。”
    李向明果斷地下達指令,聲音雖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在李向明的指揮下,車間立刻行動起來。新零件迅速到位,技術人員小心翼翼地更換、調試。李向明全程監督,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幾個小時後,測試再次啟動。車間裏,隻有機器運轉的輕微嗡鳴和數據跳動的聲音。隨著最後一項指標躍然屏幕之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成功了!”一名技術人員興奮地喊道。
    車間裏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大家紛紛向李向明投來敬佩的目光,有的人甚至激動地握緊了拳頭。
    李向明微微點頭,嘴角露出一絲欣慰的笑意,但很快又恢複了冷靜的表情:"這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後續的工作還要更加嚴謹。"
    在李向明的帶領下,團隊迅速恢複了測試工作,各項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對李向明更加敬佩。
    一位年輕的工程師忍不住走上前:"李工,您的洞察力真是太驚人了,這麽小的誤差都能發現。"
    李向明擺擺手,謙虛地說道:"細節決定成敗,特別是在我們這個領域。"
    隨著時間的推移,飛機製造工作逐漸進入尾聲。
    在最終的組裝階段,李向明更是日夜守在車間,像守護自己孩子一般小心翼翼。
    在飛機製造進入白熱化階段時,機翼組裝的環節顯得尤為關鍵。
    李向明像一頭不知疲倦的獵豹,穿梭在各個車間之間,每一處細節都不放過。
    當來到了機翼組裝的現場時,他原本充滿期待的目光,瞬間變得銳利起來。
    機翼組裝區裏,巨大的機翼部件如同沉睡的鋼鐵巨獸,靜靜地躺在工作台上。
    工人們正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部件的連接工作,扳手與螺栓碰撞的聲音在安靜的車間裏格外清晰。
    李向明快步走到機翼前,目光迅速掃視著每一個連接部位。
    突然,他的眼神定格在了一處,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臉上的表情也隨之凝固。
    他蹲下身子,眼神如同放大鏡一般,在那看似完美的連接處仔細審視著。
    隻見一些部件的連接處存在著細微的縫隙,有的地方螺栓雖然沒有完全鬆動,但擰緊的程度明顯不夠。
    “停一下!”
    李向明猛地站起身,聲音洪亮而果斷,瞬間讓整個車間的工作都停了下來。
    工人們紛紛停下手中的動作,緊張地看著李向明。
    李向明的眉頭始終緊鎖著,他快步走到車間的一塊空曠處,猛地一揮手:
    “把相關的人員都給我叫過來,立刻!馬上!”他的聲音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不一會兒,設計人員、技術人員、質量檢驗人員以及負責組裝的工人們都匆忙趕來,將李向明圍在中間。
    李向明麵色凝重,站在機翼部件前,指著那些連接不夠緊密的地方說道:
    “大家看,這些地方的問題非常嚴重。
    機翼是飛機的重要部件,連接不夠緊密,在飛行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鬆動,後果不堪設想。”
    一位設計人員皺著眉頭說道:“我們當初的設計是按照標準來的,可能在實際組裝過程中出現了偏差。”
    一位技術人員接話道:“也許是操作時力度沒有掌握好,導致螺栓沒有擰緊到位。”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開始激烈地討論起來。李向明認真地聽著每一個人的發言,不時在圖紙上標記著,眉頭時而緊皺,時而舒展。
    “不能讓問題就這麽模糊下去。”
    李向明拍了下桌子,提高了音量,
    “我們按步驟來分析。
    首先,從設計上再次確認有沒有可能存在先天不足;
    其次,在組裝流程上,要嚴格把控每一個環節,確定是哪個步驟出了問題。”
    經過一番唇槍舌劍般的激烈探討,各種觀點和想法在空氣中碰撞、交融。
    有人說要重新調整設計參數,有人認為要加強操作人員的培訓。
    李向明在大家的討論中,逐漸理清了思路。
    “設計方麵基本沒有問題,但我們在組裝流程上需要做出改變。”
    李向明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
    “在之後的組裝過程中,每一個螺栓的擰緊力度都要嚴格按照標準來,並且在擰緊之後,使用扭矩檢測設備進行檢測。
    另外,增加一道複查工序,確保每一個連接部位都萬無一失。”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一場危機就這樣被化解。
    然而,飛機製造的征程充滿了挑戰,在發動機調試階段,困難如潮水般接踵而至。
    李向明大步流星地再次來到了發動機調試車間。他麵容剛毅,眼中閃著堅定的光芒,步伐沉穩有力。一踏入車間,他那如鷹般銳利的目光就被那巨大的發動機所吸引。
    巨大的發動機如同一頭沉睡的猛獸,靜靜地盤踞在那裏,散發著強大的威懾力。鋼鐵鑄造的機身在燈光下泛著冷硬的光澤,複雜的結構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周圍的技術人員們緊張地盯著儀表盤,眼神中透著擔憂與期待。隨著發動機啟動的指令下達,一陣劇烈的震動傳來,那震動猶如狂風過境,整個車間都仿佛在顫抖。儀表盤上的指針瘋狂跳動,發出滴滴的警報聲。
    "震動過大,必須馬上解決!"李向明當機立斷,聲音如同洪鍾,響徹整個車間。
    他的臉上沒有絲毫慌亂,隻有冷靜與決斷。他迅速脫下外套,交給身旁的技術員,卷起袖子,露出結實有力的手臂,邁步走到發動機前,俯身仔細觀察。
    他和技術團隊立刻投入到緊張的調試工作中。夜晚的車間,燈光如晝,將每個人的身影拉得老長。李向明和技術人員們圍在發動機周圍,眼睛緊緊盯著數據變化,手中的工具不停地調整著各項參數。他們時而低頭在筆記本上記錄,時而抬頭討論著什麽,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專注與緊張。
    王海濤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輕聲說道:"李工,您看這數據,還是不太穩定。"
    李向明點點頭,沒有說話,手指輕敲著桌麵,思考著對策。片刻後,他突然抬起頭:"把震動傳感器的數據再核對一遍,重點檢查轉子平衡。"
    一次次調整,一次次測試,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發動機依舊震動得如同狂風中的樹葉,數據始終無法達到理想的標準。李向明站在控製台前,眉頭緊鎖,眼神中閃過一絲焦慮。
    "是不是發動機的平衡裝置出了問題?"年輕的技術員張立猶豫地問,手指不安地絞在一起。
    李向明沒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掃過每一位技術人員的臉,然後緩緩說道:"或者是因為某些零部件的磨損?但我們都是使用的新部件啊。"另一位技術人員皺著眉頭說道,語氣中帶著不解與困惑。
    車間裏的氣氛越來越沉悶,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李向明深吸一口氣,眼神逐漸變得銳利起來:"再試一次,我們一定能找到問題所在!"他的聲音不高,卻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們重新檢查了每一個零部件,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問題的細節。對發動機的各個部位進行了全麵的掃描和檢測,甚至連最細微的縫隙都不放過。李向明親自操刀,戴上了特製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拆卸著發動機的核心部件。汗水順著他的額頭滑落,滴在精密的零件上,但他渾然不覺。
    "李工,您休息一下吧,這裏我們來。"王海濤心疼地說,伸手想要扶住李向明。
    李向明擺擺手,目光如炬:"不行,我必須親自確認每個細節。"
    時間在緊張的調試中悄然流逝,夜已深,整個城市都陷入了沉睡,但車間裏依舊燈火通明。李向明的臉上寫滿了疲憊,眼窩下出現了明顯的青黑,但他的眼神依然銳利,仿佛一把不屈的利劍。
    "大家再堅持一下,我們再調整一次參數。"李向明的聲音雖然沙啞,但卻充滿了力量,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
    這一次,他們更加細致地調整了發動機的各項參數,將每一個螺絲的鬆緊度都重新校準,對發動機的重心也進行了再次調整。李向明親自操刀,小心地調整著每一個細節,仿佛在雕琢一件絕世的藝術品。
    當發動機再次啟動,那一瞬間,整個車間都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緊緊地盯著發動機。慢慢地,震動的幅度在減小,數據也逐漸穩定下來。李向明專注地盯著儀表盤,眼神中閃爍著期待。
    "成功了!"一位技術人員激動地喊道,聲音中帶著難以置信的喜悅。他的手在空中揮舞,眼中閃爍著淚光。
    霎時,車間裏爆發出一陣歡呼。有人拍手,有人互相擁抱,有人甚至激動地跳了起來。李向明疲憊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那笑容如同春風拂過冰封的大地,溫暖而又充滿希望。
    "大家幹得好!但這隻是暫時的成功,我們還需要進行更多測試。"李向明環視一周,聲音依舊沙啞但堅定,"明天我們繼續,直到問題徹底解決!"
    技術人員們迅速行動起來,開始對發動機進行全方位的檢測和記錄。
    李向明來到廠長辦公室:"王廠長,發動機震動問題已暫時解決,但需要更多時間進行穩定性測試,可能需要延遲首飛計劃。"
    沉默片刻,傳來了王海濤廠長的聲音:"李工,我理解你的謹慎。安全第一,進度可以適當調整。另外,明天省裏專家組會過來檢查進度,你準備一下匯報材料。"
    ……
    第二天清晨,第一縷陽光透過車間的窗戶灑進來時,李向明已經站在了發動機前。
    他仔細檢查每一個連接點,確保昨天的調整沒有引入新的問題。
    隨後,他召集技術人員進行最後一次係統測試前的檢查。
    "王技術員,振動傳感器的校準再確認一遍;張工,燃油係統的壓力值重新核對;小李,把昨天調整的所有參數記錄再整理一遍。"
    李向明的聲音在清晨的車間裏回蕩,清晰而有力。
    當省專家組抵達時,整個車間已井然有序。專家組長趙工——那位曾在深夜給予李向明寶貴指導的老專家——環視一周,微笑著對李向明點頭:"小李,聽說昨天發動機震動問題解決了?"
    李向明恭敬地回答:"是的,趙工。我們連夜重新調整了平衡參數,目前發動機運行平穩,但還是需要更多測試數據來確認長期穩定性。"
    趙工點點頭:"謹慎是好事。航空工業容不得半點馬虎。"
    在專家組的見證下,發動機進行了長達六小時的連續運行測試。李向明和團隊目不轉睛地盯著儀表盤,記錄著每一個數據點。隨著時間推移,各項指標均顯示出良好穩定性。
    測試結束後,一位年輕的專家疑惑地問:"李工,為什麽不在第一次測試時就采取這些調整措施?"
    李向明微笑著解釋:"航空工程沒有僥幸。第一次測試的數據雖然不理想,但為我們提供了關鍵線索。有些問題隻有在極端條件下才會顯現。"
    趙工滿意地看著李向明:"很好,這種科學嚴謹的態度正是我們航空工業所需要的。"
    當天下午,首飛前的最後一次評審會議在廠會議室舉行。李向明站在投影前,詳細匯報了發動機調試的整個過程和各項測試數據。
    "經過七十二小時的連續測試,發動機運行平穩,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設計要求。"他的聲音堅定有力,目光掃過每一位與會者。
    會議結束,天色已晚。李向明走出會議室,發現廠區的燈光已經亮起。夜晚的龍騰機械廠安靜而祥和,與白天的喧囂形成鮮明對比。
    他深吸一口氣,抬頭望向夜空。繁星點點,如同未來的希望。
    次日清晨,首飛儀式在機場隆重舉行。彩旗飄揚,人群攢動。李向明站在觀禮台上,目光緊緊盯著即將升空的戰機。這架凝聚了無數心血的戰機,此刻靜靜地停在跑道上,機身在陽光下閃耀著銀色的光芒。
    "準備完畢,請求起飛許可!"塔台的無線電傳來試飛員沉穩的聲音。
    李向明微微點頭,與身旁的趙工交換了一個眼神。
    "允許起飛!祝飛行順利!"
    隨著一聲轟鳴,戰機如離弦之箭般衝出跑道,直衝雲霄。圍觀的人群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李向明仰望著天空中的那道銀色身影,心中感慨萬千。
    戰機在空中完成了幾個漂亮的機動動作後,平穩降落。試飛員走出機艙,向李向明走來:"李工,飛行體驗極佳,操控反應靈敏,這是一架偉大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