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公孫世家(一)
字數:3222 加入書籤
神魔述異誌!
燕七原本姓公孫,小名樂天,燕是他的氏,隻是如今早就不怎麽用氏了。要論年齡其實燕七還不到十五歲呢,隻是他身量比尋常孩童略高一些,又長期一個人獨自生活,見事極多,凡事都自己做主,自然也就比同齡人成熟自信許多,所以看起來像是十六七歲的樣子。
換做是尋常少年,這個年紀就算要為家裏承擔生計,但大多也是隨在父母身邊,凡事都要聽父母的,說話做事都小心翼翼的放不開,生怕僭越了。就算有膽大的,因為平日裏不需要擔太多責任,說話做事也欠考慮,自然就顯得氣質稚嫩些。
其實古時男子十三歲就要計入丁口承擔賦役了,十五歲束發,十六歲就已經是正丁。隻是如今天下承平已久,很少征發年少的丁役,所以很多這個年紀的少年還隨在父母身邊。
但燕七可不是一般人,他可是不到十三歲就自行束發出門遊曆了,到如今浪跡江湖已經快兩年了。他也不是從江州過來的,而是從更偏遠的南蠻之地來的,隻因至親都不在人世了,家中沒什麽牽掛,又不耐族中規矩約束,呆的煩悶,便出門遊曆,做個遊俠兒倒也自在。
要說他們公孫一姓,也算是上古聖王之後,論血脈也是及其尊貴的。古時對這個族源姓氏是及其看重的,在漢代以前,能當天子的姓氏都是上古流傳下來的三皇五帝之後,堯、舜、禹、湯相傳都是黃帝後裔,都是有譜係可循的。
隻是這些譜係是否是真的就很難說了,但一般祖上沒什麽根腳的,也是當不上天子的。古時的所謂禪讓製,其實也不過就是在那幾個聖賢王者的血脈之中傳承而已,尋常沒什麽根腳的姓氏是登不上天子之位的。
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麵是因為上古聖賢王者要麽是神祇降世為人所傳下來的高貴血統,要麽是人族中修行神道法門登天為帝後留在人間的後裔。這兩類族裔都有神祇保佑,自然比其他姓氏更容易坐穩天下。而且這些上古聖王的後裔都繼承了傳自上古神祇的知識與力量,相比尋常人更有能力掌控天下,這也是其他族裔所不具備的條件。
所謂知識,便是治理天下的學問和手段;所謂力量,也就是在聖賢王者的後裔們世代相傳的增強人族力量的修行法門。擁有了這些世世代代傳承不絕的學問手段和修行法門就可以掌握遠遠超出尋常人的智慧與神通法力。由此可見,不隻是知識可以代代傳承,權勢、地位、聲望、力量一樣也是可以繼承的。
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上古聖王曾經為人族文明的存續立下了豐功偉業,人族感念他們的功德,澤及後人,故此衷心擁戴聖王之後,覺得隻有他們的後人才能做天子。
不要說天子,就算是衛護天子的各方諸侯方伯也不是什麽人都可以當的,不是帝王苗裔,就是聖賢之後。
蓋因上古之時生存環境惡劣,時常要與神魔妖獸爭奪生存空間,四方諸侯必須是掌握足夠強大神通法力的人。所以那些族中有修行法門傳承的族裔才能世世代代統治一方,慢慢的就成了人們口中的“貴族”。不隻是因為他們祖上有功德,也不隻是因為他們血統高貴,更因為他們族中有修行法門傳承,可以修成神通法力護佑一方。
尤其是遠離王畿的蠻夷之地,更是需要神通廣大的修行之士坐鎮一方。就好比當初姬周分封時,其中師尚父太公望以興周滅商首功,卻被封到離王畿一千多裏的齊地,主因就在於此。
齊地原為東夷故地,風俗習慣不同於夏,時服時叛。前朝殷商祖先也是出自東夷的玄鳥一脈,同為天帝之後裔,都未能徹底征服同出一脈的東夷,可見其難治,故把威名宿著的太公望封於齊。更主要的一點是,齊地瀕臨北海,又有北海龍族為患,非法力通神的太公望不能鎮撫。
當時人族雖然已經占據中土九州,得了這一方世界的氣運,但占據四海的龍族仍然是足以成為人族威脅的存在。龍族與其他神魔妖獸不同,一般神魔都是天地化生,本身並不能孕育後代,除非以元神交感之法同其他可以孕育後代的後天種族交合,才能誕下後裔。但這種方式誕下的後裔,生下來卻並不具備神通法力,形體也不是先天神魔的樣子,還需通過後天修煉才能擁有神通法力,自然也就無法形成族群。
而龍族雖然也是感天地本源法則化生的先天神魔,隻是不知怎的,龍族卻可以在本族中繁衍後裔,無需與其他後天種族。雖然龍族繁衍數量不多,但壽元綿長,慢慢的也就成了這一方天地中一股極為龐大的勢力,雖然龍族主要生活在水域之中,後來甚至退居四海,卻仍然難免與人族偶有衝突。
這太公望祖師也是一個傳奇人物,據傳他曾上昆侖學道,習得神通妙法,可撒豆成兵,剪草為馬,變晝為夜,及其了得。太公望在昆侖仙山一直學到年至七旬,才下山輔助文王成就王業。
在姬周定鼎之初,神魔妖獸便已逐漸式微,到春秋之時,越發少見了。不僅如此,那些自上古便擁有道統傳承的諸侯貴族之中,修成神通法力的也越來越少,之前賴以鎮壓一方的修行法門也不再被諸侯貴族們重視了。
而且諸侯貴族們的血脈經過無數代的傳承,逐漸開枝散葉,溶入士族與尋常百姓之家,連帶那些修行法訣也不再是貴族所獨有,開始逐漸在士族和尋常百姓之中流傳。
到戰國時,戰爭規模越來越大,但卻不再像封神以前那樣再有許多修行之士參與到人間爭鬥中去了。大多數修行有成的已經不再是那些修行神魔之道的諸侯貴族,而是走巫祝之路與修煉氣之法的修士。修習巫祝之術的還會與人間王侯交往,但煉氣之士多半都以方外之人自居,餐霞飲露、高蹈世外,不再參與人間權力紛爭,隻以修成長生為目的。
於是,在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之後,不光修行之輩不再參與人間興亡之事外,那些族源來自上古聖王的貴族嫡脈也開始逐漸失去對天下的掌控。到漢高祖斬白蛇奪取天下之時,布衣將相充斥朝堂,新秩序開始建立,慢慢的那些傳承自上古聖賢王者的尊貴血統也就逐漸不再為時人所看重了。
但不管是什麽人,在著書立說或是修繕族譜時,都要提一句自己姓氏的由來,都喜歡說自己是上古某某聖賢王者之後,以顯示自己是華夏正統。
其實要說起來,很多平民百姓也其實也都是上古聖王的血脈。隻是聖王的後代們在傳承過程中,人口規模逐漸壯大,族係流派越來越多,每一代都會有嫡庶之分、長幼之別,嫡長繼承大宗地位,庶幼則分家乃至改氏,身份地位也由貴及賤。
長此以往,其實很多平民甚至奴隸也都是上古聖王之後,隻是有些貧賤已久,傳承的學問也逐漸散逸,更無文字譜係記載家族傳承,就算是上古聖王之後也不自知了。是以到後來很多人都不甚在意自己的血脈傳承了,但也還有不少上古帝王聖賢之後無法接受現實,不肯從先祖們的榮光之中走出來,燕七的家族便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