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吳越恩怨:句踐的二十年複仇大計?

字數:7388   加入書籤

A+A-




    在周敬王二十四年,闔閭已經年老,性情變得越來越暴躁。聽說越王允常去世,他的兒子句踐繼位,他便想要趁機發動戰爭攻打越國。子胥勸說他說“雖然越國有侵略吳國的罪行,但現在他們正在舉行大喪,攻打他們是不祥之舉,應該等待一段時間。”但是闔閭不聽,讓子胥和太孫夫差留在國內守衛,自己則帶著伯嚭、王孫駱、專毅等人挑選出三萬精兵,從南門出發向越國進發。越王句踐親自率領軍隊抵抗,諸稽郢擔任大將,靈姑浮作為先鋒,疇無餘和胥犴擔任左右翼。他們在槜李與吳軍相遇。雙方相距十裏,各自安營紮寨。經過兩次挑戰,雙方都未分出勝負。闔閭非常生氣,於是他調動全部軍隊,在五台山列陣,告誡軍中不得輕舉妄動,等待越軍疲憊鬆懈後,再乘機攻擊。句踐看到吳軍的陣勢整齊,武器精銳,對諸稽郢說“他們的軍隊氣勢旺盛,我們不能輕敵,必須用計謀來擾亂他們。”於是他派大夫疇無餘和胥犴率領敢死隊,左邊五百人,每人手持長槍,右邊五百人,每人手持大戟,一聲呐喊,向吳軍殺來。但吳軍絲毫不為所動,陣腳都是弓弩手把守,就像鐵壁一樣堅固。他們前後衝突了三次,都無法突破,隻能返回。句踐感到無可奈何。諸稽郢秘密上奏說“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罪人。”句踐明白了他的意思。第二天,秘密傳下軍令,把軍隊中所有的死罪犯,一共三百人,分成三行,讓他們都脫去上衣,把劍放在脖子上,穩步走向吳軍。帶頭的人向前致辭說“我們的國王越王,不自量力,得罪了貴國,使貴國興師問罪。我們這些臣子不敢貪生怕死,願意以死來代替越王的罪過。”說完,他們一個接一個地自刎而死。吳軍從未見過這樣的場麵,感到很奇怪,都注視著這個場景,互相傳話,不知道這是怎麽回事。越軍中突然敲響戰鼓,鼓聲震天。疇無餘和胥犴率領著兩隊敢死隊,每個人手持大盾牌和短兵器,呼嘯著衝向吳軍。吳軍心慌意亂,隊伍開始混亂。句踐率領大軍緊隨其後,右邊有諸稽郢,左邊有靈姑浮,他們衝破了吳軍的陣勢。王孫駱舍命與諸稽郢對抗。靈姑浮揮舞著長刀,左衝右突,尋找敵人拚殺,正好遇到了吳王闔閭,靈姑浮揮刀就砍。闔閭看到刀光一閃,躲開了攻擊,但刀還是砍中了他的右足,傷了他的腳趾,一隻鞋掉在了車下。幸好專毅的援軍及時趕到,救了吳王。專毅自己也受了重傷。王孫駱知道吳王受傷,不敢再戰,急忙收兵,但被越軍追殺,死亡人數超過一半。闔閭傷勢嚴重,立刻回師回到營寨。靈姑浮撿起吳王的鞋作為戰利品獻給句踐,句踐非常高興。吳王因為年老,不能忍受疼痛,回到七裏之外,突然大叫一聲後就死了。伯嚭負責護送喪事先行,王孫駱帶領軍隊斷後,緩慢地返回。越軍也沒有追擊。史學家有詩評價闔閭不斷用兵,導致這場災難。詩說“破楚淩齊意氣豪,又思吞越起兵刀。好兵終在兵中死,順水叮嚀莫放篙。”
    吳國的太孫夫差迎接喪事歸來,穿上喪服繼位。他選擇在破楚門外的海湧山為闔閭卜葬,調動工人挖山為墓穴,把專諸所用的魚腸劍作為陪葬品,另外還有六千副劍甲和金玉器物,都放在墓穴中。葬禮結束後,把所有工人都殺死殉葬。三天後,有人看到葬地,有一隻白虎蹲在上麵,因此把那座山命名為虎丘山。有見識的人認為這是埋葬金子的氣息所顯現。後來秦始皇派人去挖闔閭的墓,想找那把劍,但什麽也沒找到,他們挖的地方成了深澗,現在我們稱之為虎丘劍池。專毅傷勢過重,也死了,被安葬在山後,現在也不知道具體的地方了。夫差安葬了他的祖父後,立他的長子友為世子。他安排十個侍者,輪流站在庭院中,每次他進出經過時,都要大聲叫著他的名字,提醒他說“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祖父的事情嗎?”夫差就會哭泣著回答“是的,我不敢忘記。”他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警惕自己,不忘記仇恨。他命令子胥和伯嚭在太湖上訓練水軍,還在靈岩山上建立了射箭場,以訓練射手。等到三年的喪期結束後,就準備發動報仇的行動。這是發生在周敬王二十四年的事情。
    那時,晉頃公失去了政權,六卿之間爭權奪利,互相殘殺。荀寅與士吉射關係友好,結為姻親,但韓不信和魏曼對此非常忌憚。荀躒有一個寵臣名叫梁嬰父,荀躒想要讓他成為卿。梁嬰父倚仗荀躒的寵愛,策劃驅逐荀寅,取代他的職位。因此,荀躒也與範氏、中行氏產生了矛盾。上卿趙鞅有一個侄子名叫趙午,被封在邯鄲。趙午的母親是荀寅的妹妹,所以荀寅稱趙午為甥。前些年,衛靈公和齊景公一同背叛晉國,晉國的趙鞅帶領軍隊討伐衛國。衛國害怕,便獻上五百戶人家作為人口貢品以示謝罪,這些貢品被安置在邯鄲,被稱為“衛貢”。沒過多久,趙鞅打算將這五百戶人家遷到晉陽,以充實晉陽的人口。趙午擔心這樣做會讓衛國人民不服,所以沒有立刻執行命令。趙鞅因為趙午反對自己,於是誘騙趙午到晉陽,然後將他抓起來殺掉。荀寅對趙鞅私自殺害他的外甥感到憤怒,於是和士吉射商議,打算一起討伐趙氏,為趙午報仇。趙氏有一個謀臣名叫董安於,當時他為趙氏守護晉陽城。他聽說荀寅和士吉射的計劃,特意趕到絳州,告訴趙鞅說“範氏和中行氏正在和睦相處,一旦他們發生叛亂,可能無法控製,主君您應該提前做好準備。”趙鞅說“晉國有命令,如果首先發動禍亂,一定會受到懲罰,我們可以等待他們先動手,然後再應對。”董安於說“我寧願自己死去,也不願意看到百姓受到傷害,如果有事,我來承擔。”趙鞅不同意。於是董安於私下裏準備好軍隊,以防範變故。荀寅和士吉射在眾人麵前宣稱“董安於在訓練軍隊,打算對我們不利。”於是聯結軍隊來討伐趙氏,把趙府團團圍住。卻萬沒想到董安於已經有了準備,率領軍隊殺出一條血路,保護趙鞅逃到晉陽城。趙鞅擔心範氏、中行氏來進攻,修築營壘堅守自保。荀躒對韓不信、魏曼多說“趙氏是六卿之首,荀寅和士吉射沒有君主的命令就擅自驅逐他們,恐怕政權會歸於這兩家。”韓不信說“為什麽讓他們承擔發動叛亂的罪名,並且把他們一同趕走呢?”這三個人(荀躒、韓不信、魏曼多)於是一起去向晉定公請戰,各自率領家族軍隊,擁戴晉定公討伐荀氏和士氏。荀寅和士吉射全力抵抗,但無法取得勝利。士吉射打算劫持晉定公,但韓不信立即派人在市場上喊道“範氏和中行氏叛亂,要劫持我們的君主!”國民相信了他的話,紛紛拿起武器,來救援晉定公。韓、魏、荀三家借助國民的力量,打敗了範氏和中行氏的軍隊。荀寅和士吉射逃到朝歌,背叛了晉國。韓不信向晉定公報告說“範氏和中行氏是這次禍亂的罪魁禍首,現在我們已經把他們驅逐了。趙氏世代對晉國有大功,應該恢複趙鞅的官位。”晉定公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從晉陽召喚趙鞅,恢複了他的爵位和俸祿。梁嬰父想取代荀寅成為卿,荀躒把這件事告訴了趙鞅。趙鞅詢問董安於的意見,董安於說“晉國之所以禍亂不止,就是因為政治權力過於分散。如果立梁嬰父為卿,那就等於再立一個荀寅。”趙鞅因此沒有同意。梁嬰父很生氣,知道自己被董安於所阻攔,就對荀躒說“韓不信和魏曼多支持趙氏,智氏家族的力量已經孤立了。趙氏所依靠的,是他們的謀士董安於,為什麽不把他趕走呢?”荀躒問道“你有什麽辦法趕走他呢?”梁嬰父說“董安於私自準備了武器和裝備,以便引起範氏和中行氏的叛變。如果要追究罪責,董安於才是始禍之人。”荀躒按照嬰父的建議,指責趙鞅,趙鞅感到害怕了。董安於說“我之前已經抱著以死明誌的決心了。我死了,趙氏就能安穩,這樣的死比生更有價值。”於是他回去後自縊而死。趙鞅把他的屍體陳列在市場上,派人告訴荀躒“董安於已經伏法認罪了。”荀躒於是和趙鞅結盟,彼此不再相害。趙鞅在家裏的廟宇中私下祭祀董安於,以報答他的貢獻。荀寅和士吉射長期占據朝歌,許多諸侯國家都反對晉國,都想利用他們來危害晉國。趙鞅多次派軍隊攻打他們,但是齊國、魯國、鄭國和衛國派使者糧食和援軍,來支援這兩個家族,趙鞅無法攻克他們。直到周敬王三十年,趙鞅聯合韓國、魏國和智國的軍隊,攻占了朝歌,荀寅和士吉射逃到邯鄲,然後又逃到柏人。不久,柏人城也被攻破,其黨範皋夷和張柳朔都在戰鬥中死去;豫讓被荀躒的兒子荀甲俘虜,但荀甲請求放他一馬,於是他成為了智氏的臣子。荀寅和士吉射逃到齊國去了。可憐的是,荀氏和士氏都是晉國的股肱之臣,荀氏傳到荀寅已經五代了,士氏傳到士吉射已經七代了,他們的祖先都是晉國的重要臣子,但是子孫們貪婪腐敗,最終導致了家族的滅亡,這不是很令人悲哀嗎?從此以後,晉國的六卿隻剩下趙氏、韓氏、魏氏、智氏四家了。這是後來的故事了。髯仙有一首詩說“六卿相並或存亡,總是私門作主張。四氏瓜分謀愈急,不如留卻範中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再說周敬王二十六年春二月,吳王夫差服喪期滿已經很久了,於是向太廟報告,調動全國的軍隊,讓子胥擔任大將,伯嚭作為副將,從太湖沿水路攻打越國。越王句踐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決定出兵迎敵。有一個名叫範蠡的大夫,字少伯,他向句踐建議說“吳國因為失去了它的君主,已經發誓要報仇,三年過去了,他們的誌憤和力量都非常強大,我們無法與之抗衡。我們應該收起軍隊,采取堅守策略。”另一個名叫文種的大夫,字會,也向句踐建議說“以我愚見,不如用卑躬屈膝的態度,向吳國謝罪,請求和解,等待他們撤退後再行打算。”句踐回答說“兩位大夫的意見都是守和,而不是主動出擊。但是吳國是我們的世仇,如果我們不與他們戰鬥,就會讓他們認為我們不能抵禦他們的軍隊。”於是,句踐調集了國內的三萬壯丁,一起前往椒山下迎戰吳國軍隊。在初次交戰中,吳軍稍稍退卻,雙方的傷亡約為百十人。句踐趁勢向前直衝,約行了數裏,正好碰上了夫差的大軍,雙方展開陣勢進行大規模戰鬥。夫差站在船頭上,親自拿著弩弓和擊鼓器,激勵士氣,讓他的士兵勇氣倍增。突然北風大起,海浪洶湧,子胥和伯嚭各自乘坐著餘皇大艦,順風揚帆而下,同時使用強弓勁弩,箭如飛蝗一般射來。越國的士兵迎著風向,無法抵擋,最終潰敗而逃,吳國軍隊分成三路追擊。越國的將領靈姑乘坐的船翻覆,淹死在水中,胥犴被箭射中而死亡。吳國軍隊趁勝追擊,殺死了無數越國士兵。句踐逃到了固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吳國軍隊卻將他團團包圍,切斷了他們的水源。夫差高興地說“不用十天,越國士兵都會因為口渴而死亡。”但是誰知道,在山頂上,有一泓靈泉,泉中有美味的魚,句踐命人捕了數百條魚,送給吳王作為禮物,吳王非常吃驚。句踐留下範蠡堅守,自己率領殘餘的士兵,趁機逃到了會稽山。經過點閱甲兵和盾牌的數量,隻剩下不到五千人了,句踐歎息道“從我父親到我這裏,三十年來,從未經曆過這樣的大敗!我真後悔沒有聽取範蠡和文種兩位大夫的建議,導致了這樣的結局。”
    吳軍對固城的攻擊越來越猛烈,子胥在右邊紮營,伯嚭在左邊紮營,範蠡不斷派人回來告急,一天之內來了三次。越王感到非常害怕。文種建議說“事情已經非常緊急了!現在去求和,還來得及。”句踐說“吳國如果不同意求和,那怎麽辦呢?”文種回答說“吳國有一個太宰伯嚭,這個人貪財好色,嫉妒別人的功績,和子胥在同一個朝廷,但他們的誌向並不一致。吳王敬畏子胥,但卻親近伯嚭。如果我去伯嚭的營地,私下拜訪他,用財物結交他,和他約定求和的事宜,那麽伯嚭肯定會在吳王麵前替我們說話,吳王肯定會聽從他的建議。子胥即使知道並反對,也無濟於事了。”句踐問“你去見太宰伯嚭,打算用什麽來賄賂他?”文種回答說“軍隊中最缺乏的是女色。如果真的能找到美女來獻給他,上天要是保佑越國,伯嚭肯定會接受我們的請求。”句踐於是連夜派使者到都城,命令夫人在宮中挑選出八個美貌的女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帶著二十雙白璧和一千鎰黃金,晚上來到太宰伯嚭的營地,請求拜見太宰。伯嚭一開始想拒絕,但聽說越國使者帶著豐厚的禮物,於是派人去探查,然後才召見他們。伯嚭傲慢地坐著等待使者。文種跪下來,恭敬地說“我國君主句踐,年幼無知,沒有做好與大國相處的功夫,因此得罪了貴國。現在,我國君主已經深感悔恨,願意向貴國請罪,並請求成為貴國的臣民。但是,我擔心貴國君王不會接受我們的請求。我知道太宰伯嚭功德卓著,是吳國的重要柱石,在吳國外麵,是吳國的堅固城牆,在吳國內部,是吳國君王的得力助手。現在,我代表國君叩拜在貴國的轅門之下,借此機會,請求貴國收留我們。雖然隻是微薄的禮物,但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今後還會源源不斷地獻上。”然後,文種將賄單遞交給了伯嚭。伯嚭仍然怒氣衝衝地說“越國馬上就要滅亡了,越國的一切財富都會歸於吳國,我需要這些微薄的禮物來討好我嗎?”文種又前進說“雖然越國軍隊戰敗了,但是保衛會稽的精銳士兵還有五千人,他們還能打一場硬仗。如果戰鬥失敗,我們會燒掉所有的倉庫,帶著剩下的人逃到別的國家,去圖謀楚國的支持,怎麽能那麽快就成為吳國的財產呢?即使吳國得到了這些財產,大部分也會歸於王宮,太宰和各位將領隻能分到一小部分。為什麽不接受越國的投降,我國君主實際上是向太宰投降,而不是向大王投降。每年的春秋祭禮,貢品還沒進入王宮,就已經先進了太宰府,這樣太宰就能獨占越國的全部利益,其他將領無法分一杯羹。更何況,即使是困獸,也會做最後的掙紮,背城一戰,還有許多不可預料的事情呢?”文種的話深深地打動了伯嚭,他不由得點頭微笑。文種又指著賄單上所開的美人說“這八個女人都是來自越國宮廷,如果民間還有更漂亮的女人,我國君主如果能夠重返越國,就會竭盡全力去搜尋,以備太宰伯嚭清除異己之用。”伯嚭站起身來,說道“大夫你舍棄右邊的營帳來到我這裏,我並沒有惡意。我會引導你去見吳國君王,讓他做出決定。”然後,他收下了文種獻的禮物,並留下文種在營中,舉行了主客之間的賓主之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第二天,文種和伯嚭一同前往吳國中軍,拜見了夫差。伯嚭先行進去,向夫差說明越王句踐派他們前來請求達成協議。夫差勃然大怒地說“越國和我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怎麽可能同意他們的請求呢?”伯嚭回答說“大王難道不記得孫武的話嗎?他說‘兵器是凶器,可以暫時使用,但不能長久依賴。’越國雖然得罪了吳國,但他們已經低下了頭,願意成為吳國的臣子。他們的國君願意成為吳國的臣子,國君的妻子願意成為吳國的妾,越國的寶器珍玩,都願意獻給吳國。他們向大王請求的,隻是保留宗廟祭祀的權利。接受越國的投降,可以增強吳國的實力;寬恕越國的罪過,可以提高吳國的名聲。名和實都收獲,吳國可以稱霸。如果一定要用兵力消滅越國,句踐會燒掉宗廟,殺死妻子,把金銀財寶沉入江中,率領五千死士,與吳國決一死戰,這樣會不會對大王造成傷害呢?與其殺死這些人,為什麽不接受這個國家的投降,以獲取更大的利益呢?”夫差問道“現在文種在哪裏?”伯嚭回答說“他在帳外等著您的宣召。”夫差隨即命令文種進來。文種跪著向夫差行禮,再次重申之前的請求,並表現出十分的謙遜。夫差問道“你的君主請求成為我的臣民和妾室,願意跟隨我進入吳國嗎?”文種回答道“既然成為了您的臣民和妾室,我國上下臣民的生死就在您的手中,怎敢不服從大王的使喚!”伯嚭補充道“句踐夫婦願意來吳國,吳國雖然名義上寬恕了越國,但實際上已經得到了越國,大王還有什麽可追求的呢?”夫差於是答應了他們的請求。早有人到了右營,向子胥報告了伯嚭和文種向吳王提出的請求。子胥急匆匆地趕到了中軍,看到伯嚭和文種站在吳王的身旁。子胥滿臉怒氣,問吳王“您已經同意越國的請求了嗎?”吳王回答說“我已經允許了。”子胥大聲喊道“不可以,不可以!”嚇得文種倒退幾步,靜靜地聽著他的話。子胥勸諫說“越國和吳國是鄰國,不能同時存在,如果吳國不消滅越國,越國一定會消滅吳國。像秦國、晉國這樣的國家,我們攻打並戰勝他們,得到了他們的土地,但我們不能居住;得到了他們的車輛,但我們不能乘坐。如果攻打越國並戰勝他們,他們的土地我們可以居住,他們的船隻我們可以乘坐,這是國家的利益,不能放棄。更何況我們還有先王的大仇,不消滅越國,怎麽能向先王立下的誓言交代呢?”夫差被子胥的話堵得無法反駁,隻能用眼神看向伯嚭。伯嚭上前說“相國的話錯了!先王建立國家,水陸並重,吳國和越國適合水,秦國和晉國適合陸。如果認為吳國和越國因為他們的土地可以居住,他們的船隻可以乘坐,就一定不能共存,那麽秦國、晉國、齊國、魯國都是陸地國家,他們的土地也可以居住,他們的車輛也可以乘坐,那四個國家是不是也要合並為一個國家呢?如果說先王的大仇不能寬恕,那麽相國你對楚國的仇恨更大,為什麽不去消滅楚國而馬上同意他們的和解呢?現在越王夫婦都願意成為吳國的奴隸,這與楚國隻是納貢給羋勝相比,相國你是在做忠誠厚道的事,卻要讓大王背負刻薄的名聲,忠臣是不會這樣做的。”夫差高興地說“太宰的話說得有道理,相國你就先退下吧,等越國的貢品到達之後,我會給你分一部分的。”子胥氣得麵色蒼白,歎道“我後悔沒有聽從被離的話,與這個奸臣一起共事!”他口中咒罵不已,隻好走出帳篷,對大臣王孫雄說“越國十年之內就能發展壯大,再加上十年的教育,不過二十年的時間,吳國宮廷就會成為越國的池塘了。”但是王孫雄並沒有太相信他的話。子胥心中充滿怨念,自己回到了右營。
    夫差命令文種回去向越王複命,再到吳軍營中道謝。夫差問文種越王夫婦何時入吳國,文種回答道“我國國王得到了吳國的赦免而沒有被處死,將會暫時回到越國,收集我們的珍寶、財寶、子女,獻給吳國,我們希望吳國可以稍微寬限一下時間。如果我們違背了誠信,我們又怎麽逃脫吳國的懲罰呢?”夫差答應了,於是約定五月中旬,越王夫婦會來到吳國,並成為臣子。夫差派王孫雄押著文種一起前往越國,催促他們盡快出發。太宰伯嚭率領一萬士兵駐紮在吳山,等待越王夫婦的到來,如果他們過期不到,就會消滅越國並回報。夫差率領大軍先行回國。那麽越王最終是如何來到吳國的,讓我們看下一回的故事分解。
    喜歡通史演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通史演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