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桀宋的覆滅:楚、魏、齊三國的聯合討伐!
字數:6434 加入書籤
話說宋康王是宋國辟公辟兵的兒子,剔成的弟弟。他的母親夢見徐偃王來托生,因此取名為偃。他生來就有奇特的相貌,身高九尺四寸,臉寬一尺三寸,眼睛像巨星一樣明亮,臉上有神光,力氣大到能屈伸鐵鉤。在周顯王四十一年的時候,他趕走了自己的哥哥剔成,自己登基為王。立了十一年後,國中的人發現了雀巢,裏麵有蛻化的卵,其中有一隻小鸇。人們認為這是一件不尋常的事情,便獻給了君主偃。偃召集太史來占卜。太史卜卦後奏道:“小小的東西能生出大的,這是反弱為強的象征,預示著一個雄起的霸王。”偃非常高興地說:“宋國實在太弱了,我無法振興它,還要仰望哪個人來呢。”於是宋康王開始大力征兵,親自訓練,最後擁有了超過十萬的精銳部隊。他先向東攻打齊國,奪取了五座城池;然後又向南擊敗了楚國,擴張了三百多裏的土地;接著又向西擊敗了魏國的軍隊,奪取了兩座城池;最後消滅了滕國,占領了它的土地。之後,他派使者與秦國建立友好關係,秦國也派使者回報。從此,宋國被稱為強國,與齊國、楚國和三晉並列。宋康王也開始自稱為宋王。自稱為天下英雄,沒有人能與之相比,渴望快速實現霸王之業。每次朝會時,他命令群臣齊聲呼萬歲。在殿上一呼,殿下就會應和,門外的侍衛也會一同應和,聲音傳出數裏之遠。此外,他還用革囊裝滿牛血,懸掛在高竿上,然後拉弓射擊。弓強箭勁,射穿革囊,血雨從空中灑落,讓人們在市場上傳播傳言:“我們的王射擊天空,獲得勝利。”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恐嚇外邦人。此外,他還舉辦長夜狂歡的盛宴,用酒強迫群臣喝,而他自己偷偷用熱水代替酒來飲。那些素來酒量不大的群臣都喝得狼狽不堪,醉得無法恪守禮儀,隻有康王保持清醒。左右諂媚之人紛紛稱讚:“君王的酒量如海,喝了千石的酒也不會醉。”他還經常與多名婦女糾纏,一夜之間與數十名女子禦樂,散布傳言:“宋王精力充沛,仿佛有數百人的精力,從不感到疲倦。”通過這些行為來炫耀自己。
有一天,宋康王遊覽封父的廢墟,遇見了一個非常美麗的采桑婦女,為了能看到她,他在那裏築起了青陵台。他查訪了她的家庭,發現她是他的舍人韓憑的妻子息氏。宋康王派人去告訴韓憑他的意願,讓他獻上他的妻子。韓憑和妻子商量後,問她是否願意。息氏寫了一首詩來回應:“南山有鳥,北山張羅;鳥自高飛,羅當奈何?”宋康王一心貪戀著息氏,派人到息氏家裏去強行把她奪走。韓憑眼看著息氏上車而去,於心不忍,便自殺了。宋康王把息氏叫來,一同登上青陵台,對她說:我是宋國之君,能讓我高興的人升官發財,能讓我生氣的人就會被殺頭。你丈夫已經死了,你還打算依靠誰呢?如果你肯順從我,就立即立你為王後。息氏又作了一首詩回答他:“鳥有雌雄,不逐鳳凰;妾是庶人,不樂宋王。”宋康王說:“你現在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即使你不想跟隨我,也不可能了!”息氏說:“請讓我沐浴更衣,向故夫的魂魄告別,然後我會侍奉大王。”宋康王答應了她。息氏沐浴更衣完畢後,向空中拜了兩拜,然後從台上跳下自殺。宋康王趕緊派人拉住她的衣服,但已經來不及了。看她的時候,她已經氣絕身亡了。她將一幅書簡簡化成書,放在裙帶旁邊。書上寫道:“死後,請求賜予遺骨,與韓憑合葬於同一塚墓,讓我們在黃泉中感激您的恩德!”宋王非常憤怒,因此決定為他們建造兩座塚墓,隔絕開來,使它們東西相對而不相親。三天後,宋王回到了國內。突然有一天晚上,有兩棵文梓木在兩個墳墓旁邊生長出來。僅僅十天的時間,樹木就長到了三丈高,而且樹枝自然地相互纏繞在一起,形成了連理。有一對鴛鴦飛到樹枝上,相互依偎著悲鳴。村裏的人們感到非常悲傷,說:“這肯定是韓憑夫婦的靈魂所化!”於是,他們將這棵樹命名為“相思樹”。髯仙有一首詩感歎道:“相思樹上兩鴛鴦,千古情魂事可傷!莫道威強能奪誌,婦人執性抗君王。”
群臣看到宋王的暴虐行為,許多人都有勇氣進諫。但宋王無法容忍他們的冒犯,於是在座位旁邊放置了弓箭,每當有人進諫,他就會拉弓射擊。有一天,他射殺了景成、戴烏、公子勃等三人。自此以後,朝廷中再無人敢開口。各諸侯國紛紛稱宋王為桀宋,以示他的暴虐行為。
當時齊湣王聽從蘇代的建議,派使者去楚國和魏國,約定一起攻打宋國,並把宋國的土地三分給楚、魏、齊。當軍隊已經出發時,秦昭王得知了這個消息,非常生氣地說:“宋國剛剛與秦國和好,現在齊國卻要攻打它,我一定要派兵援救宋國,沒有別的選擇了。”齊湣王擔心秦國的軍隊會去援救宋國,於是向蘇代求助。蘇代說:“請讓我去西方阻止秦國的軍隊,以保證大王攻打宋國的功業順利進行。”於是蘇代去見了秦昭王,說:“齊國現在已經攻打宋國了,我敢為大王祝賀。”秦昭王說:“齊國攻打宋國,你為什麽要向我祝賀?”蘇代回答:“齊王的強暴不亞於宋國。現在他與楚國和魏國約定一起攻打宋國,他一定會欺詐楚國和魏國。楚國和魏國受到欺詐,必定會向西來依附秦國。這樣,秦國損失一個宋國來引誘齊國,卻能坐享其成得到楚國和魏國,大王這不是得益了嗎?我為什麽不祝賀呢?”秦昭王說:“我想援救宋國,怎麽樣?”蘇代回答:“宋國觸犯了天下的公憤,天下人都希望它滅亡,而隻有秦國去援救它,那麽眾怒就會轉移到秦國身上了。”於是秦昭王停止了出兵,沒有援救宋國。
齊國的軍隊先到達宋國的郊區,楚國和魏國的軍隊也陸續前來會合。齊國的將領韓聶,楚國的將領唐昧,魏國的將領芒卯,三人聚在一起商議。唐昧說:“宋王意誌堅強且驕傲,我們應該示弱以引誘他。”芒卯說:“宋王荒淫暴虐,人民心懷怨恨,我們三國都有軍隊失利、土地喪失的恥辱,我們發布檄文,揭露他的罪惡,以招攬故地的百姓,必定會有人反戈一擊,對抗宋國。”韓聶說:“二位的建議都很正確。”於是他們發布了檄文,列舉了桀宋的十大罪狀。一是驅逐兄長篡位,得國不正;二是滅掉滕國,強行兼並土地,強淩弱的行為;三是喜好攻打戰爭,侵犯大國;四是革囊射天,觸犯了上帝;五是長時間飲酒作樂,不顧國家政事;六是奪取他人的妻子和女兒,行為淫蕩無恥;七是射殺進諫的臣子,使忠良之士閉口不言;八是越分稱王,妄自尊大;九是單獨討好強大的秦國,與鄰國結怨;十是怠慢神明,虐待百姓,毫無君主之道。檄文傳遍各地,人心惶惶。三國失去的土地上的百姓並不願意歸附宋國,他們驅逐了官吏,登上城牆自守,等待三國的軍隊到來。因此,他們所向之處都取得了勝利,直逼睢陽。宋王偃大規模地檢閱了車輛和士卒,親自統領中軍,離城十裏紮營,以防備敵人的突然進攻。韓聶先派遣部下將領閭丘儉,帶領五千人前去挑戰。宋國的軍隊沒有出來應戰。閭丘儉讓幾名嗓音洪亮的士兵登上戰車,朗誦桀宋的十大罪狀。宋王偃聽後大怒,命令將軍盧曼出馬迎戰。兩軍略經數個回合的交戰,閭丘儉假裝敗退,盧曼緊追不舍。閭丘儉於是丟棄了所有的車輛、馬匹和器械,狼狽逃竄。宋王偃登上城牆,望見齊軍已經潰敗,高興地說:“擊敗了齊國一支軍隊,楚國和魏國定會喪失鬥誌!”於是他率領全軍出戰,直接逼近齊軍的營寨。韓聶再次設下一個陣勢,然後退後二十裏紮營,卻命令唐昧和芒卯兩支軍隊分別從左右兩側出擊,繞到宋王的大營後方。
次日,宋王偃誤以為齊軍已無力再戰,撤掉營寨,直接攻擊齊軍的營地。閭丘儉打著韓聶的旗號,擺開陣勢與敵相持。從早晨到中午,雙方交戰了三十多次。宋王果然英勇,親手斬殺了二十多名齊將,士兵死亡的人數超過百人。宋將盧曼也死在了戰場上。閭丘儉再次大敗而逃,丟下了無數的車輛、武器和裝備。宋軍爭先恐後地搶奪掠奪。突然,一名偵察兵報告說:“敵軍正在急襲睢陽城!偵察到是楚國和魏國的軍隊。”宋王非常憤怒,立即命令部隊整隊返回。還沒行進五裏,一支敵軍衝出,高聲喊道:“齊國的上將韓聶就在這裏!無道昏君,還不速速投降!”宋王的左右將戴直和屈誌高,一起駕駛戰車衝出。韓聶大顯神威,先將屈誌高斬於車下。戴直不敢與韓聶交鋒,隻保護著宋王,邊打邊撤。回到睢陽城下,守將公孫拔認出了自家的軍隊,便打開城門放他們進來。三國的聯軍合力攻打,晝夜不停。突然,他們看到灰塵飛揚的地方,又有大軍到來,原來是齊湣王擔心韓聶不能成功,親自率領大將王蠋、太史敫等人,帶領三萬援軍前來,軍隊的氣勢更加壯大。
宋軍得知齊王親自率領軍隊,人人都感到膽寒,個個心灰意冷。此外,宋王也沒有關心士兵的疲勞,晝夜驅策男女守衛,沒有給予任何恩賞,導致怨聲四起。戴直對王偃說:“敵人勢力蔓延,人心已經改變,大王不如放棄城池,暫時避開河南,重新謀劃恢複之策。”宋王此時,原本的一心想要稱王稱霸的雄心,現在卻像秋天的水一樣冰冷。他歎息了一會兒,和戴直在半夜裏悄悄地放棄了城池。公孫拔立即舉起了降旗,迎接湣王進城。湣王安撫了百姓,同時命令各路軍隊去追擊宋王。宋王逃到了溫邑,卻被追擊的士兵抓住,戴直被先抓住並斬首。宋王自己跳進了神農澗,但沒有死,被士兵們拉出來,斬首後送往睢陽。齊國、楚國和魏國聯合起來滅掉了宋國,並瓜分了宋國的土地。
楚國和魏國的軍隊撤離後,湣王說:“攻打宋國的戰役中,齊國的貢獻最大,楚國和魏國怎麽能得到土地呢?”於是他率領軍隊緊跟在唐昧後麵,襲擊並擊敗了楚軍在重丘的部隊。他們乘勝追擊,收複了淮北的所有土地。接著又向西侵略三晉,多次打敗了他們的軍隊。楚國和魏國對湣王背棄盟約的行為感到憤怒,果然都派使者去聯合秦國,而這一切都被秦國視為蘇代的功勞。湣王在得到宋國的土地後,更加驕傲放縱,他派遣寵臣夷維,去與衛國、魯國、鄒國三國的國君會合,要求他們稱臣並朝貢。三國害怕齊國的侵伐,不敢不順從。湣王說:“我打敗了燕國,消滅了宋國,開拓了千裏土地;擊敗了梁國,削弱了楚國,讓諸侯都對我表示臣服。魯國和衛國都已經向我稱臣,整個泗水流域都對我感到恐懼。我準備在不久的將來,率領一支軍隊去征服兩周,把九鼎遷到臨淄,正式稱帝,統治天下,誰敢違背我!”孟嚐君田文勸諫說:“宋王偃之所以敗,是因為他驕傲自大,所以齊國才能乘機攻打他。希望大王以宋國為鑒!雖然周王室已經衰微,但它仍然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其他七個諸侯國在攻戰時,都不敢侵犯周王室,這是因為敬畏周王室的名義。大王如果去掉帝號,不以天子自居,那麽天下各國會更尊重齊國。現在您突然有了取代周王室的念頭,恐怕這不是齊國的福氣!”湣王說:“商湯趕走了夏桀,周武王打敗了商紂,桀和紂難道不是他們的君主嗎?我和湯、武相比有何不可?可惜你並不是伊尹、太公那樣的賢臣。”於是湣王又收回了孟嚐君的相印。
孟嚐君擔心被殺,於是帶著他的門客逃往大梁,投靠公子無忌居住。這位公子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他為人謙遜,喜歡結交士人,待人唯恐不周。有一次在吃早餐的時候,有一隻鳩鳥被鷂鷹追逐,緊急之下飛到案幾底下,無忌遮掩住它,等待鷂鷹離開後,才放出鳩鳥。然而那隻鷂鷹卻隱藏在屋脊上,看到鳩鳥飛出後,又追上去把它吃掉了。無忌自責道:“這隻鳩鳥是為了躲避災難才來投奔我,卻最終被鷂鳥殺死,是我對不起這隻鳩鳥!”結果一整天都沒吃飯。他讓手下捕捉鷂鳥,一共捕到了一百多隻,分別關在籠子裏獻給他。無忌說:“殺死鳩鳥的隻是其中一隻鷂鳥,我怎麽能牽連其他鳥呢?”於是他按著劍在籠子上祈禱說:“不吃鳩鳥的,就向我哀鳴,我會放了你。”眾鷂都發出悲鳴聲。隻有一隻鷂到了那個籠子,低下頭不敢仰視,於是無忌取出並殺死了它。然後他打開了籠子,釋放了其他的鷂。聽到這件事的人感歎道:“魏公子連一隻鳩都不忍心負擔,他又如何忍心負擔人呢?”因此,無論賢者還是愚者,都將歸附於他,如同市場上的商品一樣。他的餐桌上還有三千多名食客,與孟嚐君、平原君並列。
魏國有一個隱士,名叫侯嬴,已經七十多歲了,家境貧寒,是大梁夷門的守衛。無忌聽聞他一直品行端正,且有奇特的計謀,因此受到鄉裏人的尊敬,被稱為侯生。於是無忌駕車前去拜訪,並帶著二十鎰黃金作為見麵禮物。侯生推辭說:“嬴一直安於貧窮,嚴守自己,不曾接受過別人一分錢的饋贈。現在我已經年老,怎麽可能為了公子你而改變自己的品行呢?”無忌不能說服他接受禮物。他想通過尊重和禮遇侯生,來展示給其他的賓客看,於是他舉辦了一個盛大的酒會。那一天,魏國的皇族、將領和各尊貴的客人都聚集在堂中,座位都已經安排好了,隻有左邊的第一個座位空著。無忌親自駕車去夷門,邀請侯生來參加酒會。侯生登上車後,無忌恭敬地請他坐在座位上,侯生並沒有推辭。無忌握著馬韁在一旁,態度非常恭敬。侯生又對無忌說:“臣有一位朋友朱亥,在市場的屠宰場裏,想要去看望他,公子是否願意陪同前往?”無忌回答道:“願意與先生一起前往。”他立即命令引車繞道進入市場。到了屠宰場門口,侯生說:“公子請暫時留在車中,老漢將下車去看望我的朋友。”侯生下車後,走進朱亥家,兩人坐在肉案前,閑聊了好一會兒。侯生時不時地看著無忌,無忌的神情始終和藹,沒有一點疲憊。當時跟隨無忌的騎兵有幾十人,看到侯生聊天聊個不停,都感到厭煩,有些人開始偷偷罵人。侯生也聽到了這些議論,但他隻關注無忌的神情始終沒有改變。和朱亥告別後,侯生重新上車,坐在原來的位置上。無忌出門時是午時,等他回到府邸時,已經是申時末了。那些貴賓看到公子親自去迎接客人,還空出左邊的座位等待,他們正不知道是哪個有名的遊士,或是哪個大國的使臣,所以都帶著敬意等待著。但等了很長時間都沒見到人,大家都開始變得煩躁和無聊。突然聽到報告說:“公子迎客已經到了。”眾貴賓們的敬意又重新升起,都站起來迎接,睜大眼睛看著。但見到的客人卻是一個白胡子的老者,衣冠破舊,他們都感到驚訝。無忌引領侯生向賓客們介紹。這些貴賓們聽說他是大梁夷門的守衛,都覺得沒什麽了不起。無忌請侯生坐在首席,侯生也沒有推辭。酒喝到一半,無忌親手捧著金杯,在侯生的麵前為他祝酒。侯生接過金酒杯,對無忌說:“臣隻是夷門的一名普通官員。公子枉駕下來,給予了太多榮耀,長時間站在市中,毫無疲倦的表現。還將臣尊敬於其他貴客之上,對臣而言似乎有些過分。然而,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想為公子樹立一個下士的形象!”眾貴客都暗自笑著。宴席散場後,侯生成為了公子的尊貴客人。侯生因為看重朱亥的才華,無忌多次前去拜訪,但朱亥始終不回答拜禮。無忌並不覺得這有什麽奇怪,他屈尊降貴對待士人的態度就是這樣。
今天孟嚐君來到魏國,隻有無忌與他相互依靠,正應了那句古話“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們的感情自然十分融洽。孟嚐君原本就與趙國的平原君公子勝交情深厚,因此讓無忌與趙勝結交。無忌還把自己的親姐姐嫁給了平原君為夫人。這樣一來,魏國和趙國的關係變得更加友好,而孟嚐君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齊湣王自從孟嚐君離開後,變得更加驕傲自大,日夜謀劃著取代周朝成為天子。當時齊國出現了許多怪事:天空下起了血雨,範圍達幾百裏,沾在人的衣服上,腥臭難聞;地麵裂開了數丈寬,泉水湧出;還有人在關口哭泣,隻聽到聲音,卻看不到人。因此百姓非常恐慌,擔心隨時會死亡。大夫狐咺和陳舉先後進諫,並請求召回孟嚐君。湣王大怒,將他們殺害,把屍體陳列在街頭,以警告其他人不要再提意見。於是王蠋、太史敫等人都借口生病,辭去職務,回到家鄉隱居起來。不知齊湣王後來的結局如何,讓我們在下一回中繼續講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