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漢王悲喜一瞬間 子房思變夜會韓
字數:4334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西楚帝國 !
劉邦營賬。
“稟告漢王,韓元帥已將垓下八萬楚軍全數殲滅。”韓信帳下右將軍陳賀道。
“甚好。對了,可有捉到項羽?”
“項羽突破重圍,已經渡江東逃而去。”
“你傳寡人王命給齊王,三日內渡江,一定要徹底消滅項羽。”
“諾。”陳賀退出營帳。
“高興,真高興。”劉邦樂得用拳頭擂著桌子,他一慣喜泡腳,這不,又覺得腳底甚癢,哪裏還顧什麽君王儀表,直接伸手去撓。
“戰亂多年,天下已是十室九空,韓信已經消滅了頂羽的有生力量,他項羽如今逃回江東,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想東山再起,隻怕是癡人夢囈。”呂雉趾高氣昂道。
這對賊公賊婆賊竊喜著。
韓信營帳。
“八萬楚軍在沒有主帥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作戰,無一人投降,項羽的將兵之道,本王自愧不及。”
“齊王過於自謙了。”蒯徹笑道。
“稟齊王,右將軍回營了。”營賬內一侍衛道。
“讓他進來。”韓信道。
“諾。”
“陳賀參見齊王。”
“起來吧。”
“末將已將齊王殲敵八萬的消息告知漢王,漢王下令命您三日內務必渡江追擊項羽。”
“本王知道了,你退下吧。”韓信擺手示意陳賀退下。
陳賀恭敬退出。
“兩位先生以為如何?”韓信視左右,略有笑意問道。
“齊王應該遵王命,越早渡江越好,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李左車道憂心道。以項羽威名招集數萬並非難事。
不見蒯徹發言,韓信有些沉不住氣了,問道:“那麽蒯先生呢?”
蒯徹忿然已久,心想:我既不奢望你學那楚項羽果斷幹掉主上取而代之,也不求你像那範蠡激流勇退智以保身。跟你這小子說了多少次,叫你反漢自立。你有那賊心,卻偏沒那賊膽。你小子一輩子的終極目標也就定位在封候拜相了。天賜良機,不自珍必自損。珍愛性命要趁早,莫待身陷囹圄,不見天日,空悔恨。
“飛鳥若不盡,良弓何須藏?猛虎行在林,雄獅敢欺豹?”蒯徹說罷不再言。
“兩位先生都下去休息吧!”
在這一刻,韓信他還是猶豫了。李左車鞭笞著他的良心,而蒯徹放縱著他的野心。這是一場良心與野心的持久戰。韓信是倍受煎熬的。
三日之後,韓信還是沒有任何戰略布置。劉邦隻好派人前去催戰。
“你回去告訴漢王,垓下一役雖斬盡楚軍,然我軍傷亡也是慘重的,本王要安撫手下將士,休整一段時日再戰。”
“諾。”
所有人都知道隻有項羽徹底敗亡,他劉邦才能高枕無憂,安枕無憂。韓信卻按兵不動,他到底想幹什麽?若是現在處死他,會寒了將士的心,搞不好還會引起兵變;若是收了他的帥印,再遇戰事隻怕得不償失,這軍中也沒有其它的將帥之才。這個讓劉邦愛極恨極的男人,大至王位封地,小至床笫之事,該給的也給了,不該給的也搶著給了,他還想伸手要什麽呢?
韓信的回應讓劉邦極為震怒。為人君主,最忌諱尾不大掉。他認為這是韓信對他權威挑戰。韓信不是楚項羽,而他劉邦亦不是手無實權的傀儡義帝。
“子房,這事你怎麽看?”劉邦對待這位智囊一向尊重。
“不如就請漢王再稍等片刻。”
“這是為何?”張良的回答讓劉邦吃驚。
“漢王會是最後的贏家,又何妨再忍一時?”張良笑道。
“寡人是擔心項羽,怕他再集眾兵,戰機稍縱即逝,他項羽可以輕我劉邦百次,我卻絕不輕他一回,以往他不趁勝追擊那是他的自信,我若不趁勝追擊,那是拿自已的性命開玩笑。”劉邦是嚴肅的,認真的,清醒的。
“漢軍已占大半江山,項羽他隻有江東五郡,是無論無何鬥不贏漢王您了。”蕭何是陽光的,自信的,樂觀的。
“子房願赴往垓下一趟。”
“如此最好,隻是辛苦子房了。”
“為臣本分,漢王無須客氣。”
劉邦心中暗想:什麽時候你韓信也能明白為臣本份?
張良是何等的聰明絕頂。
他知道劉邦真正擔心的人是韓信,此時的項羽不足懼。當年劉項二人在廣武對峙,韓信並非沒有認真考慮過三足鼎立的局麵,隻是擔心劉項二人有朝一日會聯手對付他,若是這樣,他必死無疑。他雖然還有英布和彭越這兩位名義上的盟友,但他更知項羽的脾氣,廣武戰事一解決,項羽回師彭城,等空出手來,第一個要收拾的便是在他腹地攪得其不得安寧的彭越,其次便是逆將英布了。與其三足鼎立要冒這麽大的風險,的確還不如一字齊肩,平分天下來的痛快實在。更有那個蒯徹時時對韓信耳提麵命什麽反漢自立,聽多了,也會熏出那麽一點味道。
韓信聽到張良的到訪意味深長一笑。
“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能讓子房深夜不寐前來造訪?”韓信當然心知肚明。
“莫不是韓兄心存猶豫,子房又何須走這趟?”張良並不繞彎。
“看來漢王還是有疑心,信不過本王呀!”韓信掩住心寒,做輕鬆狀笑道。
“子房並非受王命來,而是不請自來。”
“如此說來,並非漢王不放心我,而是子房你不放心我了。”
“韓兄思恩圖報,是漢王的忠臣良將,隻是屯兵東城,難免教其它人生出瓜田納履、李下整冠之疑,傳到漢王的耳朵裏,君臣生出嫌隙,豈不對韓兄不利?”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切都取決於漢王。”
“為君之道難,為臣之道更難。”
“君臣之道,是門複雜的學問,本王不及子房研究的通透。”韓信對子房提醒他為臣之道有些反感,他更傾向於按軍功來說話。要知道劉邦的江山若大部分都是他韓信打下來的,沒有明反已經是很給他劉邦麵子,若是逼得太狠,完全沒有自主權倒不如真的反了。
“我聽說漢王讓韓兄三日內渡江,韓兄卻沒有任何軍事行動,漢王有些不高興。”張良敘事,不再射影。
“漢王不了解我的苦衷呀!”
“韓兄請直言。”
“我軍在垓下大破楚軍,卻也損兵過半,達16萬,雖然戰果是樂觀的,但代價卻是慘重的,即使贏了,也不是什麽值得吹棒的事,現在士氣很低落,將士也很疲乏。”
“子房能理解,隻是戰事不宜拖得太久,50萬大軍每日的消耗還是很大的,我聽蕭丞相講軍中糧草不多了。”
“本王有分寸的,十天之後,三軍渡江。還請子房相告漢王,本王一定斬下項羽首級,不會令他失望。”
張良辭別韓信回到劉邦大營。
“要等十天之久?”劉邦如果有韓信百分之一的領兵之才,他真的會立卻繳了韓信帥印,然後自己整軍出發。
“是的,漢王。”
從稍等時日到明確時日,看來這個韓信對自已還是有幾分忌憚的。也好,就等他十日,隻是要辛苦蕭何籌備糧草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