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故人歸來虎添翼 父子情深釋前嫌

字數:3663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西楚帝國 !
    項伯快步行至項羽帳中,他麵露喜色,神情激動。
    “霸王,你快看誰來了?”
    項羽丟下兵書,抬起頭,見一位老人入了營賬,這位老人正是範增,他的亞父。
    “啊,是亞父?”項羽看到“死而複生”的範增可謂是驚喜參半。範亞父不是病死途中的麽,怎麽還能活著站在他的麵前?項羽詫異萬分,有些不可置信。莫非是自已有所思,亞父入夢?
    “不看到羽兒得江山,不見到劉邦人頭落地,老夫當真是死不也不會瞑目。”範增道。
    “亞父?您不是已經……?您還活著?”項羽起身,奔了過去。
    “老夫當年是詐死。”七十多歲的範增也會有任性的時候。
    “亞父沒死,真是太好,羽兒知錯了。”項羽虔誠地跪在範增的身旁。
    “羽兒,你起來。”項羽此舉,震動了範增。他變了,不再像以前那個桀驁不馴的項羽,倒像是個承認錯誤一心改過的乖孩子。
    “我萬般悔恨沒有聽亞父的話,往日更做出些許傷害亞父的錯事。”項羽低下頭,羞愧自責。
    “羽兒,亞父沒有怪你,你青年氣盛,難免有時意氣用事,回想,亞父也有諸多不對的地方,不應該過多地指責你。”
    “亞父從無任何過錯,是羽兒太剛愎自用了。”
    “羽兒,我們既是父子,父子間還要計較些什麽呢?如今,劉邦隨時可能進逼江東,我們要早做防禦才是啊。”
    在以往,項羽尊重範增隻是名份上的事,打心底,他是非常反感範增事事插手更兼指手畫腳,總覺得範增是在倚老買老。要不是項梁曾警告勸誡他不得對範增狂傲無禮,後來又令他拜得範增為亞父,他是絕對不會拿範增當回事的。
    曾經光芒萬丈的項羽,人們口中不敗戰神的項羽,卻是真是應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俗語,項羽的自信很是受損。範增的大度讓項羽感到無地自容。他反而希望範增能揶揄他幾句,這樣心裏反而能好過一些。
    項羽為範增的到來設宴,此舉也極大地鼓舞了士氣。當今之世以奇謀而論,範增當居首位。範增的存在,讓三軍將士感覺反敗為勝的機率更大了。
    宴後,範增與項羽一同巡營。
    範增勸勵項羽道:“羽兒啊,想當年孫臏被寵娟迫害,孫臏尚且都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有燒,他忍辱偷生最後大仇得報,為自已挽回了顏麵,而你中了韓信的十麵埋伏兵敗垓下便絕望悲歌,論堅韌,你與孫臏相差甚遠,你英雄未路就想著橫刀自刎,如果你當時能夠振奮士氣,找準漢軍包圍圈的薄弱部位奮力一戰,仍事有可為,突出重圍並非不可。”
    “亞父教訓的是,羽兒知錯,以後不會再有輕生之念。”
    “老夫並不是在教訓你,失敗是對一個堅韌將帥的殘忍考驗,自古戰將,在勝利中學到的少,在失敗中學到的多,老夫是希望是你能做到善勝不敗,善敗不亡呀!”
    “亞父教誨,羽兒謹記。”項羽畢恭畢敬道。
    “李左車騙你兵行垓下,差點誤你性命,老夫愧疚萬分!”
    範增曾向項羽力柬過李左車,說過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傑和軍事奇才,才華不輸張良韓信之輩,若能得他輔佐,何愁大業不成。範增怎麽會想到他的賢弟,也就是這位李左車先生竟然會拿自已的性命去成全韓信。
    “亞父莫要自怪,那日在垓下,我還是饒了李左車一命。”
    “這是為何?”
    項羽沉默不語。他沒有告訴範增,正是因為李左車是範增舉薦,所以自已才未殺他。
    “羽兒在想什麽?”範增見項羽略有心事.
    “亞父,我想前去與臨江王共尉一敘。”項羽覺得這是他最後的機會了。昔日楚漢相爭,臨江王共尉並未出兵支援劉邦,可此可見,共尉是並不想歸順劉邦的,倒也無意與自已為敵.
    “你此番前去是危臉重重,要是在途中遇上劉邦大軍,處境堪虞呀,再說你有把握說服共尉出兵助你?”
    “雖無把握,但不妨一試.危機危機,危中求機。”
    “你的想法雖然冒險,但老夫還是讚同的。”
    “我想即刻出發,軍中之事暫由亞父代管。”
    “羽兒不必心急,現在時機還未到,再等等。”範增看起來一副心有妙算的樣子。
    “亞父,等即被動,若能得共尉出兵相助,我的勝算自然又多了一些。”
    “等韓信撤軍北上,老夫代你修書兩封,一份給共尉,一份給吳芮。他二人必會助你。”
    “亞父,你說韓信撤軍北上?這不太可能吧,現在他占盡優勢,是絕對不會放棄攻打江東的機會。”項羽笑否.
    早在項羽與劉邦於廣武對峙相持不下時,項羽就曾單騎前往齊地密會韓信,勸說韓信反漢自立,以達到楚、漢、齊三足鼎立,三分天下。韓信斷然否決了。但韓信也是個有野心的人,他最後選擇了作壁上觀看楚漢二虎相爭。
    人算不如天算,楚漢議和的結果對韓信極為不利的,他韓信不但要擔心項劉二人有一日合力攻他,更擔心項羽這隻猛虎會隨時伐他,若項羽對他開戰,劉邦是絕對不會出兵相助。他是怎麽對劉邦,劉邦自然也會怎麽對他,更何況能借項羽之手解決掉他韓信,對劉邦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劉邦背信棄義撕毀盟約,韓信應劉邦之邀伐楚,看來他韓信是決定要做一個忠臣。所才項羽當然不相信韓信會在這個時候撤軍北歸。
    “你就聽老夫的,再等等。”
    “這是為什麽?”
    範增的笑而不答,讓項羽很是疑惑。
    項羽送範增回營帳安寢後,便回到了自已的中軍帳。
    他有些坐立不安,來回渡步思忖:韓信真的會發兵江東麽?沒有了我,他韓信對劉邦便再無任何價值,恐怕就連自身性命也難保。他若想以智保命,隻能是遠離朝政。可他韓信偏生是個不舍功名之人,決計做不到像範蠡那般激流勇退。
    如果韓信夠聰明,就應該明白有時候放敵人一條生路,也就是給自已留一條活路。再說了,他項羽並不是韓信的敵人,他們兩人可以說是能相互利用之人。當然,項羽這麽想並不是戀生,他本就是個生死無畏的人,此時此刻他更巴不得與劉邦、韓信作最後的拚殺。
    他靠著燈柱,燭火搖曳,有些晃眼。他拾過一枚銅色勺蓋,將燈柱上的蠟燭一盞一盞的熄滅。
    夜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