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新起點(四)
字數:6187 加入書籤
刀尖上的大唐!
母大蟲辦事雷厲風行,隻一兩日就通過牙人說妥了一筆買賣。以幽州城中的一處房宅和城外一百畝上田,換盧龍縣附近一處三百畝莊園外加縣城的一處小院子。這日大早,母老虎就跟著牙人出城看莊子,說還要談妥莊戶、倉庫等諸般雜事。二哥不耐煩管這些,讓她自去折騰。
在小院睡了兩夜,與妻妾們深入切磋,交流得十分通透。
正如李大所說,整日介跟這群糙漢子們風餐露宿,吃不好睡不好,尤其這數月整訓,陪著新兵風裏雪裏摸爬滾打,屠子哥大小也是個將軍,這哪是人過的日子啊。所以為什麽許多武夫得勢後迅速墮落呢,軍旅生活苦啊。當然,二哥心知不到馬放南山的時候,咬牙從巧兒和伊蓮的交纏中爬起來,準備回營看看。
伊蓮,就是那三個回鶻女子之一。
訓練完畢,給隊伍放假數日,今天得回去瞧瞧。
罩上大紅袍,額頭紮根紅抹額,醬褲皂靴,造型非常騷氣,十分拉風。
這數月來老兵忙著結婚,新兵忙著訓練,好容易放假三日,可想而知都去幹嘛。將營中幾個軍頭叫來,吩咐眾人明日將新兵派到各個營頭去。這跟牛犇關係不大,主要是張順舉、王義、劉棟以及盧涵幾人的工作。另外,擴軍後戰兵有百多人沒有鐵甲,這是二哥不能接受的,準備安排劉三去找李三討要。
三哥碰三哥,嗬嗬。
這邊還在商量軍中事務,安娃子又來探頭探腦,道是李大郎尋他。便領了劉三,在周兒、小王幾個陪同下馳馬出去。
二哥在離城二裏的一處地頭見到李大,驚得瞠目結舌,口中能塞進一個鵝卵。隻看李家兄弟均赤著腳,泥巴糊了半截小腿,李三郎在前牽著牛頭,李大郎在後,一扶犁一手揮鞭,趕著老牛正在田裏耕地。須知時下不過三月,地氣尚未完全回暖,看得老黑發呆。打從娘胎裏蹦出來,他殺過羊宰過牛,下地種田是從來沒有。若非親見,說李家兄弟能下地幹活,二哥決不能信。
等眼前一塊地耕完,李大把個沾著泥巴的黑手一抹,在額前留下幾道印子,又在臉上擦擦,頓時成個大花臉卻渾不自知。二哥身上摸摸也沒有什麽能給他擦臉,邊上老農從渾黃的木桶裏提起一條不知什麽顏色的布條,李大也不看,接了擰一擰,簡單在頭臉蹭蹭,又用袖管擦幹,看得二哥心揪。
拉起擺在地頭的胡床坐下,李大說道“二郎,你家娘子來了?”
“啊。這婆娘也沒跟俺說,與秦家娘子一道過來。”
李三郎在旁,將一隻布袋裏取出水囊,倒了兩瓢溫水,一個遞給二哥,一個遞給李大,待李大吃罷,自己才又倒上一瓢飲下。
李大說“回去給你娘子說,換地那事先停了。”屠子哥一愣。瞬間明白,這婆娘城裏城外折騰,估計動靜不小,而且盧龍縣就這麽巴掌大點地方,別個想不知道都難。便說“成。唉,這婆娘非說要搬家過來,你也知道,俺可拗不過。俺是不想動,有你這話,回去便跟她說。”
邊上李三卻道“二郎誤會大兄了。”
“啊?”
大李解說道“你家願意搬來是好事,俺家也要搬來。與劉窟頭這關係,家眷放在幽州實在不安。趁大王還在,搬出來才好。本來想著跟大夥說說,一起過來,隻是平州不比幽州,弄得不好怕亂了軍心。所以,本想願來自來,就不想張羅了。結果你家娘子下手太快,我聞這邊傳出風聲,或有人要坐地起價。說不得還得費心張羅。俺想著,軍中願來者都到俺這裏報個名,要來多少人,弄多少地,要籌算一下,然後我來出麵去談,免得土豹子敲我軍竹杠。軍士攢點家底不易,豈能吃這悶虧。若逼得爺爺動刀,就更不好了。”
鄭二聽說,覺得這是好事,道“成啊。俺回去就辦。屆時,我幾家湊在一塊兒吧,好有個照應。不瞞哥哥說,李賊這事俺是受不得再來一次。”說著眼圈就有點發紅。
李大點點遠處那老農,道“你看他一歲能食幾斛粟。”
二哥撓撓頭,這事他哪裏曉得。
就聽李大道“他家在村裏還算過得,是個富戶?丁口四人,中口一人,小口二人,上老母一人,統共八口,耕八十畝田。去歲約收粟麥一百一二十斛,按匡威時官收六十斛,留下種,一歲能餘四十餘斛,勉強糊口。但不能有災。田間種桑織布,歲出一二十匹。另有數畝宅園,種些果蔬、瓜豆、桑棗,養些雞鴨鵝、羊、豕貼補,糊口之外所需製備春衣、冬衣、鞋襪並農具及油鹽醬茶等物,皆有出處。然匡籌以來每歲多收五斛,去歲隻餘不足四十斛,便有些難過。”
二哥沒明白帶頭大哥要說什麽,也不敢插嘴,默默聽著。隻聽大李繼續道“我豹軍,不計軍中餐食,發到各人糧賜是每月一石,春冬兩季衣賜有絹七匹,當然,在河東衣賜有些短缺,糧賜亦不足,不過,去冬也都給補上了。待軍屬田辦好,算上各種賞賜,一人當兵,全家衣食豐足不在話下。這二月來,競相嫁為軍屬者,不外如是。”
這個道理咱們二哥知道,隻是還沒明白李大要說什麽。“天下之財有恒,不在此,即在彼。如今這世道,我等武夫所得不少了。將家眷接來安頓是一回事,卻不可耽於財貨。實話說,平州都還沒坐穩,萬不可懈怠。”
“俺明白。”
李崇武遞來一條手巾,李大簡單擦擦腳,放下褲腿套上靴子。起身在田壟上深一腳淺一腳走了一段,立上個小土堆,眾人跟上。二哥手搭涼棚四下望望,都是忙碌的農人,方才那家人已經自己趕著牛在繼續耕地。
“三郎粗粗計算,平州在籍耕地約六萬畝,若今歲無災,當得粟麥七八萬石,州裏可收糧三四萬斛。你知道豹騎軍現有多少人吧?”
二哥道“俺這都現已滿員一千六百,其他各部不甚明了。”
“全軍在冊五千七百人,僅糧賜需近七萬石,還不算平日損耗,也不算盧龍鎮兵及山北各砦。你知道我在說什麽嗎?”
畢竟是做了多年買賣的老板,二哥道“平州所出不足以養兵。”
“不錯。”李大道,“再過一月,某要安撫山北。昨日幽州來信,錢糧已裝車,半月後陸續到達。此次劉窟頭給了五千人六月口糧。糧到起行。你回去準備,有不願出征者,速速報給三郎另作安排留下,後院也需看護。”二哥聞說,道“俺曉得了。李頭放心,此非馬放南山之時。俺那婆娘隻是被李賊鬧怕了,又好財,做些蠢事。回去俺與她分說,這等大事由不得她胡鬧,絕不能亂了軍心。”
李大看了二郎良久,道“你或不知。當初投軍時,某與鄭兄相約互相扶持。他在匡威處,我在劉帥處,你我兩家結親亦源於此。不想鄭兄有此意外,某十分痛惜。二郎,”鄭重地拍了拍黑哥的肩膀,道,“且勉之。”
二哥退後一步,鄭重躬身一禮。
看氣氛有些沉重,李三郎道“二郎,你有取字麽?”
“俺一老粗,哪有字來。”
鄭大道“你大小是個將主,豈能無字。”
二哥眨眨眼道“請大兄賜字。”
看黑廝順竿就爬,李大也不戳穿,想想道“你看義貞如何?”
“好,便是義貞。”
李三郎在旁打趣道“你也不問問是何意。”
“問也白問,總之是好。”
李大笑罵“你呀,多讀書。你名裏有個義字。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這個義字甚好,與貞字正配。”
義貞哥道“俺就說好嘛。哎,一事不煩二主,俺尚無都名,亦請賜下。”
李大想想,道“喚作毅勇都如何?”
“便作毅勇都罷。”
……
不說義貞將軍如何整頓毅勇都,如何與張氏說項,卻說幽州城裏,劉仁恭正忙得焦頭爛額。好不容易做了留後,卻感覺一屁股坐在火山口上。河東軍的軍紀真是爛得天怒人怨,入冬以來,因河東軍滋事,城裏城外怨聲載道。關鍵這幫家夥本性卑劣,不管發下多少錢糧,還是要鬧。
簡直就是土匪,不,連土匪都不如。
應隴西郡王安排,在子城給劉仁恭留了一處辦公。劉留後背著雙手,在屋內走來走去。邊上劉守文看了,無奈微微搖頭,悄悄退出房去,過了片刻,又轉回來,道“留後,高都使到了。”
“哦。”劉仁恭快走幾步來在門前。就見兩位銀袍將大步走來,劉哥忙降階相迎,遠遠就道,“明遠何來之遲也。”
來者正是高思繼、高思祥兄弟,高家在李匡威時就鎮守媯州,二人皆有勇力,尤善使槊。當年公孫瓚有個白馬義從,這哥倆同樣好穿白袍乘白馬,麾下健兒亦尚白,造型風騷。匡籌亂時,劉仁恭過媯州,高家兄弟就閉門不出了一次,這回來老劉打回幽州,兩家早已相約,配合默契,一舉做掉了不講規矩的李匡籌。
高思繼重重一拱手,道“勿怪勿怪,俺兄弟在家活動筋骨,一時興起,誤了片刻。留後多多包涵。”語態誠懇恭敬,一點瞧不出來才跟老劉使過絆子。
劉仁恭讓出道路。“來,裏麵說。”
眾人落座,高思繼道“未知留後喚某,有何事來?”
劉仁恭笑嗬嗬道“某在昌平收了匡籌萬餘軍,之前留在那邊,昨日剛剛入城。某想著,將這萬餘軍委於明遠整治,未知意下如何啊。”昨天昌平過來萬多軍士高思繼知道,但聽了老劉這話卻是一怔,道“這如何使得?”劉仁恭在城裏可沒有多少人。
劉窟頭道“唉,某有自知之明。匡籌不義,眾弟兄抬某做這留後,某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呐。這兩歲某在河東,竟是回來才知北邊禿頭蠻都敢鬧事了,嘖嘖,難民流進平州一年多過一年。還好李正德去了那邊,他豹騎軍頗為能打,有他擋一擋,總算能舒一口氣。”
高思繼道“某知豹軍在河東有些勝績,傳聞李存孝那廝也為其所擒?”
“哈哈,訛傳。實是大王困得那廝無糧,王妃親自入城說降,與李正德何幹。不過他在我帳下多年,確實有些能為,否則這平州豈敢教他過去。”
“哦。原來如此。”
劉仁恭道“不說他。明遠,方今天下大亂,各鎮無不整軍經武,獨我盧龍迭遭變亂。李公當年之勁旅為匡籌這廝敗壞一空,我來時,幽州竟如一座空城。我帶回那三千餘兒郎,在昌平折損千餘,加上你媯州兵,老卒不過五千。你當知曉,汴州與大王交惡,今盧龍、河東做了一家,難保朱三那廝不來尋釁。魏博與他已是一路,翌日來犯,何以禦敵啊。明遠之勇,鎮內何人可及?大王亦頗信重。此次東來,若非明遠襄助,某又如何進得了幽州。這點自知之明,某豈能沒有。城中兵事,非你莫屬啊。”
高思繼聞言,心中暢快不暢快無人能知,麵上卻扭捏道“欸。莫說這些。”
邊上劉守文幫腔道“叔父,為了盧龍,萬莫推辭。”
劉家父子如此態度誠懇,高家兄弟互相望了望,感覺盛情難卻呀,高大全掌交擊,道“也罷。留後如此信我,某豈不夙興夜寐,必不負留後所托。若這般說,盧龍隻萬餘軍,恐怕不足吧。”
劉仁恭長歎曰“某豈不知。李公時,幽州牙兵就有五萬,奈何如今無錢無糧呐。明遠,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匡籌為安撫諸軍大發賞賜,去歲南逃又搬走許多,如今府庫空虛,夏收前是不能再募兵了。”
“啊!”高思繼訝異道,“我聞匡籌這廝走得急,能搬走許多?”
劉仁恭狀做緊張地四下裏瞧瞧,壓低了聲音說“大王入城分賜諸軍呢?元月往河東運走那些呢?李正德去平州備邊,日日催糧,某一直壓著沒動,算算再不給他就要斷炊了,東挪西湊,這才給平州運去一萬石糧。庫裏剩下一些底子,不敢再動啦。緊一緊,若今歲無災,待夏秋兩稅收上來,當可再募一些,時下隻能如此。左右大王雄師在鎮,這數月當不至怎樣。”
高家兄弟聽說,相顧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