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第六卷 萬裏還鄉未到鄉 楔子

字數:2861   加入書籤

A+A-




    刀尖上的大唐!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乾寧四年的秋,塞北未必飛雪,但關中的華州一定是寒冰刺骨。年初,韓建哄得天子落腳華州,然後就遣散了天子親軍,又將領兵諸王囚禁,等了數月,以謀反罪將諸王十一人斬殺。李唐宗室稍有點血性的男兒,就此一空。天子的心情,可想而知得有多溫暖。
    張忠在山北逗留半月,趕在天氣轉涼前結束了營州之行,南歸晉陽。臨行,李安撫贈了許多禮物,從牛羊馬匹,到魚鹽茶酒,皮貨山貨樣樣不缺,有些給晉王,有些給張監軍,也有不少答謝傳旨的中使與張忠一路辛苦。為了安全,還派軍送到雲中,張忠都有點受寵若驚。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天子受苦,在晉陽監軍的張承業自然是寢食難安,拖著疲憊的身體聽了兒子張忠的稟報,老宦官倒是有點耳目一新的感覺。印象中該是一個破破爛爛的營州,從兒子口裏,居然是一片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樂土?老宦官的腦海裏浮現出田連阡陌,牛羊如雲的畫麵。據說今年官府能收糧二三十萬石,數千帶甲之士,將山北胡兒整治得服服帖帖。
    對於此次出使,張監軍根本未抱任何希望,河北那幫殺才都是什麽選手?從大唐開國,就跟朝廷對抗了兩百多年,幾乎腰斬大唐的,也是這幫混蛋。怎麽著,張忠去一趟,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他完全是為了安撫晉王,有時候,這上位者是要哄的。結果張忠的見聞多少讓張承業有些意外,哦,還有那個接敕書要下跪的李老三,都在他的心裏紮下了根。
    張承業聽罷,既覺無趣又有羨慕。無趣是因為這該是生活的本來麵貌,民人耕作,商人交易,文臣治政,武將戎邊。羨慕則是因如今天下大亂,普天之下像點樣子的有幾個?從前稍能入眼的隻有宣武、平盧,可惜朱全忠是巢賊餘孽,王師範心無大誌,如今倒似乎又多了個偏僻的營州。
    是太偏了點。
    這李正德又是怎樣個人呢?
    從前沒關注過。太遠,張承業聽都沒聽過,還是到河東才有這麽隻言片語,以後不妨多看看。至於說靠他營州興複大唐嘛,嗬嗬,老宦官也有點壓不住想笑。看看風塵仆仆的幹兒子,張承業心頭一動,道“忠兒,若為父讓你再去營州,你可願意。”
    張忠唬得一個哆嗦,道“大人是說……
    小中官真希望自己是幻聽,心曰,爹呀,那鬼地方,這才幾月晚上就要穿皮衣,冬天不得凍死兒子呀。
    老中官卻自顧自道“浪子回頭麽?好啊,那咱便看看他如何個回頭法。”
    ……
    幽州。
    幽州盧龍節度府的頭頭腦腦匯聚一堂,節度使劉仁恭端坐主位,各大軍頭、心腹齊集左右。顯然對今天的議題都有所準備,忽而躊躇滿誌,忽而凝眉沉思。劉大帥手裏晃著一封書,沉聲道“諸公,有一事不能再拖了,隻好邀諸位來議一議。”眾人立刻收了內心表演,各把雙眼望著老劉,等著帶頭大哥發言。
    看眾人目光殷切,劉仁恭繼續說道“李匡籌胡鬧,鎮中烏煙瘴氣。蒙諸公抬愛,捧了劉某撥亂反正。這數年來,劉某多方周旋,總算給鎮裏攢下了一點家底,恢複了一點元氣。
    當然,晉王之助亦不可或缺,此我所以府庫財帛籌之。奈何河東困窘,幾番催逼錢糧、兵馬,不勝其擾啊。盧龍不是魏博,不是成德,戶口不豐,還要承擔塞防重任,錢糧實在不甚寬裕。晉王雖與我劉家有恩,但我畢竟是盧龍節度使,當為鎮中謀福利,不敢損公濟私,更不敢苛剝百姓……
    趙珽不失時機地出聲道“劉公治鎮以來,憂勞政務,夙興夜寐。今,鎮中民生安泰,府庫充盈,兵甲齊備,皆賴明公之力。且受我等一拜。”說著帶頭就向劉仁恭行禮。
    眾武將文官皆心曰,就你這老狗會拍捧,一個個也跟著拜了。
    “且住且住。”劉仁恭麵露羞澀,道,“我才疏薄德,何敢言功啊,隻是我等燕人不能坐視家鄉遭難而無動於衷。說正事。韓建犯上,晉王又欲起兵勤王,邀我出兵,亦催錢糧若幹。這河東要糧是一事,又事涉天子是一事,某不敢擅專,欲與諸公商議,該如何應對。”將手中書信讓侍者交給趙珽,“此乃晉王來書,諸公看看,暢所欲言吧。”
    這書趙珽早就看過,草草過一眼,隨手丟給身邊那將,正是單無敵。單哥兒看都不看,將書往堂間一扔,任那黃絹“嘩啦啦”掉在地上,怒道“欺人太甚!”
    有人將那書撿起閱覽,不待他看上兩行,便又一將叫道“出個鳥兵。每歲貢獻朝廷未曾短少,天子亦無敕旨來,師出無名啊。獨眼龍願去他自去,關我何事。他是河東節度使,憑個甚要咱盧龍出兵出糧?王法何在?”也沒人注意這廝的胡說八道,又一將道“我軍中尚需馬騾三千,兵甲亦不足,哪有錢糧給河東。”
    眾將紛紛鼓噪,但是態度都很堅決,要錢沒有,要兵也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