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戰昭義,戰(二)

字數:6812   加入書籤

A+A-




    刀尖上的大唐!
    鎮州。
    本作恒州,元和十五年即西曆八二零年後,因避穆宗李恒諱改稱鎮州。大概在後世石家莊一帶,治所真定,即後世正定。真定,亦是成德節度使的治所,也就是王鎔大教主的老巢。
    成德節度使,當初是安史之亂後,朝廷為安置河北降將李寶臣所置,最初為恒、定、易、趙、深、冀六州之地,後又得滄州,盛時有七州之地精兵五六萬,一度在河朔諸鎮中勢力最強。別覺著五六萬人少,至少大半都是職業武夫,要知道大唐朝廷的神策軍一度也就十幾萬人,成德全鎮人口才有多少。
    但其後數十年,諸鎮互相攻伐,加上朝廷為了重振雄風,想盡辦法,日削月割,尤其經過了元和中興,成德被限製在鎮、趙、深、冀四州之地,勢力大為削弱,直至今日。
    元和中興,成德也一度表示恭順,於是朝廷安排隔壁的魏博田弘正來成德做節度使,結果在老皇帝元和十五年前腳死,軍都知兵馬使回紇人王廷湊便於次年殺了田弘正滿門,自稱留後,啪啪打臉。朝廷遂以田弘正之子田布為魏博節度使,率軍三萬討伐成德。同時,朝廷號召橫海、昭義、河東、義武諸軍共討,結果勞師未果。最後結果天子認頭,任命王廷湊為檢校右散騎常侍、鎮州大都督府長史、成德節度使、鎮冀深趙等州觀察使等職。
    自此,成德為回鶻王氏所據,迄今已曆八十年。
    王教主十歲接位,如今二十有七,小夥子除了榻上耕耘,其他運動皆無所好,搞得身子骨有些單薄。坐在主位,王帥一身錦袍架在肩上空空蕩蕩,似乎隨時要垮,在武夫環伺的當下叫人好生心憂。身後一白麵中官生得唇紅齒白,較娘兒還要嬌嫩幾分,十指纖纖、潔白如玉,在大教主肩上來回揉捏,舒爽得小王呼吸都有點走樣,快要哼出聲來。
    太他媽辣眼睛了。
    底下一堆文臣武將真是眼仁都不知該往哪裏放。若非我們都在,你兩個還要幹出點啥子麽?攤上這個麽主子,頭疼。一虎須將實在看不下去,大掌落在案上,唬得教主一跳,更驚得兔兒心慌。大教主十分心痛地與那中官眉目相對,愛憐之情溢於言表,輕輕揮手,快讓心肝兒回去。
    “李公。”戀戀不舍地看那小白兔去了,王鎔回頭,溫柔恭敬地拱拱手,道“有事諸君做主嘛。”何必驚了我的寶貝。
    這虎須將名叫李弘規,乃軍中宿將。別看他姓李,其實都是回鶻遺種,隻是內附多年,衣冠發飾都與中原無異,麵目除了猛惡一些,也無甚異狀。“王帥。晉王為盧龍兵借路,事關重大,我等豈敢擅專。”
    “借道?”王鎔揉揉惺忪睡眼,道,“晉軍不是在昭義與汴軍打麽。”
    另一將提醒道“是為盧龍軍借道。”
    “盧龍?”大教主腦袋頓時有點淩亂,道“梁公。晉王與盧龍勢同水火不是,怎麽呢?”
    那將叫梁公儒,形象比李弘規生得文明一點,也是軍中宿將,道“使者曰,盧龍軍乃為借道去昭義。”
    “昭義?晉王不是跟汴兵在那邊打麽?”王鎔腦筋一轉,立刻反應過來,道,“哦呦?晉王與盧龍又好啦。”這話說的。
    梁公儒道“宣武取三州,晉王豈能認栽。今歲汴兵又攻盧龍。那李留後與晉王本來有舊,此時修好是情理之中。”
    說到盧龍,成德上下都很糾結。大順、景福年間,李克用比較瘋狂,屢屢來犯,那會兒王鎔也是才接位,當然,看這個樣子,就算年長些也沒個卵用。總之,當時成德比較勢衰,時任盧龍節度使李匡威則多次仗義相救。那會兒成德、盧龍兩家關係好得蜜裏調油,許多成德軍將還在李匡威的指揮下戰鬥過,與盧龍也算是友鄰敦睦的正麵典型。但是後來李家兄弟就不大像話。李匡威被逐落腳鎮州,便很不仗義,居然綁架王鎔意圖占據成德。這廝壞事後,李匡籌這老烏龜又借口為兄報仇來攻,倆家遂徹底鬧翻。
    王鎔招招手,引得兩位重臣看過來“李公,梁公。河東,宣武,如今又有個盧龍,如何是好啊。”局麵有點複雜,從前跟好一個大哥就成,現在南邊有朱三哥搞風搞雨,北麵盧龍亂了幾年,看看也要安定下來,西邊還有個要死不活的獨眼龍,成德夾在中間不好過啊。
    大教主隻是身子骨有點虛,腦袋不虛。
    李、梁二人位置不低,但是對這種大事也不敢亂說。梁公儒想想,道“大帥。晉王我等熟悉,隻是對東平王、李留後比較陌生。我記得那個判官周式曾是與東平王有舊,還有個張文禮從盧龍過來不久,不妨將他二人喚來問問?”
    大教主連忙同意。“有理有理。”
    不多時,進來一文一武兩人。
    王鎔與二位見禮罷,先問那武將道“張將軍我問你,李留後是何樣人呐?”
    這將名喚張文禮,現在幽州投軍,後來劉仁恭回鎮時,這廝在昌平降的老劉,又輾轉隸屬劉守文。劉大公子南征義昌,這廝追隨大劉驅逐盧彥威有些軍功,隨軍鎮守義昌。為了打魏博,劉家父子東奔西走,趁大劉不在,這廝異想天開居然鼓動手下軍士作亂,結果都沒鬧起來就被彈壓了。這廝跑得快,拉著百來個心腹來到成德躲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被遂被收留。不過一直無人搭理他,今天突被叫來,張文禮很有些受寵若驚。
    張文禮形象就是個典型的漢兒了,那形象是相當的文明,賣相不錯,比不得劉二公子俊朗,也差不太多。誌向遠大的張文禮有心在新主子麵前展示一下實力,可惜他與李崇文沒有接觸,根本就是一頭霧水。這廝心中電轉,嘴裏現編了道“李留後頗能撫軍,深得軍心……
    一看這就是狗屁不通,李弘規不耐煩道“這廝要借道去昭義,你說,能借不能?”張文禮這就更懵了,兩眼茫然,不敢亂說。
    卻聽邊上周式道“大帥,不知喚我是何事?”
    王鎔撓撓腦門,道“你與東平王有舊?”
    “是。”
    “那你說說,東平王其人如何?”
    周式中等身材,略長的方臉,容貌中庸,不出彩,也不出格。故作思考狀,道“論私,東平王為人仗義;論公,知人善任。治宣武十數載,家給人足,兵精甲利。乃當今之孟德,東平王亦常以曹公自比。”
    李弘規道“那你說,盧龍軍要借道去昭義,能借道麽?”
    “盧龍借道去昭義何為?”
    王鎔道“方才有晉王使者來,道是盧龍兵要去昭義為晉王助戰,向我借道。按你說,東平王如此人物,那是不該借麽。”都曹操了,那還鬧個屁,跪下得了。
    “不不不,大帥,該借。”周式道。
    “那……
    “大帥。晉王遠而東平王近。與晉王親善,成德可得安穩。與東平王親善者,如今何在啊,豈不見朱瑄、朱瑾之事。似我等改換門庭,亦不失富貴,但大帥如何自處。助晉王取三州,則我鎮多一屏障。否則,魏博殷鑒不遠呐。”
    今年魏博的遭遇誰人不知。假道伐虢麽,不新鮮。大教主耍刀不行,書可沒少讀。就是怕東平王借道打盧龍,之前他還給東平王去過書信勸和,隻是人家沒搭理。遠交近攻,換個說法,也可以叫遠交近防。說到這裏,大教主道“李公,梁公。我看周判官所言在理。”
    ……
    張承業遣了幹兒子張忠為使,帶著他的親筆信,南下去成德談借道。李留後也言而有信,安排鄭守義陪著使者南下,並且委任老黑為此次南征主帥,讓他就在河間等待,一旦成德同意借道,立刻通過,早日去為義父分憂。
    七月二十六日,得到王鎔同意借道的回信,二十九日,鄭將軍便領軍出發。毅勇軍、鐵騎軍、保定軍,總計七千戰兵三千輔兵,萬餘大軍離城南下,張德則領豹騎軍、義從軍、鐵槍都等,繼續在河間休整,看守南大門。
    此次王教主很仗義,不但同意借道,還願資糧豆五萬石,足夠鄭將軍人馬消耗半月有餘。一萬大軍,三萬多畜牲,自河間出發,經深州,於八月四日抵達趙州的柏鄉,準備補充軍資糧豆後,繼續南下。
    “那年,是景福元年還是二年,俺才到河東不久。晉王東征,俺跟著在這邊與成德做了一場,又去邢州討李存孝。彼時豹軍區區千餘人,俺手下不過五十騎,如今想來,恍如隔世啊。”鄭哥身後一杆大旗高高飄揚,上書“南麵行營都指揮使鄭”幾個大字,怎麽看怎麽順眼,邊走邊給身邊的小輩們講述軍史。
    小屠子跟在爸爸身後,親自扛著大旗,聽得心向往之。邊上還有一青年也津津有味,卻見這後生四四方方國字臉,眉目與李崇文有三四分肖像,不是別人,正是李大的長子李洵。
    李崇文常年征戰在外,洵哥兒一直跟在阿翁李太公身邊。李太公到柳城時全家都來,他也跟到,就被李大安排到軍中鍛煉。之前,這孩子跟著李老三走了趟草原,此次南下,李大親自交在鄭哥手裏,讓他給帶帶。
    可不是好差事。
    自打渝關被踹了腚眼子,鄭哥就想躲李家的破事遠些,但推不掉啊。
    邊上還有一麵白無胡須的青年,歪著腦袋想想,道“哎呀,景福?俺是景福元年拜了大人……說話的是小中官張忠。這小中官掛了個監軍的名兒,其實哪裏監得了軍,在山北就是瞎混日子罷了。如今跟著豹軍回到塞內,一直被放在幽州閑晃,這回是張承業親自向大李子說項,讓這幹兒子出使談借道,完事跟著鄭將軍見見世麵,學習提高一下。這種合情合理的要求,大唐忠臣李正德怎能拒絕,開開心心就把這個小中官一發送給了鄭二。
    要說如今的宦官真是大不如前。過去中官監軍,自募個百把人的衛隊是起碼配置,甚至有自己養兵千餘,在鎮中呼風喚雨跟節度使打擂台的。張忠沒這本事,李三郎給他派了百人的護軍,走了一趟成德,來去匆匆,事情是辦成了,但小中官總覺著不踏實,回來時刻跟在鄭二身邊才能安心。
    小中官有意跟鄭將軍套近乎,本想說說長安趣事,給自己長長臉,開了個頭發現那幾年好像慘不忍睹啊。說什麽呢?是說楊複恭作亂,說王建殺陳敬瑄、田令孜,還是說李茂貞叩闕。楊複恭、陳敬瑄、田令孜都是中官,甭管誰對誰錯,至少是物傷其類吧。至於李茂貞叩闕,指著天子的鼻子罵他是烏龜,天子腿都嚇軟了,說這個合適麽?
    後麵就更加不堪回首了。
    華州的王建……嗯,簡直是喪盡天良。
    這段日子,鄭守義與這小中官倒是有點感情,呸,就是稍稍有點熟識,畢竟一口鍋裏攪馬勺麽。看這廝話說了一半不講,反被勾起好奇心,道“見過天子麽?”小中官胸膛一挺,道“見過。大人曾為內供奉,常在聖人身邊行走。俺跟著跑跑腿,嘿嘿,見過數次。”吹牛逼要適度,如今幹爹是河東監軍,抬高點沒所謂,吹自己就有點光屁股推磨——轉著圈丟人。確實見過,就是頭都沒敢抬,聖人長個啥樣,張忠到現在也說不清楚。對於天子,其實他印象最深就是那日在長安城頭,李茂貞嚇得天子腿抖。
    鄭二很想問問天子趣事、皇家秘辛,畢竟,諸如皇帝、後妃,大臣、宦官,哎呀,這種高規格的家長裏短,都是弟兄們喜聞樂見的好談資嘛。卻見前麵有一隊騎士近來,大寨主已迎上去,不多時,領一將到近前,介紹道“使君,此乃李繼儔將軍,奉李軍使令來此迎候。李將軍是李軍使家裏大郎。”
    李嗣昭派了長子跑到這裏來迎接,太熱情了吧。心裏揣著疑惑,鄭哥兒拱手道“有勞李將軍。”李繼儔是個身材中等的魁梧軍人,麵相忠厚,向老鄭行禮畢,輕聲說“使君,可否先將帥旗收起。”老黑回頭看看自己的大旗,很威風嘛。來前李大專門給他交代,要他一路招搖過市,千萬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是過了成德來給河東助拳。但這廝讓自己把旗子收起,是何用意呢?老黑想了想,還讓兒子將旗卷了,對李繼儔道“李將軍需給我個說法。”
    李繼儔恭恭敬敬唱了個“喏”,道“請隨我入營。”
    成德借道歸借道,也不敢讓盧龍兵成建製進城。柏鄉臨著昭義,城外也有軍營,就將軍營騰出來給盧龍軍暫住。安頓軍士皆有成法,老黑就準備去看看自己的帥帳是個什麽模樣。卻見帥帳外有些軍士站崗,忠仆鄭全忠正要去查問,從帳中閃出一人,瞧得鄭哥一愣。
    但見這廝似與自己年紀相仿,一張大圓臉,眉目間英氣勃勃,殺伐之氣撲麵而來,魁偉也是魁偉,就是過於短小了些,怕也就五尺出頭吧,一麻袋高,兩麻袋寬。這他媽誰啊,敢占爺爺帥帳?老黑還在納悶,那五尺丁已叉手行禮,道“我乃李嗣昭,盼義貞如盼甘霖呐。”聲如洪鍾,震得屠子哥耳膜子發顫。
    李嗣昭?就這五尺丁?屠子哥目珠好懸沒有脫框而出。
    來前,鄭守義大概了解過李嗣昭的經曆。這廝出身太穀縣農家,本名韓進通,後被李克用收為養子,但是養在弟弟李克柔處。自乾寧二年以後數次領兵救援河中王珂,與汴軍交戰勝多敗少,漸漸冒頭。但鄭守義在河東時,李嗣昭還聲明未顯,因此並無印象。
    前年,李嗣昭攻破澤州,將叛將李罕之的家眷抓回太原。去年,也是他在澤、潞擊破梁軍,收複西昭義。這樣一個武將,鄭哥想當然地以為也是個高壯漢子,畢竟國朝男子以高大雄壯為美嘛,這五尺丁實在有點出乎屠子哥的意料。許是少時日子苦,誤了長個兒?
    李繼儔忙道“這是家父。”
    還在揣測李嗣昭童年陰影麵積的屠子哥如夢方醒,還禮道“豈敢豈敢!久聞使君威名,久仰久仰。你看,都將俺看愣了。”李嗣昭跑到柏鄉來,還不讓自己打旗,這是要搞事情啊。
    “走走,裏麵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