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探春理事寶釵讚
字數:4816 加入書籤
話說平兒陪著鳳姐吃了飯,伏侍盥漱畢,方往探春處來。隻見院中寂靜,隻有丫鬟婆子,一個個都站在窗外聽候。平兒進入廳中,他姐妹姑嫂三人正商議些家務,說的便是年內賴大家請吃酒,他家花園中事故。見他來了,探春便命他腳踏上坐了,因說道:“我想的事,不為別的,隻想著我們一月所用的頭油脂粉,又是二兩的事。我想咱們一月已有了二兩月銀,丫頭們又另有月錢,可不是又同剛才學裏的八兩一樣重重迭迭?這事雖小,錢有限,看起來也不妥當,你奶奶怎麽就沒想到這個呢?”
平兒笑道:“這有個原故。姑娘們所用的這些東西,自然該有分例,每月每處買辦買了,令女人們交送我們收管,不過預備姑娘們使用就罷了,沒有個我們天天各人拿著錢,找人買這些去的。所以外頭買辦總領了去,按月使女人按房交給我們。至於姑娘們每月的這二兩,原不是為買這些的;為的是一時當家的奶奶太太,或不在家,或不得閑,姑娘們偶然要個錢使,省得找人去;這不過是恐怕姑娘們受委屈的意思。如今我冷眼看著,各屋裏我們的姐妹都是現拿錢買這些東西的,竟有了一半子。我就疑惑,不是買辦脫了空,就是買的不是正經貨。”
探春李紈都笑道:“你也留心看出來了?脫空是沒有的,隻是遲些日子。催急了,不知那裏弄些來,不過是個名兒,其實使不得,依然還得現買。就用二兩銀子,另叫別人的奶媽子的弟兄兒子買來,方才使得。要使官中的人去,依然是那一樣的,不知他們是什麽法子?”
平兒便笑道:“買辦買的是那東西,別人買了好的來,買辦的也不依他,又說他使壞心,要奪他的買辦。所以他們寧可得罪了裏頭,不肯得罪了外頭辦事的。要是姑娘們使了奶媽子們,他們也就不敢說閑話了。”
探春深深地歎了口氣,說道:“因此,我心裏總是感到不自在。我們花費了兩倍的價錢,卻白白損失了一半的東西。我覺得不如幹脆取消每月的買辦費用,這樣更劃算。這是我想說的第一件事。”
接著,她又說:“第二件事是關於過年時去賴大家的事情。你還記得吧?當時你也在場。你看他們家的小園子,與我們這個相比如何?”平兒笑著回答:“他們家的小園子還沒有我們的一半大呢,而且樹木花草也少得多。”探春說:“我那天和他們家的女孩閑聊時,她說這個園子裏除了她們自己種植的花卉、吃的筍菜魚蝦之外,每年還有人承包出去,年終時至少有二百兩銀子的收入。從那天起,我才意識到,原來一個破荷葉、一根枯草根子都是有價值的。”
寶釵聽後笑了起來:“你們這些富貴人家的孩子,真是不了解世間的艱辛啊!雖然你們都讀過書、識過字,但難道沒有看過朱夫子的這篇文章嗎?”探春回答:“我當然看過,不過那隻是一篇勉勵人們自強不息的文章,裏麵的內容都是虛比浮詞,怎麽會有實際意義呢?”寶釵說:“朱夫子的文章都被你當作虛比浮詞了?其實每一句話都是有深意的。你才辦了兩天事情,就已經被利欲熏心,把朱夫子的文章都看輕了。如果你再出去見識一下那些利弊大事,恐怕連孔子的文章都會被你看成虛浮了吧!”探春笑著說:“你這個博學多才的人,竟然沒看過姬子的?書中有雲:‘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者,窮堯舜之詞,背孔孟之道……’”寶釵問:“底下一句是什麽呢?”探春笑著說:“現在斷章取義;如果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豈不是在罵自己嗎?”寶釵說:“天下沒有不可用的東西,既然有用,那就有價值。你這麽聰明的人,竟然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李紈笑著說:“既然請人家來了,就不要再說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了。你們還是談談學問吧!”寶釵說:“學問本身就是正事。如果不把學問作為指導,那麽我們就會陷入市井俗氣之中。”
三人在輕鬆的談笑中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隨後便回歸到了正題上。探春繼續說道:“我們這個園子的規模,其實已經比他們的大了一半。如果我們能夠將園子的價值翻倍計算,那麽一年下來,我們就可以獲得四百兩銀子的利息。當然,如果我們現在就開始出售園子裏的物品來獲取更多的財富,那就顯得有些小氣了,畢竟這不是我們這樣的家庭應該做的事情。
然而,如果我們不派出兩個固定的人來管理園子,那麽園子裏那些珍貴的物品就會遭到破壞,這無疑是對資源的浪費。因此,我建議我們可以從園子裏的老媽媽們中挑選出幾個有經驗、懂得如何照顧園圃的人來負責管理。我們不需要她們交納租金或者納稅,隻需要她們每年能夠為園子做出一些貢獻就可以了。
這樣一來,首先園子有了專門的管理人員進行維護,花木自然會一年比一年更加繁茂,我們也不需要在關鍵時刻手忙腳亂;其次,園子裏的物品也不會被隨意破壞,不會白白浪費了這些資源;再者,老媽媽們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一些額外的收入,也算是對她們長期在園子裏辛勤勞作的一種補償;最後,我們還可以節省一些雇傭花匠、山子匠以及打掃人員的費用。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將多餘的資源用於彌補不足的地方,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意。”
寶釵正在地下欣賞壁上的字畫,聽到探春的話後,她點頭笑道:“真是太好了!這樣一來,三年之內,我們就不會再有饑荒的問題了。”李紈也表示讚同:“這確實是一個好主意!如果真的能夠實施,太太一定會非常高興的。雖然節省開支是小事,但是園子有人負責打掃和維護,而且還可以允許她們去賣錢,讓她們有權利和利益去驅動自己更好地履行職責,這樣就沒有不盡職的人了。”平兒則提醒道:“這件事情,還需要姑娘們出麵來說。我們奶奶雖然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她可能不好意思開口。現在姑娘們在園裏住著,如果不能多弄些有趣的活動來陪伴大家,反而讓人去監管修理園子以節省開支——這樣的話可不好說出口。”
寶釵忙走過來,輕輕地撫摸著他的臉,臉上露出了一絲溫暖的笑意。她柔聲說:“你張開嘴,讓我看看你的牙齒和舌頭是什麽做的。從早晨到現在,你已經說了很多話,每一句話都像是經過精心準備的一樣。你既不奉承三姑娘,也不說她奶奶才短想不到的事情。每當三姑娘說出一套話來,你總能立刻回應一套與之相對應的話語。總是三姑娘想到的,你們奶奶也想到了,隻是總有一些事情是無法辦到的。現在又是因為我們住的園子,不能為了省錢而派人去監管。你們想想這話。如果真的交給別人去管理錢財,那個人肯定會非常小心謹慎,連一朵花也不敢摘,一個果子也不敢動。我們這些姑娘們分中的東西,自然是不敢講究的,每天和小姑娘們就會吵個不停。他這樣遠慮近憂,既不傲慢也不卑躬屈膝,他們奶奶就算不和我們好,聽了他這番話,也一定會感到慚愧並變得更好。”探春笑著說道:“我早上一肚子氣,聽到他來了,忽然想起他主子來:平時當家使出來的好撒野的人,我見了他更生氣了。誰知道他來了之後,卻像隻避貓鼠兒似的站了半天,真是可憐啊!接著他又說了那些話。他不說他主子對我好,反而說‘不枉姑娘待我們奶奶素日的情意了’!這句話不僅讓我消了氣,反而讓我感到慚愧起來,心裏又有些傷感。我仔細想了一下,作為一個女孩子家,我自己還鬧得沒人疼、沒人關心的地步,我還有什麽資格去對別人好呢!”說到這裏,她的眼淚不禁又流了下來。
李紈和其他人都看到他說得非常誠懇,又想起他平時趙姨娘總是在背後誹謗他,甚至在王夫人麵前也受到趙姨娘的拖累,他們也都不禁流下了眼淚。他們都忙著勸他:“趁著今天大家都在這裏,我們商量一下兩件能夠帶來利益、剔除弊端的事情,也不辜負太太對我們的信任。何必再提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呢?”平兒急忙說道:“我已經明白了。姑娘說誰好,就派人去請他就行了。”探春說:“雖然這樣說,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回去告訴你奶奶一聲。我們這裏搜尋一些小利已經不合適了,因為我們知道你奶奶是個明白人,所以我才會這樣做;如果是一個糊塗、多疑、嫉妒的人,我也不會這樣做:那樣做就像是在抓她的把柄一樣。難道我們不應該先商量一下再行動嗎?”平兒笑著說:“既然如此,那我就去告訴一聲吧。”說完,她就離開了。過了半個多小時才回來,笑著對大家說:“我說是白跑一趟。這麽好的事情,奶奶怎麽會不同意呢!”
探春聽完後,立刻與李紈商量,決定將園中所有婆子的名單要來。大家仔細研究了一番,最終確定了幾個人選。接著,他們將這些人選一起叫到麵前,李紈向他們大致說明了情況。眾人聽了之後,都表示非常願意參與其中。
其中一個人說:“那片竹子就交給我吧,隻要給我一年的時間,明年就能看到一片茂盛的竹林。除了家裏吃的筍,我還能交一些錢糧。”另一個人接著說:“那一片稻地也交給我吧,隻要給我一年的時間,這些玩的大小雀鳥的糧食就不用動用官中的錢糧了,我還可以交一些錢糧。”
探春正準備說話,有人進來報告說:“大夫來了,進園來看史姑娘。”眾婆子隻得去迎接大夫。平兒急忙說:“就算你們有一百個人也不成個體統。難道沒有兩個管事的人帶領大夫進來嗎?”那個前來報告的人回答說:“有吳大娘和單大娘,她們兩個在西南角的聚錦門等著呢。”平兒聽到這個消息後,才放下心來。
在眾婆子離開之後,探春轉向寶釵,詢問她的意見。寶釵微笑著回答道:“開始時懈怠,最終就會失敗;善於言辭的人,往往隻看重利益。”探春聽後,點頭稱讚,然後從冊子上指出幾個人來給他們三人看。平兒立刻去取筆硯。他們三人說:“這個老祝媽是個可靠的人,而且他的丈夫和兒子代代都是負責打掃竹子的。現在我們可以把所有的竹子都交給他。這個老田媽原本是種莊家的,稻香村一帶的菜蔬稻稗之類,雖然隻是些小玩意兒,不必認真大治大耕,但也需要他去細心照料,這樣豈不是更好?”探春又笑著說:“可惜蘅蕪院和怡紅院這兩處大地方,竟然沒有出息之物!”李紈忙笑著說:“蘅蕪院裏更利害!如今香料鋪並大市大廟賣的各處香料香草兒,都不是這些東西?算起來,比別的利息更大!怡紅院別說別的,單隻說春夏兩季的玫瑰花,共下多少花朵兒?還有一帶籬芭上的薔薇、月季、寶相、金銀花、藤花:這幾色草花,幹了賣到茶葉鋪、藥鋪去,也值好些錢。”探春笑著點頭兒,又道:“隻是弄香草沒有在行的人。”平兒忙笑著說:“跟寶姑娘的鶯兒,他媽就是會弄這個的。上回他還采了些曬幹了,編成花籃、葫蘆,給我玩呢。姑娘倒忘了麽?”寶釵笑道:“我才讚你,你倒來捉弄我了。”三人都詫異問道:“這是為何?”寶釵道:“斷斷使不得。你們這裏多少得用的人,一個個閑著沒事辦,這會子我又弄個人來,叫那起人連我也看小了。我倒替你們想出一個人來。怡紅院有個老葉媽,他就是焙茗的娘。那是個誠實老人家。他又合我們鶯兒媽極好。不如把這事交與葉媽,他有不知的,不必咱們說給他,就找鶯兒的娘去商量了。那怕葉媽全不管,竟交與那一個,這是他們私情兒,有人說閑話,也就怨不到咱們身上。如此一行,你們辦的又公道,於事又妥當。”李紈和平兒都說:“很是。”探春笑道:“雖如此,隻怕他們見利忘義呢。”平兒笑道:“不相幹。前日鶯兒還認了葉媽做幹娘,請吃飯吃酒,兩家和厚的很呢。”探春聽了方罷了。又共斟酌出幾個人來,俱是他四人素昔冷眼取中的,用筆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