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七國大混戰(二)

字數:6429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經典春秋 !
    3.
    魯桓公對紀武侯早在郕國相遇的時候就有承諾:一旦齊國伐紀,魯國一定出兵相助。這種承諾不僅僅是因為紀武侯苦苦相求、重物相賄,更重要的還是魯桓公的姐姐,這個同母姐姐與魯桓公自幼相伴。自打魯惠公去世,雖然魯隱公對魯桓公的還是持保護態度,但能與魯桓公朝夕相伴、時時相隨的隻有母親和這個姐姐。所以見不得姐姐的淚水與哭述。在魯桓公的心中,援救紀國是他內心的親情所在。盡管自己也娶了齊釐公的小女文薑,與齊國也算是姻緣關係,他與美女文薑也如魚得水歡愛有加,
    但他還是不能割舍姐弟情義,維護紀國的社稷變成了他的己任。
    魯桓公一心要為鄭厲公討回個公道。當他與鄭厲公並肩戰宋國的時候,忽有人來報:說紀國告急。
    魯桓公一怔,忙在大帳中召見紀國使臣。紀國使臣呈上國書,魯桓公打開見書中這樣寫著:
    “齊兵五路大軍攻紀至急,亡在旦夕。乞念紀國與魯國婚姻世好,懇請援我紀國與水火。”
    魯桓公驚異不已。盡管魯桓公早有預料,齊國有討伐紀國之心。但趁魯國忙於解決鄭國問題時候出手之快、出手之重,卻讓魯桓公始料未及。當然保護紀國魯桓公還有一個重要考量:紀國是魯國的姻緣國這不必說,紀國與魯國毗鄰。齊國近幾年吞並周邊小國日益強大,如果再滅了紀國,說不定哪一日就會殺奔魯國。所以對紀國的安危,魯桓公不能輕視。
    魯桓公親自來到鄭厲公帳下。
    他對鄭厲公說:“紀國告急,寡人不能不救。魯國、紀國為姻緣親屬之國,紀國受難就是我魯國受難。眼下與宋國的這場戰役,徹底垮宋不是唾手可得的事。不如暫時撤兵,欠他宋莊公的承諾以後可以一律不還,如果宋國再敢討債,你我再戰他宋國不遲。現在量他宋莊公也不敢再來索債了。”
    鄭厲公對魯桓公的仗義出手,心裏十分感激。尚不知如何報答。況且鄭國能有魯國這樣中原大國相助的確是有利於自己立足中原,無論如何都要鑄牢這層關係。於是鄭厲公對魯桓公說:
    “君既然決定移兵救紀,說明紀國與魯國為世代友好之邦,寡人願率鄭軍前往協同作戰,以助君一臂之力。”
    魯桓公聽了十分高興,即時傳令拔寨,與鄭軍一起向紀國進發。魯軍先行三十裏,鄭厲公引軍斷後。
    宋莊公先得知齊國不來支援宋國的原因。後發現把自己打的焦頭爛額的魯、鄭大軍不聲不響地撤軍了。心裏已經有了估計。派出諜報人員探察原因。得知魯、鄭大軍出了宋國國境一直北上,去支援紀國去了。
    這一仗打的宋莊公心驚膽戰,如果不是聯軍撤退,說不定會發生什麽樣的後果。
    這一仗也把宋莊公打得清醒了許多。他現在才明白,諸侯之間需要培植關係,友好往來,不可一味地索取,顧此失彼。不然即便是鄭國翻臉,也不至於讓魯國也來討伐啊。
    宋莊公叫來相國華督,商議戰後形勢。
    宋莊公說:“魯、鄭二國撤兵隻是為了支援紀國。如果從紀國撤兵後,會不會繼續來伐我宋國?”
    華督沒有直接回答宋莊公,卻說起齊國。華督對宋莊公說:“齊釐公答應:如果我宋國支援齊國討伐紀國,既許諾協助宋國共對鄭國。齊國尚可拉為朋友關係。”
    華督實際上是提醒宋莊公不聯合諸侯的問題。這幾年一味索債,不給魯桓公麵子,一旦鄭國變臉,宋國成了孤家寡人,進入一味被動挨打的局麵。
    “卿是說,我宋國現在就應該支援齊國?”
    “魯、鄭現在雖然撤兵,說不定何時再來。隻有現在協助齊國攻伐紀國,他日相求齊國,齊國或許方可出手相助啊。齊國畢竟是大國,有齊國相助,相信魯國就不會輕易對宋國討伐。”
    相國華督的話也說到了宋莊公的心裏。
    “那寡人現在就決定派大軍前往助齊。如果鄭國、魯國參戰,齊國將是寡不敵眾。此時助齊,必然能得到齊釐公的好感,將會切記我宋國之好。”
    南宮長萬在一旁說:“臣願往紀國助齊。”
    宋莊公吃了不聯合魯國的苦頭,這次萬萬不敢怠慢。宋莊公決定助齊伐紀,討好齊國以期望資助其聯合防範鄭、魯聯合大軍。這是長遠大計策,不可掉以輕心。宋莊公於是決定發兵車二百乘,以南宮長萬為主帥,猛獲為先鋒,星夜趕往紀國助齊伐紀。
    齊釐公急於打下紀都,幾次挑戰,紀國國君都按兵不動。紀武侯嚴守城門,不敢出戰。
    終於迎來了魯國、鄭國的救兵。有人來報說“魯國、鄭國二君各率自己的大軍已經來到紀都,前來救紀。”
    紀武侯登城而望,果然見到援軍到了。心中興奮不已,心想可是救星來了。趕緊安排開門接應。三國國君相見,讓紀武侯感慨不已,這可是大難之時來相救啊。紀武侯感激發自內心,言語間已有淚水溢出。
    三人商議明日出兵,共同對齊。
    這一日,雖說天氣還算晴朗,隻是風沙極大。彌漫於空間的是渾渾噩噩的氣氛和陣陣風聲及風中裹著的沙塵。一種少見的肅殺氣氛彌漫於紀國之郊。
    兩陣相對,旗幟獵獵,劍戟微動,寒光閃閃。幾隻烏鴉在上空盤旋,似乎聞到了血腥之氣,已經等不及了要隨時俯衝下來的一般。
    齊釐公這一方顯然並非是全部兵力。盡管齊釐公已經派人督促其餘四路大軍盡快趕往紀都。隻是攻下城池的幾路大軍卻行動遲緩,隻是部分趕到。
    由於拿下邊境城池,諸多將士都在城中搶掠之中。甚至在享受戰勝者的戰利品。包括城中的紀人來不及帶走的物件,還有來不及逃走的女人等。另外還要考慮留下哪一個將軍和留下多少隊伍來常住把守城池。所以趕到紀國都城一是慢,二是兵力大打折扣。公孫戴仲與公孫無知分別將衛軍和燕軍先派遣趕往紀國都城,而薑諸兒位於最北,所以趕往紀都的時間較長。公子薑糾在管仲的督促下,快速向紀國都城趕來。所以麵對三國合並一起的陣容,齊釐公顯然是弱了一些。
    魯桓公、鄭厲公、紀武侯三國聯軍集中於紀都與齊釐公的齊軍相遇於軍前。
    魯桓公與齊釐公這是戰場上翁婿相見,必須首先講個禮節。
    魯桓公坐在黃蓋車裏,讓讓禦仆向前列於三君之最前,向對麵喊話。魯桓公說:“紀國與魯國是世代姻緣,知道得罪於齊國。寡人來此並非與齊國交惡,而是特意為紀國請赦。希望齊、紀兩國勿動幹戈、重修於好。”
    魯桓公給予表白子並非是惹齊釐公不滿的,而是來調停齊紀之間矛盾的。
    齊釐公讓前麵的軍士閃開一條路,讓出齊釐公的黃蓋車。
    實際上齊釐公見到魯桓公趕來援紀就怒從心頭起,他大聲吼道:“我齊國先祖哀公為紀侯所陷害,死於烹刑;這事你知道嗎?到現在此事已過八世未報此仇。君助其親,我報其仇,今日之事,隻有刀戟相見,別無好談。”
    “如果君隻想一戰了結,那寡人隻能支持紀國保衛家國社稷了。望君別怪小婿無禮了。”
    魯桓公見勸說再三無濟於事,即命公子姬溺出戰。
    齊釐公派出公子薑彭生接住廝殺。
    兩個戰車奮力向前,兩車戰將長刀大戟相見。
    薑彭生有萬夫不當之勇,魯將姬溺如何敵得過?幾個回合下來姬溺便顯得力氣不佳。魯國副將秦子、梁子二將,並力向前,三乘戰車卻難敵薑彭生一乘戰車。連戰數個回和未能取勝。衛、燕二主將見魯軍三打一,不公平,二將也前來助戰。於是兩陣之前,幾乘戰車混戰一團。
    四國國君都在看著齊、魯陣前的交戰。鄭厲公在一旁觀戰,不僅計上心來,他不派戰將前去陣前交戰,卻在暗地裏用兵合攻。鄭厲公不像魯桓公那樣明打明鬥。就在兩陣之前魯將與齊將刀槍相見的時候。鄭厲公派出原繁和檀(tan)伯二將,隱蔽從左右迂回直攻齊襄公老營。
    紀武侯見齊、魯公開始決戰,自己的軍隊不可袖手旁觀。於是派其大將前來助戰。一時間兩陣之前殺做一團。
    齊釐公正在觀陣,忽然來報,鄭軍已經迂回後方。齊軍立刻亂了陣腳。
    這時對方三軍見齊軍力不能持,便擂鼓鳴金,齊頭並進,殺向齊軍陣營。齊軍四麵受敵,而且形成合圍之勢而一起攻擊。隻見敵軍四麵殺將出來,齊釐公方感覺應接不暇。
    魯桓公一方三國,見齊軍陣營紊亂,不失時機地出兵。一時間殺聲四起,紀國、魯國、鄭國三國大軍包剿而來,六國車兵,混做一處廝殺。不再有明晰的兩大陣營了。
    衛無大將率領,敵軍陣前即亂作一團,衛師首先潰敗。燕國將領雖說也算經曆過與戎狄作戰,卻沒有見過這種多國大戰,甚至沒見過這等場麵。隻見各方戰車橫衝直撞、刀槍林立,血肉橫飛。燕將又見衛軍已經亂了陣腳在紛紛後撤,自知自己的兵車步卒難敵三國大軍衝殺,所不敢陷入其中決戰,忙指揮後撤佯裝兵敗遠離戰區。
    此刻齊釐公已經是孤軍作戰,被三國大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公子彭生身中多箭,彭生手扶傷口不敢戀戰,急急回轅,尋找齊釐公。
    齊釐公在三麵受敵,仍鎮靜自若指揮齊軍撤退。紀軍、魯軍、鄭軍三大主力奮力殺來,眾齊軍保護著齊釐公的黃蓋車後撤,三軍緊追不放。三國弓弩手跟蹤齊軍中黃蓋車,自知是齊釐公的戰車,雖然人夠不上,但眾多弓弩高手紛紛瞄準黃蓋車並向齊釐公射來。雖然沒能射中車中的齊釐公本人,黃蓋車的輪輻卻連中多箭,一時難以拔出,將黃蓋車製誤住。禦仆駕車,調動四匹烈馬雖然賣力氣拉車,車輪卻難轉動,幾匹馬吃力地拉車隻是拖著製動般的車輪,艱難前行。幾個軍士幹脆上前幫助推車,一時間形勢危急,齊釐公也有些慌了手腳。
    眼看三麵大軍即將形成合圍。鄭、紀兩軍一旦形成鐵臂合圍,齊釐公將在劫難逃了。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隻見一隊人馬殺將出來,這正是公子薑糾的隊伍,為首的卻是召忽、管仲二將。在管仲令下,先是箭矢紛飛,都瞄著圍堵齊軍撤退的紀軍和鄭軍。這樣抑製了兩軍對齊軍的合圍。隨之二將兵分兩路迎敵殺去。薑糾趕緊駕車趕到父公的黃蓋車前,將齊釐公攙上自己的車上。在管仲、召忽、公子彭生、連稱等大將一邊搏殺三國勁敵,一邊做掩護,讓齊釐公逃出了一劫。
    雖然齊僖公獲得逃生,但齊軍卻被三國大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公子彭生、連稱等大將都身中數箭、流血不止。
    就在齊軍撤退之際,南宮長萬率領的宋軍到了。未能立營便參戰。而且剛入戰場就腹背受敵,南宮長萬見勢不妙,齊軍撤退,三國大軍紛紛圍向宋軍,不得不邊打邊撤,大敗而去。
    魯、鄭大軍會同紀國軍隊見諸國紛紛逃竄方才打掃戰場鳴金收兵。
    各國收拾殘兵,分頭回國。
    齊釐公這次在紀都大敗,差點被三國大軍生擒,想來也十分後怕。好在有管仲、召忽協薑糾趕到,才使齊釐公得以擺脫困境。實則受驚不小。當世子薑諸兒趕到,正是齊軍敗北之時。齊釐公大罵世子薑諸兒率兵遲緩差點葬老子性命!讓薑諸兒十分懊悔,至此不敢離開齊釐公半步。
    此一次戰役,雖然沒有滅掉紀國,卻占領幾個紀國邊境城邑。紀國卻沒有能力反撲。也算是齊國在戰敗中也有小勝。這種小勝為後來齊國滅紀奠定了重要基礎。
    齊釐公一路顛簸、驚嚇,回到臨淄,仍心有餘悸,沒有能滅紀回顧紀城的失敗仍憤憤不平,發誓說:“有我無紀,有紀無我,我齊國與紀國決不可兩存!”
    紀武侯,留下魯、鄭二君逗留三天,設宴款待,對各路軍士皆重加賞犒。
    想到二君來的正是時候,解決了紀國之圍,助長了紀國之氣。千恩萬謝,道不盡內心對二君的感激。
    兩國大軍即將回國,紀武侯依依不舍,一直遠送到出城三十裏,才灑淚相別。
    由於鄭厲公與自己並肩援紀,並完成了保住紀國社稷的目的。魯莊公覺得也不枉費心計救鄭,於是心下裏對鄭厲公有了好感。鄭厲公也知道與魯國搞好關係的重要性。第二年鄭厲公有約見魯桓公來鄭國的武父會見,兩國國君灑血為盟,加固了魯國與鄭國的締盟之好。
    自此中原已經明確形成兩大勢力:魯國、鄭國為一派,宋國、齊國為一黨。其餘諸國皆看自己的利弊而選擇自己的取向。實際上也是看那個大國靠近自己,否則便會在頃刻之間被臨近大國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