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字數:2687   加入書籤

A+A-


    橫截麵!
    如果是你,你怎麽辦?我問某人。
    某人說當不知道怎麽辦的時候,就一個字“拖”。拖到事情更明朗,自然就知道怎麽辦了;或者爭取時間,去尋求幫助。總之,切毋急於求成,否則必出昏招。
    美林似乎和某人拜的一個師傅。她沒有立刻回答小花,她同小花說這件事情,我要和爸爸商量一下。小花倒也沒有堅持,未到手的零花錢畢竟沒有現實中己到手的生日禮物來的吸引。鬧哄哄的生日會開完,美林靜下心來和承澤討論。
    給不給,怎麽給,都是問題。
    承澤提出零花錢不能白給,要用報酬的形式,要小花幫忙家裏做事,倒個垃圾五分錢,或者獎勵,小花不是明年要上小學了麽?要開始認字學拚音做準備工作,安排學習計劃每天認三個字,多認就有獎勵,多認一個字也獎勵五分錢。總之是勞動創造財富,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
    美林想像一下,叫苦不迭“那小花一定會和我討價還價的!”
    承澤說“討價還價也是一種能力鍛煉。”
    美林賭氣“反正也不是和你!”
    承澤說“看看你又急了不是?又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不是?連這麽小的孩子都搞不定,你怎麽在社會上混到這麽大的啊?”
    美林狠狠地掐了承澤一把“你才傻呢,從來不吸取教訓。每次把我惹火了,都是嘴上占便宜,身上吃虧!”
    對於承澤的提議,美林總覺得不妥,她在網絡上尋找資料,看到有名叫小方的網友談論自己的經曆“零花錢就是給孩子拿來胡花的,反對通過發放零花錢來訓練孩子理財。過早地使孩子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隻會令孩子錯誤地高估金錢的重要性,而忽略比錢重要得多的東西——比如,孩子做家務,是他作為家庭的一員,理應為這個家貢獻力量;父母給孩子買玩具衣食,是出於對孩子的愛,愛是無條件的,不會因為孩子考了一百分而多,也不會因為孩子考了不及格而少。——責任,愛,上進心,榮譽感等等,與金錢無關,因此不應該給孩子‘這些東西和金錢可以相互換算’的錯覺。”
    剛好反駁承澤的理論。她拿給承澤看,承澤也認為有道理。但是否定了一種方案,並不意味著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仍在那裏。
    一方麵美林希望小花能逐漸的培養出計劃性,量入為出,千萬不要成長為現在幾乎是社會一難的“啃老族”,另一方麵美林又覺得小孩子應該是無憂無慮的,成年後注定要麵對如此這般的壓力,在能給孩子空間的時候為何一定要給她限製呢?
    這兩個想法本身就有衝突。也許這個社會真的是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試圖走中間道路的,必定會左搖右晃,顧此失彼。
    承澤突然想到“她是怎麽想起來這些事的呢?”
    美林搜腸刮肚地回憶小花的動態,在幼兒園聽說的?幼兒園的孩子有零花錢的少吧?嗯,前幾天美林曾經帶著小花參加單位組織的踏青活動,幾個同事家的孩子都已經上小學了,帶著小花玩,去小超市買過零食。那幾個孩子都是自己帶著零花錢,隻有小花特地的跑回來找媽媽才買了糖果。
    隔日美林小心翼翼地盤問小花“你為什麽想要零花錢呢?”
    小花不言聲。
    美林又問“是上次出去玩,看到姐姐們都自己買東西你很羨慕對不對?”
    小花點點頭。
    美林說“姐姐們都比你大,最小的也比你大了三歲。”
    小花反問“可是我都五歲了!”
    “五歲了!”美林說“是挺大的了,但是你還是不能獨自出門對吧?如果媽媽總是陪在你身邊,你要零花錢做什麽呢?”
    “當然是買你不讓我買的東西囉!”
    “媽媽不讓你買的東西是不是都會告訴你理由?要麽是不衛生,要麽是不安全,對不對?”
    小花點點頭。
    “你現在自己很多事情還判斷不了,所以媽媽不能把這個權力給你,這樣是不負責的。”美林說。
    小花微弱地抗議“我知道,小攤小販的東西不能買!”
    “可是你還不認識字呢,你會看保質期麽?過了保質期的東西可是絕對不能吃得喔。”美林嚇唬小花。
    小花遲疑了,想了想,“那你教我嘛,你教我我就會了麽。”
    順利成章的,美林開始教小花識字。美林也知道,她這麽做隻是把問題延後了,遲早她還要麵對這個問題。但不是火燒眉毛,也就沒有那麽迫切了。多些時間去想,總會想的更周全一些。
    至於紅包,美林和小花約定把錢存在存折上,等小花長大了再交給她。
    “等長大了,你會喜歡什麽呢?”美林問小花。
    小花琢磨半天回答“肯定不喜歡芭比娃娃了,也許會喜歡上班賺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