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章 殘酷又奇妙的科學

字數:3500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純物質世界 !
    我討厭被任何事物束縛住身體和思想,兒時我隻是想走出生活施加在我身體上的“管道”,我不斷的探求事物的本質,不斷的尋找自由,當我真正領悟生命的本質後才發現我的一舉一動都是提前“設計”好的,我們像是木偶人一樣被物理定律嚴格操控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特別像是電影《楚門的世界》裏的男主角,區別在於沒有人給你當生活的配角,我們每個人都真實存在,每個人都是真實的“楚門”!
    當初我看透生命哲學時,正處於高三的下半學期,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壓力鋪麵蓋地堆積在身體內外!沒日沒夜掩埋在堆積如山的課本裏,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模擬試卷,每天周而複始的在教室、餐廳、宿舍這三個地方跑老跑去——根本學不進去!對於未來隻感覺前途一片灰暗,活得很累,特別累,身心盡疲!
    不光是我,這幾乎是中國每個高三學生都將麵對的一種人生經曆。為了應對這些壓力,家長、老師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都會編出各種美好的故事來激勵高三黨克服這些壓力,刻意把人生描繪的更有意義!然而這些激勵對我而言毫無任何作用,在我心裏已經明確“人的一生根本沒有任何所謂的意義”!
    物理哲學很殘酷,殘酷的破壞了文學上文句的美感,殘酷的摧毀了很多團體組織的精神信仰,殘酷的讓許多社會哲學家氣得吐血,殘酷的讓我感覺活著很無聊!人每時每刻,看到的每個人,聽到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身處每一種環境,心中的每一種情緒,想到的每一想法,都提前就被“物質”安排好了,我覺得這很不好,很無聊,一點也無法讓我這種探索欲強烈的人興致勃勃的活下去!
    不怕你笑話的說,我當初有種看破紅塵的感觸,也許你會認為擁有這種想法的人都很危險,離死不遠了!可是五六年都過去了,我竟然沒有像大家想得那麽做!至於為何如此,在我看來活著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死則是一件更無聊的事,活著至少還可以選擇“活著”或者“死去”,死了就隻能“死了”,從功能上分析“活著”比“死去”稍微更有趣點。
    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從那時起潛移默化的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人生觀上,我的情緒時常處於一種中立狀態,很少有什麽事讓我感覺極度難過,這對於減輕我當時的精神壓力很有幫助,當然也很少有什麽事讓我覺得特別高興,對待生活沒有太多激情。在價值觀上,受到生物進化論的影響,我認為這個世界也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善”與“惡”之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隻有“適合”和“不適合”,適合的事物留下來繁衍興旺,不適合的事物淘汰消失,沒有什麽一定是“對”或者“錯”。
    有時候人知道的太多,並非是一件好事!千萬別把這句話當做是一句玩笑話,我建議你,如果在工作或者科研方麵沒有什麽特殊的需要,最好還是不要太多的接觸物理哲學,這本書中我所闡述的有關於“人生的意義”方麵的論述,如果看不懂那就別去深究,你就當完全是謬論,屬於此書中錯誤定論的那一類……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還會選擇成為現在的我,因為我喜歡探求問題的本質,但我並不提倡有太多的人跟我的思想同步,在對自己原始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猛烈衝擊下,我不認為有很多人能適應,很可能讓人處於一種精神崩潰的邊緣。很多時候人還是笨一點比較好,做一個思想簡單的人,在簡單的生活中獲取簡單的快呢?拿我個人為例,兒時不太懂事的我會因為獲得一個新花色的玻璃球而在內心高興好幾天,甚至好幾周,而現在的我,即使獲得整個世界也沒有太多感覺,我很難發自肺腑喜歡上某樣東西或者某個人,略感悲哀!
    成年後的我跟過去想比,更討厭把過多時間浪費在吃喝拉散的生活瑣事上,曾經對生物學(主要是大型的生物體)的癡迷喜歡,也轉變為對生命科學狂熱探索,這跟高中時代的生物課有很大關聯。
    高中生物課偏重於人體生命科學,重點講授的是細胞學、生物激素、遺傳學,這三個方麵讓我意識到人的生長發育是由物質控製的。人體基因是構成人的基礎模板,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決定了人的身高,雄雌性激素的分泌比例決定了人的性別,胰島素分解食物中的糖類為人體提供能量,孕婦能夠產奶受到催乳素的影響……人的每一個體貌特征並非隨機形成,完全受控於物質。
    在一些課外的見聞中,我了解到腦中分泌的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跟“快樂情緒”有關,荷爾蒙的分泌跟“愛情”有關,我意識到人的情緒也是由腦部分泌的相關物質把控,曾經思想政治課中提到“積極情緒能促進疾病康複,消極情緒能加劇病情”的觀點並非隻是一種噱頭,我逐漸認識到“人的意識”完全受控於物質。
    隨著在物理學上對光學的思考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我將物理學和生物學完美的融為一體,形成一種統一,我逐步認識到“人的行為”也完全取決於物質的運動。
    對物理哲學的思考太過深入,讓我喪失了生存的動力,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可每當我看到在微生物或者基因工程領域有新的發現,或者在電子產品領域研發出超乎想象的產品,我還會不由自主的為之興奮,這個世界還是存在許多思想前衛、別具一格的“瘋子”,它們站在科技的最前沿,不斷為人類創造驚喜!
    思想上經過很長一段時期的磨合後,對待生活,我決定做一個“看心情”辦事的人,“看心情”的前提是不影響到別人的正當利益。對於未來,我決定做一些我感覺以我的能力很難辦到的事,靠創造奇跡來點燃生命的活力。也許窮極一生我依然一無所獲,但試著去做,至少能為我短暫的生命曆程添加上一道曙光。
    從物質的角度來說,所有的運動都遵循固定的模式,一切事件的發生都具有絕對性,隻要你收集了宇宙所內有的信息,你就能準確無誤的推斷出明天彩票的中獎號碼是哪幾位數字,理論上一切現象都會準確發生。但從人的角度出發,人的認知能力十分有限,許多物質人類感知不到它們的存在,人不可能收集到宇宙內所有的物質信息,未來對於人類來說仍然存在“不可測”性,這就是純物質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所以我們也不要太悲觀,未來會是有許多新奇好玩,超乎我們想象力的東西出現。
    我決定在認清“自我”的前提下,向更深奧的領域進發!
    有關於“人”的一切,都完完全全屬於物質的範疇,可以依靠能被人理解的物理定律解釋“人”的一切,這是我敢打保票的事!依此類推,整個宇宙也應該完完全全屬於物質的範疇。可現實是存在許多物理難題,讓人無法認定宇宙絕對屬於物質,比如“空間”是一種怎麽的物質?“時間”是一種怎樣的物質?“數字”是一種怎麽樣的物質?宇宙的邊緣是一種怎樣的物質……在基礎認知上存在太多無法用“物質”去詮釋的概念。由這些基礎概念衍生出的一些終極問題,比如宇宙是有限大還是無限大?空間是處於一種粒子狀態還是連續狀態?是否存在一種“無”(指沒有任何屬性存在,包括物質、空間、時間、運動、顏色、大小等)的狀態……
    宇宙到處充斥著奇妙的色彩,讓人捉摸不定。本書中下麵的部分就是對這些終極問題進行探索,我必須提前聲明這些問題多數屬於“超感知世界”的範疇,我無法保證我對這些問題的見解有十拿九穩的正確率,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認知程度會得到不斷提高,對許多事物的定義也會不斷刷新。
    不過在當下,跟相關類型的理論相比,我的想法應該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在生物物理學的理論方麵,我不覺得這個世界上會有幾個人超越我(純屬個人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