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章從另一個角度推斷出超感知世界的存在

字數:4919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純物質世界 !
    在我們所處的環境裏,一種物質總被另一種物質包裹著。我們會用“無邊無際”來形容沙漠特別大,但事實上沙漠存在邊緣,沙漠的邊緣是陸地,陸地的邊緣是海洋,它們連在一起構成地球表麵,地球表麵的邊緣是空氣。整個地球包裹在太陽係裏,太陽係包裹在銀河係裏,銀河係包裹在宇宙裏,宇宙包裹在……
    問題來了,宇宙包裹在什麽事物裏?宇宙的邊緣處於一種怎樣的狀態?很多科學家會把這個問題拋給“無限大”,但無限大又是一種怎樣的概念?
    生活中人們描述沙漠時,會說沙漠是無限大,實際上我們都知道,理論上在某一個瞬間,沙漠裏的沙粒有固定的數量,陸地的土壤也具有固定的質量,海裏含有的水分子也有固定的數量……在太陽係以內,我們列舉不出任何一種物質是無限大或者無限多,理論上每一種物質在某一個時間點都存在一個固定值,但在麵對整個宇宙時,似乎必須引入“無限大”這個連我們自己都不理解的概念!我嚐試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宇宙的邊緣是什麽一種怎麽樣狀態,許多年過去後,我依然沒有任何結果……
    某一天在一次偶然的思考中,我想到或許可以用另一種思路去解釋這個終極難題,準確的說不應該是“解釋”,應該是“解決”,這要跟“螞蟻”有關。
    我開頭講過,小時候周末我基本一直跟螞蟻一起度過,我不是對螞蟻愛的不得了,隻是在我出生的環境裏沒山沒河沒森林,根本沒有稍微有趣點的生物,我就隻能欺負欺負螞蟻、蜘蛛、蝴蝶、蜜蜂、蝌蚪這些隨處可見的小型生物。
    我幾乎把我們當地所有種類的螞蟻都禍害了不止一遍,好吧,在螞蟻的世界裏我應經犯下罪惡滔天!從體型上分類,我生長的環境裏有9種螞蟻,黑蟻有四種,黃蟻有三種,黃褐色螞蟻一種(棲息在梧桐樹莖裏),灰褐色螞蟻一種。在這所有種類的螞蟻中,最有趣的是灰褐色的螞蟻,在我初次發現它的存在時,我對它們的生存模式驚歎到爆炸,想不到我們這“破地方”竟然也存在這種奇妙的生物!
    這種灰褐色的螞蟻很少見,我當初不知道它的學名叫什麽,根據它的習性我把它稱之為“強盜蟻”!
    如果不是對螞蟻的行為特別了解,一般人生活一輩子也不可能意識到這種螞蟻存在身邊。毫不誇張地說,它們的生活模式很像人類的奴隸時代,甚至在生存策略上比奴隸主更高明!
    不同種類、不同群落的螞蟻碰到一起,不是撕咬個你死我活,就是相互碰一下趕忙逃離,如果是兩窩螞蟻的巢穴挖到了一起,那必然是要發生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大戰,這是大家對螞蟻熟知的特性。
    某一天我在一窩黃蟻的周圍發現了一隻灰褐色的螞蟻,它與其它黃蟻相處融洽,我也沒有太在意,估計是個可憐貨,長期在外麵給蟻群找食物曬黑了!
    後來我放學回家會稍微留意一下這窩螞蟻,經常看到這窩螞蟻在“搬家”。螞蟻搬家一般是因為螞蟻意識周圍環境不適宜居住,找到更適合的環境後,帶著蟻後和大米一樣的蟻卵集體搬遷到新的巢穴,這窩螞蟻有點奇怪,它們的巢穴位置一直就沒動過,隔上一段時間就會把別處的蟻卵搬到它們一直生活的巢穴裏。由於這窩螞蟻就在馬路邊,過往的人比較多,我也不好意思拿個鏟子把這窩螞蟻翻出來看一看,要是讓別人知道我整天欺負螞蟻玩,總會給周圍人留下不務正業的印象,況且一個人經常蹲在地上抓螞蟻,會讓別人感覺我太奇怪,我可不想給別人留下很另類的印象。我經常因為挖螞蟻窩,把我家院子裏挖的坑坑窪窪,雖然我及時進行了回填,但地麵總是跟貼了膏藥一樣難看,對此爸媽不少數落我,但畢竟我當時還小,他們並沒有太過責罵過我……
    有一次在放學回家的途中看見這窩螞蟻又在“搬家”,那天恰逢路上沒有人,我便蹲在那窩螞蟻附近看它們搬家。我有了個驚人的發現,搬蟻卵的全是那天我看見的那種灰褐色的螞蟻,黃蟻不負責搬蟻卵,隻負責采集食物!我抓了幾隻灰褐色螞蟻回家,在仔細分辨後才發現這是一種新的蟻種,它們跟黃蟻的體型很相近,但在體表顏色、身體硬度、前顎構造上跟黃蟻完全不同,在一個螞蟻巢穴裏竟然生活著兩種螞蟻,打破我對螞蟻的常規認知。
    在之後一年多的時間內,我對這種螞蟻的行為有了全新的認識,它們轉運蟻卵並不是在“搬家”,而是從別的黃蟻巢穴掠奪的蟻卵!這窩螞蟻表麵上看全是黃蟻,黃蟻負者挖掘巢穴、尋找食物、守衛蟻巢、照顧幼卵等工作,它們忠心耿耿的為壯大蟻群無私奉獻,但它們隻是“奴隸”,這窩螞蟻的真正主人是灰褐色的“強盜蟻”。大多數強盜蟻一直處在蟻巢深處養精蓄銳,每隔3到5天它們就會大規模出動一次,這也意味著有一窩黃蟻巢穴要遭殃!
    強盜蟻中會有個別特殊螞蟻每天在蟻巢1500米的半徑內巡查,它們並不是找食物,而是尋找其它的黃蟻巢穴,在確定其位置後返回巢穴,告訴在巢穴深處養精蓄銳的同伴。時機一旦成熟,成千上萬隻強盜蟻會在下午的1點到2點,或者4點到5點這段時間內浩浩蕩蕩的向目標前進,到達目標直接強攻進黃蟻巢穴。單隻強盜蟻在整體力量上抵不過黃蟻,但它身體構造比黃蟻堅硬,前顎咬合力比黃蟻大,三隻黃蟻與單隻強盜蟻硬拚,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對單隻強盜蟻造成致命傷害,況且強盜蟻隻要行動,一般在數量上都會比黃蟻的數量多出數倍。黃蟻根本招架不住,七八分鍾後強盜蟻衝破黃蟻的防線,就有強盜蟻叼著黃蟻的蟻卵,從洞口絡繹不絕的衝出來,直接奔向自己的巢穴。二十多分鍾後,你就會看見一大片強盜蟻一個個叼著搶來的戰利品在地上急促奔跑,沒有蟻卵的成員就在周圍或者後麵護駕,直至把這些蟻卵安全搬運回巢穴。
    這些強盜蟻一般搬運的都是快要成熟的蟻卵,在送回巢穴後會對這些蟻卵進行改造,可能是用尾部的毒刺刺進蟻卵體內,改變黃蟻蟻卵身體分泌的化學成分,讓這些蟻卵接受並服從強盜蟻的管教。經過短暫的培育,當這些黃蟻的幼卵成熟後變成螞蟻,就成了強盜蟻的“奴隸”,負責最辛苦的工作,維持整個蟻群繁衍,但它們從來都不知道自己“奴隸”的身份,隻是兢兢業業的為強盜蟻服務,它們不會成為主人,每次出去“搶劫”黃蟻都不會參與。
    強盜蟻在洗劫黃蟻巢穴時,好像並不會殺死黃蟻的蟻後,而且也不會搬運太小的蟻卵,它們會給被洗劫的黃蟻留下一定的恢複能力,然而你可千萬別認為這是強盜蟻仁慈的一麵,兩三個月之後,那些被洗劫過的黃蟻恢複適量元氣,強盜蟻會再次光臨,把有用的蟻卵洗劫一空。
    強盜蟻的這種生存模式一方麵壓製了周圍黃蟻的發展,減少了競爭對手,讓自己的群體可以獲得更多的食物,另一方麵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取大量的俘虜,為蟻群的發展謀取更多免費勞動力,蟻群在短時間內就能達到很強大的規模。
    後來在上大學期間,休閑時間比較多,想起兒時遇見的強盜蟻,就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在非洲有一種紅色螞蟻叫做“蓄奴蟻”,習性跟我發現的強盜蟻很相近,我看到的灰褐色“強盜蟻”應該屬於“蓄奴蟻”的一種。
    蓄奴蟻一般都藏在洞穴深處,它的生存模式也決定了它的分布密度很稀疏,如果不是對螞蟻特別了解確實很難發現它的存在,我也隻在我所生長的村莊裏發現過四窩這種螞蟻,上了初中後也沒再關注過螞蟻,蓄奴蟻的在中國境內的分布情況我不太清楚。(在寫這章的前幾天,我又尋找了大量網絡資料,我發現的這種“強盜蟻”可能叫做“佐村悍蟻”,在此我隻能確定山西運城有這種螞蟻的分布,從我的回憶裏看,應該在1999年我上幼兒園那會就遇見過這種螞蟻,當時並未太在意。)
    螞蟻的社會結構跟人類社會結構有很多相似之處,在麵對許多科學難題時,我時常從螞蟻身上找到解開謎題的靈感,在考慮“無限大”時也是螞蟻給了我靈感。
    蓄奴蟻的生存狀況與人類的奴隸時代如出一轍,甚至更高明,人類的奴隸還一心想跑,而螞蟻的奴隸是死心塌地的服從,可見螞蟻是一種非常聰明的昆蟲,聰明到超乎你的想象。螞蟻很像人,隨著進化,它們能超過人類的智力嗎?
    肯定不能!它們的生理機製已經決定了它們的認知程度有一定限度。所有的螞蟻都可以分辨出白天和黑夜,來決定什麽時候外出覓食,什麽時候躲進洞穴休息,蟻群的所有行為並非全聽從蟻後的命令,在整個蟻群中存在個別特殊的螞蟻,為蟻巢的構造、洞穴的選擇、遇到敵人時該進攻還是該撤退等問題做出判斷。顯然螞蟻有思考問題的能力,極少數螞蟻很有可能會想為什麽會有白天和黑夜的區別?這個問題對於人類來說很簡單,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陽光能照射到的地方就是白天,照射不到的地方就是黑夜,但對於螞蟻這種機體的生物來說,這個問題已經是一種終極問題!它們感知世界的能力很有限,它們的視覺範圍一般不會超過一米,它們終身活動的範圍不會超過3公裏,即使你把螞蟻帶到太空船上去,它也看不見地球是圓的,也不理解什麽是“地球繞著太陽轉”!
    從螞蟻身上可以預測出,螞蟻可以想到一些問題,但當物質大到一定程度,由於生理結構的限製,它們解決不了這些問題,與之相對,所有生物的的認知程度都有一定限度。人類會盲目的認為“人無所不能”,隻要人能想出問題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隨著科技的進步所有科學難題都會迎刃而解,其實不然,當物質大到一定程度,也將超出人的認知範圍,我們會想到一些問題,但永遠找不出合理的解釋,比如說宇宙的邊緣是什麽?這已經超出了人這種機體所能解決的範圍。
    當物質小到一定程度,人類感知係統無法捕捉到此類物質的存在,當物質大到一定程度,人類無法理解此類物質的存在,這兩種現象綜合在一起構成“超感知世界”。
    如果把物質由小到大分成1到99,其中人類所處的環境是25到40,那麽這部分物質構成的世界就是“感知世界”,而“1到24”和“41到99”就屬於“超感知世界”的範疇。
    在宇宙物理學方麵,如果********地追求完美,非要把一些超感知問題弄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你為此所做的一切都將徒勞無功,白費時間!這就要求各位學者在研究方向上要進行深度篩選,對於超感知問題點到為止。明確這一點很重要!
    每次思考宇宙物理學方麵的個別問題,我腦漿都快要炸裂,依然沒有絲毫進展,引入“超感知世界”概念,確定問題本身就處於人類不能認知和理解的範疇,我也就不再執迷不悟與它們糾纏不清。
    對於極個別科學問題,不去細究就是對此類問題做出的最合理、最科學的解決辦法。這聽起來很繞口,但事實就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