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章 時間淺議

字數:4466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純物質世界 !
    在基礎物質與力子之間應該還存在許多種超感知物質,我無法解釋它們的屬性,這裏隻考慮“力子”。
    力子是構成各種力的基本粒子。從力子這個階段出現“力”這種屬性,萬有引力、地心引力、排斥力等等都需要等某天對“力子”有了深入的認知後才能得到解答,也許這是幾千年或者幾萬年之後的事。
    電子顯示器裏的三基色形成不同的圖形,但三基色本身並未發生運動,以此推論,基礎物質本身不存在運動這一說法,但在排列上存在某種人類無法理解的變化規律,這種變化規律在高級別的物質上顯現出“運動”這一屬性。在力子身上也顯現出“運動”這一屬性,從而讓力子具備“時間”這一屬性。
    人們在對“時間”這一基礎物理概念進行描述時,還停留在光子級物質上。前麵我已經說過,在研究高速運動或者超遠距離問題時,視覺係統的局限性導致物質的“觀測狀態”和“實際狀態”存在嚴重偏差,這種偏差也就讓許多人以為事物的時間不統一,時間具有“膨脹”或者“縮短”的特性,從而堅定不移地認為能夠造出“時空穿梭機器”……這種思想觀念目前遍布整個高等物理學,並在物理界占據主導地位。
    如果你真正理解我前麵列舉的從地球飛往太陽時所發生的一切,相信你會意識到從光子級角度去解釋“時間”的本質,隻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我認為時間是統一的,不存在相對性!
    起初,人類依照物質低速環境裏,“觀測狀態”發生的變化,引入時間這一概念,它算是一個量詞,主要用來規劃人的行為,是現代人生活中一種必不可少的重要參數。在低速運動狀態下,人類可以依靠視覺係統,感受到時間具有統一性。
    在基礎物質學上,基礎物質存在特定規律,這種人類無法理解的規律放在基礎物質之上的物質身上,體現形式變成“運動”和“時間”這兩種屬性。“運動”和“時間”具有統一性,物質與物質之間密切相連,本質上它們是塊整體,物質的運動同時發生,物質的時間變化也在同步進行。
    力子應該處於一種半粘稠狀態,不過與基礎物質相比,力子表現出的“粒子性”更明顯一些,從力子角度基本可以看清時間的本質。
    除了依靠“視覺係統具有局限性”的理論基礎,我覺得“時間具有膨脹性”的論證推導存在嚴重缺陷外,在有關“時間”其它話題上也存在很多嚴重錯誤的觀念,比如“宇宙大爆炸學說”裏對時間的描述肯定不對,如果把宇宙開始發生大爆炸看作是時間的起點,那麽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就沒有“時間”的存在了嗎?等未來哪天宇宙又縮小到一個質點,又重新發生一次大爆炸,那麽我們現在的“時間”又不算是“時間”了嗎?明顯不對!對於“時間”的其它問題我不做過多闡述,這些問題太燒腦,在此我僅對一些淺顯的時間問題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生物鍾”是一種比較有趣的現象,它普遍存在於大多數生物體內,規劃生物的行為。在人體上具體表現為:很多時候早上鬧鍾突然壞了沒響,我們還是會在固定的時間段清醒,這是一種習慣性行為形成的生物鍾,相對比較穩定。還有一種算是瞬時形成的生物鍾,比如你昨晚已經想好要趕今早上6點的火車,平時你8點都醒不來,可是今天你在沒有聽見鬧鍾的情況下,5點多就清醒,再也睡不著。
    生物鍾非常奇特,它就像是安裝在人腦裏的一塊表,時常在固定的時間內指導人做固定的事,我想每個人都深有體會。事實上每個人的腦子裏也確實存在一種“表”,它是大腦的下丘腦中“視交叉上核”,它控製著人體的生理節奏,其中就包含調節人的作息規律。
    在醫學上有一種比較罕見的病症叫做“不眠症”,這些人一天24小時都處於清醒狀態,並且可以一直持續幾十年。這聽起來不錯,但不能睡覺並不是一件好事,大腦細胞得不到充分休息,患有此病的人常常伴有焦慮、暴躁、煩悶、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諸多不適反應,我預估這種病的產生原因極有可能是下丘腦中的部分組織受損,人體生物鍾的調節功能發生錯亂所導致。
    使用鍾表時,如果沒電了,人可以換節電池,人為的把指針調整到正確的時間點,保證鍾表可以正常運行。在生物鍾裏,生物鍾時常也需要進行調整,比如一個人從中國突然飛到美國生活,由於時差的關係,如果生物鍾不進行調整將對其生活產生很多影響。那麽是誰一直在調節生物鍾的走勢?
    我覺得應該是“地球自轉”一直在調節生物鍾的走勢。在一些實驗中,把人關在一個與世隔絕的洞穴裏生存很久,沒有表顯示時間,沒有白天、黑夜的區別,人完全失去時間感,但他的生活節奏基本還保持一種24小時製,顯然這跟地球自轉有很大聯係。
    對生物鍾起到調節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月球繞著地球規律性轉動,月球引力會導致地球表麵磁場發生規律性變化,磁場的微弱變化會被人的第六感知係統識別出來,影響到人腦中的“視交叉上核”。另一種是地球自轉會導致太陽輻射到地球表麵的太陽能發生變化,地球表麵晝夜溫、濕度會發生細微的變化,這種變化會被人的觸覺係統感知到,同樣影響到“視交叉上核”,從而對人體“生物鍾”起到一個調節作用。
    生物鍾主要跟上述兩種因素有關,但依據“萬有引力”這一定律上看,也不僅隻跟這兩種因素有關。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在某些方麵,天體運動對生物的生理活動有非常明顯的影響,研究這方麵的問題對未來宇宙探索有很大幫助。就拿“生物鍾”來說,依照科技目前的發展速度,我相信很快(估計也就在未來幾千年以內)人類就能製造出飛出太陽係的宇宙飛船,那時地球自轉對人體生理活動的影響幾乎為零,人體“生物鍾”得不到矯正將會發生混亂,甚至失去作用。如果我的推理沒有出現嚴重的偏差,那些宇航員中很多將會患“失眠症”,即使它們強迫自己睡覺也睡不著,從而產生諸多輕微的精神類疾病,如果不采取治療,後果會很嚴重。
    天體運動能對人的生理活動和行為構成影響。我的這種推斷目前來說還完全無法驗證,如果非要我找出個實例來,我覺得在國際空間站內待過數年的宇航員身上可能會有這種跡象。他們所處的磁場和地麵的人所處的磁場不同,當他們回到地球生活時,這批人應該伴有輕微的“精神疾病”,或者不能稱之為疾病,隻是性情上跟地球人略有不同,這種不同並非隻是由於空間站的生活太過孤單而造成。
    研究此方麵問題,提前推測出相關現象,並製定有效的預防或者治療措施,為宇航員的正常作業提供一定的保障,對於宇宙資源探索來說十分必要!
    還有一個我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是“時間觀”。我所說的“時間觀”指的是一種看待事物的角度,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都屬於同一類概念。
    在中國的古典神話中,女媧用黏土創造出人類,在西方國家,把上帝看成是萬能的造物主,創造出萬物,其中也包括人類。生物進化論與神學相比,許多人更崇信神學,他們無法接受人是從單細胞生化進化而成的觀念。從單細胞進化到人類,在這中間出現過許多不可思議的生物,比如身長可達2。5米的史前巨蠍,六七十米長的恐龍,如何進化出這些生物?即便是我這種絕對理性的“怪物”都感覺有點不敢想象。
    麵對同一件事物,每個人處於10歲、20歲、30歲……時,通常都具有不同的看法,隨著時間的變化,人認知世界的能力也在發生很大改變,這就是我所說的“時間觀”。因為每個人的壽命有限,從時間觀上看,也就限製了人的認知能力,也可以說思維能力。
    一個活了5歲的小孩,很難理解父母的世界,一個活了75歲的人,很難理解地球在一億年之間發生的變化,即使有人明明確確的告訴了他,他依然無法接受,人的思維能力有大有小,但都是有限的。
    不同種類的生物,由於壽命和身體機理不同,它們的時間觀也存在很大差異。比如在大多數植物的世界裏,它們感覺人類世界運行的好快,而在大多數鳥類眼裏,它們感覺人類世界運行的特別慢。很多粒子的壽命都小於10的負五次方秒,一秒鍾的時間對於微小粒子來說實在太長,一秒鍾它們已經繁衍了無數代,如果它們也有意識,在它們的眼裏,根本發現不了“人”這種生物,“人”這種生物運行得實在是太慢了,仿佛一直處於完全靜止狀態。
    人類的壽命(從人類出現直至消失)相對於宇宙的壽命來說隻能算是“一瞬間”發生的事,從時間觀上說人類也不可能了解宇宙的全部。
    在科學界人類以為“宇宙大爆炸”是宇宙的起點,那宇宙大爆炸之前的世界就不屬於宇宙嘛?顯然將宇宙大爆炸作為宇宙的起點太過於牽強。人類永遠不可能真正意義上明確宇宙的開端和未來,這是一件真實而又無可奈何的事。從時間觀上也可推導出“超感知世界”必然存在。
    關於“時間”方麵的見解大概也就這些,我的想法極可能會受到很多人的強烈質疑,甚至譴責!你在別的地方看到的論述肯定跟我的思考角度不同,一般對於“時間”的見解都必然要聯係到相對論。絕大多數物理學家都具有一種崇拜心理,過分的“崇拜心理”會讓他們迷失在某一種學派中無法前進。
    麵對科學應該具有一種不斷探索的精神,沒有哪一套理論絕對不存在任何漏洞。當你能用平等的心態,客觀的去分析我所提出的想法,相信你會感受到一種突破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