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東林大比
字數:8761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仙祿檔案 !
“還有三年就是東林學院考試了,我需將書法好好修習下。”
“還有畫畫上的技藝也得多加練習,腦中有無數畫譜與碑帖,這手上的技藝卻是得苦練才能進步。”我現在是典型的眼高手低。”
許湘無奈的想著。
“這舉人考試隻習得楷書即可應付。”
“東林學院的闖關是要求有速度的,先闖過五關的才是排名高低的區分。這楷書並不能滿足速度上的要求,最有效的還是行草。必須練出意境才可,繪畫也是一樣的。”
許家上下此時全以許三少爺為中心。
許老爺子親自請了平江有名的中醫,每日裏為許湘配製藥膳飲食。
這身體發育、身高控製、變聲期的男童,以及幾年後青春期臉上若要長出痘痘可不得了,這要過容貌關要從兒時抓起。
老爺子也親自上陣,教導孫兒禮議。
其中行走步伐、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坐姿站姿。如何丹田力發聲、如何穿衣搭配樣樣不少。
許湘一刻無閑的渡過兩年半的光陰。
這一日隻見許老爺子興高采烈的闖進別院喊道:
“孫兒大喜之事。”
許湘正在習字,這兩年多來繪畫水平突飛猛進,也得意境。
可書法卻是得其形不得其意,故每天以書法習字為主。
聽得爺爺喊聲停下筆出門行禮。
“爺爺,是何喜事?”
許老爺子看著自己的孫兒,越看越是歡喜。
孫兒長至十五歲,這相貌卻是生得越發清秀。身高七尺、劍眉朗目、鼻直口正、唇紅齒白、膚若白玉、發如遊絲、眉宇間英氣襲人、顧盼時灑脫飄逸。
莫說是女子,就連男子見了也怦然心動。
“東林書院發出通告:因上界大比隻有八人通關。“
“故此次考核放寬了限製,各洲解元可直接入第二關比試。”
“天下八十一洲,算上今年的鄉試解元,也就是說此蕃有一百六十二人可免過第一關的運試。這各洲解元的簡曆統一由朝廷統計成冊一起送至書院。”
孫兒你可有福了。”許老太爺興奮地說道。
“另外此次大比增取前十二名通關舉子,以補上界所缺名額。你的機會更大了些。”
許湘聽了也開心異常,因這第一關最是頭痛。不明不白的你就過不了關,這令天下多少才子望之心歎。
“啟稟祖父,孫兒兩年多來畫技已得其意,可這行草之書卻是未達意境。
“不知祖父有何教益?“
“景純啊,這書法意境,有人一生也不得其果。這東林大考隻是在第四關‘文’關才能用得上。隻要你文章寫得好,得其形的書法也可勉強過關,也不必過於執著。”
“兩月後我們也應該出發去應試了,這千裏路途應早做打算為好。待到路過姑蘇城時,可去你元爺爺的家中請教一蕃。”
“那老家夥一生都在研習書法之道,應該對你有所助益。”
“小清的爺爺?”
許湘想起此生隻見過一麵的元家老爺子。
“正是那老家夥,當初正因為一手好字,在這姑蘇官場才混得風生水起的。自從失了愛孫,這家夥成天無精打采的,你去了也好安慰他一下。”
“孫兒自是盡心。”
許湘心裏五味雜陳。
“好啦,這兩月就別用功了,休整一蕃。”
“準備一下兩月後出發的事,此次大比老夫陪你一起前去。”
許老爺子一臉憧憬的離開了。
兩月後的一日,許湘告別父母。
與許老爺子帶了百十來人,一同奔向姑蘇省城。
許老爺子一生得了兩兒兩女,大兒子便是許正,二兒子便在姑蘇城內。
說起這二兒子自小不喜讀書,確是在生意場上有些本領,又因官場上熟人頗多,故在這省城裏卻也混得不錯。
大女兒嫁至京師,現已因病離世,二女兒嫁到廣陵,二女胥占子騰現升了廣陵巡檢司正職。
到了姑蘇城,先安頓好仆人隨從。爺孫二人便起兩乘小轎與幾個隨從,一起趕向元府。
來至元府門前,隻見元老爺子早等在門前迎接。
“見過許老。”
元老爺子忙行禮道。
原來這元老比許老要小上十幾歲,當年同省為官時曾得許老爺子照應。
故見了恭敬有加。
“勞元世兄,出門相迎,在下實不敢當啊!”
許老回禮。
“景純見過元爺爺。”
許湘在旁忙行禮道。
元老看著許湘,兩眼放光。
“這是小景純,都長這麽大了,怎生得如此俊秀。當世除了那二殿下怕無人出其右。”
說完便想起與之同齡的清兒,眼中不由神傷。
“我那清兒還在的話,也應該......”
元老得意的一笑道:
“不敢這樣溺誇,恐助了他狂傲。”
三人行至院內,院內上下仆人也頗多。見一蒼髯老者與一偏偏美少年跟著自家老爺後麵,見那二人龍行虎步便知是貴客臨門。
再一細看那少年,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見那少年行走間氣定神閑,身形飄逸,生得絕世無雙,風姿獨秀。這等容貌風采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個個都看得醉了,不能動彈。
尤其是府內丫鬟心裏個個想著:
“跟這公子一比,我以前見過所有男子,真是天上地下。其他的簡直是朽木殘垣、不值一提。”想至此間卻個個麵紅耳赤、不能言語。
熟不知這卻是許湘轉生時判官之功,長得運氣極好。全應了父母的優點而生。又兼老爺子細心打理才得此瀟灑俊朗。
彼時來至元府廳中。
“聞聽景純十二歲即中了解元,第二年並未應那國考。”
“莫非是想去爭那東林學子之功。”
元老猜道。
“元老弟,我孫兒是想去試上一試。因書法造詣還差些,特意向你小子討教一蕃。”
見無外人,許老爺子說話也便隨意起來。
“景純從小便與我家清兒關係莫逆,我此時看他就如同自己孫兒一般。何來討教,我自當盡心。”
“元爺爺,孫兒這幾年也苦妍相書,觀小清麵相不似早夭之像。”
“元爺爺不必過於神傷,小清必是有高人所教故不能回報平安。”
許湘見元老提起小清,便順其安慰道。
“景純孫兒有心了。”
元老點頭道。
“來人啊,筆墨伺候。”
元老並不拖泥帶水,立即安排。
“景純孫兒,我來演示一下書法意境,看汝能悟否。”
元老說著拿起狼毫筆,並不正握,卻是反執。下筆如電,行筆卻是慢得出奇,筆力蒼勁留白。筆端殘墨盡透紙背,緩寫下五個字後停筆不動。
隻見“枯藤老樹昏鴉”躍然紙上。
“枯藤”二字真的猶如瀕死藤蔓縈繞而上,“老樹”二字便像那老樹小枝一般。“昏”字便在一行字之底撐住樹幹,鴉字另起一行之頭。
鳥字旁中的五個點,竟如五隻烏鴉停在枯字木橫之上。整體看去,如身臨其境一般。
許湘看得呆住。
“這才是書法,字字成境,整體卻又渾然相合。留白處竟是字中畫。這看真人秀,確實不一樣。”
許湘瞬時靈感迸發,便心澎手癢。
元老見許湘模樣,知他有所悟,不由驚奇莫名。
“此子悟性之高,真是道頭知尾、難得一見。”便歡喜地將筆遞至許湘手中。
許湘告罪後接過筆,便順著元老寫下“小橋流水人家。”
整體看去這五個字,也融入上五個字的意境中去。
橋自橫在水中流,山間溪旁有人家。
元老看著許老爺子道:
“兄得麒麟孫,在下恭喜、恭喜。盞茶功夫景純便悟個通透,東林之功有望啊!”
“僥幸、僥幸,小孫能排進前百,老夫心足矣!
許老爺子早已咧開嘴,笑著謙虛道。
隻聽撲通一聲,許湘已跪向元老。
“謝元爺爺指點孫兒,孫兒已知書法妙處,多虧元爺爺提點。”
“還是景純平日裏用功,水到渠成隻差這一悟而覺。”
“老夫可是沒什麽功可居啊!”
“行啦,你們倆都別謙虛了。”
“老弟這一恩我記下了,彼時必有厚報。”許老爺子看不下去了,這兩個相互客氣要命。
少時,兩位老爺子又敘了幾年沒見之情。
爺孫二人便告辭回自家府中而去。
次日清晨,爺孫二人便啟程趕往東林書院方向。
這東林書院本是坐落在距姑蘇城千裏外的雲洲廣陵城邊。城外西山有萬頃山地便是書院所在。
王朝各地的舉子有的半年前就開始出發了。因怕路上生變故,都帶著家人仆人一起赴考。
能應東林大比的舉非富即貴,每個舉子都有上百人跟隨,兩千多人的舉子,卻牽動近二十萬人的大規模遷徙。
王朝也因此帶動了不少經濟增長。
一路無話,這一日許家隊伍來至廣陵城。
離大比還有兩月有餘。
許湘姑丈家一早得知老泰山要來,早早候在城外迎接。
這廣陵城由於千年東林大比的洗禮,更兼天下讀書之人,畢生無不想來這聖地一次。導致這廣陵城比那京師還要繁榮富庶。
姑母一生隻得一子,名喚若水,字元明。
因這代隻得一男丁,便從小就是全家的中心。
偏這元明天資聰穎,生得仙童降世一般。五歲時便能作萬字文章。全家無不喜愛,竭盡所能培養。
去年十四歲時便拿下雲洲解元。
這雲洲解元可不是許湘的吳洲解元可比。
天下十亭夢境三亭出自雲洲。故這一洲的解元困難程度,要比其他洲的難上十倍。此次東林大比,這元明卻是最被廣陵全城百姓看好的。
兩家見麵各自見過禮後,姑母初見許湘。
便叫過元明:
“明兒過來,見過你景純三哥,看看景純這般模樣,把你比下去了。”
論相貌其實他倆不相上下,可許湘長上一歲,便少了些稚氣。
看上去確實比元明勝上一籌。
“元明見過三哥,聽聞三哥十二歲便中得解元。”
“平江香公子大名,如雷貫耳,弟今日得見真是萬分歡喜。”
這元明並不作假。
因從小到大,家中無同輩人可一起玩鬧,見到許湘確是歡喜異常。
看著這個從小就被父親多次提到的,“別人家的孩子”。
許湘不知是什麽滋味,也笑道:
“元明吾弟,你可是從小就是我們許家三兄弟的榜樣啊。今又得了這雲洲解元,我這吳洲解元可是比不得啊!”
這元明聽了這帶有軟刺的話也不惱。
像沒聽懂一樣道:
“三哥此來也是為這大比,我倆可是要多親近。”
“取長補短,互有進益,弟這裏先謝過三哥,三哥莫要閑弟弟常煩擾才是。”
說完期待地看著許湘。
許湘見這元明,心胸可不是一般豁達。性格也是開朗,便也放下戒備道:
“小明,兄弟之間不必客套,你我此次同為大比,定要相互照應才好。”
許湘不知,這句話說完沒到一日就後悔了。
他不知這占若水,樣樣都好。
就是有個好為人師、滔滔不絕的毛病,說白了就是太嘮叨了。平日裏不敢與長輩說去,把家裏的仆人小廝折磨得死去活來。
此時見許湘如此好說話,便是狂喜道:
“三哥,此話甚是!!”
看著此二人相處融洽。
占家上下人等向許湘投去了同情的目光。
廣陵城內並沒有因為各地前來的舉子,而有什麽不一樣。這千萬人口的大城來了二十幾萬的外鄉人,廣陵城也見怪不怪。
這各地舉子來到此處,一是地遠人生,二是因怕出變故。便很少有舉子出門行走。不是在酒樓客棧讀書,便是在親友故知家中閉門謝客。
兩個多月以來,許湘都是有事沒事跟許老爺子在一起,或是找姑母談心,以這樣的方式來躲避小明的死纏爛打。
東林書院每次大比每個應考之人,都可帶陪同或隨從兩人。
因為院外廣場隻能容納兩萬人而已。即便來人全部帶有香囊,人一多也會味道混雜,便配不上這書院雅致之地。
因第二天便是大比之日,當夜廣陵城出奇的安靜。
許湘沐浴後便休息下來。
占元明卻是先沐浴、後熏香、選衣服、擇配飾忙得不亦樂乎。
所有人都不知道,這一次東林大比,有了這兩個人。
又生出多少震驚天下的奇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