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知音神鳥
字數:8378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仙祿檔案 !
次日辰時。
城門一開,便有幾千車輛陸續從西門而出,皆是趕往東林書院而去。
朝廷派出一營兵馬來維持秩序。
那第一關會在巳時發榜,馬車一炷香時間便可到達。一個時辰至那書院,卻是足夠。
少時,許老爺子與占子騰,並兩位公子、兩個仆人乘兩輛馬車,便行至東林書院正門。
馬車無法進入廣場,便先回去了。六人站立在廣場之上稍走近正門。
隻見那正門依山而建,門寬近五十丈,算上門樓高也有二十丈。
門樓上有一大匾。
“東林書院“四個大字寫的龍飛鳳舞、氣勢如虹,有如仙人手筆。
門兩側有對聯一幅。
右邊寫著“黃粱一夢方知海納百川融會貫通”
左邊寫著“知行合一吾道隨心所欲蒼天亦妒”
門隨大,但並不富麗堂皇,青磚綠瓦盡顯古色。兩邊近一裏的圍牆也是藤蔓花繁,看不出牆的顏色。高處望去,雲霧繚繞,幾處院群隱在其中,順山而上,竟是仙境一般。
近處,門前不遠處有一條自然小河,護城河般地環抱整個山門圍牆。從右至左的流向山腳背後而去。要到山門卻要經過小河上的二十四座石橋。
此時耳邊傳來小明的聲音:
“三哥,你看那對聯對的一點兒也不工整吧,這個至今也是個迷。誰也不知道書院為什麽會把這不對賬的對聯,掛了兩千年之久。”據說是創院祖師親自提寫的,也沒人曉得為什麽這麽寫。”
“我平時總來這裏觀看,雖然悟出這書法意境,但還是不明白字中之意,你看那......
騰見他還要說下去,便瞪了他一眼,小明隻好閉上嘴。
“嗬嗬,這對聯老夫當年看時不懂,此時還是不明。”
“這聖人之語確是不可猜測,據說那些夢境大儒也是猜不出的。”
許老笑道。
不多時,廣場上已經聚集了幾千人,分成無數小群體都在小聲議論著什麽。看那所有人衣著光鮮、非富即貴,全王朝精英階層人物之家,幾乎全在這裏了。
巳時已到,隻見書院大門開啟。
從裏邊走出兩人,沒錯就兩人。
在偌大個門前,顯得小得可憐。
其中一人一開口,大家都震驚了。廣闊的廣場就像響起驚雷一般,卻是兩名夢境大儒。
隻聽到:
“今日東林大比正試開始,老夫林士隱。”
“旁邊這位是方孝如。”
兩人身周皆外放白光,浩然之氣籠罩全身。
聽到這兩個名字,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眾人皆聽過兩人大名。此二人皆是五年前進入夢境,雖然是五十歲才成大儒。但當時轟動一時,二人在下棋時一同入夢。
已是三品大員的他們,入夢後便辭官重回東林書院任教。四十歲時離開,回來時已是夢境,且是封侯的身份。
二人早知下邊會有此反應,便接著道:
“一會兒聽到名字的人請上前來,從我二人身旁走過。大聲說出’出生地‘即可。我二人點頭便是過了一二兩關。”
“隨後便可進入書院去參加下一關,隻可舉子一人通過。其餘人等不準進入,沒叫到名字的就是第一關無運之人。”
“這倒是有效率,一二關可同時進行。從那橋上走過,二人便能審其身、形、神。再報出生地,便可辨其聲。”
許湘心裏想著。
此時那林大儒的聲音又響起:
“參加大比者從第三關開始,就是闖關模式。”
“先闖過五關的舉子,取前十二名。下麵先從本次免除第一關的解元開始。排名先後,是以中解元時,年齡從小到大。
”第一位,京師解元,朱帆,朱啟豪。”
“二皇子,是他!“
”聽聞那他也是十二歲中得解元,看來他是比我要晚生一些時日。他明明可以什麽也不做就可當王爺。偏要去參加科舉,看來也是看重這東林學子之名。”
許湘心想著。
隻見一人走向石橋。
穿著銀絲描龍白緞袍,頭戴金絲團龍冠,腰係明黃嵌玉帶,腳蹬龍紋紅羅靴。
飄逸灑脫的步向二人。
遠看去,此人生得簡直不能用言語形容。膚若初雪融梅、身似仙骨臨凡。眼如月映淺湖、行佛香泄清煙。
“這也太帥了吧,便是那潘安在世、衛階還魂也不過如此吧!”
許湘卻不知,此人正是那衛階生魂轉生這小世界而來,這億萬分之一的概率竟讓他猜中了。
在場所有人心裏都在想:
“老天不公啊,他本是富貴之極了,為何還要生得如此妖孽啊!偏偏還這麽聰明,還讓不讓人活啦!!”
隻聽得二皇子一聲:“京師皇城。”
說得字正腔圓,共鳴悅耳。
兩位大儒頻頻點頭,然後行禮,顯是滿意之極。
“過關”二字不吝喊出。
隨後麵向眾人:
“第二位,吳洲解元,許湘,許景純。
許湘隨即走出。
一副富家公子打扮,並不突出,長相卻不輸二皇子幾分,尤其是神態雲淡風輕,雖貴氣不足,但也不沾半點俗氣,雅得洽到好處。
二皇子不由回頭看向許湘。
心想:
“此人卻是勁敵,眼中的看空一切,卓是不凡。”
眾人見許湘步上石橋,皆歎服點頭。
“又一位妖孽人物!”
許湘來至兩位大儒近前一聲
“姑蘇平江。”
二人眼前一亮,並不是聲音有多不同。
旦聞一股鳳梨香氣蓋過周圍一裏花香,直撲二人。這香氣如此霸道,大儒分辨出,此不是出自熏香。而是此人體香,香氣卻有提神醒腦之功效。
“這...這對我等境界也有作用,這香氣必是有來曆,此人不凡!!”
二人忘了點頭,看著許湘。
許湘不知二人所想。隻是擔心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便攤開雙臂,原地轉了一圈。
“讓你們看個全。”許湘想著。
兩人看到許湘轉圈,反應過來。
二人皆出自吳洲。心中皆道“我吳洲後繼有人也!
“過關!”隨即喊出。
許湘走進門去。
見一小書童手指上山的方向。
二皇子不遠處正衝他微笑點頭。
許湘也忙回禮示意。卻也保持一定距離的跟在他身後。
一路上各色花草隨山而生。即使博覽群書,許湘也是有不認得的。不多時來到第一處大平台院落處。
門處無匾,隻在旁邊有一青石,上有詩一首:
曲動心弦花開處,音撥醉魂夢回返。
聲環曉月溢聆戶,樂幻靈船登彼岸。
“這音樂本是怡情作樂,怎會如此誇大其功效。這可能是這琴院的廣告宣傳語。”
“想著前世那些無良商家的廣告語,這個青石上書,卻是樸素得很。”
許湘也沒太過執著便走進門去。
步入門中,眼前豁然開朗,青石地麵一個半圓形通向山腳。半徑也有近百丈,近千條長案並蒲團,整齊地排列在青石地麵,長案上擺有文房四寶,兼一號碼令牌。
山腳底部起十丈高台,高台依山而出竟是人工打鑿。台壁光滑無植,依山勢扇形圍住前方廣場。高台背後有石階通向更高處的幾十間屋舍。
此時幾名書童接引二皇子與許湘,走向最靠近高台第一排,中央位置。
許湘與二皇子蒲團坐定後,便抬頭向高台望去。
隻見高台上有一巨大古琴狀石桌,長十丈,桌上各色樂器應有盡有。桌後坐定十二位老者,最小的看上去也有六十上下。
“此種氣勢、這般相貌,必全是夢境,十二位夢境大儒啊。”
“這在外麵,怎能見到這般陣式。”
再看看他們身前的樂器,許湘突然想到:
“若這十二個夢境合奏一曲,不知是怎樣一個光景。”腦中不由想起前世有個“女子十二樂坊”樂隊。再看看這十二個老頭兒,心裏不禁感覺有趣。
琴台旁還恭敬站立著四位神俊人物。年齡有大有小,想是此院學員。
少時,許湘旁邊的人也多了起來。
卻是以他二人為中心,分兩側陸續坐定。
隻見在右側隔一個座位一人卻看向自己。正是小明,這小明強忍住說話,招手向許湘示意,一臉壞笑。算下來小明應該是排名第六進來的。
“這天下英才真是多,小明十四歲。前麵還有三人比他還小就中了解元。”
一個時辰後。
正值午時,因是中秋時節,更兼山中花草樹木繁多,也無暑氣。
隻見台上居中老者突然周身浩然正氣一放。
口中說道:
“生員已滿,老夫講一下大比規則。”
大儒一開口,聲音便傳出數裏之外,無比清晰。
原來這扇形山壁,卻有回音擴音之效。就連書院山門外的所有人都聽得清晰明了。
“此次琴院大比由老夫出題,生員們依題譜曲。”
“台上樂器盡有,如有自帶也可,一個時辰為限。是否過關一是琴院十二夢境有六人通過即可。”
“為免人為喜好不同,造成不公。便有第二種過關方法。
山腳下有一圓形平台,名‘聽樂池’。”
“本院豢養百隻‘知音鳥’。知音鳥天下隻有本院才豢得,此鳥精通音律。聞得美曲,便會聚到聽樂池內聆聽。”
“百隻知音鳥,有過半以上聚到此池,便也算過關。”
說著便一揮手,隻見百隻飛鳥順山頂飛下。均落在那距聽樂池五十丈外的一棵榕樹下。落下後便全閉目養神好似在乘涼小憩。
許湘仔細看去。
隻見此鳥身圓體胖,顏色暗紅,眼似珍珠。翅膀展開卻沒有身體大,每隻有足球大小。就是個毛球上長了對肉翅,神態無比高傲。
“這是什麽知音鳥啊,不就是前世有個遊戲中的‘憤怒的小鳥?’”
許湘心裏想著這些鳥被彈弓彈出的情形。”
其中在最前頭站立的一隻,比後方一群小鳥都大上幾倍,竟如家豬般大小,顯是頭領,此時好像鳥腿站立不住,竟是坐在那裏,半眯著雙眼,看著在場舉子們。不屑一顧的表情卻是欠揍的要命。
“這是怎麽飛下來的,不符合物理規則啊。就這小翅膀也能帶動這麽大的身體?”
“還有這個領頭得,怎麽看就像個監考的老師。”
許湘一臉黑線的想著。
眾舉子也是心中感覺有趣,但都不敢笑。
誰知道這些鳥會不會因為笑了它們,有了脾氣,一會兒演奏時給他們穿小鞋。
這時隻聽台上大儒又說道:
“每位生員桌上都有一令牌,生員得曲完畢即可舉起令牌。先舉者,便可登上琴台挑選樂器,在十二位夢境麵前演奏。後舉令牌者依次等候。”
大儒一指琴台前方的一長桌。
“今日取才十二位,以後有要來琴院的老夫歡迎。這四位便是你們僅有的師兄。”
說罷一指琴台旁站立的四名學員,這大儒還不忘給琴院做了一下招生廣告。
台下所有人都大驚,這琴院如此了得。十二位夢境就教這麽四位學員。這等待遇簡直不可思議,這還不是個個寶貝啊!本來以為這四位,隻是學員中挑選出來幫忙的。
誰知道就這四人。
他們卻沒細想,這東林學院每五年才選十人。有的學員在這裏一二十年,沒有成夢境便下山去朝廷為官了,不可能在這裏一輩子的。
“好了,吉時已到,琴院大比開始,本次題目為:
‘紅塵’。”
“計時開始。”說罷大儒便坐下等待。
許湘凝神思索題目。
卻看見頭排在座的無人動筆。
後麵嘻嘻索索的響起來,必是開始動筆勾畫曲譜。
“這第一排所有人,好像要腦中成曲,不執筆寫譜,真是好麵子啊!
不過自己也不能丟了這麵子啊!”
許湘心裏想著也盤算起來。
二十息後,隻聽台上有個書院學員喊道:
“十號令牌,得曲完畢,請上台來。”
“這麽快?”所有人將目光看向那十號令牌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