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三笑紅塵

字數:8394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仙祿檔案 !
    書院大門外。
    所有人都聽到那琴院聲音,全部震驚。
    “這才二十息啊,這麽快就有人完成曲目了?這是什麽妖孽啊!!!”十號!定是那燕洲解元沈玉。”
    方才就是他排第十個進門之人。
    聽說這沈玉是沈伯英,沈大儒之重孫,有小樂聖之稱。
    話說這沈伯英號稱當代樂聖,是少有的隱士夢境中期大儒,年過九十,其重孫沈玉也有樂曲方麵天賦,每日裏教導,也是學得真傳。
    此時琴院之內,隻見一青衫公子從容走出。生得細眉鳳眼,膚若白脂,長發不束,卻是順披在肩。遠看去如女兒般漂亮。
    還沒走到台上,便聽台上又一聲喊:
    “一號令牌,已得曲,請稍候上台。”
    卻是二皇子也作曲完成。”
    許湘一看不能再等,這三十息左右也想好了對策。
    便舉起令牌,台上又一聲喊:
    “二號六號同時舉牌,已得曲,請稍候!”
    許湘看向小明,隻見小明向他眨了眨眼。
    台上十二位大儒也大感意外,往年裏最快的也得百息左右。今年這四人都是在三十息之內完成曲目。
    大儒們看得個個興奮起來。
    隻聽一書院學員問道:
    “十號令牌請留名?”
    “燕洲,沈玉,沈天成。”
    原來是他!台下之人皆聽過此人名號。當代樂聖重孫,沈天成。有“曲有誤,天成顧”之稱。怪不得能領先眾才子。
    台上十二夢境也是一驚,是那人的後輩。他們幾乎每個人都去請教過,當然也有比試之心。結果輸得心服口服。
    “請選樂器,報曲名”
    沈玉從背後抽出一碧綠玉長簫,也不答話,看向台下剛才被報出令牌號的幾人。
    “‘煙雨翠’沈老竟然把成名樂器給了他。”台上夢境皆認出此簫。
    台下幾人也正看著他,幾人心想:
    “這琴方麵輸給他,也不冤。人家可是樂聖後人,對音樂方麵自然高上一籌。”
    沈玉心中則是一動。
    “這幾人能在我之後便譜曲完成,且個個用欣賞的眼神看著他,顯然是你先來,我們看看你的本事。”
    “曲名:《醉紅塵》”
    一語說完便演奏起來。
    簫聲一起便意境叢生。
    如風敲竹枝酒方醒、萬葉千聲夜雨連。境界之高已全完將技巧忽略,每一指的顫音、每一洞的緩衝均洽舒曲意。
    這前四十息的曲中意味,在場多數人都已明了。
    正是:“夢醒看破人間事,雄才大略傲骨生。
    此時隻見那知音鳥,已有三十隻飛進聽樂池。
    許湘晃然大悟:“這沈玉著實厲害。開篇就以夢醒音律,來喚醒本已昏昏欲睡的知音鳥。這不到幾十息的時間裏,就有如此多的收獲。”
    簫聲一歇,兩拍後曲風一轉,悠長婉轉起來。
    若冷月微風過林邊、寒湖鶴影渡仙山。
    這一節的曲意卻是:
    “醉臥花蔭無閑事,逍遙自在身清靜。”
    十二夢境大儒皆點頭微笑。
    “這段意境是跟在樂聖他老人家身邊,所遺的隱士之風。卻有曉風殘月、幾度飲散的逍遙之意。
    隻聽簫聲一停,四拍之後曲意又一換。簫聲平穩大氣,如大儒論道氣蓋世,千古留名萬人羨。
    這一段是為點題。
    看紅塵是醒非醉,正當年揚名立萬。
    所謂:“逢君三顧不由己,鞠躬盡瘁了此生。”
    直抒胸臆、餘音嫋嫋。
    一曲完畢,沈玉向台上深鞠躬。
    此刻聽音池內,已聚得了八十餘隻知音鳥。
    台上四名書院學員,臉色有些不自然。隻因他們在平時演奏時,最好的時候也就這個水平了。還是樂譜精雕細琢幾日才可有此成績。
    十二夢境頻頻點頭,這沈玉已超他們的現有學員。個個都是內心喜悅。“此人如能全部通關,一定要留在琴院。”
    互相看了一眼便全部心領神會。
    書院大門外。
    眾人已是掌聲雷動,聽到此樂的所有人,都無不豎起大指,連連叫好。
    許湘看向那些沒有飛出的知音鳥。
    隻見那個頭領聽完曲子,連眼皮都沒抬一下,顯是此曲一點兒也沒打動它。
    “到底什麽樣的曲子,才能讓這個頭領鳥也去聽音池呢?”
    許湘卻不知。
    就連台上十二夢境親自演奏,這頭鳥也從來沒看上過。此時聽音池中的八十多隻也悄然飛回。
    見此情景台上中央一位大儒站起身來。
    “鳥數過半,過關!”
    隨後看向沈玉,眼中流出明顯的欣賞之意。隨後一書童走過來,引領沈玉向下一關走去。
    台上學院一位學員喊道:
    “方才十號令牌演奏之時,台下又有兩位舉牌。”
    “分別是十六號、七號令牌,請稍待,下麵由一號令牌上台!”
    隻見二皇子沒有受沈玉太多影響的表情。一步步地走上台去。
    “京師,朱帆,朱啟豪。”
    二皇子向台後深施一禮道。
    十二夢境紛紛起身,回禮道:
    “二殿下無須多禮。”
    在場的夢境雖為考官,卻也是朝廷封的侯,這君臣禮也省不得的。
    “帆曾受諸位大儒指點之恩,見麵如見師。”說罷又是一禮。
    其他人卻不知,這皇室之人請的老師皆是大儒。每位大儒隻要教上幾日,這皇家子孫就受益匪淺了。
    大儒們紛紛坐下,也不多說,這師之禮也是受得。
    我的曲目是:《紅塵客》。
    說著取下台上的古琴,放置在自己麵前的台案上。
    坐下深吸一口氣,少時,琴聲響起。
    隻聽得起琴之音鏗鏘有力。
    珠玉落盤、大河奔流、氣勢恢宏、蕩氣回腸。
    意境若坐擁天下國安泰,威震宇內王者風。
    四十息後第一段已至尾聲。
    此段曲意在表達為君者:
    “廣施仁政民心向,江山永固穩廟堂。”
    此時知音鳥已過半飛入聽音池,眾人皆驚。
    這第一段就有如此功力,接下來會是怎樣。
    此時曲風一轉,琴弦急促、十指聯動。
    這古琴卻有如琵琶音律。意境如危機四起八方亂,萬馬奔騰鼓喧天。
    二皇子此刻閉目拔弦,神情凝重。看上去有一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風範。
    在場所有人都看向高台。這琴中意,殺氣滔天、殘兵斷緣。分明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戰場。
    聽得膽小者心慌意亂,聽得心善者憫人悲天。
    此段意境卻是:
    “國有外敵風雲起,金戈鐵馬騁沙場。”
    聽得眾人心蕩神搖。
    三十息後琴聲漸緩。
    曲意變得抒情纏綿、離情悲歡。
    意境不覺成了:
    “紅塵無奈意難平,兒女情長相思盼。”
    這結尾音卻是講述:
    “一入紅塵終不悔,伊人相伴歸故鄉。”
    一曲終了,十二夢境全部起身,眼中皆是不可思議的表情。
    這十五歲的二皇子怎就有了千古帝王之像。將來開疆闊土、一統天下也未知,朱明王朝有此後繼之人,百姓有福也。
    十二人再看向聽音池。
    此時除了那頭領鳥外,已全部飛至池內。
    九十九隻入池,這份造詣,就連他們自己也是偶爾做到,怎能不驚。
    院內隻有那隻頭鳥還是一臉不屑的樣子。
    書院大門外。
    幾千人聽得熱血沸騰、信心滿滿、熱淚盈眶。
    許老爺子讚道:
    “千古名曲成矣!”
    “此曲家、國、天下,一曲皆藏,盡顯我儒家大道風範,之前的沈玉之作卻是遜了幾籌。”
    二皇子曲罷站起身來。
    四個書院學員全部深施一禮道:
    “二殿下行曲天人合一,我等不及矣!”
    “過獎謬讚了,帆怎敢居傲”
    二皇子謙虛道。
    “過關”十二大儒齊聲道。
    眼中皆顯出敬意,這是發自內心地感謝蒼天有眼。朱明王朝有望興矣!這也是有原因的。
    當今聖上的才略,卻不如趙宋與那隨楊王朝的皇帝。要不是東林書院比那趙宋的嶽麓書院及隨楊的白鹿書院底蘊要深一些,早就不是眼前的情形了。
    二皇子再行一禮便隨書童走向下一關去了。
    “下一位,二號與六號令牌請自生決定先上台者。”
    因以前的大比中,也出現過同時舉牌的人,按舊規矩,由二人自行商量誰先誰後。
    因先者可提前通關,後者也可再完善一下自己樂譜。
    這速度與質量成反比,隻看選擇。
    許湘和小明均起身,來到平台山腳下。
    “小明你先去吧,你年歲小,為兄的理應讓步。”
    小明卻一臉苦笑:
    “三哥啊,我的水平自己知道。剛剛二皇子那一曲驚人,我自然不是對手。我上去豈不丟臉,還是三哥你有些把握勝他一籌。”
    “你就別推辭了,你看我這小小年紀的也沒有什麽雄才大略的思想,況且......。”
    “行行行我先去。”
    看到小明老毛病要犯,許湘立即打斷道。
    “二號令牌請報名。”
    看見許湘走上來,一書院學員喊道。
    “平江,許湘,許景純。”
    說完向台上眾人一禮。
    十二夢境見許湘行容舉止,均比不上二皇子。均沒有之前的興奮之情,不過也是在三十息內成曲的。故也沒有小瞧之意。
    “我的曲目是:
    《笑紅塵》。”
    許湘取出腰間白玉笛。
    深吸口氣,穩了下心神便演奏起來。
    笛聲開場,空氣好像傳來穿越時空的聲音。
    有如宇宙之外的一聲笑,回蕩在群山之中。走耳穿心,在場之人都被這一聲笑影響到。
    皆心情舒暢,心花怒放。
    開場十息。
    笑盡紅塵多少事,笑盡天下無數人,笑盡凡間男癡女怨。
    此時怪事發生,隻見那隻領頭知音鳥,聽到笛音響起,便瞪圓雙眼。好像聽到了什麽不可思議的聲音,等到十息時仿佛已經確認。
    隨即頭向下一低,眉毛一立,猛地彈射出去。猶如一發炮彈一樣,蹦出二十丈有餘。三個起落便來至聽音池。神態亢奮的側耳傾聽。
    後麵帶起一片青石碎末,竟是連地麵也出了幾個大坑。
    此時許湘背對廣場。
    如若看到,便會想到,這個“憤怒的小鳥”要發威了。
    後麵的小知音鳥不知所為何事。麵麵相覷,過了一會兒反應過來。見領頭鳥不是飛過去的,它們也不敢飛起,一個個連滾帶爬地朝聽音池趕去,一路跌跌撞撞。
    隻見地上就像有百隻大西瓜,飛快地向前滾去。場麵詭異。
    看到這,十二大儒頓時全部起身,不可思議地看著這一幕。這頭鳥,據說已有千年之齡。
    學院記載此鳥,隻在五百年前一夢境後期大儒撫琴時。到池中聽過,此後卻從未聽曲心動過。
    “這是怎麽一回事?”
    “許湘這一笛曲並沒達到震古爍今的地步,為何它會如此舉動。”
    許湘閉眼吹奏已入境界。
    也不知下麵發生什麽,曲子還是照常演奏下去。
    笛音悠揚悅耳,第一段意境已出:
    “一笑人心常不足,名利場中,心將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