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旗鼓相當

字數:4138   加入書籤

A+A-


    知宋事!
    先前宋軍三大將帥都是跟隨趙匡胤的那一代人,個個年齡都不小。
    劉繼業自己也處於盛年,一步步起於軍旅,才有資格做一軍統帥。
    見眼前之人如此年輕,立馬就想到了關於宋國欽差的傳聞。
    “你就是那什麽狗屁欽差?”
    據說欽差就很年輕,大概就是這樣的年齡。
    關鍵這小子乳臭未幹,幹起事來陰險狡詐,防不勝防,劉繼業剛被坑,故此問話也很不客氣。
    “大膽!小爺乃是李繼隆,奉欽差之命專門來取你狗頭。”
    年輕小將火冒三丈,厲聲回答。
    劉繼業倒有些意外,一想也是,欽差地位尊貴,怎麽可能輕易麵對自己涉險。
    這李繼隆出身將門,乃是宿將李處耘長子,自幼勇猛,也經常闖禍,好幾次大難不死,練就一身膽氣。
    在弱冠之年,就參與各種軍事行動,並漸漸脫穎而出。
    崇簡當然知道這個宋軍第二代名將,記憶中這可是戰勝了契丹軍神耶律休哥的超級猛人,故此臨北上前,專門請求德芳將其調到欽差行營隊伍中。
    一路北上,這小子與崇簡王八對綠豆,看對了眼,很快就在上下級的關係之外,處出了兄弟情誼。
    四海之內皆兄弟,崇簡的話本流行,漸成一種亞文化取向,也算是幫了他不少忙。
    當然,這也和二人年齡相仿,崇簡又著意結交有關。
    但就和呼延讚較勁,互相不服氣。
    於是,崇簡這次北上,明裏帶著莽夫呼延讚,暗地裏還有個殺手鐧,就是李繼隆。
    看看對付劉繼業不下,殺手鐧立即就出動了。
    “那就來試試,看誰取了誰的狗頭。”劉繼業一激動,連自己一起罵了。
    李繼隆也很激動,“倉啷”一聲取下掛在馬身的長槍,高聲道“聽說你自稱無敵將,就不怕大話閃了舌頭?”
    言畢,拍馬舞槍就衝了上來。
    劉繼業一見對手的武器,就顯得格外慎重。
    那長槍和自己的長刀一樣,都是特製的武器,說明他也是慣於馬戰的騎將,不像剛才那幾個,隻是湊合著使用大眾化的馬槊。
    眼見槍花抖動著刺向自己,劉繼業並沒有站著不動,隻是用大刀去格擋,而是兜轉馬頭,電光火石間避了開去,準備反客為主,刀劈長槍。
    甚至直接以攻對攻,逼得對手回槍防護,占盡先機。
    但很快他就發覺不對,那吐著槍花的槍頭,依舊不離不棄地追身而來,
    他在兜轉方向,對方也在改變線路。
    他再變,對方跟著變,那一朵槍花,就像追命的冤魂,避無可避。
    “劈啪”,最終槍和刀正麵相抗,碰撞時發出的聲音十分瓷實。
    二人胯下戰馬嘶鳴著各退幾步,都沒占著便宜。
    劉繼業知道,與自己一般弓馬嫻熟的對手終於出現了。
    他並不因此犯難,反而更加興奮。
    再看李繼隆,更是大呼小叫,為自己終於找到一個可堪一戰的對手激動不已。
    一路上看呼延讚不順眼,但苦於沒有動手的理由,早就憋壞了,現在可以盡情發泄了。
    都是天生的戰將,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就像打了強心劑。
    於是在兩邊軍士圍觀下,二人一來一往,戰了許久,依然是旗鼓相當。
    漸漸天光越來越亮,軍中的火光盡熄,太原城肉眼可見地清晰了起來。
    城頭上站著形形色色的一幫人,明顯不是北漢守城士卒,城頭旗纛,也早換上了宋字大旗。
    大旗下,是一個年齡與李繼隆相仿佛的年輕人,他的身旁竟然是北漢帝劉繼元。
    這年輕人自然是崇簡。
    “楊無敵果然名不虛傳,好在大宋禦營前後巡檢使也不是吃白飯的。你說說,他們誰更厲害?”崇簡注視著城下的單挑,問身旁的劉繼元。
    趙二發現了李繼隆的武勇,就把他帶在身邊,給他派了個禦營左右巡檢使差事。
    “那自然是巡檢使大人更厲害。”劉繼元討好道。
    原來,劉繼業帶領輕騎出城後,過了一陣,就有大約千騎返回,說是主將不放心,令他們回城巡查,防止發生意外。
    領頭的在城下高叫,說怕宋軍施展調虎離山之計,一定要在劉繼業帶領輕騎出城之際,巡查四門,防止裏應外合。
    聽見下麵說得振振有詞,加之服飾、語音無異,又是循著出城夜襲部隊原路而來,守城主將下令打開城門。
    那些騎兵一擁而入,直接幹翻了開門的士卒,前後左右掃蕩,很快控製了南城城門。
    沒多久,黑暗中湧出大隊宋軍,順利進入城中,控製了南城及周邊。
    而先前那一隊輕騎兵,交接了防務,徑直向著北漢帝劉繼元所在的皇宮發起了衝鋒。
    結果不言而喻。
    在崇簡的帶領下,李繼隆、呼延讚兩大猛將一馬當先,殺得沿途北漢兵躲避不迭。
    當禁軍幾大首領被呼延讚、李繼隆先後陣斬時,北漢皇宮守衛也土崩瓦解。
    劉繼元還沒有回過神來,就直接麵對衝入禁中的宋軍,所以在見到大宋欽差崇簡後,唯一合理保全自己的行為,就是幹脆利落地請降。
    這幾下兔起鶻落,得手如此之快,皆得益於大宋朝中的超前謀劃。
    那日在朝堂上,提及北漢問題,為保密崇簡沒有盡言。
    在接下來的小範圍討論中,當著德芳和宰輔重臣,他提出了奇襲北漢的方案,並且說服了大家。
    他搬出的理由很充分,那就是既然朝廷上下都以為國喪當前,北征必定作罷,宋軍必定回撤,那我們何不反其道而行之。
    現在回撤太危險,極易為敵人所趁,相反,如果發動襲擊,可以一舉拿下太原,徹底覆滅北漢。
    北漢,甚至契丹,肯定都和宋人一樣,預料到宋軍會回撤,突襲會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這也是先帝樂見其成的事,是繼承遺誌,不存在不敬的問題。
    崇簡這是先把反對派的口封了。
    當然,德芳對他一如既往的無腦支持,是方案通過的重要原因。
    於是,出了汴梁城,脫離了大眾的視線焦點後,北上隊伍就開始了分批次突進。
    fk  \”d2zg93l9ua2v5z9jdxoikrrqr3vjstdb1lyslnnr3nqzvxn2r0vuh0vjooth5r1b3zthaxbkdj1k3zbznd1fysjzdfvfuun01edks4vfrrhavs29hnf1uundkhevlntyzji3otey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