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劉辯招兵徐榮薦
字數:4818 加入書籤
三國興漢!
“將軍,選俺,選俺!”
“不通過。”
“俺武藝精純,騎馬射箭,無所不精!”
“不通過。”
偃師縣再向東,便是鞏縣。
往南,是緱氏縣。
這日,在三縣交界的位置,一片田野中插下了一杆大旗。
招兵的大字,很快就傳遍了鞏縣和緱氏縣。
據說招兵的是朝廷的羽林中郎將徐榮,也就是說,這部分士兵有可能成為羽林騎。
是以,不少流民和良家子蜂擁而來。
當然,其中不乏豪強大族的僮仆、賓客,冒充的流民。
負責登記的是緱氏縣和鞏縣的縣丞。
而兩縣的縣令圍著其中一名麵色英俊的年輕人。
至於高大威猛的徐榮,雖然威勢更顯,但卻入不了他們的法眼。
大家根本不是一個圈子的。
“兩位叔父,還請回吧。
我這邊招夠兩千士卒,便要返回偃師縣了。”
年輕人客氣的說道。
“不敢,不敢,侍中太客氣!”
“我等也是在劉公門下求學,所以聽聞公子來招兵,前來拜會。”
兩名縣令恭敬的說著,他們並沒有在意徐榮身邊的一個少年。
雖然那少年麵相白皙,容貌俊美,但明顯是帶到此處見識的。
他們恭維的,自然是擔任侍中的劉和,也就是大司馬、幽州牧劉虞的兒子。
送走了兩位縣令,劉和返回到俊美少年身邊。
隻聽徐榮開口道“陛下,按照這個選拔方式,兩千人怕是難。”
俊美少年正是劉辯,他微微一笑,道“既然如此,不若這樣,我隻挑一千士卒即可。
徐將軍挑一千,到時候,一萬士卒分為十隊,到時候也好對練一番。”
“遵旨!”
徐榮拱了拱手,隨即一揮手,身邊將官魚貫離去。
“陛下,放下朝政不管,現在又要親自練兵麽?
你是一國天子,豈能如此不務正業。”
劉和諫言道。
聞言,劉辯微微一笑。
東漢末年的諸侯,他有好感的不多,但劉虞算是一個。
劉氏宗親中的劉焉早有做天子之心。
劉表前期還好,後來壯大之後,也有了不臣之心,逾製在郊外祭祀。
隻有劉虞,一直沒有出格的舉動,被袁紹推舉為天子的時候,推辭不掉,幹脆撤了。
如此留下韓馥和袁紹等人在風中淩亂。
雖然有人曾說劉虞也有不臣之心。
但劉辯這人看事情,喜歡論跡不論心。
野心誰都有,他前世還想當美國總統呢
隻要能夠控製自己的言行,不去做違規的事情,那就夠了。
至於劉虞的兒子劉和,同樣沒有什麽不好的記載。
這也是眾多侍中中,他隻帶了劉和一人的原因。
“宗兄,我能活到現在,何止萬幸。
如果沒有兵權,可睡不著覺。”
聞言,劉和的眉頭微皺,但也沒有再繼續進諫言。
劉辯吩咐道“宗兄,你且去盯著,那幾個縣丞做事,我不是很放心。
記住,招收的士卒,一定要淳樸、老實的健壯的鄉野之人,最好是黑大粗壯的。
那些城鎮之中的遊俠和青頭無賴,還有以前退伍的老兵油子,就算是個人勇武再厲害都不要。
見慣了官府中人,且毫無畏懼的也不要,皮膚白皙的,細皮嫩肉的更不能要。”
“謹唯。”劉和拱手離去。
徐榮遲疑了一下,還是道“陛下,用兵一道,最終悍勇不畏死。
鄉野農人,家有良田和妻子,往往不敢向前。
而市井的無賴,以及遊俠,沒有田產子嗣,為了打拚功績,往往悍不畏死。
這種人,才是好的兵員。”
劉辯道“正因為怎麽說的人都有,兵法也這麽多,套路也這麽多,我總要試試哪個最好嘛!”
“陛下英明!”
徐榮拱手拜道。
劉辯眯起眼睛了,按照這個趨勢和曆史的慣性,關東群雄大概率要起兵討伐他了。
他能倚重的人,除了皇甫嵩和呂布等,徐榮無疑是其中最重的一環。
帶兵打仗的能力,徐榮在曆史上已經證明了自己。
一戰差點斬殺曹操,幸好曹洪讓馬
二戰差點斬殺孫堅,幸好祖茂帶著孫堅的頭巾吸引火力
這兩個可都不是善茬。
若說曹操的兵卒是新兵,經驗不足,戰鬥能力一般的話。
孫堅的士卒,可是經曆數番大戰的精兵。
而且孫堅後麵可是刷經驗包一般,把董卓軍從上到下刷了個遍。
至於徐榮後期戰死,則和軍事能力無關了。
李傕郭汜的帶兵能力並不差,而且統帥的也都是董卓麾下的精兵。
徐榮和胡軫一起去狙擊李傕和郭汜,大概率就是王允拆除董卓餘黨的手段。
結果戰場胡軫楊定直接反戈一擊。
徐榮的兵本就不多,到了戰場上,發現都是打自己的
若是能徹底收服這個悍將,劉辯心思轉動,現在的人更重鄉土情誼。
他知道徐榮是玄菟郡人,也就是後世東北沈陽、鐵嶺那一帶。
目前北有鮮卑,東有高句麗,內有烏桓人
“徐卿,總有一日,我們重整山河。
到時候我如孝武皇帝,你如驃騎將軍霍去病,北伐鮮卑,東討高句麗。
還玄菟郡一個朗朗的乾坤,給玄菟郡黎庶一個安定繁榮的家鄉。”劉辯對症下藥,畫著不要錢的大餅。
聞言,徐榮一怔,他遲疑了一下,跪拜道“陛下,臣乃是降將,蒙陛下厚愛,拔為羽林中郎將。
如此腹心,臣自當肝腦塗地以報。”
劉辯扶起徐榮,道“我自知道徐卿”
話沒有說完,卻見堅毅冷漠的漢子不知何時已經淚流滿麵“國家今日既然對某許下承諾。
臣鬥膽剖開胸腹,為陛下一觀。
還望陛下能允某一言,若是能得說,不管應允與否,臣都為陛下效死。”
劉辯有些意外,但還是點點頭。
徐榮哽咽道“玄菟郡的黎庶,早就生活在倒懸之中,大部分已遷徙到遼東郡。
但遼東郡的豪強,隻知道結寨自保。
這些黎庶若要活命,隻有為奴為仆。
每一天,被餓死,被胡人殺死,被豪強欺淩而死的不計其數。
若要等到聖上重整山河,不多多少性命埋葬在山野之中。
臣鬥膽舉薦一名遼東太守,若有他在,在遼東必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