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盧植對策公孫度
字數:5196 加入書籤
三國興漢!
“遼東偏僻,若要安定邊疆,必要用當地大族。
公孫度,素來忠義有誌向名節,曾為尚書郎和冀州刺史。
其若到任,借助公孫家的名聲,必然能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勢力。
使遼東、遼東屬國、玄菟郡和樂浪郡四郡政令通行,黎庶安定。”
如曆史中一般,徐榮推薦同鄉公孫度為遼東太守。
劉辯斟酌道“徐卿,你真的了解公孫度麽?他可是野心勃勃。
如今政令難以通達,若是把遼東太守給他,我恐公孫度必然開疆拓土,自立於遼東四郡。
到時候,你們可能會在戰場之上相對。”
“這,升濟若敢不敬聖上,我必殺之,夷滅其族,然後以頭顱敬還聖上。”
徐榮跪地,斷然說道。
他自是清楚,天子說這個話的意思,也就不可能任命公孫度為遼東太守了。
畢竟在上位者眼中野心勃勃
此番推薦,原本徐榮雖然有心,但卻不會主動提及。
因為他並不是天子的心腹,事後不被清算,能發配一地就已是萬幸。
今日之所以說,也是因為劉辯給他畫了一個大餅,刹那間有種伯樂的感覺。
所以一時之間,有些恣意了。
現在冷靜下來,徐榮自然還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為第一要義。
劉辯把徐榮略顯失落的神色收入眼底,道“便以徐卿所言,任命公孫度為遼東太守吧。”
“這,聖上不是說公孫度野心勃勃麽?”
徐榮愣住,不可置信的看向劉辯,天子正在看向遠方。
明媚的陽光打在側臉上,使得瞳孔閃爍著斑斕的色彩。
“不是你說的麽,公孫度必然能安定一方。
等我平定到遼東,還不知道要多少年。
遼東能提前安寧一天,也會少死多少黎庶百姓。”
劉辯低頭看向徐榮,鄭重道“關鍵是你徐卿推薦的。
他日公孫度若真的自立,還望徐卿不要忘了今日之言。”
“榮替家鄉拜謝天子,此生必效犬馬之勞,侍奉聖君上。”
徐榮心潮起伏,跪伏於地,行稽首大禮。
一般大臣對待天子,並不會稱呼天子為聖上。
而是稱呼皇帝為“陛下”,或者“國家”。
一般“國家”多用於天子不在時的轉述,當麵多稱“陛下”。
隻有跟天子親近的大臣、宦官,或者皇帝的親戚才會稱呼天子為“君上”。
這個其實,就是行君臣之義,類似宣誓效忠。
徐榮此刻稱呼聖君上,就是既定君臣之義,也足夠尊重。
曆史上,李傕為了表示對漢獻帝的尊重,稱呼其為“聖陛下”,便是此理。
如果劉辯此刻有係統在手,估計從麵板上就能看出徐榮的忠誠度已經到達了一百。
“愛卿快快起來!”
眼看徹底收服徐榮,劉辯的心安了大半。
劉辯忙著練兵的同時,盧植和崔烈等人已經把百官匯聚到了三公府。
“怎麽對付袁賊,諸位且說上一說吧!”
伍孚建議道“太傅嗯,袁老賊此舉,乃是釜底抽薪。
以我的建議,我們可以反向的釜底抽薪。”
“如何反向的釜底抽薪?”
崔烈看了伍孚一眼,問道。
伍孚建議道“袁老賊矯詔下,很多地方官已經接收了旨意,而新的官員也已經上任。
我們現在派出新的官員,那在地方上看來,就是朝令夕改。
就算是說明是老賊矯詔,但也影響中樞的權威性。
我們不若令使者外出,若是矯詔的官員已經上任,那我們就肯定這份任命。
如此矯詔就變成了實詔。
袁老賊想用矯詔之際,把這些人綁在他的戰車上。
如今這些人有了拜托反賊的機會,定然不會再追隨袁老賊!
如此一來,袁老賊自然成了孤家寡人。”
周毖皺眉道“其中不少都是袁氏的擁躉,我們默認了袁老賊的矯詔,豈不是授敵以柄?”
“袁老賊手中有印綬符節和匠人。
矯詔,還是實詔,恐怕地方上根本分不清楚。”
蔡邕皺眉說道。
“唉,若是能找到傳國玉璽就好了。”
“我看釜底抽薪,還是要直接滅殺袁賊才是真的釜底抽薪!”
“太尉那邊收攏董賊舊部怎麽樣了?”
“此地距離右扶風超過一千裏,哪有這麽快。”
“對了,京兆尹的一萬士卒到哪裏了?”
聞聲,光祿勳蓋勳回道“今日剛到的信息,已到新安縣。”
司空崔烈道“如今道路掃蕩群寇也差不多了,我建議調平南中郎將呂布回來。
兵馬會合,一萬五千人,直接南下,擒殺袁賊。”
見司空發言,絕大多數的官員紛紛點頭。
盧植也點點頭。
這時,伍孚又道“還是要以天子之令下詔,追認袁賊擁躉的矯詔官職。
不然的話,我們大軍南下,這些人為了保住官職,定會聯絡起來,一起興兵。”
盧植臉色陰沉,道“此乃自毀根基之論,斷不可再言。”
眾人紛紛點頭。
蔡邕又道“盧公,現在既然天子令三公公錄尚書事。
但我們三公府距離北宮太遠,來往極不方便。
我議,趁此時機,三公府還是遷徙到北宮附近的好。”
聞言,崔烈等人也紛紛點頭。
三公府原在南宮附近,距離中台很近,也方便與天子溝通。
現在天子和太後都搬到了北宮,中台等也搬到了北宮,他們來去就愈加不方便起來。
“嗯,我會向國家進言。
將作大匠吳修,你盡快在北宮附近選定位置吧。”
“唯!”
百官退去之後,盧植揉了揉太陽穴。
原本一直覺得袁隗屍位素餐,沒有什麽本事。
誰知道現在成了對手,才發現對方的手段是那樣的毒辣和麻煩。
崔烈同樣有些疲憊,他看了盧植一眼道“子幹,我們還是要盡快平定袁賊的叛亂。
否則真如國家所言,這個賭我們可就輸了。”
“國家喜歡兵事,那就放一放最好!”
蔡邕道,“給國家一兩萬的士卒,愛怎麽打怎麽打,朝政還是需要我們去掌綱。
對了,你們賭的什麽?”
盧植起身,道“國家說旬月之間,白波賊必然攻破河東郡。
半年之內,山東之地不但不會遵從朝廷號令,會群聚一堂,討伐國家。”
“哈,哈哈哈!”
蔡邕忍不住歎了口氣。“國家這是被嚇到了!”
崔烈點了點頭,道“是啊,河東郡防備羌人和匈奴,城高牆厚,就算是十萬正軍進攻,都無礙。
國家居然說白波賊能攻破河東郡,哈哈,還是太年輕了。”
說到這裏的時候,他忍不住搖頭笑了起來。
見狀,蔡邕也笑了起來“我昔日逃難的時候,也曾去過河東郡,河東豪強遍地,民風彪悍”
“司徒大人,河東郡破了!”
一個急厲的聲音,忽然從門外傳來。
“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