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安頓王誼和王雄

字數:4821   加入書籤

A+A-


    三國興漢!
    一邊聽著王誼的哭訴,劉辯一邊思考。
    王叡和孫堅的這個事情,很難說誰對誰錯。
    雖然王誼說的一心為公,但劉辯還是準確的察覺出王叡的私心。
    王叡要不是生出私吞孫堅部眾的心思,也不會這麽輕易的被殺死。
    而孫堅似乎也是瞅準了王叡的心思。
    至於王誼說孫堅輕佻狡詐和殘暴好殺,拋掉曆史的外衣,也是沒有任何毛病的。
    曆史上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十七歲的孫堅在麵對海盜時,就已經體現出他的這一麵。
    褒義詞可以說臨危不懼,足智多謀,擊殺海盜。
    但貶義詞的話,說狡詐和好殺,也沒有任何問題。
    畢竟現在已經對上司王叡揮起了屠刀,按照曆史的記載,他還會對同事張谘揮起屠刀。
    其實,早在幾年前對抗西涼叛軍的時候,孫堅就強烈建議領導張溫,殺了同事董卓。
    站在後世的上帝視角,孫堅有先見之明。
    但在當時人看來,就是你遲到了幾分鍾,被領導訓斥的時候回懟了幾句,這家夥就勸領導殺了你
    太平盛世,孫堅受到規則的束縛,必須老老實實。
    亂世一起,他就會本性暴露。
    這和曹操有點像,治世之名將,亂世之魔王。
    孫堅在曆史上名聲還不錯的原因,不過是他的後代混的還不錯,還建立了東吳政權。
    所以,史書中對其行為多有美化。
    東吳的史官,敢不美化麽?
    而後麵朝代的史官修史書,自然要參考前麵的曆史記載。
    但無論如何,荊州刺史王叡,在履行他的職責,平定荊州的叛亂。
    而長沙太守孫堅,在妄殺上級。
    所以作為大漢帝國的皇帝劉辯,一定要旗幟鮮明的做秀。
    在天子的位置上呆久了,劉辯越來越明白一些以前看不懂的操作。
    比如說,曆史上孟達這個反骨仔投靠曹丕,為什麽曹丕要那麽的喜歡孟達。
    那就是,他要立標杆給蜀漢的群臣們看。
    看,投靠我好處多多,而且不是吉祥物,是真的好處多多。
    後來劉備夷陵戰敗,黃權不投靠近的孫權,反而去投靠曹丕,大概率也是受到這個行為的影響。
    所以現在,無論王叡處於何種目的,他的行為,劉辯都必須大加讚揚。
    至於王叡王誼王融王祥他們一家愛作秀,那都是小問題。
    如是想著,劉辯走到王誼跟前,親自扶起對方。
    並在對方受寵若驚的眼神中,又拉起旁邊的王雄,然後拉著王雄坐到自己的身邊。
    做完這一切,他還不忘看了旁邊的蔡邕一眼。
    蔡邕眼睛亮起,遞過去一個我明白的神色。
    接下來一篇文章已經開始在腦海中醞釀,並且在後麵辦爬忒的時候,更要向賓客大加吹噓。
    “王叡為平叛之事,死節於任上,盧公,崔公,你們看看,應該怎麽追贈呢?”
    聽到天子的聲音,盧植霍然起身,道“王叡剛烈如斯,正是我輩之楷模,臣議,當追贈為荊州牧。”
    崔烈看向王誼和王雄,道:“司空府還缺椽屬一人,臣欲征辟王誼為椽。
    王雄年雖幼,但聰慧剛強,臣議可破格拜為秘書郎。”
    劉辯點了點頭,道“可。再加一個鄉侯吧,由王雄承繼,具體位置,王誼你來挑。”
    短短的幾句話,王誼差點懵了,這好處給的也太多了吧!
    琅琊國王家數代人的追求,一下子全來了,原來忠心這麽重要。
    “皇恩浩蕩,三公厚愛,閭左王誼感激涕零,無以為報,隻有鞠躬盡瘁,唯死而終。”
    王誼再次跪伏於地,痛哭不已。
    盧植道“陛下,雒陽城中空置府邸較多,王叡既然被追贈為荊州牧,可在北闕挑一府邸贈予,臣議讓高誘來安排。”
    “可。”
    劉辯點點頭,但又改了一些主意。“王誼初到京城,事務還不熟悉,先做奉車郎吧。
    嗯,住所先安置在宗正府,和奉車都尉劉璋住在一起。
    王雄年幼,先拜為秘書郎也可。正巧幼弟陳留王劉辯缺個玩伴,王雄就暫時住在宮中。”
    “陛下聖明!”
    盧植自然明白劉辯的意思,一定要護王誼和王雄的周全。
    他想安排高誘來處理,也是出於這方麵的考量。
    畢竟,誰知道雒陽還有多少隱藏的釘子。
    袁氏四世三公,深耕雒陽百餘年,私底下養的死士不知道凡幾。
    萬一王誼被害,那天子有理也說不清。
    “趙淳,你帶人親自去傳達朕的口諭。”
    一位兩千石的中常侍陪同,劉辯把規格已經拔到了極高的地位。
    臨走之前,劉辯拍了拍王雄的腦袋,笑道“跟著我弟弟劉辯一起好好學習,你以後也是我的弟弟。
    誰敢欺負你,大哥給你報仇!”
    聞言,王誼本已幹涸的淚腺,再次死灰複燃,淚水噴湧而出。
    他心中狂喊“大兄,大兄你看到了麽,你看到了麽!”
    “我要殺了孫堅,為阿翁報仇!”
    王雄揮起小拳頭,眼神倔強中又有著堅定。
    “放心,這事,大哥幫你辦了!”
    此刻,劉辯就像是寵溺弟弟的大哥。
    王雄,在曆史上也是留下聲名的人物。
    他後來做到幽州刺史,把當地豪族代表田豫排擠走,然後以一己之力麵對鮮卑。
    並派出刺客韓龍,於大漠中殺死鮮卑族首領強人軻比能。
    殺死軻比能之後,還能維持住形勢,震懾鮮卑族,使其不敢報複。
    進而分而化之,徹底解決了田豫等人多年解決不了的邊患。
    使得鮮卑族東邊的肅慎族,趕緊來稱臣納貢。
    在劉辯看來,牽招和田豫等人雖然威震邊疆,但都沒能徹底解決鮮卑族的問題。
    尤其田豫,是本地大族,身邊很多人和鮮卑族的關係都不錯。
    所以說,曆史上說王雄暗地裏構陷田豫亂邊,也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
    養寇自重這麽簡單的心思,又怎麽可能是明朝大將的專利?
    王雄的後代也不差,竹林七賢的王戎和西晉的重臣王衍,都是他的孫子。
    當然,和劉辯所了解的曆史有點偏差的是,王雄應該是王誼的兒子啊!
    不過,這點無關緊要的細節,劉辯並沒有放在心上。
    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怎麽處理荊州的叛亂。
    曆史的車輪滾滾,袁術孫堅已經叛變,袁紹曹操等人還遠麽?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就算他們還有一些忠義之心。
    但利益的相悖,已使大家站到了不死不休的對立麵。
    就如同曆史上的袁紹和曹操兩兄弟,曾經背靠背的親密戰友,最終我殺你全家。
    也就原本的盧植崔烈等人還抱有一點希望,但是隨著使者的遲遲不回,兩人的希望也在逐漸的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