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初戰告捷

字數:5196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狼行民國 !
    初三日的下午,老甘家迎來了幾位客人,杜老大和他的妹妹杜芳芳,還有他的父親,大包小包提著臘肉香腸火腿等土特產來拜年,順便答謝甘光複同學對他們一家的提攜和照顧。
    杜爸爸名叫杜展堂,年近四十,是一個高大威猛的漢子,初到老甘家這個充滿書香味的客廳有些拘謹,但他依舊委婉的表達了自己一家對甘光複同學的至誠謝意。
    甘媽媽熱情接待了他們一家,說同學之間相互幫襯是應該的,不必如此客氣,她讓果果請來孫爺爺作陪,與杜爸爸喝了幾杯,看到孩子們相互聊得開心,杜爸爸便安頓了幾句告辭先一步回家了。
    甘光複拽著杜老大找豹子一夥上街去瘋了,果果和杜芳芳兩人在她的閨房嘀嘀咕咕說悄悄話聊得十分開心,沒一會小賈玲胖妞也來串門參與了進來,三個丫頭同樣是一台戲,抓天子解連環鬧得不亦樂乎。
    就在這濃鬱的年味中,上海的技改工作隊同樣忙的熱火朝天,根據進展情況,他們決定在正月初六進行第一次試車,以便找出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
    表麵上不動聲色,可周院長每天都要打發夥計買來街麵上當天的報紙瀏覽,時時關注古漪園事件的後續進展。甘光複同學離開的原因說是南京城有事,需要他回去處理,可架不住有心人聯係到廟會事件的關鍵節點玩消失,多少有點欲蓋彌彰,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好在技改工作隊的成員都是知根知底的學究,差不多都是對洋鬼子恨之入骨的民族主義者,周院長瞅機會雲裏霧裏的敲打了一番,反倒惹得這幫家夥不高興,周院長才哈哈一笑安下心來。
    為了安撫民心,周院長請大夥吃了一回下午茶,聽了一場滬上有名的評書大師賽敬亭新編最火熱的傳奇故事——
    古漪園廟會浪人撒野,上海灘佳節學徒呈威
    聽得人血脈膨脹大呼過癮,拍麻了手掌喊破了喉嚨,用賽先生的話說就如同大西北數九嚴寒抱著火爐吃西瓜的感覺,叫人酣暢淋漓如飲佳釀。
    六合紡織廠的試車在早上九點鍾開始,當合上電閘的一瞬間,這台傾注了無數心血的鋼鐵巨獸發出了令人悅耳的轟響,上百個雪白的紗錠歡快的跳起了舞蹈。
    在始終參與技改六合紡織廠技正的指導下,一個熟練地女工緊張而又忙綠的伺候著這頭巨獸。
    “唰!唰!唰!”
    伴隨著般的音樂,從出口白練般的流出最終的產品,最後被卷為一個個定量的成品布料卷。
    “快拿去化驗檢測!”
    龍文章先生按捺不住心頭的喜悅興奮的喊叫到。
    一截一尺長的布料在觀摩者的手中流轉,都是業內的行家,一上手就可以掂量到這次技改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如果紡織機運行穩定,就可以大規模推廣。
    紡織機運行兩小時後停車,最終的檢測結果讓參加觀摩的上海紡織業總會和六合紡織廠董事會成員們瞠目結舌,雖然其中存在不少細節上的問題,但技改的效果顯而易見,利用相同的人力和電力,合格產能卻最少提高了三倍有餘。
    接下來,上青天正式與六合紡織廠談判,一開始上青天給出了四千八百大洋的技改費用,幾經磨合,六合紡織廠最終以每台四千一百大洋的優惠技改費用簽下了二十台紡織機的技改訂單。
    誰都心中有數,每台紡織機技改的材料費用就已經接近兩千大洋,再加上人工和技術提成,這個價位相比洋鬼子一萬三千多大洋的費用還不到三分之一,而且產能比洋鬼子承諾的的提高了一倍。
    消息一傳開,立馬在滬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六合紡織廠的門口被滬上的商家圍的水泄不通,上青天技改工作隊的商務談判隊伍移師租界的三洋大酒店,開展下一步的技改擴展事宜。
    這是一塊巨大的蛋糕,洋大人豈有放過之理。
    rb人、英-國人、美-國人、德-國人、蘇聯人……,一個個聞風而動通過上海駐華領事館正式向國民政府提出要進行紡織技術方麵的合作,一時間搞得國府還忙著北伐的大佬們不明覺厲,一頭霧水。
    rb人、英、國人已經通過滬市紡織業總會給上青天遞話,願意出高價收購他們手中的技術。
    很快南京國府財政部、工商部派出聯合工作隊抵達滬市,詳細調查了解事情的真相,形成報告,上報南京國民政府。
    1928年2月5號,農曆戊辰年正月十四,由工商部部長孔-祥-熙主持召開聯席會議,討論國民政府破天荒的對外技術輸出事宜。
    參加會議的大佬有——
    外交部長王-正廷
    財政部長宋-子-文
    教育部長蔣夢麟
    外交部駐英國大使顧-維鈞、商務司司長武澤軍、南大校長張乃燕,工學院院長周仁、理學院院長顧毓琇、商學院院長胡雪峰、法學院院長周小光、上青天董事長甘鑑民、匯文中學校長顧楷文都應邀參會。
    天才少年甘光複作為始作俑者也得到了一張邀請函,列席這次會議。
    顧校長最初堅決反對甘光複參與這樣級別的會議,無奈在張乃燕和周院長的勸說下才勉強答應,他語重心長的告誡甘光複,要多聽少說,把主要功勞都推給他的老師和父親,低調做人。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顧校長擔心的不無道理。
    當甘光複隨著這些專家學者踏進總統府,走在這象征民國最高權力機關恢弘大氣建築群的時候,心情顯得有些莫名的激動,一路聽經常出入這裏的張乃燕校長給大家一一導遊簡介。
    這時候總統府的門樓還未修建,走的依舊是太平天國天朝宮殿的真神榮光門,就是後來清兩江總督署以及督軍署的大門,門前雄踞兩尊威武的石獅。
    門樓與大堂間的廣場由水泥條石鋪成,有些柱礎規律地掩於條石下。東、西朝房是傳統的清代建築風格,東朝房曾為督署的吏戶禮三科,西朝房曾為兵刑工三科,現在是衛士室。
    紅柱灰瓦、方磚鋪地的大堂正中懸掛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橫匾。大堂後有東、西廂房各一,其後由封閉的西式通體方格毛玻璃封閉穿堂與二堂相連。穿堂東麵是一清代四合院,西麵是大禮堂。
    二堂位置是洪秀全處理軍國大事的真神天父殿,內有4根粗壯紅柱,拱形的北門上部是空格窗,天棚、四壁、屋頂、門窗皆為木結構,加上重簷青瓦,粗看是標準中式建築,其北麵外部卻又是典型的西式風格,碩大的拱形門上嵌有拱心石,並飾以西式花紋。
    二堂北麵的拱門外廊與東、西建築相連,正北的敞開式穿堂與一座西式平房相連,平房造型與西花廳相似,門前的彩色石子台階呈“八”字狀展開,故稱“八字廳”,是送別賓客時經常合影留念的地方。
    八字廳通入的平房建於1917年,是馮國璋任副總統時期在一次大火後的廢墟上所建,後來作為內、外賓會客室。後麵又是一條中西合璧的開放式長廊,地麵上的彩色磨石至今花紋鮮亮如新。
    東、西所通平房都有拱門外廊,走廊中卻是一樘極具中國傳統的紅色雙扉木門,仍用門臼開啟,名曰“麒麟門”。
    長廊後的兩層西式樓房建於1925年,是目前總統府內最好的辦公樓,曾作為文官處辦公樓,後來是政務局辦公樓。
    聯席會議就在政務樓的三樓會議室舉行,四位部長和顧大使武司長在會議室門口恭恭敬敬迎接這些大牛的到來,可見那時候學者教授的地位有多高。
    顯然他們早早就做好了功課,當張乃燕校長介紹道顧楷文校長和甘光複的時候,引起了幾位大佬格外的關注。
    參會者中顧楷文校長最年長,今年五十四歲;甘鑑民與顧校長同齡,隻是小月份而已。
    “啟農先生,您老的高足可給我們出了個天大的難題啊,今日請您老大駕光臨,可要多多指教指教。”
    王部長笑嗬嗬的上前握手與顧校長打招呼。
    “王部長言重了,劣徒豈敢貪天之功,都怪君謀和子競他們二人吹捧,老夫還沒與他倆算賬呢!光複,這是你王伯伯,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
    “王伯伯好!”
    甘光複同學行鞠躬禮。
    “哈哈,果然是豐神俊朗少年英才,最近有沒有‘紅酥手,黃藤酒’的大作啊,說給伯伯聽聽。啟農先生,這就要怪您了,生生扼殺了咱們金陵的一段文壇佳話呀。您知道嗎,有一天我與少川談起您的這位高足的時候,一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英譯文差點沒讓人笑出內傷,‘you嘀嗒嘀嗒me.i嘩啦嘩啦you!’”
    “哈哈哈哈!”
    政務樓傳出爽朗舒心的笑聲,整棟樓都鮮活的亮堂起來。
    “王伯伯,小子愚昧,讓您見笑了!”
    “好小子,不錯,伯伯看好你,來,我給你介紹一下我的幾位同仁,也讓他們見見你的真容。”
    “孔伯伯好!”
    “蔣伯伯好!”
    “宋叔叔好!”
    …………
    當王部長領著他來到一個西裝革履大氣沉穩目光銳利,如青鬆一樣站立中年男子麵前時,甘光複同學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就是被後世譽為‘他的一生是每一個男人的夢想’的民國第一奇男子?
    一瞬間,甘光複同學的腦海裏閃耀著長江長城黃山黃河的偉岸與雄奇,能與民族靈魂般的人物相識,不管咋樣,今天都不虛此行!
    甘光複到底遇見了哪個民國時期的傳奇人物呢,請看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