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字數:11999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世紀大提速 !
    1
    譚連民和楊啟才將競崗的方法和結果上報鐵路局人事處(幹部部),他們在焦急地等待著路局的回複。他們回絕了太多領導打來的電話,在中國這樣一個講究人情的國度裏,如此一來的後果他們心裏比誰都清楚,很有可能最後連路局都迫於各方麵的壓力,不能答應他們這次幹部聘用如此的運作。
    鐵路局黨委收到淩水車務段的競崗方法和結果,王誌康非常讚同,他對譚連民和楊啟才的作法給予了高度的肯定。王誌康認為,人事製度的改革,這在鐵路跨越式改革中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看中的就是譚連民他們這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所以當即立會並馬上批複,全部按照淩水車務段上報的人選進行了重新任命,隻有陳英,不隻是任命她做了副段長,還讓她兼任淩水車站的站長。
    接到北方鐵路局的批複,譚連民和楊啟才很興奮,這不僅僅是路局對他們第一步工作的肯定,更是為他們今後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為此,譚連民特意請楊啟才去喝酒,慶祝實戰告捷。
    譚連民舉起酒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楊書記呀,這杯酒是兄弟我敬你的。第一是為了道歉,兄弟在這兒給老哥賠不是了,有些事沒有當麵跟老哥哥講清楚,讓哥哥誤會了。第二,是為了慶祝,慶祝鐵路局同意了咱們幹部競聘方案,這樣以後咱們的工作就好開展了。”
    “譚老弟呀,你這麽一說我倒是有點慚愧了。”楊啟才舉著酒杯一臉愧疚。
    兩個酒杯碰撞發出清脆的響聲,兩個人一仰脖,將各自的酒一飲而盡。
    楊啟才非常高興,但是感覺胃有點不舒服。他稍稍皺了皺眉,一隻手壓住了胃,但是臉上還是很高興的樣子。
    淩水車站新站舍還在建設之中,東北已經進入了冬季,可是在施工現場卻有著夏季般熱火朝天的景象。這個工程不僅僅關係到鐵路提速和跨越式改革,而且還關係到楊斌的家庭。楊斌就是要讓陳英看看,自己不比她差。
    陳英被鐵路局任命為淩水車務段副段長兼淩水車站站長,她的興奮隻是一帶而過,馬上冷靜下來,等待她處理的問題還有很多。進入冬季了,這雪是東北最常見的,陳英很快意識到,這是危急到行車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的頭等大事。以前車站下雪後也掃雪,但是關於掃雪的製度不是很建全,於是她在淩水車站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細化了關於清除積雪的規定。
    她關心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淩水車站的新候車室。在焦急的等待中,新候車室一直不見進展,她也去過工地幾次,可是那時她隻是主管客運的副站長,不能幹預工程施工的任何事情。可是如今不同了,她是淩水車站的新主人,她對新車站的施工有建議權。
    陳英看到候車大廳的施工進度有些緩慢,擔心在春運之前新候車室不能交付使用。她遇到了楊斌,兩人還處於矛盾中,陳英陰著臉對楊斌說:“你看能不能先對候車大廳的主體施工,即使在春運之前不能交工,這樣可以在春運期間進行有效的利用,其它內部結構可以以後加工。邊施工邊使用,兩不耽誤?”
    楊斌一直在為候車室能否按時交工而著急上火,他非常擔心在春運時新候車室不能啟用,給春運帶來麻煩。陳英的一番話,恰恰點醒了楊斌,他恍然大悟,其實道理是非常簡單的。
    楊斌對陳英的觀點讚同地點點頭。
    2
    陳英從施工現場出來時,心情格外舒暢,她感受到了楊斌的態度變化,她也清楚自己的男人已經理解了自己的工作。她向遠方望去,地上已經鋪上了薄薄的一層細雪,她仰起頭,漫天遍野正悠揚地飄舞著一片片潔白的雪花。
    她突然醒悟道,下雪了,雪情就是命令,必須馬上回車站,看看自己親手製定的規章製度執行的怎麽樣。這雪對於鐵路行車來說,是一大危害,首先是給旅客的乘降造成不便,其次如果有積雪,影響道岔的正常工作,那麽行車的安全就很難有保障。她急匆匆地趕回淩水車站。
    淩水車務段在此之前就做出了雪情保安全的預案,班子成員都有分工,李春山作為淩水車站的包保人,第一個趕到了現場,與陳英一起指揮掃雪。
    在淩水車站的站台上,陳英看到所有幹部職工已經都按照她的要求,雪落地,人到崗,無論是當班的還是休班的,大家都按照各自的分工,有序的忙碌著。
    雪紛紛揚揚下了一整天,天漸漸地黑了,可是這雪還是意猶未盡,對於淩水車站的幹部職工這是一次真正的考驗。陳英建議李春山給大家準備點飯,畢竟職工幹了一天,可是李春山卻猶豫著車站的經費緊張。陳英說無論如何不能讓職工餓著脖子幹活,李春山答應了,去找常寶學想辦法。
    陳英布置完工作,親自沿著線路走到道岔位置,看著職工們隨下隨清,她拿起掃帚,跟職工們一起清理道岔上的積雪。
    淩水車務段新的領導班子成立了,淩水車務段也正式掛牌,這宣告著淩水車務段的工作正在逐步走上正軌。中層以下的領導幹部在車務段占大多數,如何任免和使用中層幹部,成了淩水車務段的當務之急,譚連民、楊啟才和陳英坐在一個辦公室裏商量這件事。
    楊啟才跟譚連民都很客氣地問陳英有什麽好的方案。陳英笑了,“楊書記、譚段長,這中層班子如何確定,你們商量就行了,我堅決執行。”
    楊啟才板起了臉,但是嚴肅中還是滲透著笑,“話不能這麽說,你陳英是我們車務段的副段長,這人事任免可是件大事,怎麽你能不參與呢?你的意見很重要,我們要先拿出個方案,供大家參考。我們想聽聽你的想法,看你有什麽高見。”
    “如今鐵路在市場經濟製度下要發展,要改革,就要破舊立新。你的工作思路比我們倆開闊,你應該全力以赴,充分發揮你的聰明才智。”譚連民說。
    陳英也不推辭,胸有成竹地說:“高見我不敢說,隻是對中層以下的幹部如何安置我倒是有個不太成熟想法,可以拿出來供二位領導參考。”
    譚連民讚賞地看著陳英說:“這就對了嘛,有什麽想法就大膽地說出來,不要怕錯,我們這不是在商量嘛。”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我們段這層領導班子都是用競聘的形式產生的,那麽中層以下的幹部也競聘上崗吧,我覺得應該考慮‘三優先’原則。”
    譚連民笑吟吟地看著楊啟才。
    楊啟才好奇地問陳英:“怎麽個‘三優先’原則?”
    “‘三優先’就是,有1982年以後畢業的全日製大專以上學曆者優先;具有專業技術職稱者優先;年富力強、現場經驗豐富、工作能力突出者優先。符合這個原則的幹部,都屬於三十多歲四十出頭,在理論方麵,在大學裏掌握得比較牢固;在思維方麵,比較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在業務方麵,實踐工作經驗豐富;從工作精力方麵,都屬於年富力強,精力充沛,更能適應中層以下幹部那種工作強度大的環境。所以這個原則應該是比較合適的。”
    “好!這個‘三優先’原則提得好!”楊啟才拍案叫絕,“老譚呀,你看你還有沒有什麽意見?如果沒有意見的話叫常寶學通知,咱們開黨委會研究一下,如果黨委會通過了,咱們就按這個原則執行。”
    譚連民笑著說:“你看,都這麽大歲數了,幹點什麽事還火燒火燎的。陳英想得這麽周到,我還有什麽意見呀。”
    陳英的建議得到了認可,她心裏也美滋滋的。
    黨委會立即召開,陳英的”三優先”原則很順利地就被全部通過了。於是淩水車務段的中層以下的領導幹部的任免辦法也隆重登場了,這把很大一部分年輕的幹部推上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淩水車站的常寶學和於東兩人到段裏工作,仍任辦公室主任和財務科科長。
    3
    吳彩霞來找楊啟才。因為在車務段副段長的競聘中,楊啟才把關鍵的一票投給了陳英,按道理說為了工作,選拔有能力的人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按感情來說,他老是覺得好像虧欠了吳彩霞什麽。
    在第二輪中層幹部的競聘中,吳彩霞被安排在了淩水南站這個三等站去任站長,淩水南站主要是貨運為主的車站,雖然跟在淩水車站當副站長是同一行政級別,但是在待遇和工作環境方麵都相差很遠。這讓楊啟才心裏很過意不去,畢竟同學一場,相戀一次,吳彩霞到了今天這樣,跟他楊啟才也是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他很僵硬的笑著:“淩水南站的工作還好吧?”
    “好?有什麽好的?那麽一個三等站怎麽會好呢?我看還不如退二線輕鬆呢。”一提起這件事,吳彩霞就瞪圓了眼睛。
    “你別說氣話呀,現在咱們車務段除了設置的工作崗位之外,還產生了511個富餘人員。現在有個崗位你說多不容易呀,淩水南站的條件是不如原來咱們淩水車站好,但也是多少雙眼睛盯著這個位置呢,如果你現在就說退二線的話,我敢保證用不了下午,準備接這位置的人就能排上隊。”楊啟才和氣地說。
    “那這麽說我還得感謝你呢。”吳彩霞陰陽怪氣。
    “現在得麵對現實,你說咱們車務段現在就這麽個狀況,像咱們這個歲數的也隻能是盡量發揮餘熱了,別看我今天還在這個段當書記,沒準明天就解甲歸田了,所以說呀,既然幹一天,咱們就得幹出點成績來,別讓年輕人看笑話。”
    “你別提年輕人!你說論工作經驗,我哪一點不如陳英,就因為她年輕,我歲數大就讓她當副段長?不就是因為她年輕漂亮才深得領導的信賴嘛。”吳彩霞對沒當上副段長的事一直耿耿於懷。
    楊啟才楊啟才收起了臉上唯一的一絲笑容,嚴肅地說:“你說話要注意影響,陳英的工作能力我們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這一點你不能否認吧,淩水車站能有今天這樣的麵貌,是跟陳英的工作分不開的。就說上一次掃雪,沒有哪一個車站能做到淩水車站那樣雪落地人到崗。我也不否認你以前的工作成績,可是你自己想想,從改革到現在你都在做什麽?就是每天講別人的是非嗎?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譚連民跟陳英隻是工作的關係,他們的工作是得到段黨委乃至局黨委認可的,你不要聽信那些風言風語,更不要傳播,這樣對你是沒有好處的。”
    吳彩霞被楊啟才說得紅了臉,悻悻地離開辦公室。
    新的黨政領導班子召開了聯席會,在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已見。尤其是一些新聘任上來的年輕幹部,他們帶來了一陣清新的風,讓大家看到了鐵路的生機,看到了鐵路的前景與希望。
    黨政聯席會順著收入與市場經濟問題,就進入到了減員的最大議題上來了。
    陳英倒是不卑不亢,說:“現在說起來咱們車務段,尤其是原來淩水車站這一塊,大多還都是依靠多加價得來的收入,搞空調候車室什麽的加價來解決,其實這不是長遠之計,這屬於亂加價,人家旅客會跑掉的。再就是咱們最大車皮用戶是個大的石油企業,每天能保證兩萬元的進項。我認為車站所謂的創收好這不是目的,其實還是應該在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吸引客源貨源。”
    楊啟才接著說:“上麵要求減員來增加效益很對。咱們的勞動力的水平也太低了。如果我們按照日本的東京到大阪的鐵路員工的配置,在三十七人中就要有三十六個職工下崗。”
    “前幾年地方的倒閉企業放假的人,看到咱們鐵路的人還羨幕得不行,說誰放假了大動脈也不能放假。你看這不是輪到咱們了嗎。”李春山說。
    “還是要搞多種經營,鐵路也需要走向市場了。”譚連民說著就去喝水,他潤了潤嗓子說:“那天開職工代表大會,職工代表反映說多經那些人天天泡在飯店裏陪客人吃飯,還說招待費比上一任領導高了。我當時應付說一定控製,可內心卻不是這麽想的,如果多經不吃不喝咱車站也就完了,就沒有創收增長了,我看今年的招待費還要翻一番,不是說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嗎。”
    會議研究出了一整套的方案,就是通過鐵路局將一部分人員分流到了其它段,並采取輸出勞務,自謀職業的方法,再就是年齡超過50歲的,給予一定的優厚待遇,可以自願申請內部退養一部分人。剩下的就需要一部分人下崗,這崗倒是好下,采用考試的辦法來解決,末位淘汰,分數由高到低,需要下崗多少人就從末位淘汰多少人。下崗的人員可以定,可是這些下崗的人員怎麽安排呢?不能推向社會,增加地方政府的負擔,於是大家為這件事爭論不休。
    李春山說:“下崗多少人,就有多少個家庭不滿,雖然嘴上說支持改革,可這件事輪到誰的頭上誰都會抱怨,那麽這件事要是推到社會上,就是一個最大的不穩定因素。關鍵是要把下崗這部職工如何安置的問題解決好。”
    譚連民聽著他們的議論皺起了眉頭:“我們應該在考慮怎麽解決下崗職工安置的問題上多下點功夫,大家都提提建議,看看有沒有什麽好的辦法。”
    大家聽段長這麽一說,都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大多數人都同意可以提高下崗職工的待遇,這樣的話就可以讓下崗的職工心裏平衡。
    譚連民和楊啟才相互對視了一眼,他們對這個想法不是很讚同。他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陳英,陳英始終保持著沉默,不知道她在想什麽。
    “陳英,你怎麽看這個問題?”楊啟才點名問陳英。
    陳英清了清嗓子,說:“如果提高下崗職工的待遇,那麽下崗職工是滿意了,可是在崗的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就會下降。我們讓部分職工下崗,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在崗人員的收入。我們在淩水車站時安排中層以上幹部去運輸學校學習,我當時想過,讓職工也應該來學習,提高業務水平。現在我覺得讓下崗的這部分職工到運輸學校去脫產培訓,給他們基本生活費,這樣貯備了技術力量,提高了這部分人的業務水平,然後輪流競爭上崗,考試成績好的,就可以再上崗,不好的再下崗學習,這樣也造成個良性循環。”
    “這個想法倒是不錯,可是年齡偏大的職工怎麽辦?他們怎麽學習?下崗了他們怎麽競爭得過年輕人?”李春山把問題考慮得很全麵。
    “這個問題我也考慮過了,我們可以這樣,在考試的時候給年齡偏大的職工縮小範圍,可以照顧到這部分人。我們還可以在多經裏成立一個部門,用來組織一部分年齡偏大,不能脫產再學習人員進行創收,就是在原貨物大樓改造酒店和出租的門市房做服務工作。這樣不但安置了下崗職工,而且還增加了收入,來補我們的工資缺口。”陳英說得有理有據。
    陳英的想法切合實際,而且具備可行性,得到了與會同誌的認可,在會議中用舉手表決的方法通過了陳英的建議,而且是一人不少的全部通過。
    4
    譚連民工作上春風得意,這讓他的心情始終處在一種興奮的狀態之中。快到家門時,他的腳步突然沉重起來了。譚連民自打上次去醫院看了嶽父,田小彤從黃士煒那裏回到醫院後,關係有些緩解。譚連民從那天搬回到了家裏,可是田小彤還在與他進行著冷戰和對抗。每天這個時候,田小彤一聽到他回來,就會關掉臥室的燈,顧自睡去。而今天意外的是臥室的裏燈還亮著。
    田小彤在等著譚連民回來。因為孩子的校長想求譚連民幫忙照顧個人,那人在淩水車站工作,已經下崗了,還有處分。這次又弄競爭上崗,那人怕丟了工作,才找到校長,想讓譚連民幫著說句話,照顧一下。
    譚連民聽了有些不耐煩,最近每天都有人找他跑關係。可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些人居然把孩子的關係也利用上了,這讓譚連民很氣憤,但今天的田小彤顯然為了自己的孩子,才跟他低三下下四的,他對自己的情緒進行了調整,說:“你說那個人是誰呀?怎麽還把孩子校長的關係都給用上了?”
    “就是祁一軍的外甥,李群。上回你還拿東西送給他姨夫,我看那小夥子不錯。這也是為了咱孩子好,讓校長也欠咱們個人情,現在孩子住校了,以後孩子需要他們學校照顧的地方多著呢,這也算是禮尚往來。”
    聽到李群這個名字,譚連民笑了。譚連民一直在謀劃著如何利用李群這個人及他的這個關係網,上回帶著他去石油企業,還給了他一個機會,他考慮讓李群到多經去搞創收。他感到一陣輕鬆,爽快地答應了,“行,他的工作我會安排好的,明天你告訴孩子他們校長一聲,說沒有問題。”
    田小彤聽了非常高興,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呢。
    研究李群工作安排是在黨委會上。
    合並後的車務段7個黨委委員中,除李春山和陳英之外基本都是原來站段的正職,大家對路局的工資缺口原來是有苦難言。他們最關心的就是車務段的效益問題,大家圍繞著車務段如何增效創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譚連民說:“合並段後,鐵路局撥出的工資額卻大幅度削減,工資缺口可能超過一半以上,怎麽解決這個工資缺口,我看要靠多種經營創收來解決了。”
    楊啟才接過譚連民的話:“我同意譚段長的意見。我們段是8千多人大段,缺錢的日子怎麽過?多經就是我們弄錢的陣地,我們要利用好這塊陣地,充分發揮好這塊陣地的優勢。”
    譚連民鄭重其事地說:“雖說我們走入市場經濟很多年了,可是體製還不夠建全,尤其是我們鐵路,就像現在的工資缺口,如果沒有多經的收入,你讓我們拿什麽給職工開工資?楊書記,我說得不過分吧?”
    “嗯,道理是這麽個道理,可是我們還是要在主業的收入上多下些功夫,想辦法提高服務質量,增加客流。多經創收這塊也不能放鬆。”
    “還是書記比我的覺悟高。”譚連民打趣地說。
    最後大家又把問題的焦點集中在了多經新成立的這個部門經理的人選上。
    “我看李群行。”譚連民斬釘截鐵地說,“這小子是市財政局祁局長的外甥,我也沒有必要隱瞞不說,我認為李群這個人的社會關係網很廣,當然這主要與祁局長有關,這樣的人我們應該給他發展的機會,我們用他的關係為我們創收。”
    “李群同誌雖然犯過錯誤,可是我們還是應該給他改正的機會,而且李群同誌的頭腦靈活,我看可以勝任多經的工作。”楊啟才補充道。
    一提到李群的名字,陳英與譚連民的想法不謀而合,陳英說:“現在講三種人才,有才能的才,財富的才,還有就是豺狼的才,前兩種人才李群都占了。”
    陳英的話逗樂了一屋的人,大家互相打趣對方是什麽樣的才。李群的工作安排也就是在這種輕鬆的氣氛中,沒有遇到任何阻力通過了。
    楊啟才還專門為此加上了注腳,“現在是市場經濟了嘛,關係就是生產力。”
    5
    按照黨委會的部署,競崗工作首先是從淩水車站售票室開始試點,售票室現在都使用微機售票了,原來售票室有二十六個人,現在就不需要那麽多的人了,要有十人下崗。
    譚連民和楊啟才在競崗這件事上,都有許多顧慮,售票室的那些人大多數都有背景,都是靠著各種關係去的,如果這件事搞不好會出現不良的後果。結果卻是大相徑庭,上邊沒有幾個來走後門說情的,大家都在認真準備。
    考試當天,譚連民和楊啟才來到淩水車站,他們找到陳英,詢問考試的情況。他們怕考試會受到各種關係的幹擾。
    “我們今天考今天就出成績,試卷全都由運輸學校的老師批閱,這樣保證了不會受到內部的幹擾。二位領導看看。”陳英拿出了自己的手機,“我早把電話關了,外麵誰都找不到我,這樣我也好跟職工交待,也好跟上麵的領導交待。除非……”陳英眨著大眼睛,下麵的話隻說了一半。
    “除非什麽?”譚連民好奇地問。
    陳英莞爾一笑:“除非你們二位領導找我說情,那我真是躲不過去了。”
    譚連民跟楊啟才相視而笑。“看來我們的小陳站長是在堵我們的嘴嘍。”
    楊啟才爽朗地說道:“你放心,我們給誰都不說情,這競崗的辦法是我們車務段定下來的,要是我們再來找你說情,那我們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嘛。”
    楊啟才和譚連民也都拿出了自己的手機,他們的手機也都關著。
    陳英看了一下手表:“現在考試成績差不多出來了,我要去看一下,二位領導有沒有興趣跟我一起去看看?”
    “好啊,我們來就是打算看看你們淩水車站這競崗動作得怎麽樣,要是有好的經驗,一定要向其他的站段推廣。”楊啟才說道。
    公布考試成績結果貼在了客運主任的辦公室。楊啟才和譚連民在陳英陪同下來到了客運主任室,陳英怕對試卷的成績有爭議,特意讓請來的運輸學校評考的老師們都在那裏等著人們來看成績,可是通知下去半個多小時也不見人來。陳英跟譚連民、楊啟才都不知道為什麽會這樣,倒是客運主任很熱情地忙乎著。
    “這樣吧,二位領導回辦公室等等我,我去看看到底怎麽回事,都這麽長時間了,怎麽連一個看成績的都沒有呀。”陳英說。
    “不會是因為我們在這兒,人家不敢來看成績吧?”譚連民望著楊啟才說。
    “我看不至於吧,淩水車站的這些售票員好像沒有我們不認識的吧?咱們在淩水車站的時候,這些人哪個怕過咱們呀。”楊啟才語速平緩地說著,他對淩水車站的這些麵孔再熟悉不過了,“這樣吧,陳站長,你去看看,我跟譚段長在這裏等著,有什麽事情要及時向我們報告。”
    陳英答應著走了。
    6
    陳英心裏也七上八下的,因為她也不知會出現什麽事件,溜溜達達地到了售票室來觀察。售票室主任那屋裏二十六個人一個不差地等在那裏,氣氛異常沉悶,售票室主任正在給大家做工作,讓大家去看成績,可是沒有一個人動窩的。主任看到陳英進來了,迎了過來說:“現在是讓誰去看成績誰也不去看,都怕自己會落下來,連我都不敢去,客運主任也真是的,到這來宣布一下就行了嗎。”
    陳英解釋說:“咱就是為了讓大家看到這次考試考評的公平合理,連考卷都放到那裏了,所有的考評判卷的領導老師都等候在那裏,以便於大家直接谘詢。”
    陳英這麽說,但大家還都不動彈。有那麽一會兒的功夫,一位年齡較大的男售票員說:“還是去看一看,該死該活屌朝上。”
    他就率先走出去,後麵的一行人也就跟了出去。陳英尾隨著隊伍來到客運主任室,她向譚連民和楊啟才簡單地說了一下這些人的心情。
    一時間整個主任室熱鬧非凡,所有的人都哭了,考上的高興的掉眼淚,下崗的難過的掉眼淚。那個第十六名欣喜若狂,拍著那些考官們慷慨地要請他們。
    譚連民見售票室主任躲在角落裏流眼淚,走過去問她怎麽也在流眼淚。
    她說:“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老售票員,大部分都是一起從農村抽回來上班的。”
    譚連民沒有說什麽。他與楊啟才走出來,對跟他們一起出來的陳英說:“你要多安慰這些老售票員,多做些思想工作,盡量安排好他們的工作,別讓他們起什麽負麵的作用。”
    段上采取幹部競聘,工人競崗的辦法,這項工作做得很到位,由於措施得力,並沒有出現大的波動,很順利地完成了並段後的人員安置工作,平穩順利地進入到了春運。淩水車務段的工作受到了北方鐵路局的認可,局長王誌康在全局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其他的站段要向淩水車務段學習,要以淩水車務段為榜樣,在全局範圍內推廣淩水車務段的改革經驗。
    譚連民和楊啟才把陳英叫到了車務段,譚連民說:“陳英,這次合並站段後能夠順利地進行改革,還多虧了你的建議,要不然,我們不會有這麽好的開始。”
    “二位領導太抬舉我了,你們給我提供了這麽好的機會讓我發展,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再者說,我的建議全靠你們的支持,才會被認可。”陳英漲紅了臉說。
    楊啟才說:“不要謙虛了,謙虛過度就是虛偽了。小陳啊這次咱們段的改革工作進行得這麽順利,你是功不可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