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忙碌的金秋

字數:5710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山河劫 !
    其實季同真沒當什麽大官,隻不過兩廣事件中因他在香港與西洋各國領事間的周旋,以及接應粵空軍反正飛機順利落地香港有功,因此升上尉軍銜。
    完成了對來港飛機和飛行員善後,他被召到廣州,笑眯眯的戴笠親手為他配上上尉軍銜,季同正要說:“感謝長官栽培!”這類話的時候,戴笠擺擺手:
    “別忙,還有呢。”說完打開個錦盒:“這是政府剛剛製定頒發的,你是第一批獲獎者。陳季同,五等雲麾勳章的獲得者,恭喜你!”
    “這……,戴長官,隻通知我晉升,沒有說勳章的事嗬?”
    戴笠一笑:“我沒讓他們告訴你,特意留個驚喜。不過部門內可都知道了,你可曉得多少人嫉妒得發瘋麽?”
    “這個,好像不是什麽令人高興的事吧?”季同聽了咧嘴。
    “怕什麽?有我和委員長在,別管他們!”
    “是!”
    季同待他把勳章別好,兩腳一並正要表示一番,戴笠卻拍了下他胳膊:“坐,有個事情我要問你。”
    “長官請問。”
    “咱們自己人,你能不能別老長官來、長官去的?這屋裏不是隻有你、我嗎?”
    季同嘿嘿笑著側身坐下:“先生有話要問?”
    “你見過黃主席對吧?你覺得有沒有可能請他回來繼續主持廣東的事務?”
    “既沒必要,也無可能。”
    “哦?解釋一下。”
    季同略略整理思路:“第一次見他感覺這人很儒雅,比較和氣,這次在香港也頗得他指點與配合。
    不過接觸多了發現此人膽略、勇氣不足,不然以他做省主席多年,怎麽也不能被排擠走了。
    而今廣東歸順中央,但是桂係仍虎視在側,這時候不應該扶持個親桂係的老好人主政廣東,而應該是忠於中央,或至少近期、表麵上不會背離中央主要方針的人。
    所以黃主席不是個合適的人選。倒是委員長答應的那個餘軍長,他本來就是粵人,對桂係不無防範之心。
    且此人出身中山先生身邊的參謀,讚成全國統一。卑職以為,兩權相害的話,還是餘軍長更為合適。
    至於此公性格,卑職沒有實際接觸過,不好評論。”
    聽了這番話,戴笠端著胳膊,習慣性摸摸下巴:“這樣吧,我寫封信你帶去見他,和他聊聊,然後回京前給我一個你對他的印象評語。”
    他說完起身,季同知道見麵即將結束便也站起來:“先生還要在廣州逗留嗎?”
    “是嗬,委員長有事交我去辦。你回去之後就直接到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一期第一總隊報到,插進三年級完成學業。”
    戴笠說完伸出手來讓他握:“這一年見不到你,我會想的。知道為什麽嗎?因為人人都怕我,隻說恭維話、奉承話,你卻不同,你說的是自己思考得出來的結論。
    冷靜、理性,這才是優秀的情報工作者具備的特點。莫丟掉這個優點,委座也不希望你丟掉。就算前途有挫折,一定要堅持下去!”
    總算到家,季同剛回來便聽說大哥在洪升那裏放了封給自己的信件,立即前去給周姨太太請安,同時取回信件。
    壽禮告訴他家中難事已基本解決,並就自己按口留地、向工商業轉型的想法征詢他的意見。
    季同馬上回複,不僅同意兄長,而且還勸他多關注大別山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因戰亂、人口減少等原因大量拋荒的土地。
    “如平原地帶淪為戰區,則山區將作為遊擊根據地,為支撐軍隊起到特殊作用。”他這樣寫道。
    對兄長所關心的中國能否堅持下去擊敗日本的問題,季同想了很久才寫道:
    “日本地域狹長,資源貧瘠,除金、銀、硝、磺和部分煤炭外,絕大多數均需進口維持,故其補給線漫長而不穩定,是為第一劣勢。
    其次勞力匱乏。雖然戰爭可以讓四、五百萬軍人及賦閑勞力可以釋放到戰場參與掠奪,但大規模傷亡後的補充會隻得從本土抽血,造成其國內勞力短缺、生產、生活均將大受影響……。”
    至於日本的國力,季同說:“弟對於誇大日本國力或一味貶低之的做法均不以為然。
    以弟觀之,日本乃諸列強中最晚開化、實力最弱者。其人口九成為貧民,年收入不足七百(約三百六十法幣)日圓。
    剩下一成中多數是在兩千日圓以內,真正年收達到兩千元以上的百分之一而已。
    所以說日本是個富足的工業化國家,恐怕隻是相對中國而言,而與歐美是完全無法比較的。
    數年來因受西洋經濟影響,日本長期受到困擾。工廠開工不足、工人薪水低,商品價格即便便宜,職員們也不敢花錢,所以國內消費市場需求不旺。
    很多人賺錢養家需要一天打兩份、三份兼職,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甚至家裏小孩子也要出去做工幫著大人補貼家用。
    工廠工人幹一天隻能拿到相當於法幣五角錢的報酬,這就是日本的現實!
    所以,如果中國和日本相比較,我們兩國的百姓生活差距不大。
    日本從事農業的人口略少占六成多,但這些人裏絕大部分是佃農,地主把持著超過九成的耕地。
    男人們喝一杯五個錢的便宜酒消愁,銀行老板卻年收入達到四十萬日圓,其貧富差距可見一斑。
    所以要和中國開戰,是因為軍方和部分文人官吏希望通過戰爭和掠奪穩定國內情緒、將不滿的言辭予以壓製,轉移大家對自己和鄰居們悲慘生活的關注。”
    然後季同又向兄長介紹了日本農民的負債和“減租減息”運動開展的情況。
    談到小農分散經濟為什麽比大農業合作式成本高、不利新技術推廣,談到日本地主們的轉型和大土地持有現象的不斷縮減等等。
    他在利用自己在日本考察這幾年所獲得的知識與數字,盡可能為鼓勵兄長走向工商化、工業化盡自己的那份力量。
    最後他說:“日本是凶惡的敵人,但他也是不耐持久、先天不足的敵人,我們可以關注它的體弱多病,但不能忽視它瘋狂時的破壞力!”
    他的信和叔仁的信幾乎是同一天到壽禮手上的。
    由於金小泉回來報告說季同出差,又不知道他去哪裏,報紙上天天聳人聽聞地說粵軍打到了哪裏、哪裏吃緊。
    壽禮一直很擔心,見他的信便先拿過來看,發現落款是南京寄來的,立刻安心大半。
    抽出厚厚的信紙,季同卻半個字也沒提自己去了哪裏以及做什麽,倒是詳細回答了他的問題,這讓做兄長的既歎息又感動。
    尤其是關於大別山區的建議,讓他頗思考了陣子,然後打電話給顧興安,問他有沒有那邊的地圖?
    興安回答說倒是有湖北省地圖,卻是民國十年製作的不大精確。
    像立煌這樣近期行政區域的變化、新設立的縣治肯定未標注,至於更詳細的大別山區地圖更沒有了。
    他又去問仲禮,回答也說沒有,這讓壽禮覺得不可思議,學校沒有說得過去,如果軍隊都沒有準確、細致的地圖,那不全憑長官的腦子了?
    現在正值大學畢業季,他馬上電話給朱教授,請他以地質調查隊名義,以每月四十元的薪酬,盡快招募十名畢業生到六安郭二林處報到。
    又給合肥蔡秉誌寫信,請他募二十四名能吃苦的中學畢業生,以包食宿,每月十五元薪,年底加兩個月紅包的報酬來給地質調查隊做助理、書記或內務之類的工作。
    做完這些事壽禮重新坐下來,打開小五的信仔細閱讀。相比慣用鋼筆的小六,叔仁給兄長的信堅持用毛筆書寫,這讓壽禮感到他的尊重和認真。
    對於兄長提出的減少自有土地,叔仁表示沒什麽異議:
    “由於我們不是單一的小農經濟,比其他地主家庭擁有更多生產資料和收入來源。
    理論上來講,隻要保有一個富農甚至中農家庭的規模就足以養家糊口,這是獨立的家庭作坊式生產不能比擬的。”他寫道:
    “按人均日口糧兩斤計算,每年我家僅需要兩千二百斤糧食,即便考慮為災年留出富餘,三千斤也足矣了。
    如果以年畝產三百八十斤計算,收二八租,隻要四十畝地就夠用,完全不需要幾百畝這樣的麵積。
    如果交出多餘的土地換成各公司股份,不僅省去大量打理的時間精力,而且收入很可能更高於單純耕種,實在是一舉兩得甚至三得的好事!”
    對兄長關注的中日情勢,他告訴說:“日軍仍在滬北尤其沿江岸布置大量兵員,規模有超過1932年的勢頭。
    據聞共方連連發表聲明欲與中央談判停火及改編事宜,亦有傳說雙方已於莫斯科接觸,弟揣測是故部分中央軍得以調頭東進或南下也。
    日軍雖兵力有所不如,但火力、海陸運輸能力較強,相較未完成整編之國軍士氣與團結性亦較好,故戰事初期國軍不見得順利,甚至可能是場苦戰亦未可知。
    三兄如能早早著手練兵、屯集,未雨綢繆,上善者也。”
    最後他又強調:“土地賣出或購入,一應委兄代理。弟在滬近以外匯生意和意大利機床生意為中心,不敢分心……。”
    他說的意大利機床,是有批二手機床要當廢舊鋼鐵賣,大衛發現其中包括造火炮和炮彈必須的設備,估摸可能是那家軍工廠更新換代,把這些舊的淘汰下來。
    他立即決定接手,問題是這批貨粗笨沉重,如何弄回來是個大問題。
    叔仁就是在為這件事頭疼,但還不能嚷出聲,怕驚動了不該驚動的人物。
    仲禮聽說這事極為重視,立即派了警通連的手槍班和別動隊一個小隊二十來人在魏長疤帶隊下赴上海,把這座倉庫看了個嚴實。
    修械廠路廠長聞訊,派工程師老宋帶了兩個徒弟隨隊前往。
    他們奉命要設法拆卸部分零件並使機床的大小、重量適合放在內河船隻上運到揚州,然後再從那邊轉運進入淮河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