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交換意見
字數:6307 加入書籤
山河劫!
“先生,他……?”
季同急於向江萬裏打聽,但對方搖搖頭,用目光示意他周邊的衛兵,壓低聲音說“這裏不方便,吃完飯到我房間來談。”說完轉身回到自己位置上去了。
天黑下來以後,季同敲開了江萬裏的屋門。
“下午副總司令來過,我們才曉得事情前後,至於他被拘押在哪裏,我們都不清楚。”江萬裏輕聲告訴他
“隨行來的大員基本都在這招待所裏,隻要不出大樓可以自由活動,但各處關鍵地方都有衛士,大家也不敢隨意聊天、說笑。”
他說完問季同“你在外麵看到的情況如何?他們究竟要做什麽?會怎麽處置我們這些人?”
季同把進城前後看到的情形說了,告訴他自己感覺雖然兵變,但是並沒想過要取誰的性命。這話讓江萬裏很驚訝“你是這麽想?有何依據?”
“他們扣人、拘禁諸位,但是待遇上並未降格,說明留著一線好說話。”
江萬裏眉頭一挑,點頭“有道理!還有嗎?”
“我被送到這裏,一路上和軍官、士兵接觸,均言希望政府領導抗日,否認對抗和內戰,由此可見軍心在穩不在亂,在於一致對外、反對對內鎮壓。
既然如此,所有官兵都不會支持挑發動蕩局勢的做法,自然也不會加害各位。
再說,這裏被拘押的人不過數十,警衛卻有一個連,這樣的比例說明他們對各位安全的重視,若有心加害,隻需班、排級別的看守即可,何必這樣如臨大敵?”
“唔。”江萬裏不置可否,他還是沒有完全放心。“那個張淮南你還是小心為妙。我不是說他這個人不好,而是不希望你和的人走得太近。”
他把手放在季同肩上“你是個好青年,雖然情報分析是你特長,但你絕對不應該隻滿足於做個特務!”
接著他問及季同來西安的目的,得知他是寫了份《日德同盟道路之淺析》的報告,歎息說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看到。
季同便將文章主要核心思想對他進行了闡述,獲得了江萬裏的認可
“是的,日德同盟建立在帝國主義相互妥協的基礎上,也必定包含了大量未解決的矛盾和利益衝突。
我國不應隻看到對方聯合後的力量之強大,還應重視這妥協背後的脆弱關係,並借由這關係破裂的機緣重建中華在東亞的國際地位!”
從江萬裏房間出來走了沒幾步,忽然一間房門打開了,張淮南笑眯眯地朝他點頭“喲,這樣巧?陳君這是……?”
“哦,有幾個學術上的問題學生來向江校長請教。”季同連忙回答。
“我這裏有上好的黃芽茶,要不要來點?”
季同奇了“先生哪裏來的黃芽茶?”
“嗬嗬,這個嘛……還是托尊兄的福嗬。”
“好吧,”季同略思索,微笑點頭“您是前輩,又是長官,恭敬不如從命。”說完看了眼走廊上麵無表情的衛兵,轉身進了張淮南的房間。
“我很欣賞你們兄弟,一個是是上海灘各方都要倚重的商人,另一個總司令信任的日德問題專家。真是不簡單!”
張淮南一邊泡茶一邊說“尊兄在上海可是幫我不少,我們之間合作非常愉快!”
季同接過藍花瓷杯。他一點都不想知道這位和自己五哥之間做過的交易,於是說“先生雖身在囹圄,但看起來悠然自得,難道一點不擔心自己的安全嗎?”
張淮南愣了下,自嘲地搖頭“我這顆腦袋不值什麽錢,所以不擔心。”然後忽然壓低聲音說“再者,過兩天談判代表一到,事情就會完滿解決,對不?”
“什麽代表?”季同莫名其妙。
張淮南沒想到他壓根不知情,眼裏閃過一絲失望和尷尬,連忙掩飾“誒,就是中共的代表嘛,這個你沒想到?”
季同搖頭,反問他“你覺得共軍會派人來,而且有膽量來西安?”
“他們要是不來,那就不是我知道的共產黨了!”張淮南很肯定地說
“共軍目前縮在陝北,既不得伸展,又不足養兵。如能得關中之地與西北、東北軍兩支勁旅則如虎添翼,十年內統一全國都有可能,這等買賣如何不做?
他們不但要來,而且多半還會與張楊成立西北聯合政府,然後以此為依據、以抗日為大旗,逼迫總司令同意抗日、停止圍剿,給紅軍國軍的待遇。
唉,錯過這個機會,又不知道何時政府才能同意和解、妥協呢!”
說到這裏他忽然用手指點著季同“君這次來西安做得對!這要有這麽一次,待老頭子脫險回去,你定是他最信賴和倚重的人!”
“這倒沒想,報告要交給他,他在哪裏我就去哪裏找,就這麽簡單。”呷了口茶,季同將杯子放在茶幾上“對先生早有耳聞,一直未能謀麵,不料有同監難友的緣分。”
張淮南一笑,換了認真的表情說“你們兄弟都是做事負責的人,很好。你又如此忠誠,更好!想沒想過到黨部工作?小陳先生會很看重你的。”
季同正要說自己不在黨,忽然覺得這個借口不太合適,馬上改了說“我是個軍人,又出自戴先生門下,再去黨部恐怕不合適。
再說我的長處是對日、對德情報分析和外語,更長於與洋人打交道,這點何部長看得清,並且他已經對我將來的崗位有安排,所以隻能謝謝淮南先生。
有需要我的地方,或者相關情報需要分享的,在許可範圍內一定盡我所能。”
張淮南歎息,他聽到後麵也明白自己不可能用這個人,感覺十分遺憾
“行,隻要為黨國效力,其實在哪裏都一樣的。希望咱們以後精誠團結,你還年輕,不要學那些烏煙瘴氣的東西。”
“先生教訓卑職記住了。”
張淮南看看他,似乎在下什麽決心。“咱們說點你擅長的事情。”他開口道“你覺得中日若戰,會是什麽樣子?”
“慘勝。”
“啊?何出此言?”張淮南很意外,趕緊問。
“親日派所言中國孱弱、軍隊戰力不足都是有理的,日本經濟力量、軍隊現代化程度、士兵素質等都優於我方也是真的,但為什麽中國仍然能勝?
因為我們在自己土地上作戰,士氣、人數、決心遠高於日軍,地方廣大、有更廣闊的戰略縱深,在日本這樣缺乏物資、人力的國家麵前這些是優勢,可以如海綿般消耗敵人的力量,以時間、空間換取勝利。
但是在戰爭初期,由於軍隊武力的不對等,造成大量兵力、百姓的傷亡在所難免,且戰爭是在我國領土進行,設備、設施、民宅等的損失也會相當巨大!”
“這些……,太駭人聽聞。”張淮南臉色有些發白“你這樣判定有什麽根據?難道沒有可能我軍將日軍迅速擊敗?他們人數畢竟沒有我們多!”
“戰爭和人數關係並不大。”季同舉了若幹以少勝多的案例,然後說
“日軍不僅整體素質優於我軍,而且可以從國內源源不斷走海路增兵,我軍無力阻止。
另外,華北敵人南下與華東之敵形成呼應,也是造成初期大片領土淪喪、人口損失的原因。
所以開戰後無論我軍突擊方向選擇在華北還是華東,另一方向都必須置重兵集團進行攔截、阻擊。
敵一旦會師,我軍就必須逐步向第二階梯退卻展開防禦。”
“嗯,這後麵就是萬裏先生的階梯防禦論了。”張淮南點頭“但我還是覺得國軍有力量做拚死一戰!”
“可以戰,但有兩個前提江北的掩護集團、身後的各級防禦體係。必須防止敵人攻入蘇錫常以及浙北諸地。
如果這兩個體係沒有建立或漏洞百出,後期我軍將手忙腳亂,後撤部隊來不及休整、補充又得再次投入戰鬥。”
季同告訴張淮南日軍的武器配備、組織結構、作戰思路多與法軍近似,因而他以一戰期間法軍與德軍作戰的情況做了說明。
張淮南聽得直皺眉頭,最後開口說“聽你這麽一說,我怕今晚又要失眠了。”
季同咧嘴笑“卑職隻是實話實說,但我相信,在這樣廣闊領土上如果開展廣泛的對日戰爭,他們是耗不過我們的,最後早晚還得宣布失敗!”
“所以,你是個抗日派囉?”張淮南問他。
不料季同搖搖頭“我不是什麽派,我隻看數據和分析結果。推演的結論日本是打不贏這場戰爭的,那我為何還要和親日派站在一起?”
“但是……,”張淮南問“你知道社會上有種論調,說既然中國能夠容忍滿洲三百年統治,為何容不下日本人呢?這個問題你怎麽看?”
“不科學,這兩者沒有可比性。”季同攤開手“滿洲人包括滿族、漢族、蒙族、回族等多個民族,他們會說漢語、會寫漢字,和我們同宗同源,不排斥中原文化。
後金進入北京,目的是建立新的王朝,而非單純奴役漢人、攫取資源。
看看曆史我們可以知道,最初後金建國大清,習慣於驅逐漢人、跑馬圈地,繼續自己在關外的半漁獵生活。
結果他們發現那樣不行,會招致反抗和對滿人的起義,所以康熙禁止圈地、興儒學,接受漢化,才有了康雍乾盛世和大清三百年。
日本現在已經是帝國主義,其武力也是為本國大資本服務。
他要的不是對中國的統治,而是簡單粗暴地把我們當殖民地。
從這裏攫取糧食、礦產和勞動力,讓我中華的每塊金銀為發展日本的經濟服務,達到他們與西方列強競爭東亞的目的。
由此,日本隻會推廣日語在華的使用,卻對發展、延續中華文明,光大中國文字、興儒興教沒興趣。
換言之,逐利的結果使人短視。那些急功近利的策略會與這塊土地上絕大部分人產生矛盾,所以無論日本如何在軍事上獲勝,它都換不來被占領土上的長治久安……!”
“所以……你也不看好中國加入日德聯盟這件事吧?”張淮南立即接上來問。
季同迎著他的目光毫不退縮地冷笑回答“既然人家隻是逐利,並不想讓中國在他們統治下長治久安,我們又何必上趕著把自己獻出去?那與青樓名妓有何兩樣?”
“罵得好!”張淮南一拍桌子“嘿,他汪兆銘可不就是個青樓名妓?他若回國,我誓死也不和他做同僚的!”
“怎麽,汪某要回國?”汪兆銘遇刺後辭職去法國休養,季同也曾從法國同學那裏聽說此事。“但是,他不是還有顆子彈沒有取出麽?回國來做甚?”季同問。
“回來爭領導權嘛!”張淮南說完擺擺手“我亦是擔心此事,尚未坐實。”
他這樣說,但季同可心裏“咯噔”下“如果總司令在這裏,汪某人回到南京會是什麽結果?”他想。
回到自己房間躺下,季同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推演著南京可能發生的情況。
最後“呼”地掀開被子起身,拿出信紙在上麵寫下“東軍西調,南北內戰,對日媾和,加入日德同盟……。”
和他同屋的是衛將軍身邊一個姓郭的有些年長的秘書,這人挺和氣,看來是個老派的知識分子,見他不睡覺還在寫寫劃劃,嘟囔了句什麽就沒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