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盟後之議

字數:3213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季孫春秋 !
    卻說曹諶與夷人首領伯有簽下了“城下之盟”。二人盟誓,“季氏予伯有部八千石糧食,並專設通商之市。雙方承諾自此以後互不相犯。”
    簽下這般屈辱條約也是萬不得已,如今多方困難都集中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季意如也不得不多做退讓。不過盟約雖是這般說,但是不是能履行,還得看天時。倘若明年是風調雨順,雙方自是和睦相處,若是災禍又至,恐怕又要再興刀兵。
    “照我說,宗主您何必如此忍讓,八千石糧食就這麽白白送給夷人,難道說他們還會感恩戴德不成。”苫夷眼睜睜看著一袋袋糧食被運送出城十分心痛。
    “用八千石糧食保住上千士卒的性命難道不是很劃算嗎?子泄收攏民眾正在趕來,這會兒祁司馬恐怕也要動身啟程,這個節骨眼上,我可不想多生事端。”季意如接過曹諶遞交的盟誓,淡淡看了一眼,便輕輕放在案上。
    “隻是如此一來,即便是算上祁司馬從曲阜運來的糧食,滿打滿算也不足十三萬石。如今城中已有饑民,不等明年夏糧收獲,卞邑便有斷糧之危。”公輸敘擔憂道。
    “此事,我已有計較,你無需擔憂。”季意如故作輕鬆地回複公輸敘,忽又問道,“隻是我有一事不明,何故魯地尺度如此混亂?”
    公輸敘聞言眉頭一皺,回道:“這……此事說來話長。”
    “那就慢慢說,不急。”季意如卻是不願作罷。
    “既然如此,臣便一一道來。這中原之國向來通行兩種尺度,一種喚作大尺,取百粒黑粟橫排之長,通行於周晉魯。另一種便是小尺,取百粒紅粟橫排之長,通行於其他中原之國。數百年前,諸國皆是小國而寡民,商賈來往不甚頻繁,故而也不見尺度不同有多大弊端。隻不過到後來,魯縞聞名於世,商賈們便紛紛棄大尺不用,轉用小尺。”公輸敘上前為眾人解釋道。
    “然而本來是順應時勢之舉,卻不料中了管仲詭計。他先是大肆鼓動齊人購買魯縞。數年後,待魯人棄農養蠶之時,便禁止魯縞入齊,於是乎國中魯縞堆積成山,許多商賈因周轉不及,數十年積蓄化為烏有,而國中農田荒廢,糧食也已匱乏,魯國國勢自此衰退,再不能與齊人爭鋒。不過魯西毗鄰宋衛鄭曹諸國,雖有齊人阻撓,但多少仍有銷路,便還用小尺。而魯東偏遠,便又逐漸恢複了大尺。這便是為何魯西慣用小尺,魯東慣用大尺的緣故。”
    聞言季意如總算是知曉事情原委,其中關鍵還是“利”之一字。“如此看來尺度之易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怪不得你們。不過一國之中豈可通行兩種尺度,我意改大尺為小尺,並乘此良機重新丈量土地並改小畝為大畝。”
    “丈量土地?”卞邑司徒成季聞言心神一震,不自覺咽了咽口水。
    “怎麽,有何不可?”季意如將卞邑官吏的神色變化看在眼裏,心中冷笑。看樣子卞邑的水比他想的要深。
    “當然可以。”眾人回道。
    “那便好,公孫啟此事便交與你。若有查出農田超出,據實以報者,罰沒所超田畝三年所得,敢有隱瞞不報者,抄沒家產、黥刑。”
    眾人聞言無不肅然。
    “諸位可有建言?”季意如將問題拋給群臣。
    許久不曾開口的公山顯確實開口問道:“不知宗主何故要增大畝製?”公山顯此問,問出了眾人心聲,畢竟將畝製增大便意味著稅收的減少。
    “哦,從曲阜趕來時,我便留意了沿途農田。卻是發現農田都呈長條形,廣一步長百步(一步六尺四寸)。”季意如頓了頓,又道,“如此小畝,計算起來複雜不說,更為重要的是會大大增加阡陌的占地。再者一畝地僅產一石糧,而一人一年至少十六石才堪堪生存。如此,耕種百畝的五口之家隻是口糧便要耗去八十石,加之農稅十石,便僅餘十石。十石糧食隻值五百錢,光是社閭嚐新、春秋之祀便須三百錢,一年下來一戶人家的積蓄居然隻能供一人換身新衣。我雖知曉農戶艱辛,卻不知竟然如此淒苦,故而起意將畝製擴大。”
    “隻是如此一來,財稅恐怕更為困難。”公輸敘出言道。
    “的確如此,那麽諸位可有解決之法?”季意如問道。
    “回宗主,臣以為可由季氏專營鹽、銅、酒此類利潤豐厚的產業。”陽虎聞言率先回道。
    “不然,執國政者豈可與民爭利。”樊池卻是不滿陽虎之言,出聲反對。
    “非也,由季氏專營不僅補益財稅,更可降低物價。損一商而利千農,此乃大善之舉也。”陽虎搖頭道。
    “苫竹以為如何?”季意如見苫竹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情,便遂其心意,問道。
    “臣以為當大興漆業。漆器價高,若可盛產,取代銅器,其財稅不可計也。”苫竹出列朗聲答道。
    “子橫以為如何?”季意如微微頷首,苫竹此言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又轉頭看向最近屢有建言的欒平。
    “臣以為此前二位所言皆是佳策。隻是窮其根本,魯國之民所以貧苦,乃是民智未啟,不解天地之理。水肥相近的土地,或畝產一石半,或畝產半石,其地力不足乎?實是未解耕種之道。臣建議廣設學宮,邀天下能人,不計出身,無論國別,教授庶民,使其皆有一技之長。此之謂知民而富國者也。”
    “子橫之言甚合我意,卻是不知家宰以為如何。”所謂教育強國、實幹興邦,欒平一番言語正中季意如內心所求。
    “臣以為,而今首要之事乃開倉平準糧價。如此之後,再行支持無有犯法,且素有美名的商賈經營漆器。此後便糾察田畝,懲奸除惡,拔除素有惡名的豪強巨賈。有此三項舉措,民心漸穩,且專營與興學之事便可少些阻礙。等到這些事情一一理順,便可依照子橫前四策逐一施行。如此,既可緩解今冬糧草之危,也可為今後變法鋪路。”說著公山顯有意無意的與季意如對視幾眼,也不知是何緣故。
    “先生所說乃老成謀國之言。”季意如被盯得發毛,不過也是打心眼裏佩服公山顯的謀劃。
    “既然如此,平準糧價便交與計省,其餘之事還要勞煩先生多方協調。”季意如撂下擔子,將事務都分派出去。
    “諾!”眾人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