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上古秘聞 二
字數:3053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暗星盡頭 !
<>.ntp*{:-:-;t:;}.ntp;n;}>
自秦王嬴政焚書坑儒,看到主家葉落根爛的下場,吳家便一直低調行事,未曾靠術之能謀取權勢利益。雖然人丁並不興旺,但也沒有遇到什麽大災大難。
直到乾隆年間,吳家的公子憑借著淵博的學識,考得功名而拜入朝堂,卻因官場之上得罪了權貴,險造殺身之禍,後輾轉流落於紹興街頭,靠占卜算卦、請神驅鬼為生。
吳家祖上所得之術雖不甚完整,但所算之事也能十中七八,在當時正統之術早已絕跡的年代,已是非常驚人之事,時間久了,便在紹興城闖下了“吳半仙”之名,輩輩傳承。
這幾隻餘脈之所以能傳承至今,皆因幾脈之人從未算帝王家之事。
而到了軍閥混戰時期,段祺瑞聞吳家占卜算卦之名,便派人“請”了吳家家主為其測算運勢,並把一家大小全部收押作為人質。
後來卻不知為何,段祺瑞大怒,將吳家之人全部殺死。
所幸的是,吳家為了防止主家被滅門的慘劇重演,在剛剛闖出“吳半仙”名號之時,便每一輩都會在長子出生之後,將其交於一個信得過的仆從,攜帶幾乎吳家的一半家財,送至紹興的偏僻處,便幾乎不再聯係。
直到下一代的第一個男孩出生,才會將在外生活的長子接回主家並傳以術之道,而新生的男孩則又被仆從送至紹興另一個較為隱蔽的所在。
在段祺瑞滅吳家之後,隱居的吳家少爺已弱冠之年,生怕被發現而遭荼毒,便帶著仆從四處尋找更為隱蔽之所,曆盡波折,最後到達了東桑。
吳少爺發現,這裏不但地勢隱蔽,而且這邊的土話中,“吳”和“王”的發音完全一樣,便決定定居此地,並改姓為“王”,至此,才算有了王家。
當年隨著“吳半仙”名聲漸盛,吳家積累的財富也越來越多,所以,每次送新生男丁去偏僻之處時所攜帶的銀錢也是越來越多。
吳少爺用這些銀錢從陳家購買了土地,建了大宅子,並修了曬穀場,與東桑的陳家共用。
王天瞳很小的時候似乎聽外公說過,外曾祖父無意間提起過自己家本來不姓“王”,而姓“吳”,好像是為了避什麽災禍而改姓的。隻是那個時候王天瞳年紀太小,有對這些事情完全沒有在意,所以也記不太清楚了。現在想問外公也沒辦法了,外公在王天瞳上小學的那段時間得了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癡呆,整天除了下地種田,就是坐在院子門口的椅子上,獨自一個人說得興高采烈,好像旁邊有一群人在和他聊天一樣。
看陳阿婆在皮本子上記載的內容又頭頭是道,恐怕所言非虛,隻是王天瞳從來沒想到過,自己竟然和“大禹治水”裏麵大禹扯上了關係,這讓人感覺如同做夢一般。
這個皮本子裏麵不但記載了陳阿婆多年的經曆,也記載了連陳阿婆也想不明白更推算不明白的事情,甚至記載了幾千年前上古時期匪夷所思的秘聞。
最讓陳阿婆趕到遺憾的是,王家並未能將術流傳下來。但,這想必也是當年“吳”家家主有意為之。自秦之後,因術而亡便如同禁錮在禹王血脈上的詛咒。畢竟,對於一個存世幾千年的家族來說,沒有什麽能和血脈的傳承相提並論,即便是禹王的術。
失了術總比斷了香火要好。這就像是金錢與人的關係,金錢再多,人都死了,錢還有什麽用。
到了東桑村之後,王家就平平安安的生活到現在,人丁雖不甚興旺,但也沒有斷了香火的顧慮。
東桑村隸屬於道墟鎮。相傳道墟這個地方古稱“東鄉”,因朱元璋率臣南下到東鄉造訪,但見書聲琅琅,水車軲轆,村人耕讀立業,禮儀傳家,所見之人知書達禮,不禁心中讚歎不已,“真乃有道之墟也!”便欣喜地欽賜東鄉為“有道之墟”。
可是陳阿婆認為,“道墟”這個名字在上古時期的時候便已經存在了,隻是那時,“道墟”的意思並非是“有道之墟”。
在陳阿婆的家族中,流傳著一些關於上古時期的一些故事,便提到了有關“道墟”和“稱山”之名的來曆。
“稱山”因越王稱炭鑄劍於此而得名,為越中名山,就在道墟鎮內。山中有“煉劍爐”、“洗劍池”、“試劍石”至今仍留存於世。稱山之上,山陽處多樹而山陰處多竹,傳有罕見異竹,其筍肉呈淡粉紅色,鮮美異常。
道墟佛學方盛。古有三寺六廟七十二庵,其中最有名氣的是“稱心寺”,又名“稱心資德寺”、“稱心山寺”,位於稱山腳下,建於公元6六百三十七年,曾經規模宏大、輝煌非常,此寺直到清代依然頗具規模,與雲門寺、法華寺相埒,在江南一帶小有名氣,曾是當時遠近百姓進香朝佛、嬉客遊覽的好去處。
隻是“稱心寺”曆盡磨難,在明嘉靖年間被倭寇焚毀,崇禎八年,重建了大殿,清康熙九年又重建了禪堂。
可惜解放後,寺廟被拆了很大一部分,建了食堂、隊室和校舍,寺前的十餘株要數人才能合抱的大樟樹也被鋸掉去造船,一九六七年文化大革命“破四舊”,除留下一部分做牧場外,幾乎被拆無餘,此寺也就不複存在。
現在所存的稱心寺是鄉人集資則地而建,離原址不遠,但是規模無法與從前相比,除了當地一些老年婦女常去燒香念佛以外,很少有遊客。
而在稱山的半山腰,有一座清乾隆年間修建的“蓮泉古庵”。這蓮泉古庵則比“稱心寺”幸運很多,那些劫難似乎都刻意繞開,所以時至今日,蓮泉古庵保存完好,香火也很旺盛。
每年春節的時候,道墟人無論老幼,都會背著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巨大蠟燭,從稱山腳下極其虔誠的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經過稱心寺、稱山泉、華佗殿、越王淬劍泉到達蓮泉古庵,明燭跪拜,祈求來年的五穀豐登、吉祥如意。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閱讀最新內容。當前用戶id:,當前用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