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荀彧畫策

字數:6096   加入書籤

A+A-


    關中,長安。
    “袁本初死了!?”劉璋在收到這則通報上來的消息時,感喟了道了一句,這並不是驚訝,也非意外,而是對於一位豪傑殞落的感慨和深思。
    說來按照正常的曆史發展,袁紹於建安七年憂憤病逝,當下建安七年將盡,袁紹如期的病亡,仿佛是曆史重演了一番,不同的是,袁紹憂憤的緣故,非是官渡,而在於和秦軍連戰皆敗。
    不過不管原因是什麽,外寬內忌的袁紹,終究是忍受不住失敗帶來的憤慨和不平,積鬱在心下,一代英傑隕落於今歲,河北集團失去了他的開創者,同時又將迎接一位新的主人。
    “是何人繼任。”劉璋向身前的荀攸垂詢道。
    荀攸目光閃爍了一下,而後應道:“依據鄴城遞來的消息,是由袁本初幼子袁尚繼位,隻是又有消息傳出,袁尚是聯絡大臣,行下篡位之舉,不然以其幼子的身份,怎生也應該越過袁譚和袁熙繼嗣魏公一爵。”
    “所故袁本初長子袁譚因而不往鄴城奔喪,反倒東奔青州,自號車騎將軍,於平原郡招募士眾,欲與鄴城相抗,同時廣發檄文,聲稱袁尚篡位,非是河北真正的主人。”
    “如今二袁並立於河北,針鋒相對,或將不日掀起一場大戰。”
    劉璋輕笑了一聲:“袁氏兄友弟恭,家風一路相承。”這句話他是在諷刺先是袁紹和袁術相鬥,而後袁譚和袁尚相爭,兄弟間始終是不和睦的狀態。
    “以卿之見,河北到底是何人繼嗣?”劉璋問起了荀攸關於河北繼嗣一事的謎團答案。
    荀攸斟酌了一二,緩緩答道:“以臣下之見,雖是袁本初病沒之時,袁譚因故在外,未能親自臨聽遺命,然河北重臣,田豐、沮授等人都在場,倘若是袁本初指認袁譚為嗣,就算袁尚有意篡逆,田豐、沮授等人必定不能容忍袁尚行下篡逆之舉。”
    “而今田豐、沮授等人,皆奉袁尚為主,足可見袁本初臨終之時,是指認了袁尚為嗣,不然田豐、沮授等忠直之士,安肯俯首於袁尚麾下。”
    “至於袁譚檄文所言袁尚篡逆一事,臣下認為,當是因為袁譚自恃為長子,合該任為嗣君,而今為袁尚所得,心中大為不忿之下,做出了東奔青州,舉州同袁尚抗衡的事情來。”
    “嗯。”劉璋點了點頭,對於荀攸的說法,他認可了下來:“袁本初廢長立幼,行下非常之事,卿家有什麽看法?”
    “雖是非常的時候,應當做非常的事情。”荀攸搖了搖頭道:“但廢長立幼,且是在長子壯健的情況下,可謂是取亂之道,如今袁譚東奔青州,不與鄴城交通往來,舉兵相抗一事,就足可見廢長立幼之禍,其患深矣。”
    “如今河北二袁並立,士民迷惑,不知應當從於何人,且聞袁譚和袁尚互相遣使,欲令對方屈從,可權柄之下,安有兄弟之情,其二人拒不退步,不願和睦,兄弟相爭相鬥,隻在今日也。”
    “不過河北之內憂,為我關中之喜訊,臣下之見,可暫時休止動兵,不做任何舉措,放任二袁廝殺相鬥,等到河北底蘊消磨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然後伺機東出,一舉掃定河北,擒殺二袁。”
    劉璋撫了撫胡須,斟酌片刻後道:“袁尚坐擁冀州和幽州,士眾糜多,人強馬壯,而袁譚所握不過一青州,募集的是四方烏合之眾,恐非是袁尚的敵手。”
    “若是袁尚旬月蕩平了袁譚,河北盡為袁尚所控,此複又是一袁紹也。”
    荀攸頷首點頭,他肯定道:“大王所言是也,今我部大軍不動,且動以上黨、河內等地的郡國之兵,聲言將趁袁尚東征之時,掩襲鄴城,如此,袁尚必不敢傾兵同袁譚廝殺,當留兵鄴城以防備我軍。”
    “若如是,河北這場兄弟的爭鬥,當可曠日持久。”
    “此外,上黨、河內所在郡兵鬧出的聲勢,不可太過喧囂,不然二袁聞之,當以為兄弟相爭,會白白便宜了我軍,二袁或將因懼意而罷兵,不能放開手腳廝殺。”
    “宜乎如此。”劉璋應道,他同意了荀攸的計策,而後這則命令發往了上黨和河內,分別遞到了甘寧和馬超的手上,此二人皆是劉璋麾下數得著的大將,自是會如劉璋的心意行事。
    接下來,劉璋效仿曆史上的曹操,等待起了二袁攻殺到頭破血流、聲嘶力竭的時候,然後他這位漁翁就可下場開始收割的節奏,一波帶走二袁。
    日月如梭,時光飛逝,年份悄然越過建安七年,來到了建安八年正月。
    按照數字對應的含義,八字是一個象征著吉利的數字,而當下發生的事情,證實建安八年確乎是一個吉利的年份。
    從河北傳來的消息,早就互相看不順眼,如今更是因為河北權柄將矛盾暴露到台麵上的袁譚、袁尚兄弟,如今已然開始了交兵,先鋒人馬大戰在了一起,互有勝敗,各有輸贏,戰線拉鋸在冀州和青州的邊界。
    ‘打吧,打吧,來上一場顛覆河北的大戰吧。’作為旁觀者,未曾下場的劉璋,他做起了啦啦隊,望著袁譚和袁尚這一對好兄弟攻殺的更為激烈,更多的將河北元氣耗盡,方便他一舉入主冀州。
    沒有什麽比見到強敵自己捅自己刀子更為讓人快意的了,尤其是關係到天命爭奪的時候。
    劉璋坐於長安,牢牢的盯著河北的戰況,同時秣馬厲兵,就待良機出現,而後快準狠的終結河北袁氏的命運。
    ……
    許都。
    “何等庸兒,如今竟是紛爭不休。”
    同樣的,大漢丞相曹操也收到了來自河北的消息,不過不同於劉璋的快意,他的語氣中飽含對袁譚和袁尚相互爭鬥的不明所以,以及略帶些許的茫然失措。
    曹操不明白,為什麽袁譚和袁尚在關中有劉璋、幽州有劉備,河北正是處於憂患極深的情況,二袁還敢兄弟間生出嫌隙,以至於做出交兵的舉措來。
    這是要將河北拱手讓給劉璋和劉備嗎?袁本初何以生出這等的庸兒。
    曹操為袁紹打抱不平了起來,同時他對袁紹廢長立幼,導致袁譚和袁尚兄弟相爭的現狀表示無奈,好好的立長子不行嗎,非要將袁尚這個受寵的幼子推到台上,惹來長子的不滿,引發河北的動亂。
    河北,河北!!!
    當下曹操心中生憂,河北在與他結盟後,既是和他共同對抗關中的盟友,又是他北麵的屏藩,他可以不用顧忌北麵,專意西麵的關中即可。
    可如今,河北即將掀起大戰,內憂外患下,說不得就會被劉璋和劉備合力瓜分,到時候他一來失去了河北這個北麵屏藩,二來少了對抗劉璋的助力。
    他所居中原為四戰之地,秦軍若是得了河北,從北麵、西麵,以及結為盟友的荊州所在的南麵一起發兵攻伐中原,他將左右支絀,不免有所疏忽,最終落得一敗塗地。
    一念至此,曹操行書兩封,發往河北,一封往鄴城而去,一封往平原郡而去。
    這兩封書信,內容大抵相似,都是在勸說兄弟和睦,勿要為外人所趁的言語,隻收信人的姓名不同,遞到鄴城的是給袁尚的,遞到平原的是給袁譚的。
    河北與中原不過一河之隔,快馬加鞭下,不數日,曹操收到了來自鄴城的回信,袁尚在信中言道,讓曹操不用擔心河北的事情,他即是繼任先君的權柄,自當掃清一切謀逆之人,且袁尚信心滿滿,道是旬月之內討定青州。
    至於曹操對袁尚去信中的兄弟和睦的詞語,袁尚表示等他擒獲袁譚,自會好生教導兄長,令袁譚悔恨於今日篡逆之事,最終兄弟重歸和睦。
    “豎子。”曹操給出了對袁尚的評價,袁尚依仗作用冀州和幽州,甚是不將袁譚放在眼裏,似乎袁譚這位長兄可一鼓而下,旬月討平,卻是沒有窺見袁譚作為長子,於河北好歹有一二勢力和忠仆,不是那般能輕易掃定的。
    如此再過了一日,曹操收到了來自袁譚的回信。
    比起袁尚自信滿滿的回信,袁譚的回信稍顯謙恭,他在心中稱呼曹操為阿叔,並對當下的局勢做出解釋,道是並非他想兄弟相爭,而是袁尚篡逆,他今日舉兵討逆。
    接著袁譚在書信中言道,他所據唯有青州,量小力微,難以長久同袁尚抗衡,也難以逐除盤踞在鄴城的亂臣賊子,希望曹操能發兵遣將相助於他,若是能助他克定鄴城,掃清諸逆,來日當以青州相贈。
    “匹夫。”曹操給出了對袁譚的評介,比之袁尚,他對袁譚的評語低上了一層,借外人之兵攻伐兄弟,這是人能做出的事情嗎?真可謂禽獸不如,斯文掃地,匹夫二字的評語都是誇讚了袁譚。
    曹操思慮難定,他招來了荀彧和郭嘉,向二人征詢起了當下的應對之策。
    荀彧在觀閱完袁譚和袁尚的回信後,他歎了一口氣道:“袁本初雖是多謀寡斷,內寬外忌,然不失為一英傑也,如其二子,卻是豚犬一般的人物了。”
    從前在袁紹麾下任事的荀彧,為袁紹感喟了一聲。
    而後荀彧半眯著眼睛思慮起了現下的亂局,如今他們的盟友,河北生起了內亂,恐將做不到為他們北麵屏藩的作用,且劉璋當下一定是在伺機而動,就等河北亂子鬧騰到不可收拾的時候。
    若是河北大亂,劉璋趁勢東進,收略冀州,橫掃大河以北,接下來,他們這一方單想以中原之地對抗劉璋,將是萬難的局麵,一個不好就將重蹈袁氏覆滅的舊軌。
    “丞相,臣下以為,當下首要,是最快的速度消弭河北的動亂。”荀彧拱手,道出了他的想法:“我今所以能同關中相抗者,以河北袁氏在故,令我北麵無憂,若袁氏亡,河北為秦王所得,我方將大事去矣。”
    “荀卿所言是也,孤也是憂心於此。”曹操重重的點了點頭,接著他追問了一句:“以卿之見,當如何為河北消弭動亂,使河北續而為我北麵屏藩。”
    “相助袁尚。”荀彧簡短的道了一句。
    “今下雖是袁譚和袁尚各執一詞,指認對方為篡逆之輩,然袁本初臨終遺命,田豐、沮授、張郃、文醜等鄴城文武均在當場,倘若袁本初以袁譚為嗣,田豐、沮授等忠直之士,安肯效命篡逆之輩。”
    “是故臣下認為,袁本初臨終遺命,定然是指認袁尚為嗣,雖是廢長立幼,其行有違綱常,然河北為袁本初一力開拓,傳位於誰,蓋袁本初一人之念定之。”
    “袁尚擁遺命,又有鄴中文武襄佐,此大義所在,非是袁譚信口雌黃之言所能相抗。”
    “其次,袁尚坐擁冀州和幽州,冀州有糧,幽州有馬,士眾強盛,而袁譚所據,蓋一殘破青州爾,昔日黃巾之亂,青州人物凋零,非所以能同袁尚相抗。”
    一言至此,荀彧頓了頓,緩上一口氣,而後接著言道:“丞相,今當擁大義之所在,相助袁尚,討定袁譚,還河北一個晴朗,使河北繼續為我北麵屏藩,令我可專意西麵。”
    “卿言大合我心。”曹操麵露微笑,撫掌讚道。
    旋即曹操手書一封,著人發往鄴城,向袁尚表示他將出兵助陣,為袁尚討定袁譚這位亂臣賊子,使河北地界清靜,無有煩憂。
    “如卿言出兵,是將發兵平原,與袁尚合擊平原乎?”曹操垂詢起了出兵的方向。
    荀彧搖了搖頭:“我大軍若是過河,袁尚必生疑心,或謂我軍相助於袁譚,不敢傾力攻伐平原,所故我軍不過河,但攻東萊、齊國,取青州大河以南的郡縣,一來斷絕袁譚的後路,二來消弭袁尚的疑心,三來青州大河以南,歸我所有也。”
    “這是一舉三得之事。”
    “孤得令君,是天使我功成也。”曹操雙掌合擊,發出一道清脆的讚賞聲,他眼眸中是止不住的欣賞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