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找到了黨
字數:4415 加入書籤
虎將吳焜!
唐伯壯跪坐在稻草上,立著上半身“同誌們,我來給大家介紹。”
他先指著一個戴著眼鏡、身材奇瘦,教書先生一樣的中年人“這是中共中央派來的四川軍委書記餘乃文同誌。”獨立旅諸黨員,已同組織失去聯係數月,在白色恐怖中焦急徘徊,此時一聽黨中央派人來了,頓時人人狂喜,金冶平淚水奪眶而出,就連穩重的李德彬也準備鼓掌歡呼。
旁邊,板凳上坐著的另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急忙站了起來,雙掌向下連按,輕聲道“同誌們,同誌們,同誌們,輕點輕點……”
煙盒子何流臉如關公,眼眶含淚,莽聲嗡嗡“怕個吊!有了黨的領導,老子們也要開殺,這些反動派,我們多少好同誌,死得好慘………”說罷,淚泉湧出,低聲嗚咽,大手把一把稻草攥著,象要攥出油來。
李方奎英俊的臉也激動得緋紅,眼神亮得賽過桐油燈。
徐允士雙手握住槍把,仰著頭,雙目望著屋頂,眼淚迸流。
胡洪疆和蔡奎雙手在地上摳挖,嘴裏嗚咽。
唐伯壯等到大家心情略平靜後,指著那位長衫中年人,說“這是我們中國共產黨重慶執行委員會委員李嘉仲同誌。他是四川省委指定來負責整頓萬縣黨工作的領導。”
眾人紛紛行注目禮。
那個沉穩的中山裝,眼望屋頂,也是眼中含淚,踱過來,拍了拍何流的寬肩“好同誌,會有你報仇機會的。今晚上的會,大家不要鼓掌、不要歡呼,互不握手,好不好。”
等眾人心情再平複後,唐伯壯一指沉穩中山裝中年人對徐允士等人道“這位你們認識嗎?”幾人搖頭,他又說“如果你們不認識,我說出他的名字,你們就認識了,他就是——王維舟同誌。”
“啊,王大隊長?”
“啊,王司令?”
“啊,王團長?”
王維舟同誌的名字,一經報出,頓時收獲粉絲一片。
王維舟,出生在與達縣毗鄰的宣漢縣清溪場王家壩一個貧寒農民家,8歲讀私塾,14歲因家貧,棄學種地,19歲到縣城一商鋪當了三年學徒,見不慣人間不平,寫了“隻恨手無三尺劍,斬盡天下有錢人”的詩詞,在窮人中廣為流傳。
富人們忌恨,在縣城裏站不住腳,跑到成都打工求生時,考上了兵工廠半工半讀的工兵學校,學習了兩年,四川爆發保路運動,王維舟積極參加,但那裏鬥得過清政府,吃了虧,受了追捕,連夜逃回老家,開展武裝鬥爭,鍛造他的“三尺劍”。
他的活動能力非常強,和一些家鄉同學好友一起,僅十來天,就有宣漢縣、開江縣等五十多個鄉場鎮響應,10月初,他把刀矛棍棒、鳥銃土炮武裝起來的“同誌軍”,分成四路,圍攻宣漢縣城,活捉了宣漢縣的縣長和稅務局長,打開監獄成立了宣漢軍政府,接著,他又帶隊向達縣進軍,經過十來天的圍攻,攻占了這個川東北的中心城市,成立了達縣軍政府。
這是1911年的事,這時孫中山在進行推翻清政府的最後鬥爭,號召全國人民參加,王維舟立即響應,率骨幹部隊回宣漢,挑選精兵兩千,成立北伐大隊,自任大隊長。他強化軍事訓練,製定了“直搗幽燕,驅逐韃虜”的作戰計劃,但南北和議,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北伐告停,辛亥革命宣布成功。他把北伐大隊縮編成一個五百人的營,其他人員資遣回鄉,隨後他任宣漢縣的警備隊長,警備隊由他的骨幹營改編。他時常帶兵剿匪,在群眾中反響很好。1913年他又到成都警備軍官學校去讀了幾個月的書,畢業後被任命為達縣警備司令兼警備隊長。
1915年袁世凱玩複辟,恢複帝製,他和達縣的國民黨進步人士商量後,宣布成立討袁軍,親任司令,舊部們蜂擁而來,他先率部拿下效忠袁世凱的達縣縣長,接著攻下周邊的營山、宣漢、開江、開縣等地,名聲大噪。
過了兩年,“護法”運動興起,他的部隊改編成“靖國軍”,跟北洋軍進行了殘酷的戰鬥,北洋軍沒有人民支持,一敗再敗,他的靖國軍窮追不舍,又接連攻克雲陽、奉節、巫山和湖北的秭歸、巴東、利川、建始等縣城,部隊被改編為靖國軍七師第三團,他任團長,兼任夔門旁奉節城的邊防司令,不久又被調到川東北的萬源縣,抵禦陝西軍入川。
但是護法運動的成果很快又被帝國主義和官僚軍閥竊取了,老百姓更加貧困,王維舟越來越苦悶,終於在1920年春,棄職到上海,尋求真理。
在上海經朝鮮共產黨員金笠介紹,加入了朝鮮共產黨上海支部,和一些進步的青年人,邊做工,邊學習,邊從事革命活動。
王維舟對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掠奪有很深刻的認識,也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秋天,洋人們在虹口公園舉辦“遠東運動會”,他和八個進步青年一起,各揣一支手槍混進去發傳單,巡捕來抓人時,進步青年開槍射擊未中,八人被抓,王維舟借著亂了的人流,混了出來,四處奔走找關係,最後找到了曾是孫中山先生的英籍法律顧問林白克,救出了這八人。
年底,他受金笠的派遣到蘇聯學習,先到伊爾庫次克,教導蘇軍中的華人紅軍戰士學文化。接著到了莫斯科,參加了十月革命四周年慶祝大會,受到了列寧的接見。
1922年,他回到北京,和吳玉章一起從事革命活動,年底時,接到母親病危的電報,經金笠批準,回家探親。
1923年,他安葬母親後,在家鄉創辦了一所女子小學,又兼任了另一所小學的校長,建立了一個共產主義小組,著手培養革命幹部,到1926年時,大革命運動興起,他到武漢參加革命,進了毛詩人組織的農民運動講習所,認識了毛詩人。組織關係由朝鮮轉入中國共產黨。
這次他也是受黨中央派遣,回川東家鄉,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發動群眾,組織革命的武裝。
參會的川東籍人員,為能見到傳奇英雄王維舟而興奮。
唐伯壯環顧室內“為節約時間,我們其他同誌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吧?我先來。”他清咳一聲
“我叫唐伯壯,四川法政學校畢業生、黃埔六期生、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生,達縣黃都鄉人,38歲。”
“我叫張鵬翥,黃埔第四期畢業,達縣張家場人,25歲。”
“我叫吳會治,河南焦作礦業大學畢業後,黃埔四期畢業,北伐軍新編21師的排長,萬源縣井溪壩坑塘人,24歲。”
“嗯,我叫徐允士,當過萬源縣團防大隊的分隊長,朱德代表創辦的二十軍政治軍官學校畢業,現任二十軍獨立旅手槍營營長兼副官長,萬源縣井溪壩五爪埡人,26歲。”近日“皮條客”終於把徐允士的軍需長官職弄到了手,孟青雲為安撫徐,給他換了副官長的銜。
“我叫李德彬,朱德二十軍政治軍官學校畢業生,現任獨立旅軍令處兼政訓處處長,達縣黃都人,31歲。”
“我叫胡洪疆,城口縣中學畢業後,考入劉存厚辦的軍官學校,經陳毅和徐允士同誌介紹加入朱德二十軍政治軍官學校,現任獨立旅軍需,萬源縣舊院壩人,22歲。”
“我叫蔡奎,現任獨立旅一團三營九連二排排長,朱德二十軍政治軍官學校畢業生。大竹縣人,現家搬到梁平縣虎城貓兒寨,20歲。”
“我叫金冶平,現任獨立旅二團二營勤務,朱德二十軍政治軍官學校畢業生,達縣黃庭鄉人,37歲。”
“我叫朱福建,從小當兵,朱德二十軍政治軍官學校畢業生,現任獨立旅特務連長,奉節縣草堂人,29歲。”
“我叫何流,也是從小當兵,朱德二十軍政治軍官學校畢業生,現任獨立旅二團二營營長,雲陽縣城人,28歲。”
“我叫李方奎,獨立旅二團三營八連連長,巫溪寧廠雙河人,27歲。”
“我叫秦正樹,《萬縣日報》社長。
朱德在萬縣創辦的《壁報》,現改名為《萬縣日報》了。
”我叫任誌雲,萬縣支部委員,《萬縣日報》編輯。“
“我叫周伯仕,萬縣支部委員,《萬縣日報》編輯。”
“我叫張洪,萬源縣井溪壩五爪人,與徐允士同村,35歲,萬源縣小學畢業,四處謀生,近年經徐允士介紹,在南津街開食店,今年夏天入的黨。”
“我叫雷震寰,獨立旅手槍連一連長,萬縣甘寧鄉人,26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