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朝中有變(一)

字數:3925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之特種兵王 !
    邊疆的日子不是那麽好過的,吃風喝沙,擁有天下第一關稱謂的山海關,其實也不是一座大城市。在這裏需要時時提防著來自上麵爭鬥的結果。也需要練出一身的本領,免得敵人到來的時候,自己經不住後金的馬刀。
    在前麵我們說過了,崇禎十二年,是一個流年。流年的意思,基本就是不順,不利等等概念。這一年,距離山海關不遠的一個城市裏出了點事,然而不幸的是,這個城市是北京。
    崇禎皇帝是個苦命人,苦就苦在他不是皇二代,皇三代,按曆史的記載,他的名字是末帝明思宗。末帝,本身就是個很悲苦的活,辛辛苦苦的幹,幹半天一點也沒結果就是這樣。
    朱由檢的心理防線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了。他已經登基整整十二年了,這十二年裏,他吃的很差,穿的很簡樸,甚至於連睡覺都睜著一隻眼。當年在信王府,自己隻是一個沒人搭理的王爺,為了躲避魏忠賢的迫害,為了不讓閹黨把自己當成敵對的目標,他深居簡出,不修邊幅,見到魏公公就稱兄道弟,那簡直是相當激動,隻求能夠在這個世界裏活下來。但是那時候,他都沒有這樣的心裏壓力。
    因為那個時候,朱由檢隻是信王,信王這個名稱,對於當時的大明帝國來說,代表的意義就是毫無意義。從他的木匠哥哥朱由校,到大臣們,甚至雜役和太監們,沒有任何一個人對這個信王表現出哪怕絲毫的興趣,很明顯魏公公才是那個時代的當家人。
    那幾年的信王,可以說是灶王爺綁在腿肚子上,兩腿一蹬就全家上路了。可是現在不一樣了,當年的信王變成了崇禎皇上,因為自己的哥哥太能折騰了,也太過於酷愛木匠活,以至於沒有功夫考慮生孩子的問題,當然也據說,天啟皇上還是沒有什麽問題的,但是他的孩子不是在未出生的時候被殺死於腹中,就是剛剛出生不久就夭折。不管是出於怎麽樣的原因,終究是沒有留下子嗣。
    朱由檢就此上位,並開始了他的皇帝之旅。在幾乎所有人看來,當皇帝也許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了,然而朱由檢不能這麽想,也不敢這麽想。他連每天睡覺都需要睜著一隻眼睛,生怕漏掉了什麽邊報和消息,以及生怕一覺醒來自己就成了亡國之君了。
    做皇帝被趕下台的,古往今來都不少,朱由檢覺得那也算不了什麽太大的事情。不過做亡國之君,這個罵名可是千秋萬代的,就算是自己一死了之,到了九泉之下,見到當年建立大明基業的老祖宗朱元璋,自己能怎麽辦呢。大明這二百多年的曆史,最終會終結在自己的手裏嗎,朱由檢簡直不能想象,他也不敢想象。
    大明王朝就像是風雨飄搖中的一葉小舟,方向感極差,甚至是無法操控著自己的命運,風往哪裏吹,舟就往哪裏動。坦率的說,如果僅僅是東北方向的皇太極在那裏折騰,還是可以鼓動全國兵力奮起一戰的。但是事實就是這麽殘酷,崇禎皇帝過慣了屋漏偏遭連陰雨的日子。慢慢的甚至習慣了。
    西北的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正在蠢蠢欲動,但是似乎近期沒有什麽大動作,這在客觀上給了朝廷喘息的機會。
    楊嗣昌這個人,我們之前沒有介紹過,讓他在第五章才出場,確實是有點委屈了他。那麽現在就對楊先生來做個大致的介紹,進士出身,考試成績相當一般,所以沒有能做上庶吉士,而是外放做了一名縣令,不知道是因為又楊鶴這個高幹父親的原因,還是楊嗣昌本人的人緣好,工作能力強,在不到四十歲的時候,就被提撥為右參政。
    山海關右參政這個職務,大致就相當於山海關市長,這是個相當不錯的任命。但是真正讓崇禎皇帝記住這個名字的原因,還是因為他老爹楊鶴,惹了禍。
    楊鶴同誌的生平沒必要介紹太多了,那是因為他隻有在本文中露一次麵的機會,簡單來說就是他這個人太欠,別人不願意去陝西,他偏偏要去,結果崇禎一激動,給了他一個三邊總督的職務,還在自己的私房錢裏擠出來十萬兩給他帶著上路。
    要說這十萬兩也沒有糟踐,楊鶴上任後就用這筆錢執行自己的政策。他的政策隻有兩個字,招撫。隻要是來投降的首領,那是大把的給錢毫不吝嗇。結果投降在一段時間內成為了一股潮流。其中包括張獻忠等人。
    然後說說結果吧,忽悠了大概一年,終於忽悠不下去了,原因相當的簡單,那就是錢花完了,十萬兩,一點沒剩下的全都花完了。然後就可想而知了,沒有錢花的各位首領不準備繼續投降,全部揭竿而起。繼續反叛。
    應該說楊鶴感到自己很無辜,也很無奈,手裏要有能打仗的兵,我直接剿滅他們不就好了,還用的著費勁搞招撫,現在錢花完了,人家又鬧事了,你說能怎麽辦。
    更無辜的是崇禎,這位皇帝是出名的節儉,就這樣的情況下,勒緊褲腰帶給你擠出了十萬兩銀子,啥事沒辦成你就這麽忽悠我?楊鶴傻了,崇禎怒了,最終楊鶴被發配了事。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崇禎認識了後來他最信任的臣子楊嗣昌。楊嗣昌看到老爹被發配三千裏,自己卻無能為力,哭了一番以後,決定上一個奏折,請求皇上,讓自己代替父親受罰。
    崇禎沒有理會楊嗣昌的請求,楊鶴還是被流放了,但是崇禎卻記住了楊嗣昌這個名字,因為在皇上的眼裏,是孝子的人,必然也是忠臣。
    之後楊嗣昌被調入京城,他提出了自己對待農民軍的對策:四正六隅,十麵張網。這的確是個優秀的計劃,在廣闊的地域上也取得了應該有的戰果。
    但這不能說明楊嗣昌就是個沒缺點的人,這個人愛權,喜歡排擠被人,在被崇禎充分的信任之後,這個缺點尤其是暴露的明顯了。
    崇禎十二年,盧象升素服入京,這是因為他父親去世,三年守製還沒有滿,這個時候來京城,他還穿著孝衣,腰裏係著麻繩。就在這個情形下,出任五省總督。然而在前麵我們提到過了,這個五省總督,能掌握的全部兵馬,竟然隻有區區五千人。
    盧象升想要戰鬥,他來到京城的主要原因就是要戰鬥,他要驅逐那些後金遊牧騎兵,把他們趕回東北老家去,北京城,不是他們該來的地方。在進入北京之前,盧象升就明確了自己的目標,一死報國。
    所以在京城稍作安頓之後,盧象升布置了截營,在那次對清軍著名的夜襲裏,盧象升率領著天雄軍將士出發了,在出發之前,他下達了一道軍令,這道軍令至今名垂青史:馬必喘汗,人必帶傷,刀必見血,違者斬。
    然而就當盧象升殺的興起的時候,他忽然發現,原定應該接應他的後軍不見了。後軍被高起潛調走了。高起潛,時任監軍太監。人品,用古今通用的話說,就是陰險。
    然而這個高起潛,正是因為有一個死黨支持,才敢這麽幹的。這個死黨的名字,就是時任東閣大學士的楊嗣昌。在那個夜裏,因為楊嗣昌和高起潛調走了負責接應的後續部隊,直接導致了盧象升夜襲軍事行動的失敗。
    朝廷裏總是有一群現在沒事幹,上不了戰場但是唾液特別多的言官的,盧象升夜襲失敗以後,被攻擊的體無完膚。崇禎皇帝似乎也上道了,免除了他的五省總督職務。直到皇太極的部隊打到了密雲城外。他找不出了來其他可以領兵的將領,這樣,盧象升在被免職七天以後,再次上任。
    本著陰人就要陰到底的原則,高起潛把所有的精銳部隊都調防了,留給了盧象升的,隻有五千人。這五千人,軍備不足,糧草不足,餉銀也根本就發不下去。很顯然,楊嗣昌和高起潛並不需要盧象升這樣衝鋒陷陣的將領,因為這樣的將領會直接影響他們既定的計劃。
    盧象升沒有了退路,他一直在猶豫和糾結中度過,直到有一天,他聽到了孫承宗的死訊,所以他不再猶豫,他率領所部五千人向前進軍,在拂曉的時候和清軍遭遇。對方大致有三萬人,都是重裝騎兵。
    戰鬥打到午後,敗局已定。武器消耗殆盡,人員傷亡殆盡,盧象升陣亡。雖然,他一個人殺死數十名清兵,雖然,他的五千疲敝之卒給予了三萬重裝騎兵以重創。
    然而他還是陣亡了,天雄軍,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