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太監監軍

字數:4023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之特種兵王 !
    把多鐸派來的使者打發走了以後,饒安和袁應文在緊張的商量著接下來的對應之策。山海關是一座軍事重鎮,這裏的高級軍官就有十幾人。但是袁應文還是願意和饒安商量。因為這幾天這個年輕人的努力和成果,他都看在了心裏。
    饒安告訴自己的上司,他要去多鐸的地盤詐降,來一出荊軻刺秦,這樣做的風險很大,而且無論這次行動成功與否,行刺者根本就沒有生還的希望,肯定會像荊軻那樣被當初擊殺,剁成肉泥。
    對於這次行動,如果真的能夠取得效果,把多鐸這位大清的親王給幹掉的話,這場戰爭比之前幹掉那兩千多人又更震撼的效果,在大清的曆史上似乎還沒有這樣的先例,對明軍的士氣也是極大的振奮。
    然而當這個計劃需要由饒安去完成的時候,袁大人舍不得了,因為他知道後果是什麽,他欣賞這個年輕人,他知道這個年輕人的軍旅生涯才剛剛開始,大明九邊,需要這樣的人來防護,更重要的是,這個人剛剛為戰局付出了這麽多,現在竟然要讓他去送命。自己做不到。
    正在這時候,有軍校進來稟報說,:“稟告大人,朝廷派了六宮副都太監張慕言張公公前來山海關宣旨!”。
    屋漏偏遭連陰雨,這就是饒安的第一個感覺,在袁應文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饒安就做出了這個判斷。自古以來,在戰局膠著的時候,最怕的是朝廷忽然派個人來指手畫腳,無論這個人的身份叫法是特派員還是監軍之類的,都沒有什麽實質意義,問題是,壞事就往往壞在這群門外漢的身上。
    還真讓他猜著了,這個張公公,就是來就任監軍太監的。太監監軍,也可以說是明代曆史上獨創的事情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事情,幾乎是不太可能的,朝廷這段時間精神緊張,把這茬給我忘了,現在想起來了,就把張公公給派了過來。
    這時候,戰爭正打的膠著難分,這個張公公來的不是時候,其實他本來也並不想過來,畢竟六宮副都太監這個位子,還是很爽的,每天吃香的喝辣的,管著一群宮娥太監,說啥算啥,何苦來哉到這裏蹚渾水。
    臨出發之前,為了安慰他的情緒,崇禎皇帝破天荒的授予了他四品銜,任山海關監軍,同時還給予了密折奏事的特權,可以隨時向皇帝稟報事情。
    就這樣,他帶著這無上的榮耀無奈的出發了,走到半路的時候,聽說山海關正在打仗,走走停停的,走了五天才到。對了,有必要解說一下的就是,山海關這條路,如果是做機動車輛到北京的話,大概是兩個半小時的路程。
    當年沒有機動車輛,然而馬車的速度再慢,也沒必要走了五天。當五天後,張公公不得不來到山海關的時候,他很是鬱悶。因為他看到的是滿目荒涼。
    其實並不是,不過任何一座城市應該都不可以和北京比較繁華的程度,尤其是紫禁城這樣的內宮禁地。還有就是山海關是軍事重地,這裏當兵的比老百姓都多。這也是原因之一。反正張公公在這裏有被發配的感覺。這股邪火他不感抱怨,不過他有必要報複在這裏的領兵官身上。在他看來,是沒有人願意得罪皇帝的近侍的。
    最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山海關守軍將會迎來他們最大的危機,並不是城外那些強大的敵人,而是這個不期而至的太監,這讓他們感覺到,他們這樣的賣命是否值得,皇帝大人為什麽不相信他們。
    袁應文也不喜歡和太監打交道,他是一個進士出身的文官,從知縣到禦史,再到經略,這一路升遷都是因為他的能力,以及他的清廉自守和潔身自好,他對太監幹政的事情,向來都是深惡痛絕的。
    然而這位監軍大人是奉旨而來,不能怠慢,他還是親自迎出來轅門,遠遠的觀察,這位張公公一路之上風塵仆仆的緣故,看起來有點灰頭土臉。胖胖的身軀,套著那圓領雪雁補服總是顯得很別扭。圓圓的臉蛋,眯成一條縫的眼睛,給人一種不協調的違和感。袁應文忍著很就才沒有笑出來聲音。
    轅門外三聲炮響,袁應文在香案前跪下,口稱“臣都察院都禦史,遼東經略袁應文,恭請聖安”,說著就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張公公站在上首,代天子受禮。然後說:“聖躬安泰。”然後打開聖旨開始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山海關乃國之重鎮,朕依仗甚多,愛卿本太閣大臣,出任封疆,非朕心中所願。特命六宮副都太監張慕言前往,領四品卿銜,襄讚愛卿,待海晏河清,愛卿還朝,朕必親解戰袍,厚家榮寵。”
    洋洋灑灑的幾十個字,但是意思還算是比較明確的,就是說袁大人,你在這辛苦了,你本來是個文官出身,卻改行做了武官,鎮守邊疆,這樣的勞累,作為皇帝的我心裏實在是不好受,所以我把我身邊的六宮副都太監派了過去,凡事能給你出出主意,參謀一下。等戰事平定了,你得勝歸來的時候,我會親自給你脫下征袍。
    說的是真好聽,潛台詞的意思還是不信任。派個特派員來著盯著比較放心,說白了,文官武將和朝廷是雇傭關係,而太監卻是皇帝的秘書,對於秘書和大臣更信任誰的問題,崇禎也犯了他哥哥天啟犯過的錯誤。
    崇禎忘記了,就是由於魏忠賢這個死太監,把持朝政近十年之久,直接導致了大明王朝到了崩潰的邊緣,而他本人當年作為信王,也是個朝不保夕的角色,他是靠著裝孫子活下來的。因為天啟的孩子基本上都在肚子裏的時候就被魏忠賢幹掉了,這個皇帝的位置才輪到了原來怎麽打也打不著的信王,雖然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陛下在晚些時候可能會覺醒,但是此時此刻他的決定是愚蠢的,這個決定直接把已經孤立無援的山海關守軍推到了絕地。
    這場博弈其實不是皇帝和大臣,而是皇帝和另一個皇帝,相比之下,此刻的崇禎皇帝是沒有皇太極聰明別的,因為皇太極給多鐸的是專斷之權,即使是在鑲白旗兵力之外,並沒有給多鐸增設一兵一卒。
    皇太極的魄力就在於,由著多鐸在外麵折騰,不過折騰出個什麽花樣和後果來,都能接受,都有準備,崇禎就不行,他必須派人盯著。
    宣旨已畢,張慕言收拾了一副新麵孔,笑嘻嘻的說道:“咱家來的魯莽,袁大人,這邊跟您告罪了,剛才是有聖旨在身,並非咱家故意托大,還請袁大人不要怪罪才是。”一邊說話,一邊甩了甩手裏的拂塵。
    袁應文笑笑說,:“張公公說的是哪裏話來,您是天子近臣,日後我老袁還多有仰仗您之處,皇上派您來這裏讚襄軍務,那是我山海關將士的榮幸。昔日劉瑾亂政,張永公公到楊一清軍中讚襄,兩人合力除掉奸佞,共建功業,此為千古佳話。袁某不才,也是願意效仿先賢,與公公您共立勳業。”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這句話在前麵的內容裏用過,但是在這裏還是要繼續使用,這碗米湯也確實把張慕言的惡意給衝淡了不少,作為一個太監,他並沒有金戈鐵馬的夢想,他最大的想法就是做太監裏的成功人物就夠了。
    所以他帶著一臉找茬的樣子來到山海關的時候,袁應文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所謂是伸手不打笑臉人,一個找茬的和一個不接招的,永遠都打不起來。而且,這位袁經略對自己一個四品的太監總管都這麽客氣,自己剛來還是要消停兩天的。
    正在他這些胡思亂想的時候,袁大人吩咐,:“孫參將,你去安排一下,為張公公接風洗塵,在西官廨設宴。”孫雲衣答應了一聲去了。他本來是負責城防的,最近打的太累了,所以撤下來休整,早知道攤上這樣一個差事,寧願還在城上待著。
    其他的官員們也沒有心思陪著這個太監吃飯,然而他們清楚,這個人的到來,對這座城池沒有什麽好處,沒有什麽別的想法,隻能把他好吃好喝的當成個菩薩供起來。隻要他不指手畫腳,一切就都好辦。
    這頓飯並沒有安排什麽好的酒菜,並非是故意刁難,而是實在沒辦法。因為山海關現在的情況,根本沒有辦法置辦像樣的酒菜。現在的情況,我們在前文都交代過了,很慘淡,隻剩下了七天的存糧。
    當然,為了讓張公公不感到過於寒酸,孫參將還是想辦法弄來了一隻雞和一條魚,並殺掉了一匹病了的戰馬,這讓他心裏很不是滋味,但是他沒有其他的選擇。
    在來的路上,張公公對山海關的困難程度就做了思想準備,看到菜的時候,才知道準備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