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清軍班師

字數:3933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之特種兵王 !
    兩個陣營,兩個敵人,都遇到了麻煩,從這一點上來說,鼇拜和饒安甚至可以結成一個象征意義上的攻守同盟了。隻不過,他們倆都沒有這樣的心思。不過饒安還是好一些,因為他睡了一個昏天暗地,體力得到了補充,而鼇拜,幾乎是一整夜沒有合眼,眼睛通紅通紅的,像是害了眼病。
    不過顯然鼇拜的境遇要比饒安好很多,多鐸現在已經是昏迷不醒了,何洛會和尼康等副將都做不了戰事的主,更重要的是,他們都不願意趟這些渾水,所有人都知道,鼇拜是鑲黃旗人,是皇太極的親信侍衛。沒有人無緣無故的找他的麻煩,退一步說,也沒有人把放走刺客的罪名強行的壓倒他的身上。
    深夜,何洛會和尼康在焦急的討論著,何洛會告訴尼康,“王爺手擎黃鎖,領天子尚方寶劍,帶著三萬精銳之師,來進攻這做不足萬人守軍,沒有外援的孤城,卻沒有攻克,不僅損兵折將,還在山海關被刺客刺成重傷。現在回去,王爺的身體能支撐的住嗎?皇上能夠不保證龍顏大怒嗎?鑲白旗的將士們能不背負這戰敗撤退的恥辱嗎?”
    這些問題都很尖銳,也很現實,但是尼康雖然承認這些,卻不同意何洛會的看法。尼康和他的爺爺尼堪是不同的。尼堪是個好戰分子,但尼康卻是個和平主義者,所謂將門出虎子,有時候卻不是一句靠譜的話,因為至少在尼康這裏就不靠譜。
    本來靠著自己祖父輝煌的軍功,尼康可以輕鬆的謀一個文官的職位來做的。可是偏偏就幹上了武將這一行。他這個人,拉不開弓射不了箭,舞刀弄槍的更不擅長,勉強的能騎的了馬,就擔任了二品職銜的副將。所以他確實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因為每一次上戰場,他都擔心自己有可能會不能活著回來。所以這次主帥遇刺,他雖然心裏有些為多鐸擔心,畢竟他和多鐸的關係還是可以的。不過多多少少的,新來還有一些慶幸,這慶幸就是,他們終於可以離開這個鬼地方了,誰知道行刺完主帥以後,敵方不會對副將們展開斬首行動,或者是在一次接敵中被一支飛來的冷箭射穿頭顱。
    基於這樣的想法,他告訴何洛會,:“這裏的醫療條件,對王爺的傷勢是耽誤,如果王爺有個三長兩短的,我們誰能擔負的起這個責任!如果拿一座山海關城池換一個豫親王,你換,皇上估計也不換。我在這說句大不敬的話,哪怕皇上願意換,睿親王殿下那裏,應該怎麽交代!”。
    這些話深深的刺激了何洛會,他最怕的就是別人提到睿親王,因為他現在為多鐸效力,是因為多爾袞策反了他,他本人也鑲黃旗的人,最早的時候是豪格的屬下,如果多鐸真的有個好歹,多爾袞那個性子,沒準真的是因為是何洛會心念舊主,故意耽誤。這個罪名是怎麽也擔待不起的。尼康不是一個合適的將軍,但的確是一個合格的舌辯之士,而且一下子就抓住了要點。
    尼康看著何洛會的氣焰低了下去,他繼續說,:“何將軍,還有,我們這些將軍們,有哪一個人的威望和才能能夠比得上豫親王殿下,我們如果繼續戰鬥,誰來指揮?”。
    何洛會服輸了,他一貫是以多爾袞謀士的麵孔出現,而且對自己的機辯之才也是很有幾分自負的。這樣就被尼康三言兩語給拿下,隻是因為一個簡單的道理,事不關心,關心則亂,事情到了自己的身上以後,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都會出現偏差。
    何洛會端著茶杯已經很久了,卻沒有顧得上喝上一口,茶在他的手裏不覺已經涼了。他告訴自己,這場戰爭的勝敗和自己沒有什麽關係,自己隻是一個奴才,無論是豪格的奴才還是多爾袞的奴才,都並不重要,自己隻是一個奴才,之所以背叛豪格投奔多爾袞,除了多爾袞出的價錢更高一些,許諾的東西更多一些之外,還有豪格和多爾袞實在不是一個等量級的人物,豪格能掌握鑲黃旗,唯一的優勢就是他的父親是皇太極。除此之外,這個莽夫沒有什麽可取之處。
    他的許久沉默其實是等於同意了尼康的提法,隻是他還是有所顧慮的,他放下手裏的茶杯,那裏麵的茶已經沒有一點熱氣了。何洛會向來不會用這樣的語氣和人交流,這是第一次他很謙虛的態度和尼康對話。
    “尼康將軍,你說的我想過了,是有道理的,但是同時你也說到了,豫親王是主帥,是受過天子尚方寶劍,手擎黃鎖來到這裏攻打山海關的,現在雖然王爺負了傷,還在昏迷中,天子沒有撤軍的聖旨,王爺也沒有發下命令。我們擅自撤軍,還是承擔罪責的呀。”,這應該是個問題,是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何洛會的意思是,派出八百裏加急的信使和盛京方麵取得聯係。征求皇太極的意見,隻要這道聖旨下來以後,無論盛京方麵給的答複是戰還是撤,鑲白旗的將領們都沒有責任了。
    這顯然是一個看似兩全的辦法,但又不盡然,如果這一來一回的時間裏,多鐸的傷勢惡化了,這個責任還是誰也擔不起。對於這個問題,尼康給出了簡單的答複,那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撤軍回盛京,隻要是將軍們共同的想法,那麽肯定是法不責眾的。
    他們的意見達成了一致,何洛會出麵起草了一個折子,大致的意思是,鑲白旗將士在進攻山海關的過程中,作戰勇猛,給予了山海關守軍沉痛的打擊,然而人算不比天算,豫親王在招降過程中被刺傷,為了殿下的身體著想,在各位將領商議之後,決定暫且退軍回盛京,再做商議。
    這個折子上,有鑲白旗所有千總以上軍官的簽名,所謂法不責眾,功夫還是要做足了的。這麽多人名,密密麻麻的在這個折本上擺著,估計皇上看了也應該沒有脾氣,這就是何洛會和尼康的想法,事實上,在中國的曆史上,這樣的想法大多數的時間還是有市場的。
    就在這一夜之間,他們商量好了一個很周密的撤退計劃,包括由誰來斷後,由誰來護衛中軍,由誰來押運糧草等等。當然,對於多鐸本人的護衛任務,落到了鼇拜的頭上,同時負責護衛的,還有都司葉滿樹。
    大明軍隊向來有偷襲和劫營的習慣,所以這次撤退,他們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負責斷後的軍隊就留了五千人,由副將何洛會和參將孟加拉虎親自統領。走在隊伍的最後麵。而最前方則是多鐸的車架,因為多鐸現在是重傷員,他們不敢走快,以免顛簸對傷口引起更壞的連鎖反應。
    他們的一切準備都是徒勞的,雖然這些都是必須的,在大清軍隊拔營撤退的同時,山海關方向的流動警戒哨就發現了端倪,斥候兵迅速的報入了城內。袁應文在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他當時的反應就是,多鐸現在的狀況很差,或許是重傷,或許是已經被刺身亡了。
    這對於山海關駐軍來說,應該說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了,這短時間以來,糧草極度短缺,城池也並不堅固,器械武器相比起攻擊方來,這是出於劣勢的。這一切的一切,都似乎對於守軍不利。可是,現在這一刻,袁應文有些激動。
    如果不是麵對著這麽多的屬下,也許他會因為激動流下眼淚,可是他沒有。又一個斥候兵進來,報告了同樣的消息。
    這時候,已經確定了,清軍沒有開玩笑,他們確實在又準備的撤軍了。大明的將士們,獲得了這場對決中的完勝,因為他們沒有外援,也沒有優勢兵力,沒有強大的後勤支撐,他們完全是憑借著自己的勇氣和信念來打贏了這場戰爭。
    袁應文此刻很想告訴戰士們,氣可鼓不可泄,隻要大明的軍隊永遠有這股子精氣神,任何來犯之敵都會在山海關這座城池之下,折戟沉沙!
    帥帳內的將領們都激動了,他們得出了一致的建議,那就是趁著敵軍撤退,對他們發動進攻和襲擊。
    宜將剩勇追窮寇,這在軍事家的眼裏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很普遍的事情。偉大的軍事家戚繼光先生就說過,以肅整之陣,堂堂之軍,彼來我往,短兵相接。就是說,你就擺正了陣型,鼓舞好士氣,放心去追趕就好了。
    在這樣的群情激奮執行,袁大人做出了他的判斷,那就是:任由清軍撤軍,大明一兵一卒都不許出兵追趕,違令者斬!
    這個理由其實很簡單,大清部隊的撤走是有理由的,因為主帥受傷,那麽肯定也是有準備的。這是一場殘酷的戰役,偷襲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有效。
    敵方畢竟是撤退而不是潰敗,這個時候追上去是要吃大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