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全國各地人民起義!

字數:11145   加入書籤

A+A-


    【天京事變和石達開的分裂出走,給太平天國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後果。】
    【首先搞垮了領導核心。“東王升天,北王亦喪”,“翼王遠征,”,前期領導核心隻剩下天王洪秀全一人。】
    【其次,太平軍力量受到極大摧殘。】
    【事變中被殺害的兩萬多太平軍將士,石達開帶走的十餘萬部眾,多是久經鍛煉的骨幹力量。】
    ……
    {太平天國的軍事水平在當時有多強,它的政治水平就有多低。}
    {無論是洪秀全還是楊秀清,宣傳上、軍事上的優勢,都無法彌補他們在政治上的巨大缺陷,他們缺乏足夠多的學習和進步,沒有帶領團隊共同成長。}
    {出廣西時,太平軍就應該調整政治綱領。}
    {占天京時,就應該第二次調整政治綱領,但是太平軍高層不所動,他們的政治水平,還不及格就停下來了,忙著享受生活、沉迷女色。}
    {那沒辦法,整個太平軍政治水平最高的是馮雲山,而馮雲山死的早。}
    {哪怕馮雲山沒死,就光他一人處在身邊盡文盲的領導層裏,到了後期也是帶不動這支隊伍的。}
    {隻能說,太平天國也留下了寶貴的失敗經驗吧。}
    ……
    【事變前,東征太平軍正在向丹陽、金壇進軍,準備攻取蘇、常。】
    【西征太平軍正在南昌外圍和武昌與湘軍激戰。】
    【湘軍處於被分割、包圍在江西、湖北兩地,往來隔絕,互相不能救援的困境中。】
    【事變發生後,在東線,揚州、鎮江相繼失守,清軍重建江南、江北大營,天京又被包圍。】
    【在西線,湘軍擺脫困境,卷土重來,接連攻占武昌、九江,進窺安慶,太平軍在江西所占有的城邑此時也都為湘軍所奪取。】
    【這種急轉直下的軍事形勢,使太平天國陷於左支右絀、難以應付的境地。】
    ……
    大秦。
    “還有造成思想上的混亂和信念上的銳減。”
    嬴政看著天幕,波瀾不驚的緩聲道:
    “太平天國前期,拜上帝會的教義是發動和團結百姓的精神支柱。”
    “其意為,廣大太平軍將士在人人都是兄弟,並力斬邪除妖,建立地上天國的號召下,進行英勇的戰鬥。”
    “這種讓神權與政權、軍權歸為一體的體係,對深山愚民有著很強的作用。”
    “但君以此興,也因此亡。。”
    劉邦鬆了口氣,說話就好,隨之接話道:
    “誠如陛下所言,信奉的天王連代表生父下凡的東王都殺了。”
    “把事情做得這麽絕、這麽狠,一點都不像天上的一家人,那軍民自會生疑。”
    “疑惑為什麽要相信他們。”
    “疑惑能否建立人人平等的天國。”
    “如果說在變亂前,太平天國內部由於有共同的信念,總體上是團結的,士氣旺盛,戰鬥力強。”
    “那變亂以後,原來的信念就會在人們的心目中黯然失色,繼而出現了政渙人散,外合內離的局麵。”
    “畢竟疑心一起,二心即生。”
    嬴政又不說話了。
    是啊,失去軍民內心的信服,就失去了統治天國的法理基礎。
    都是差不多的。
    ……
    大漢·宣帝時期
    劉病已看著太平天國裏的內亂。
    “權力是一把利刃,它既麵向敵人,也麵向自己。”
    “拿起權力時可取人性命,放下權力時,可能會隨時被人取走性命。”
    “品嚐過權力滋味的人,都知道權力的可怕之處,所以大家都是相互忌憚,害怕權力被奪走,害怕權力不夠用。”
    許平君抱過孩子,輕聲哄著:
    “任何人都不可能突然迎接過大的權力。”
    “過往的一切曆史已經表明了這一點。”
    “所有人都要從民間開始培養,從一個小吏突然跳到丞相這個月位置,那對這個人這個朝代,反而是毀滅性的。”
    劉病已想著這番話,看著孩子。
    “民間……”
    ……
    【天京事變的消息,對已經想要擺爛的鹹豐也是一個刺激。】
    【他一開始還將信將疑,但隨著奏報的增多,消息被證實,他也越來越興奮。下令欽差大臣和春、德興阿“乘此機會”“迅奏膚功”。】
    【又下令欽差大臣官文和湖北巡撫胡林翼“乘此內亂,次第削平”。】
    【但事實給了他當頭一棒。】
    【天京事變後的太平天國雖說削弱,但仍有相當的勁道。在石達開的主持下,逆勢很快扭轉。清軍的攻勢再度受挫。】
    【鹹豐又失望了,他又想擺爛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太平天國內部再一次爆發權力鬥爭。】
    【洪秀全恐石達開成為楊秀清第二,暗施多種箝製之策,鹹豐七年六月,石達開負氣出走,沿途發布告示,各路精兵多聽石氏召喚隨之而去,輾轉贛、浙、閩、粵、桂等省,太平天國統治區內,僅剩下一些老弱殘兵。】
    【鹹豐的心中重又點起勝利的希望。】
    【此時胡林翼肅清了湖北,德興阿攻陷瓜洲,和春占據鎮江,到了鹹豐八年四(1858年5月)湘軍攻克太平軍重要據點九江。】
    【這一係列勝利,使鹹豐帝以為離製服太平天國的時日已經不遠。】
    【然後就又是當頭一棒。】
    ……
    天幕上。
    兩個身披紅色錦袍,頭紮發巾的男子並肩而立。
    身後是『天京』
    洪秀全的身影籠罩其上,高舉雙手。
    身前是『清軍』
    鹹豐的身影籠罩其上,一臉愁苦。
    ……
    【太平天國方麵此時又出現了兩位年輕的傑出軍事將領:陳玉成和李秀成。】
    【他們在危機中顯示了非凡才華。】
    【鹹豐八年(1858年8月),陳玉成部攻克當時安徽的的臨時首府廬州(今合肥),鹹豐急命勝保為欽差大臣,主持皖北軍務。】
    【9月,陳玉成、李秀成合軍摧毀江北大營,鹹豐立即將欽差大臣德興阿革拿,並撤銷江北大營,江北軍務由江南大營的和春兼理。】
    【11月,李秀成、陳玉成再次聯手,在安徽三河殲擊湘軍主力李續賓部,挫敗其東進的圖謀。】
    【太平軍在這兩位青年將領的指揮下,再次走向振興。】
    【鹹豐帝的美願又破滅了。】
    ……
    {每一次都從充滿希望開始,以極度失望告終。}
    {如此反複的大起大落,崩潰可想而知。}
    {就和炒股票被套牢一樣。}
    {散戶韭菜……}
    ……
    大宋·孝宗時期
    趙昚吐出一口濁氣。
    你道為何?
    因此事在宋史上亦有記載。
    一而再,再而三,反複多次北上失敗、變法失敗、官家失敗。
    朝代都不能如此跌宕起伏,何況人乎?
    誰又能忍受如此峻烈的心理挫折?
    希望越高,失落越大。
    心理不平衡的狀況可以想見。
    “一個二十多歲的人,抱著治國平天下的一廂情願,結果落到這種地步,又該作何感慨?”
    趙昚又想到那些亂世英雄。
    英雄,是指那些打破常規的人。
    可誰又曾想一想在亂世中最最難受的,正是要維護常規的皇帝?
    ……
    大明·宣德時期
    朱瞻基慢慢悠悠的打著拳。
    身邊站著兩三名素衣道士。
    “道長啊,情緒如此起伏,是否也會影響壽數?”
    為首的一名道士,行禮回道:
    “心情起起落落,大喜大悲,難以長壽。”
    朱瞻基繼續慢悠悠的打著拳。
    “他年齡其實也不大。”
    ……
    大清·太宗時期
    皇太極伸手接著門外飄落的雪花。
    看著六瓣花融化在掌心,不由輕聲歎息。
    開始有點心疼這孩子了。
    “反反複複的曆經希望與失望。”
    “非有堅韌不拔之誌是不能受此反複錘煉的。”
    但很明顯,鹹豐是沒有那股韌勁兒的。
    穿著一抹藏藍旗服的布木布泰來到他身後,看著天幕輕聲道:
    “但鹹豐做的比崇禎皇帝強,不是嗎。”
    皇太極笑著搖了搖頭。
    “崇禎皇帝……畢竟是藩王登位,一些東西他是不懂的。”
    “從某種教育上麵來講,他跟洪秀全、楊秀清是一個層麵上。”
    “不是每個人都是漢文帝或嘉靖皇帝的。”
    皇太極看向腰間玉佩,又突然道:
    “也許是要學一下魏孝文帝。”
    “這件事,我來正好。”
    ……
    【然而,對於鹹豐帝說來,這一切還遠遠不夠。】
    【就在清朝與太平天國作生死較量之時,各地民眾亦紛紛揭竿而起,頻頻“造反”。】
    【其中影響最大的有:撚軍。】
    ……
    天幕上的畫麵又驅散一塊迷霧。
    在大清疆土的北方,一個大大的『撚』印在那裏。
    ……
    【在鹹豐出生之前,安徽、河南、江蘇、山東四省交界處的私鹽販子、遊民及貧苦百姓中就有一種分散的組織,稱為“撚”。】
    【鹹豐上台時,“撚”子們已十分壯大,多有起事。太平軍的北伐,實為鼓動他們起義的示範。】
    【鹹豐五年(1855年)秋,河南安徽邊地區各撚軍首領在雉河集“會盟”,推出盟主,建立五旗軍製。】
    【鹹豐七年(1857)撚軍接受太平天國的封號。此後,他們活躍於淮河南北,不時進擊豫東、蘇北,總兵力超過十萬。】
    ……
    {撚軍扯旗的這位仁兄叫張洛行。}
    {與同樣來自安徽的老前輩朱八八從撞鍾的和尚轉業到起義戰士的經曆相比,張洛行就遜色一些,因為他在起義前就已經是殺人放火的專業戶了。販賣私鹽嗎,你們懂的。}
    {而且得益於在販私鹽的歲月裏跟官府的反複交鋒,張洛行的嫡係部隊成員都特別擅長一種戰法——運動戰。}
    {一種特別適合防守反擊的戰法。}
    {當清軍進攻時,他們就大踏步地退卻,然後趁清軍不備突然來個回馬槍,或者在一個地區轉圈圈,拖到清軍疲倦,忽而攻之。}
    {清軍被撚軍打得節節敗退。也就在和清軍你進我退你死我活的鬥爭中,撚軍活動的範圍越來越大,最後基本上在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等省來去自如。}
    ……
    大明。
    朱元璋忽視某一段話,注意力集中在運動戰上。
    “光運動嗎?”
    說是運動戰,這不就是流竄他省,搶掠糧食、財物的流軍作戰方式嗎?
    還不如張獻忠呢。
    “要是豁出去時間錢糧,重兵防守、查圩清源,然後實行河防之策步步緊逼,你不就廢了嗎?”
    四省之地,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啊。
    到時候都不用捆住你們的手腳,沒糧的你們自己就得崩盤。
    “要是在跟太平軍一樣來個內訌。”
    朱元璋砸吧了兩下嘴。
    “他娘的清朝到底亡誰手裏了?!”
    “咱都急死了!”
    ……
    【除了撚軍,還有清朝的老朋友天地會。】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前後,東南沿海的天地會起義進入高潮。】
    【如,黃德美等人領導的福建小刀會起義(1853—1854,曾占領漳州、廈門等地,後退往海上,堅持與清朝對抗。】
    【林萬清等人領導的福建紅錢會起義(1853—1858,有會眾數萬,曾占領德化等十餘縣。】
    【劉麗川等人領導的上海小刀會起義(1853—1855,有會眾數萬,曾據上海、嘉定等縣城。】
    【何六、陳開、李文茂領導的廣東天地會起義(1854—1864,有會眾十萬,號稱“紅軍”,圍攻廣州達半年之久,後移師廣西,占領潯州,改稱“秀京”,建“大成國”,年號“洪德”,控製廣西四十餘州縣。】
    【朱洪英、胡有祿領導的廣西天地會起義(1853—1854,有會眾數萬,轉戰湘桂邊,建“升平天國”,奉“太平天德”年號。】
    【除這幾股較大的外,各地小股起義多到難以統計。】
    【以廣西一省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從1851至1868年,見於清方官書的有組織名號的天地會“反叛”多達一百七十五支。】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眯著眼看著天幕裏的種種起義。
    “都看到了。”
    群臣點點頭。
    “天地會,實乃我大清心腹之患。”
    群臣心裏想著,這話說的,大清心腹之患可多了去了。
    這才哪到哪啊。
    “皇上聖明!”
    乾隆橫了他們一眼,沉聲道:
    “他們既然能在這些地方掀起叛亂,就說明他們紮根於此已久。”
    “讓各地深入排查。”
    “但不要打草驚蛇。”
    乾隆心中有一絲別的想法。
    ……
    【同時,貴州雲南各族民眾也紛起起義。】
    【如楊鳳等人領導的齋教(白蓮教的一支)起義(1854—1855,有部眾兩萬餘人,據桐梓等地,建立“江漢”政權。】
    【張秀眉、包大度領導的苗民起義(1855—1872,有部眾數萬,控製了黔東南地區。】
    【號軍(白蓮教的一支)起義(1855—1868,分紅號、白號、黃號等,各擁兵數萬,控製了黔北地區。】
    【張淩翔等人領導的回民起義(1858—1868,控製了黔西南地區。】
    【陶新春等人領導的苗民起義(1860—1867,控製了黔西北地區。】
    【整個貴州,除幾個中心城市外,都化作一片起義海洋。】
    【而雲南,有杜文秀領導的滇西回民起義(1856—1873,有部眾數萬,稱號“總統兵馬大元帥”,開府大理,占據二十餘州縣。】
    【馬德新、馬如龍領導的滇南回民起義(1856—1862,有部眾數萬,控製滇南地區,並三度進攻省城昆明。】
    【李文學領導的彝民起義(1856—1872,控製了蒙化(今魏山)等十餘州縣。】
    【雲南各族人民的起義,持續時間很長,直至鹹豐帝死後十二年才被鎮壓下去。】
    【所有這些起義,配合太平天國,形成了全國範圍的動亂。】
    【從《清實錄》中來看,關內十八行省,已有十四省戰火正熾,相對稍顯平靜的直隸、陝西、甘肅、山西,也不時爆發一些較小規模的聚眾抗官事件。】
    【清朝出現了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混戰局麵。】
    ……
    大漢。
    劉邦皺眉了。
    “這不對吧?”
    呂雉也皺眉了。
    “確實不對啊。”
    就天幕上的這雲起之勢,清朝不應該也沒道理能度過去啊?
    可它偏偏就度過去了?!
    天上那時間點明晃晃的告訴他們。
    清朝挺過去了!
    “嬴政看到會哭的。”
    呂雉狠狠剜了他一眼。
    一天天沒個正形兒。
    煩死了!
    我感覺自己現在強的可怕!
    不會真能連續七天兩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