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離別之夜

字數:7273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漢末之我來了 !
    黃昏時,朝臣們又排隊下值,乘馬車離開北宮。
    太傅陳蕃和太尉李膺同乘一輛馬車,他們倆是豫州同鄉、彼此相好不是秘密。
    “元讓,汝看竇太後今日此舉有何涵義?實乃歸政與陛下乎?”
    李膺沉吟片刻,捋須言道:“自陛下登基以來,竇太後除了陛下守熱孝前三月強勢把控朝政外,後麵對於政務上的事情多數還是交給了天子和朝臣。
    以此見得,太後並不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吾直覺她今日提早為陛下加元服,應是為了歸政於陛下矣!”
    陳蕃亦不免回思陛下登基後的朝政情況,竇太後前後的變化。
    “女人啊,還是要有個孩子。在孝順的孩子麵前,她們是如何也狠不了心的!”陳蕃不免由竇太後想到了自己的老伴身上。
    “太傅言之有理。”李膺也以為是少年天子幾個月如一日的孝順行為軟化了太後的心。
    陳蕃:“陛下登基後提拔了元禮、方正、荀爽、劉鯈、劉逸等,拉攏了世家、黨人。
    但是,想想竇武…外戚,他似乎也不討厭!且吾觀陛下與竇武之間似乎有了默契。”
    陳蕃頓了頓,拱手請教:“元禮,吾心裏多有疑惑?他們之間有甚交易乎?”
    李膺抬眼看向陳蕃,示意他繼續講來聽聽。
    “汝再看陛下今日的一連串舉止是為何意?吾有些不明白。
    天子在軍武之事上征辟提拔的寒門是否過於多了?”
    “另,金城郡太守之位何以交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西涼小子?”
    李膺正正神色,有些意味深長地勸解道:“仲舉!陛下登基以來下的各項詔命,吾思來,陛下求的不過是二個詞,平衡、穩定。”
    “朝堂內外,不能是士族黨人獨大,也不能外戚、宦官獨大。獨大,等於滅亡。而邊地不穩,也是為災殃。”
    “陛下提拔寒門,軍武人才是多了一些,也是因大漢西邊、北邊的胡人過於猖獗。”
    “況且,吾認為,隻要陛下不是親小人遠賢臣的君主,吾等也不必於多過管束。”
    陳蕃思量著點頭,“也對!陛下聽得進吾等的勸誡之言,生活節省,已經是難得的明君矣!”
    提拔寒門便提拔寒門吧,寒門也是士族。世家黨人吃肉,也得讓他人喝湯。
    竇武騎馬回府,關在書房裏也在仔細思量女兒為何會有今日的行為,以及陛下的表現。
    女兒看起來是心甘情願為少年天子提早加元服,那她真的要提早完全歸政乎?
    這對自己的勢力是否有削弱?
    竇武結合皇帝登基以來的所作所為,認真思考。
    提拔世家黨人,又拉攏酷吏陽球作為手中的刀。
    對太後和自己這門外戚也是打一棒又給二顆甜棗,並不排斥。
    在陽球幾次諫言下,依舊沒有對宦官趕盡殺絕。
    最近,又是提拔寒門,又是打擊豪強,可打擊的同時又給予了豪強們入仕機會,而且還拉攏了三大商賈世家。
    這些舉措,無不說明陛下真正的年少多智,他在努力維持朝堂內外的平衡。
    這一點還可以從他尋找的十位伴讀身上證明。
    十位伴讀,真是各方勢力的人才都有。他不可謂不用心良苦。
    竇武也知道,皇帝眼下雖然年幼,但他終究會長大。女兒早晚都是要還政於他。
    無論是為她自己,還是為竇氏考慮,女兒這麽做都有理、有利。
    既向陛下和朝臣表示了她不熱衷於權力,又降低幾方勢力對竇氏外戚的戒備、防範。
    既然陛下承諾了以後娶清兒為後,妙兒早日歸政便早日歸政吧!
    縱觀前幾朝外戚的結局,想想曾經盛極一時的梁冀…
    雖說敢於弑君,可結果如何?最終也還是扶持出先帝將他自己送入了墳墓,甚而將遺臭萬年。
    皇帝雖然能換,但皇室卻換不了,天下姓劉不姓竇,若換別的姓劉的,還不如就現在這個。
    隻要天子不仇視外戚,太後、外戚適當妥協,不與天子生出嫌隙才是最為正確的作法。
    與其日後被清算,還不如早早退一步,先與少年天子和平相處,再互幫互助,兩相得宜。
    竇武想明白前前後後,心裏肯定了不是少年天子逼迫的女兒,便心安理得的出書房,去後院與妻子和兒孫們享受天倫之樂。
    ~~~
    長樂宮。
    竇妙(華昭)帶著翠枝、翠玉和呂強到後花園散步,看夕陽。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不老的華昭很喜歡黃昏時的天象景色。
    在長樂宮的後花園走動了一會兒,看看天色,吩咐翠枝,“時辰至,皇帝快到了,汝去吩咐人將晚膳準備妥當。”
    “喏!依舊如昨日那麽樣?”翠枝審慎著問道。
    華昭點頭,“嗯。吾瞧華耀挺喜歡吃翠苗做的小菜,記得讓她今晚多調弄一碟。”
    “喏!”
    忙完一天,姐弟二人一起安靜的吃頓晚餐是件幸福的事情。
    今晚過後,華昭不知道將來是否還能與弟弟相聚。
    即使有好運能再相聚,也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後的事情。
    散步了兩刻鍾,華昭掐著點返回長樂宮去。
    翠玉:“稟太後娘娘,陛下前來問安!”
    “快請他進來!”
    華昭的語氣鬆快,心情正好的觀賞擺放桌上小菜的女官,看她纖腰約束,儀態萬方。
    而侍膳女官和翠玉皆以為太後的心情好是因為陛下來陪她吃飯。
    她們發現,最近太後的心情比從前好上了許多,而且容顏更美。
    而她們並不知道此太後非彼太後,也不知道自己等親近的宮女已經被無知無覺地種下了忠心符。
    不多時,在女官的引導下,華耀進入長樂宮,然後規規矩矩的向太後行叩拜禮。
    這是華耀自入宮以後每每到長樂宮的例行行為。
    以往對真太後時,他的動作有些機械僵硬,換成了假太後,像演古裝戲,他反而樂在其中。
    “華耀,恭問母後(長姐)安!”
    “朕安,皇帝請起!”
    姐弟二人關係親近,但在外人麵前,必要的禮儀必須要。
    禮畢,華昭微笑著看向一旁的三位宮女,“爾等都下去吧,讓朕與陛下安靜享受美食!”
    “喏!”三個宮女依序退下。
    宮女們都很佩服太後和陛下,吃簡單的一碗粥和二三樣小菜,就能吃出山珍海味的幸福快樂。
    天子節儉,太後也跟著節儉,這讓皇宮裏的內侍宮女們都不由對他們發自內心的更加尊敬幾分。
    “快些吃吧,還熱乎乎的!”華昭自己也拿起筷子。
    “謝謝,那我可不客氣了。”華耀忙活半下午,肚子餓的很。
    迅速端起碗筷,大快朵頤。
    “吃慢點!”華昭關照一聲,自隨身空間取出二道肉菜,一為紅燒香豬肉,一為清蒸銀魚。
    香豬、銀魚都是華昭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養在空間裏的三階靈物。適合華耀吃。
    華耀邊吃邊小聲回答:“慢不了,太餓了!我這到了煉氣一層,咋反而比以前餓的快?”
    “你早上中午吃的東西能量肯定不夠消耗。我給你的納戒裏準備了許多零食。
    你以後自己在空間中也多備些靈食,餓了就補充能量。
    我給你在那空間中種了各種各樣的靈物,應該夠你吃到辟穀的。
    若是不夠,你可以邊吃邊種,丹藥房裏有各種種子。”
    華昭隻是嚐嚐味道,多數是看著弟弟吃。
    看他吃的香噴噴的樣子,體會到了當年媽媽喜歡看他們三姐弟吃飯時的那種快樂心情。
    “嗯嗯嗯~”華耀隻點頭,都沒空回答華昭的話。
    長姐的廚藝就是好,不像他,煮出來的東西隻是能吃。
    很快,華耀就將桌上的食物一掃而空,連宮女準備的小菜也光了碟。
    “家姐,你今晚離開嗎?”
    吃完飯,姐弟倆開始以傳音入密的方式聊天。
    “嗯!”
    “原來的太後,你放她出來頂著?”總不能讓她去世吧,身體健康的,突然死了,惹人懷疑。
    “你看看吧!”華昭說著便隱了身,放出了真正的竇妙。
    她盈盈而立,看著華耀的眼神平淡無波。
    “不對。”華耀仔細地打量立在自己麵前的人。
    “氣息不對。姐,這是怎麽回事?你…”
    “嗬嗬~”竇妙眨眨眼睛,調皮的笑了。
    “怎麽樣?你長姐我用她的身體煉製出來的分身。”
    “怎麽說?活煉?”太殘忍了吧。
    華耀看著長姐,不讚同她將活人煉成傀儡。這不是邪修才幹的事情嗎?
    “想什麽呢?”
    華昭拍了華耀的腦袋一下,“你姐我有那麽不靠譜?那麽心狠手毒?”
    華耀:“……”難說!修仙界的殘忍,不,應該是長生的誘惑容易讓人變得麵目全非。
    “竇妙畢竟是一朝帝國太後,我可不想欠她太大因果。”
    華昭娓娓道來,“我與竇妙協商的,她讓出身體,我以一絲神魂煉化她的身體作為分身留下來當世界座標。
    而她的神魂,則由我抽出來先帶去咱們的那個世界看看,最後是帶到修仙界讓她投胎。”
    “這是正當交易。”華耀點頭認可了,她同意的就行。
    “那她的這具凡人身體能長生不老嗎?”
    “不能。最多可以存在這個世間一百二十年。”
    華昭搖頭,然後取出一條鉑金項鏈,吊墜是顆綠幽幽的小珠子,遞給華耀。
    “這是養魂珠。你帶著它。這具身體肯定會死在你前麵,她死了後,我的那縷神魂會自動飄出,進入這個珠子裏,有珠子在,才方便家姐找你。”
    “隨便我去了哪個世界都能找著嗎?”華耀特別好奇。
    “隻要是在這宇宙之中,我相信是能找到的。除非你不想讓家姐找到你。”
    “怎麽會?我隻是好奇神尊的能力!”
    “不用好奇!你每天不睡覺,時間用以修煉,當你到了那個境界,你就清楚了。”
    華昭誘惑弟弟道:“待這個大漢走入了正軌,過了原身原本的死期(公元189年),你可以立臣相或者內閣治國理政。
    多花時間進行修煉,長生更美好。宇宙那麽大,你可以去看看!”
    華耀聽了點頭,“好的家姐,我會認真考慮的!”
    “嗯。你回宮吧!夜裏,我走時就不再與你道別了。”
    “好!”
    華耀認真戴好項鏈,忍著對家姐強烈的不舍,離開了長樂宮。
    ~~~
    子夜時刻,華昭看一眼躺在榻上的分身,隱身離開了皇宮,向渤海郡飛去。
    她要去看看渤海王劉悝是否有反心,若有,她就送他一家老小離開大漢去美洲。
    讓他們在那裏爭戰,打下一片疆土,不比在大漢爭皇帝位強?爭來爭去,竟內耗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