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章 奧妙沉浮曉霧隱 獠牙動靜昏鴉飛 3
字數:3988 加入書籤
拾遺錄!
坤藏再次隱入河圖大陣的氣機之中,大口喘著粗氣。
他感覺自己剛才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撿了一條命回來。
那個張三先生最後一抓所用的擒龍手功夫已經爐火純青,破空內勁虛實相生,柔而猛烈,剛而綿韌,一招之內含有七八種暗勁,即便平時在穀中與師父菜伯等幾位前輩過招,也沒見過這麽老辣的破空擒拿技。
要不是關鍵時刻,烏鴉白疤通靈救主,破釜沉舟使出“夜幕”,坤藏自己應該已經落在了張三的手裏。
陰之葭也驚出了一身冷汗——他自穀中出生以來,從未見過如此搏命的打法。坤藏和自己的兩柄劍都還插在那個張三身上,卻絲毫看不出這個人臉上有痛苦或不適的表情。
他眼睜睜看著那張三伸出手,把兩柄劍一一抽出來。張三的傷口肌肉和血管隨著劍鋒蠕動抽搐,殷紅的血滴滴答答地流淌出來,打濕了衣襟,然後深深浸潤在腳下的土壤裏。
張三忽然大笑起來,顯出一副狂放至極的樣子。他的聲音像一把刮骨的利器,穿透濃霧,在空穀中蕩漾回環,刮擦著崖壁;又有一波波回音往返疊加,一浪高過一浪,掃蕩著穀中每一寸岩石和草木,驚起一片又一片潛藏的鳥雀和蟲獸。
過了良久,張三終於止住狂笑。雨疏風歇,穀中草木卻還止不住顫栗。
張三自嘲一笑,眼神中露出精芒“明白了!”
話音未落,他的身形已經向北側崖壁躍起足有兩丈,像一頭暴起的遊隼,幾乎化作一道光,奮起全身之力向著一處岩石猛擊出一掌。
一聲巨響,齊人高的懸空岩石在半山腰被拍碎,隻聽哇啦一聲淒厲的慘鳴,一頭黑色的鳥影從騰起的粉塵中衝天而起,速度極快,身形不亂,隻不過毛羽紛飛略顯狼狽。
張三重傷之餘全力攻擊,卻沒能傷敵,半空中無力追殺,隻好在一躍之後順勢下落,著地時,左手中食二指夾著一片黝黑狹長的羽毛。
張三用手指撚了撚黑羽毛,看向半空中振翅懸停的黑鳥,出乎意料地一拱手說了句“幸甚!”
那空中的黑鳥似乎聽懂人言,哇啦哇啦叫了兩聲,如破鑼般暗啞,算是回應。
此時,一旁本來癱瘓不起的鍾慧眸已經稍稍斜坐起來。
雖然麵色蒼白,口角還有血跡,但經之前張三用獨門閉穴手法止血施救,又渡了幾分真氣過去,他精神好了很多。舌頭斷處的傷口劇痛,讓他不能說話,心思卻十分清醒。看著張三對黑鳥說出幸甚二字,鍾慧眸也忽然明白了這黑鳥的來曆。
江湖傳聞中,借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列出了‘三哀’。一曰枯藤,二曰老樹,三曰昏鴉,據說“枯藤斷生死,老樹通陰陽,昏鴉淆晨昏”,皆為拾遺穀所獨有的奇物。想不到還沒進穀,先就遇到了其中的昏鴉。
他剛才目睹了電光火石般的一番搏鬥,心中默默思量。深知今日能否脫困,或是更有僥幸,能夠進入拾遺穀,全在這昏鴉及控禦飛禽的主人身上。
若是這昏鴉能夠再使用一次夜幕,當有一線轉機。
鍾慧眸一念至此,忍痛往刻有“阡風陌道”四字的石壁悄悄挪動了幾寸。
然而,張三是何等的耳聰目明,這個小動作哪裏能瞞過。他身形閃動,已經來到石壁前,左手一把鉗住鍾慧眸的脖子,將其舉到石壁前重重地按將上去。然後轉身看向一處灌木掩隱的角落,喝了一聲“出來!”又側身向一塊平白無奇布滿苔蘚的岩石吼道“還有你!”
半晌之後,張三所朝著吼叫的木石之後,各走出來一個少年。
正是坤藏和陰之葭。
二人伏擊失敗,借著穀中河圖大陣的氣機再次躲藏,卻還是沒有躲過張三在有備之後的察覺。
張三剛才一番狂笑嘶吼並非無的放矢,那其實是他秘修的一門獨特武功,可以通過四周環境對聲波的回蕩,探查地形,搜尋行蹤。可惜他所獲秘籍不全,隻知這門武功若修到極致,甚至可以通過聲波回蕩的極細微變化,知曉四周如芝麻針尖大小物件的材質、形狀、方位。
這門武功的創始者,據說是前朝一位綠林大盜。他身在黑道,卻嘯聚義軍,對抗元蒙朝廷。然而,他被友人陰謀出賣,在蒙古高手追殺時中毒失明,誤入一處蝙蝠洞穴,這大盜在洞中閉關苦修十年,受蝙蝠行動啟發,創製出這麽一門絕技。出關之後,殺盡背信棄義之徒,快意恩仇。
隻是這名綠林大盜在蝙蝠洞中苦捱多年,冷雨淒風,寒毒入體,年未半百便一命嗚呼。傳聞他曾有個兒子,但從來沒見在江湖上走動,大盜的一身絕技似乎也從此失傳。江湖引為憾事。
不料在洪武大帝驅除韃奴,建立明廷之後,東廠錦衣衛在一個朝廷大員府中查抄出一本殘缺不全的秘籍,名曰《蝠行》,當中斷斷續續地記錄了一些支離破碎的武功法門。當時經手的太監修為不夠,雖知其珍貴,卻因殘破而毫無作用,便將其束之高閣。
直至張三在數年前開始為朝廷做事,得以有機會翻閱塵封的卷宗,才無意中發現這本殘篇。他憑著驚人的智慧和本身深厚的武功底子,漸漸揣摩出一些門道,學會了當中一些靠音波發動的奇特技藝。張三如獲至寶,加倍鑽研,可秘籍實在殘缺得厲害,再難進一步,隻能練成不到十之一二。
此番按東廠梨太監的指示,隨鍾慧眸入拾遺穀,雖另有天大的機密緣由,但張三本人也有些私心。
拾遺穀,穀如其名,如果真的有傳聞中那麽神奇,說不定有辦法能夠找到全本的蝠行秘籍。
坤藏和陰之葭二人哪裏知道張三心中所思所想,隻知行蹤已經暴露,沒奈何出來與敵人當麵。但心中的疑惑卻無法驅散,二人均想不通以河圖大陣的厲害,怎會被人發現了藏身之處。
“好小子!”張三看到重傷自己的對手,居然是兩個十五六歲、麵帶稚容的少年人,也不禁叫了一聲好,心中更對拾遺穀中的種種厲害傳聞深信不疑了。
拾遺穀,曆朝曆代均有其傳說,似乎已經存在了上千年,但罕有人能夠踏進一步,甚至沒有人知道確切的位置。有人說在極北苦寒之地雪峰之巔,也有人說在東海波濤深處瓊樓之中,反正莫衷一是,奇談怪論紛紜。
不過有一點卻有共識,那就是但凡天下戰亂,生靈塗炭,或是瘟疫遍行,死者無數,拾遺穀中便會派出一批使者前往戰亂或瘟疫之地。這些人,自稱“拾遺者”。他們所“拾取”的“遺物”,是那些瀕死者的記憶和生命。
據說這些使者會使用一種奇特的法門,和瀕死者簽下血誓契約,然後憑空點燃藍色的焰火將契約焚燒成灰。儀式之後,瀕死者身亡,其記憶和殘存的生命就被拾遺穀的使者收割為己用了。
更有誇張的說法,由於拾遺穀中的人每用這種奇異法門殺死一人,就會把對方殘存的壽命和記憶疊加到自己身上,於是“拾遺者”們壽命近乎無限,見聞知識無比廣博,全是長生不老的妖怪……
這種荒誕不經的傳說在民間流傳甚廣,有的活靈活現,有的添油加醋,但幾乎不例外地指向一個事實——拾遺族取走了他人的生命和記憶。
換句話說,拾遺穀,就是一個拾取貯藏人間遺失記憶的地方。
如果按照上千年的積累計算,無數死去的生命,會留下多少遺失的寶貴記憶?這又是一筆多麽難以計量的財富?
如果有人要尋找失落的文獻——
如果有人要補全殘缺的武功——
如果有人要開啟上古秘密的寶藏——
那麽,他最應該去的地方,必然是拾遺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