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偷襲江寧
字數:8506 加入書籤
夜色已深,大軍在江寧外圍的林間紮下營寨,火把的光透過帳篷縫隙,在地上投下細碎的光斑。李星群打發走前來匯報布防的副將,攥著個油紙包,徑直走向角落裏那頂單獨的營帳 —— 雲莘蘭的住處。帳簾沒完全拉嚴,他剛要抬手敲門,就見帳內人影動了動,雲莘蘭正坐在矮凳上,單手解著左臂的甲胄,露出裏麵滲著血的繃帶。
“師姐。” 李星群輕喚一聲,掀簾走進來。帳內陳設簡單,隻有一張行軍床、一個藥箱,地上還放著剛換下的沾血布巾。雲莘蘭抬眸看他一眼,沒停下手頭的動作,語氣平淡:“大軍安頓好了?”
“嗯,副將們在查崗,新兵也都分到帳篷了。” 李星群走到她對麵坐下,把油紙包遞過去,“這是軍醫剛熬的藥膏,比普通金瘡藥見效快,你試試。”
雲莘蘭瞥了眼油紙包,沒立刻接,反而繼續拆繃帶。露出的傷口猙獰,邊緣還泛著淡淡的青紫色,顯然是之前在徐州受的傷還沒好透。“你找我,不單是送藥吧?” 她指尖捏著繃帶一角,動作輕卻穩,沒讓傷口崩裂。
李星群看著那傷口,眉頭皺了皺:“徐州那邊的事,我聽楊文孝提了些,你這傷…… 真沒事?”
“有事還能站在這?” 雲莘蘭終於接過藥膏,撕開油紙,一股清涼的藥味散開來。她用指尖挑了點藥膏,往傷口上抹,動作幹脆,連眉頭都沒皺一下,“不過是些皮外傷,比當年在終南山練劍時摔的輕多了。”
“可你還專門跑一趟傳旨……” 李星群聲音低了些,“我還以為開封那邊更需要你。”
雲莘蘭抹藥的手頓了頓,抬眸看他,眼神裏帶著點不易察覺的無奈:“開封有韓贛叟他們盯著,倒是你這邊 —— 楊延昭那老頑固認死理,我若不來,你真能攔著他回援開封?” 她把藥膏放回油紙包,重新纏上繃帶,“聖旨在手,是怕他真犯糊塗,到時候你沒法收場。”
李星群想起白天楊延昭拔劍的樣子,忍不住笑了:“師姐還是考慮周全。我當時都快跟他吵起來了,還好你及時到。” 他頓了頓,又想起之前的擔憂,“不過你說‘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我真以為你要對楊元帥動手。”
“我像那麽蠢的人?” 雲莘蘭挑眉,語氣裏帶了點嘲諷,“楊延昭在軍中威望比你高,真動了他,十二萬大軍立刻散一半。我是來幫你,不是來給你添亂。” 她起身走到行軍床邊,從床底下拖出個小木箱,打開一看,裏麵全是瓶瓶罐罐的草藥,“之前聽說你軍中鬧過蠱蟲,還病死了一千多人?”
“是,多虧了個叫李文學的南疆巫師,獻了方子才控製住。” 李星群點頭,“不過我總覺得那方子來得太巧,還沒來得及細查。”
“查是該查,但別打草驚蛇。” 雲莘蘭拿出一個貼著紅標的瓷瓶,扔給李星群,“這裏麵是驅蠱的藥粉,比你那解蠱草管用,讓軍醫給士兵們摻在粥裏,防著點。”
李星群接住瓷瓶,入手冰涼,瓶身上還刻著小小的 “雲” 字,是終南山時師姐常用的記號。“師姐,你傷還沒好,當什麽醫療參謀,不如在營裏好好養著。”
“養著?” 雲莘蘭冷笑一聲,重新穿上甲胄,動作利落得不像有傷,“你軍中軍醫的手法,我見過一次 —— 給士兵包紮都能扯裂傷口,讓他們管著傷病,我不放心。” 她走到帳門口,回頭看了李星群一眼,語氣軟了些,“放心,我死不了,等你拿下江寧,我再回開封也不遲。”
李星群看著她的背影,手裏攥著那瓶藥粉,心裏暖了暖。他知道,師姐嘴上厲害,心裏卻總想著護著他。“對了師姐,” 他突然想起一事,“你從開封來,知道正道盟那邊的動靜嗎?他們真要在咱們和方臘之間坐收漁利?”
“一群江湖莽夫,撐死了也就七萬來人,掀不起大浪。” 雲莘蘭的聲音從帳外傳來,帶著點風的涼意,“不過也別惹他們,等拿下江寧,再慢慢收拾。你先管好眼前的仗,別想太多。”
雲莘蘭剛跨出帳簾的腳頓住,回身看向李星群,語氣驟然沉了幾分:“與其擔心那些隻會坐收漁利的正道盟,你不如多想想自己手裏的兵。”
李星群握著瓷瓶的手一緊,愣了愣:“大師姐這話是什麽意思?咱們兵力多,打江寧不是更有把握嗎?”
“把握是有了,麻煩也跟著來了。” 雲莘蘭重新走回帳內,在矮凳上坐下,指尖輕輕敲著桌沿,“我從開封過來時,本以為你最多也就剩五六萬兵力,沒成想你竟招了這麽多百姓入伍 —— 現在算上歸順的南疆人,你手裏快十五萬兵了吧?”
“是十三萬。” 李星群糾正道,語氣也弱了些,“巢湖戰後,武二留了五千在巢湖,咱們現在帶的是十二萬,加上沿途投靠的百姓,湊了十三萬。可這不是好事嗎?方臘和南疆人倒行逆施,百姓們活不下去,跟著咱們才有活路,兵力多了,才能更快平定戰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活路是給百姓的,可對你來說,這十三萬兵,是燙手的山芋。” 雲莘蘭抬眸,眼神裏滿是嚴肅,“你以為朝廷調動四十萬兵力守徐州,是隨便湊的?那是朝廷能抽掉的全部機動兵力 —— 西北要防著西夏,東北要盯著齊人,京營五萬兵守著開封,動不了。現在徐州丟了,殘部隻剩十萬,你手裏這十三萬,已經比京營還多了,這在大啟,叫什麽?叫藩鎮!”
李星群手裏的瓷瓶 “咚” 地磕在桌角,他張了張嘴,想說什麽,卻又咽了回去。他不是沒想過兵力多的問題,可總覺得自己一心平叛,朝廷該明白他的心意。可雲莘蘭的話像一盆冷水,澆得他瞬間清醒 —— 換做他是趙受益,手握重兵的將領深入腹地,兵力比京營還多,就算沒有反心,也會讓人忌憚。
帳內陷入沉默,隻有帳外風吹火把的 “劈啪” 聲。突然,帳簾無風自動,一道身影悄無聲息落在帳中,青色道袍拂過地麵,連灰塵都沒揚起。李星群和雲莘蘭同時抬頭,見來人是鄭秀珍,才鬆了口氣 —— 雲莘蘭原本按在佩刀上的手,也緩緩鬆開。
“鄭前輩?您怎麽來了?” 李星群起身讓座,心裏卻有些發緊,他知道鄭秀珍性子隨性,說話從不繞彎子。
鄭秀珍走到桌前,拿起桌上的藥膏聞了聞,語氣漫不經心:“剛在帳外聽見你們聊兵力,倒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 李星群,你想不想取代趙家天下?”
這話一出,李星群和雲莘蘭都愣住了。李星群連忙擺手:“鄭前輩說笑了!我怎麽會有這種心思?”
“不是說笑。” 鄭秀珍放下藥膏,眼神銳利起來,“你手裏有十三萬兵,百姓又擁戴你,手裏還有那些旁人沒有的‘知識’—— 你能讓百姓種高產的玉米,能造威力大的火炮,能治蠱蟲疫病,這些都能更好地改造大啟。為了百姓,你為什麽不能反?”
李星群苦笑一聲,坐回凳上:“前輩,我有幾斤幾兩,自己清楚。治理一縣一府,我或許還行,可治理一個國家,需要的是政治家的謀略、統籌全局的能力,我沒有。我手底下的人,李助懂兵法,武二善衝鋒,雲師姐會打仗,可沒人懂如何製定國策、如何管理民生、如何平衡朝堂勢力。就算我僥幸成功,沒有足夠的人才支撐,大啟隻會陷入五代十國那樣的亂世,百姓隻會更苦。”
他頓了頓,看著鄭秀珍:“我不想做那個讓天下大亂的人,也做不了那個一統天下的人。平叛之後,把兵權交出去,讓百姓能安穩過日子,就夠了。”
鄭秀珍盯著他看了片刻,歎了口氣:“倒真是可惜了。”
“鄭前輩,別再說這些出格的話了。” 雲莘蘭皺著眉,打斷兩人的對話,“現在該想的是怎麽打消朝廷的猜忌,不是討論反不反。您有什麽辦法?”
鄭秀珍重新恢複了隨性的樣子,靠在帳柱上:“還能怎麽辦?藏拙。接下來打江寧,你少帶些兵 —— 就帶五萬老卒,剩下的八萬新兵,交給楊延昭統領。戰功也多讓給楊延昭,他是三朝老將,忠心耿耿,朝廷信他。”
她頓了頓,看向李星群:“之前楊延昭要回援開封,雖然放棄全椒不妥,但這份‘忠君’的心思,陛下看在眼裏,也能讓他對你的‘忌憚’少幾分。你越‘不爭’,朝廷越放心。”
李星群點點頭:“前輩說得有道理。隻是…… 我若少帶兵,會不會影響江寧的戰事?”
“放心,江寧的守兵也就五萬,你帶五萬老卒足夠了。” 雲莘蘭接過話頭,“楊延昭帶新兵,既能鍛煉新兵的戰力,也能讓他在朝廷麵前‘立功’,一舉兩得。”
李星群苦笑著揉了揉額頭:“這麽說,你們過來,我倒真成了甩手掌櫃,不用帶兵了?”
“誰讓你偷懶?” 雲莘蘭抬手,在他額頭上敲了個暴栗,力道不輕不重,帶著師姐對師弟的親昵,“我們隻是給你出主意,頂多幫你看看傷病、盯著點正道盟,算是‘親友團’,真正打仗、拿主意的,還得是你自己。”
鄭秀珍也跟著點頭:“沒錯,我和雲莘蘭都不打算在楊延昭麵前露麵 —— 他認死理,知道咱們幫你,又該多想了。”
李星群捂著額頭,無奈地笑了:“合著你們倆就負責出主意,幹活的還是我?我這還得謝謝你們啊?”
帳內的氣氛終於輕鬆起來,雲莘蘭嘴角勾起一絲淺淺的笑意,鄭秀珍也笑出了聲。帳外的夜色更濃,火把的光映著三人的身影,雖然前路還有朝廷猜忌的隱憂,但至少,他們已經找到了應對的法子 —— 接下來,隻要拿下江寧,一切就有轉機。
馬蹄踏過官道的碎石,揚起的塵土在晨光裏泛著昏黃。當全椒城的輪廓終於出現在視野裏時,李星群身邊的士兵們卻齊齊停住了腳步,連呼吸都沉了幾分 —— 城樓上的 “楊” 字旗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麵繡著 “王” 字的黑旗,城垛間隱約能看到南疆士兵的身影,手裏的長矛在陽光下閃著冷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怎麽會這樣……” 一個年輕的新兵攥著火槍,槍托在地上磕出輕響,臉上滿是懊惱,“咱們剛放棄沒幾天,王慶就占了?這不是白跑一趟嗎!”
這話像顆石子扔進水裏,周圍的士兵紛紛附和。有的老兵靠在馬背上,眉頭緊鎖:“剛從巢湖打過來,又要回頭打全椒,這來回折騰,糧草都快跟不上了!” 還有的士兵望著城樓上的黑旗,眼神裏透著疲憊 —— 之前守全椒時,他們在城牆上架過炮、壘過工事,現在卻要對著曾經的陣地揮刀,心裏總不是滋味。
李星群勒住馬,看著士兵們耷拉的肩膀,知道不能放任這種情緒蔓延。他翻身下馬,逐一向士兵們解釋 “保退路” 的重要性,又安排後勤營送來草藥和新草鞋,軍營裏的懊惱情緒才漸漸平複。可當他和楊延昭回到主營帳,看著周顯遞來的江寧城防圖,兩人卻陷入了新的糾結。
“周先生的法子是好,可誰來帶隊?” 楊延昭手指叩著桌沿,眉頭擰成疙瘩,“我是主帥,全椒城外還得留兵牽製王慶,一旦離開,這邊的防線就垮了。”
李星群心裏也清楚 —— 他若帶隊去江寧,拿下城池又是一樁大功,隻會讓朝廷的猜忌更重。他推了推城防圖,語氣委婉:“元帥說得是,您得坐鎮中軍。我這邊…… 巢湖戰後兵力已夠惹眼,再立軍功,怕是不妥。”
兩人對視一眼,都明白彼此的顧慮。帳內沉默片刻,帳簾突然被掀開,楊文孝大步走了進來,甲胄上還沾著早上巡查的塵土,他雙手抱拳,聲音響亮:“父親!李叔!孩兒願帶騎兵去江寧!”
楊延昭愣了愣,隨即沉下臉:“胡鬧!江寧雖守兵弱,可方傑再無能也是方臘親侄,你實戰經驗少,萬一出了差錯怎麽辦?”
“孩兒不是胡鬧!” 楊文孝往前一步,眼神堅定,“巢湖一戰,孩兒跟著李叔學了不少戰術;守全椒時,也跟著張將軍練過騎兵奔襲。這次有周先生的城防圖,還有內應,隻要計劃周全,肯定能成!”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再說,孩兒年輕,就算成了,也隻是‘初生牛犢’的小功,不會給任何人添麻煩。”
李星群看著楊文孝眼裏的光,心裏微動 —— 這小子雖年輕,卻不怯戰,上次巢湖偷襲戰,他還帶著小隊士兵守住了側翼,確實有幾分本事。可他還是有些擔心:“文孝,輕裝奔襲最忌輕敵,方傑貪財,但他身邊的南疆護衛不好對付,你一個人……”
“李叔放心!” 楊文孝立刻接話,“我想請張清、瓊英二位將軍隨行 —— 他們擅用飛石、套索,對付南疆護衛有經驗;再請關勝、林衝二位將軍壓陣,關將軍的大刀能破陣,林將軍的槍法能護隊,有四位將軍幫襯,孩兒絕不讓任務出岔子!”
楊延昭還是沒鬆口,手指在城防圖上反複摩挲 —— 他就這一個兒子,雖盼著他能立軍功,卻更怕他出事。李星群看出他的猶豫,輕聲勸道:“元帥,文孝說得有道理。四位將軍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將,有他們在,能護著文孝周全。而且,讓文孝去,既不耽誤江寧的事,也不會讓朝廷多心,是兩全之策。”
周顯也在一旁補充:“楊小將軍有勇有謀,再加上四位將軍,肯定能成!小人在江寧西郊的商號會備好幹糧和馬匹,絕不會讓將士們受困。”
楊延昭沉默了許久,終於歎了口氣,抬手拍了拍楊文孝的肩膀:“好,爹準你去!但你記住,凡事聽四位將軍的,不可擅自做主。要是遇到危險,先保自己和弟兄們的命,江寧可以再打,人不能丟!”
“孩兒記住了!” 楊文孝眼睛一亮,用力點頭,轉身就去請四位將軍。不多時,張清、瓊英、關勝、林衝便走進帳內,四人都是一身勁裝,神色肅然。
張清手裏轉著飛石,笑道:“元帥放心,有俺在,定不讓南疆人近小將軍半步!” 瓊英也跟著點頭,手裏的套索在指尖繞了個圈:“俺和張清搭檔慣了,對付偷襲最在行。”
關勝拔出半截大刀,刀光映得帳內亮了幾分:“末將願帶三百騎兵為先鋒,掃清沿途巡邏隊。” 林衝則沉穩地說:“末將帶後隊壓陣,確保糧草和傷員安全。”
李星群看著四人,心裏鬆了口氣,從懷裏摸出雲莘蘭給的布包,遞給楊文孝:“這裏麵是驅蠱藥粉和傷藥,江寧可能有南疆蠱蟲,讓弟兄們都帶些。路上避開正午的日頭,方臘的巡邏隊多在那時出沒。”
楊文孝接過布包,小心收好,又對著楊延昭和李星群行了個軍禮:“孩兒定不辱使命,拿下江寧,等父親和李叔進城!”
帳外的天色漸漸暗了,楊文孝帶著四位將軍去點兵 —— 五千輕裝騎兵都是從老兵裏挑的,每人隻帶三天幹糧、一把馬刀、一杆火槍,馬蹄裹了麻布,避免發出聲響。周顯則提前出發,去江寧西郊安排接應。
楊延昭站在帳外,看著楊文孝的隊伍消失在夜色裏,忍不住歎了口氣:“這孩子,倒比我當年還急著立軍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星群拍了拍他的肩膀:“文孝有本事,還有四位將軍護著,肯定沒事。咱們現在該做的,是在全椒城外擺足架勢,讓王慶以為咱們要強攻,牽製住他的兵力,不讓他發現江寧那邊的動靜。”
楊延昭點點頭,轉身下令:“傳我將令,明天一早,讓工程營在全椒城外搭雲梯、架火炮,做出強攻的樣子;火槍隊輪流在城下射擊,吸引王慶的注意力!”
夜色漸濃,全椒城外的啟軍營地裏,火把的光映著士兵們忙碌的身影 —— 有的在搭雲梯,有的在搬火炮,還有的在城下巡邏,故意大聲說話,讓城樓上的南疆士兵聽得清清楚楚。而在南邊的小路上,楊文孝的騎兵隊正悄無聲息地疾馳,馬蹄踏過草地,隻留下淺淺的痕跡。
楊文孝勒住馬,回頭看了眼身後的隊伍,四位將軍正分別守在隊伍的前後左右,神色警惕。他深吸一口氣,握緊了手裏的城防圖 —— 這是他第一次獨自帶隊執行這麽重要的任務,他心裏清楚,不僅要拿下江寧,更要帶著弟兄們平安回來,不辜負父親和李叔的信任。
小路兩旁的樹林裏,偶爾傳來幾聲蟲鳴,遠處隱約能看到方臘巡邏隊的火把光。關勝打了個手勢,騎兵們立刻放慢速度,趴在馬背上,借著樹林的掩護避開巡邏隊。張清則摸出飛石,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楊文孝看著前方隱約可見的江寧西郊輪廓,心裏默念:江寧,我們來了。隻要拿下城門,這場仗,就贏了一半。
喜歡很平凡的一生吧?請大家收藏:()很平凡的一生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