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後方生亂、淮北之戰
字數:6899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雍涼風雲 !
前秦建元十四年(378年),十月,前秦攻襄陽大軍再次發起攻勢,破中城西北角,卻為內裏新築的夫人城所阻,徒增傷亡而不克,無奈後撤。
而同一時間,在長安,西域大宛國使者朝覲,獻上汗血馬,苻堅以敬慕漢文帝拒退千裏馬的故事為由,令諸臣作《止馬之詩》,然後將馬送還。
去歲之春,滅涼、代二國後,前秦統一北方,四野震動,高句麗、新羅、西南夷各部都派出使者入貢長安。
曆來的大一統王朝,無不是威服四夷,遠國來朝,邊陲藩邦的朝覲、納貢,自是看到中原再度出現霸主,數十年來的割據戰亂將要結束,這讓當時新修涇水渠的苻堅愈發的得意。可這之後,信心滿滿的苻堅發兵襄陽,兵力幾乎十倍於守軍,卻止步於城下近一年而未有寸進,無疑是打了臉,令天下人對前秦真正的實力生出質疑,因此十分不快。
王猛病故前,曾叮囑苻堅,在穩定國內之前,不要急於進攻東晉,可恰逢鎮守荊州的桓豁病逝,荊州接連發生天災,實在是天賜良機,隻是攻襄陽以來,秦軍在奪取宛城後,很快就陷入難以破解的死局。
苻堅此時四十歲,為君多年,曆經諸事,已不再是雲龍門之變後,被一眾親信擁護繼位時,那個年僅十九歲看似為人老成,實則限於閱曆的懵懂少年。不過,為君已二十載的苻堅,仍有著理想化的一麵,他渴望證明自己,向已故的如師友般的重臣,朝中文武百官,全天下的黎庶,不認同氐人王朝的世家門閥,乃至作為對手的江左東晉政權的君臣。
大宛國獻馬一事,起自涼州刺史梁熙,他在此前派遣使者入西域,向諸國宣揚苻堅威德,可以說是一手策劃了此事,奈何苻堅正為襄陽戰事不利而煩惱,馬屁拍到了馬腿上。
前秦滅前涼時,梁熙以中書令領兵從征,之後就留在武威鎮守,由中樞重臣轉為封疆大吏,除了本身才具過人之外,也有其在關於胡漢各族的政治主張過於狹隘,不合苻堅心意的緣故。
苻生在位時,梁氏內有梁皇後,外有梁楞、梁安、毛貴,八輔政占據其三,控製著尚書台、長安禁兵,作為外戚在君臣爭權的過程中慘遭屠戮。苻堅繼位後,任用王猛等人革新弊政,誅除橫行不法、害民亂政的公卿權貴,與舊派勳戚嚴重對立,出身梁氏又支持苻堅奪位的梁平老為此外鎮朔方,至死都未還朝。
梁熙是典型的士人,為人博學多才,居官清正節儉,但他自少年時在枋頭、鄴城就以文采而小有名氣,與不喜讀書整日飛鷹走馬的呂光交惡,而在關東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後趙石氏的作為,也造就了他對胡族極差的感官。
在當時,氐人高層積極接受漢文化,而呂光這般家中世代擔任氐酋,胡化後的漢人軍事貴族,反而不重經學,頗有點讀書無用的意味,與梁熙這種自詡正統的漢人世家子相互鄙夷。
可如今的前秦,正處在吞並的過程中,軍事貴族遠比台閣清貴要吃香,中樞宰臣也更重能統軍者,況且呂氏在前秦又是勳臣中的佼佼者,在中兵內擁躉眾多。出鎮武威後,在涼州世家對舊主張氏棄如敝履的情勢下,身為傑出之士的梁熙眼光才得以跳出局限,終於發覺自己在朝時雖受看重,境遇卻不上不下的原由。
可在梁熙的觀念裏,他對苻堅的討好,就如王猛當初安陽接駕一般,屬於維護君主權威的臣道,骨子裏仍是傲上矜下,自命不凡。簡單來說,梁熙在苻堅心目中的地位,無論過去還是將來,永遠達不到王猛的高度,所以他在台省時,與胡族大臣的不合,就顯得有些雙標,更不利於苻堅一直推行的胡漢融合政策。
梁熙促成大宛國遣使入長安獻馬前月,七月奉命自漢中出兵的梁州刺史韋鍾,兩個月裏連戰連捷,將東晉魏興太守吉挹圍困於西城。為此,苻堅設宴與群臣聚飲,大概覺得不日就將攻克襄陽,下令不醉不歸,並讓秘書監朱肜擔任酒監,督促滿飲。
秘書侍郎趙整以直言規諫著稱朝中,四年前,因“魚羊食人”一事,苻堅在宮宴過後為試探慕容垂,邀其妻後段氏同輦,被趙整攔車諫止。而趙整此前與朱肜受命調查此事,曾向苻堅進言,請求誅殺鮮卑首領,這說明他的政治立場是對事不對人。
眼見苻堅得意忘形,趙整再次出言規勸,但卻顧及苻堅顏麵,作《酒德之歌》一首,迂回諫言。苻堅也是一點就透,聽後當即明白了其中暗藏之意。苻堅覺得趙整顧全大局,既沒有讓自己難堪,也為其上司朱肜解了圍,因此十分高興,讓趙整將此歌當場謄錄下來,以此作為宴飲時的禁戒,再有類似情形,隻出於禮節小酌三兩杯,不再提倡濫飲。
結果一個月後,以為襄陽之戰穩操勝券的苻堅就被打臉了,先是巴西郡人趙寶在涼州起兵反秦,自稱東晉西蠻校尉、巴郡太守。前秦豫州刺史、北海公,鎮守洛陽的苻重,也據城自守發動兵諫,抵製長安下達的調令。
趙寶起兵之地位於武始郡南方,甘鬆護軍轄境東部,東北、東南兩個方向分別是仇池、武都二郡,
武始郡是前涼張駿分隴西郡狄道所置,石勒俘殺劉曜時,長安大亂,張駿趁機進軍至狄道,收複涼州南部,又設武衛、石門、侯和、漒川、甘鬆五部護軍屯戍。
前秦滅前涼僅兩年,奪取梁、益二州剛滿五年,滅前仇池國也不過七年光景,從河西到隴西,心存不滿者大有人在,要是讓趙寶席卷起來形成串聯,甚至能向東分別威脅到天水、漢中,截斷長安與涼州、蜀地的交通,前秦對西城、魚複的進攻自然也就維持不下去了。
好在周邊的前秦官吏反應迅速,狄道長苻登、甘鬆護軍仇騰、河州長史衛平,受羈縻統治的安定北部尉沒奕幹,稱臣的吐穀渾首領視連也遣西傾山鍾羌各部出兵相助,於是趙寶之亂旋生旋滅,本以為能利用已經到來的寒冬,卻在各方圍攻下沒能拖到來年。
苻重的反叛就更有意思了,他與鎮守薊城的幽州刺史、行唐公苻洛是親兄弟,可這時候能夠支持他的苻洛,正親自督兵駐紮在和龍,促成高句麗與百濟、新羅和談。再者,石越自魯陽關出,率精騎萬人南下,這都是苻重麾下的洛州兵。
沒有人呼應,兵馬又不足用,這樣再來看苻重所謂的叛亂,完全可以看作是政治訴求沒有得到滿足,因而在耍脾氣、鬧情緒,所以事後苻堅對他的處置也是不痛不癢,去職留爵,遣去老家略陽反省。
說到洛州兵,指的是洛陽及其周邊地區的軍隊,苻重雖然鎮守洛陽,實則是豫州刺史,洛州刺史則另有其人。
五公之亂平定後,鄧羌獲授建武將軍、洛州刺史,鎮守陝城。滅前燕之戰初時,前秦奪取金墉城,王猛留鄧羌鎮守,以麾下司馬桓寅出任弘農太守,代鄧羌戍守陝城。前燕覆滅後,鄧羌戰功卓著,升官晉爵,洛州刺史由邵保出任,仍鎮守金墉城。邵保是南安太守邵羌的堂弟,王猛平羌酋斂岐之亂時,邵羌曾率兵一同討伐。
苻重叛亂前,涼、代兩國初定,乞伏司繁暴卒,沒奕幹頗識時務,於是隴西鮮卑的異動被扼殺,前套、西套都趨於穩定,後套則有鄧羌戍守朔方,由此河套地區對關中的軍事壓力暫時消失。
分統代國東部的劉庫仁朝覲,沒有來自前套的代國鮮卑威脅,冀州、陝洛又無事,作為屏藩的平陽暫時失去原有功能,太守慕容衝也因此在入朝後被留置長安。
苻融受召還朝錄尚書事後,苻洛想要繼其之後入鎮鄴城,類似的,他的兄長苻重也想離開權力處處受限製的洛陽。而彭超提議進攻淮河以南獲許後,守金墉城的邵保被征調,苻重自詡宗室重臣,又是豫州刺史,此次進兵,他的老對手東晉豫州刺史桓伊,所駐鎮的淮陽也在攻擊範圍,可他卻不在出征序列中,這能忍住不生氣才怪。
不管是交流、溝通的不足,又或誤會了意圖,錯估了地位,苻堅的命令下達後,苻重顯然是無法理解,因此據城自守,封閉周邊關卡、道路,不讓受到征調的邵保所部軍隊南下,以此來抵製、要挾苻堅,企圖取代彭超,全權負責征討淮河以南。
可是苻重高估了自己在軍中的聲望,苻堅都沒派兵來對峙,隻是一道命令傳來,滅前燕後被委任到苻重軍府,擔任其長史已有八年的呂光,隨即將苻重收捕並掌握洛陽鎮兵,以檻車將其押送到長安,這與沿途遊街也沒啥區別了,其實也是消除苻重在中兵、鎮兵內的影響力。
當然,事情的起因,還要回到襄陽的戰事,苻丕、苟萇率主力四月到達樊城,二人力求穩紮穩打,因此進展緩慢,於是後續到達南鄉的秦軍分兵,慕容垂、姚萇攻南陽,苟池、毛當、王顯屯武當,石越與慕容垂、姚萇配合拿下宛城後,順淯水南下突襲,才有了七月突破南岸一事。
這之後,通過驛傳公文,一直關注荊州戰局的兗州刺史彭超,受到宛城之戰及後續發展的啟發,自其鎮守的濮陽上表,請求攻打彭城的東晉沛郡太守戴逯,並再派持重的大將領兵攻打淮河以南,與攻打襄陽的苻丕在東、西全線形成策應,就如圍棋劫爭之勢,使晉軍首尾難顧,為將來攻打建康做準備。
這種立足於全局的戰略眼光得到苻堅欣賞,於是加彭超都督東討諸軍事,又為其增兵,調後將軍金俱難、右禁將軍毛盛、洛州刺史邵保,合步、騎七萬進攻梁郡淮陽、臨淮郡盱眙,也就是梁、譙、徐、泗這一線。而在西線,北麵是梁州刺史韋鍾出漢中攻西城,南麵是寧州刺史薑宇自墊江攻魚複。
可苻堅對形勢的預料卻過於樂觀,原本攻襄陽是集中力量於一點,如今東、西全線進攻,錢糧的消耗成倍增加。而後方生亂,各地兵馬調動又是一大筆支出,襄陽更是從年頭打到年尾,仍未攻克。前秦中、外兵調遣,光是趕赴各處前線的正卒、輔兵就出動了近三十萬,不僅將滅涼、代後,所剩無幾的積儲消耗一空,結果還得不償失。
前秦在十月秋雨時節,趁洪水暴漲突擊襄陽,企圖一舉破城,就有趙寶反秦、苻重兵變的緣故。後方生亂的消息傳來,本就連日陰雨,導致後勤輸送延期,苻丕、苟萇再無法維持求穩的心態。
而在襄陽攻克後不久,苻堅也抓著淮北戰事失利的由頭,一麵嚴懲了彭超、金俱難等人,一麵給其他將領升職加薪。除了安撫情緒之外,苻堅也是為了甩鍋,畢竟當初彭超提出建議,他在點頭同意時,可是聞言大喜,因為全線進攻也是他那時的想法。
而東晉方麵,卻還在內耗,去歲謝玄履任廣陵,開始組建北府兵,王彪之又病故。桓衝已經入鎮荊州,卻不願坐看謝安獨攬輔政後再掌兵權,於是表薦駐屯巴東魚複的毛穆之,以其為宿將,軍事經驗遠比謝玄豐富,遣其往姑孰,以謀求取代謝玄,為桓氏掌握建康下遊兵權,留其子毛球駐守魚複。
桓衝之妻是王導孫女,王彪之則是王導族侄,其父王彬是王導堂弟,王彪之曾與王坦之、謝安聯合對抗桓溫,但桓溫死後,桓氏經曆內亂實力有所削弱,加上王坦之外鎮,於是王彪之轉與桓衝合作。
當時,建康朝中因為輔政之權的爭奪,導致先前聯合的三家分道揚鑣,而促成褚太後臨朝的謝安得到大義名分支持,占據上風,又利用司馬曜聘太原王氏女為皇後的機會,迫使性急、傲慢、色厲內荏的王坦之以外戚舊例出鎮廣陵。
王坦之因失權,名望又被謝安蓋過而憂慮成疾,鎮守廣陵兩年就病故於任上,桓衝為爭奪徐州刺史所掌握的京口兵權,不惜解任無法實際控製的揚州刺史,以掌握京畿的名分、要職作為交換,卻被謝安耍了一道,剛得到任命不久,又被改為加督江、豫二州六郡,仍鎮姑孰,而京口則由國丈王蘊加徐州刺史鎮守。
所以桓豁死後,桓衝入鎮荊州前,哪怕司馬曜、謝安接連送行以示安撫,他仍是到地方後立刻翻臉,又是要錢糧,又是表薦部將,始終屯兵上明保存實力,直至襄陽失陷也未由其駐地北派一兵一卒。
石越登陸漢水南岸後僅一月有餘,得到苻堅回複的彭超,立即率軍進攻彭城。受前秦大舉進兵的影響,謝安再次選擇與桓衝妥協,由於桓豁病故前表薦毛穆之監沔北軍事,因此為他加假節,遷為監江北軍事,鎮守廣陵。
自東晉建立以來,賞罰不明極其尋常,朝廷由上到下都是死氣沉沉,內鬥內行、外戰外行,不是刀架到脖子上的最危急時刻,從來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敢於守孤城的將領難得有好下場,因此臨敵棄守、自潰逃散都成了常態。
約四十年前,出鎮武昌的庾亮,以毛寶、樊峻為將,率精兵萬人,共守江北的邾城,後趙名將張貉率騎兵二萬來攻,邾城迅速告急。可接到毛寶的求援後,庾亮在武昌卻錯估了形勢,沒有及時派兵去救,而邾城內指揮不統一,一個月不到就被攻破,毛寶率眾向南突圍,與近六千守軍,一同溺亡於長江中。
事後不久,庾亮因北伐夢想破滅鬱鬱而終,先後追贈太尉、永昌公,而死於國事的毛寶,卻差點因為追究陷地戰敗之責遭奪爵,最後念在他於平定蘇峻之亂時立有大功,才未加深究,卻也不予追贈,且二十年後才恢複其州陵縣侯的封邑。
那時侯,正值桓溫受封南郡公,因州陵隸屬南郡,才為襲爵的毛穆之改封為建安侯,這已是庾翼死後,毛穆之與江虨、朱燾、袁真等人合謀迎桓溫入荊州的第十五個年頭。
期間,毛穆之隨桓溫滅成漢、北伐收複洛陽,此後又隨同北伐前燕,引汶水入黃河開通漕運,而大軍撤退時,他更率部留守在河北的東燕郡,充任殿軍,大小戰事、政爭都經曆了無數。
所以夾在桓衝、謝安爭鬥中的毛穆之,不想重蹈其父毛寶守邾城的覆轍,桓衝留在姑孰的兵他調不動,廣陵聽命於謝氏的北府兵也是一樣。於是,毛穆之選擇上疏辭讓,謝安看似投桃報李,將他遷為右將軍、宣城內史,鎮守姑孰,仍假節。毛穆之卻十分清醒,以駐地位處江南,又在建康之側,主動辭讓,並拒絕假節,免除桓衝起疑心的可能。
宣城內史是桓溫、桓衝之父桓彝的舊職,毛穆之因為與哀帝司馬丕的皇後王穆之同名,避諱而稱字為毛憲祖,又因桓溫母親孔憲,再次改稱小字為毛虎生。而毛穆之的謹小慎微,又或者說誰都不得罪的性格,也造就了他一生的成敗,先後在桓溫、桓豁、桓衝兄弟麾下征戰多年,仍隻是一部將。
不過相比同為桓溫爪牙,北伐前秦退兵時也擔任過殿軍的鄧遐,毛穆之顯然更知進退,拿得起放得下。
毛穆之辭讓官職後,東晉以謝玄為將,自廣陵出兵去救戴逯,謝玄趁機下令在附近州郡再度征發南來流民,充作民夫,挑選士卒,又命何謙率一支偏師遊弋於淮、泗二水之間,佯作救援彭城的態勢,這也是北府兵建立後的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