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捎回的驚喜
字數:5942 加入書籤
“蓮嫂,你這裏是不是來了個漢人商隊?”正晌午,一個穿著絨布褌褲的男人找來。
隋玉聞聲看過去,在男人靠近時,她聞到淡淡的酒香。
不用蓮嫂開口,男人已經看到隋玉了,他出聲問:“這位掌櫃,你從長安帶來的桑酒還有沒有?賣我十壇。”
隋玉點頭,說:“你出什麽價?”
“昨天老斡從你手裏不是剛買了桑酒,他怎麽出價我也怎麽出價。”
隋玉看向他穿的褌褲,如果她沒看錯,褌布應該是羊絨織成的,比麻布厚實多了,垂感也極好,她想給趙西平買幾條帶回去。當然,若是運回敦煌賣,想必行情差不了。
“你拿這種布跟我換。”隋玉說。
“噢,行,不過這比毛毯價貴。”
隋玉搖頭,說:“你別忽悠我,我跟老斡換的毛毯不是普通人家織的素毛毯,圖案費心思,染料也金貴。你這個單是用料講究,因為羊絨比羊毛出產少,所以才顯價貴。這樣,一罐桑酒換你一條六尺長四尺寬的羊絨布,我拿回去正好能裁剪成一長一短兩條褲子。”
看她說得頭頭是道,男人輕笑一聲,說:“罷,我吃點虧算了,誰讓我是自己找來的。”
隋玉讓張順和青山帶隊,用駱駝送十罐桑酒過去。
“你這裏可還有什麽貨?”男人問。
隋玉領他進屋,宋嫻也跟上。
“你帶來的幾匹綢緞成色不錯,織法也精美,你打算怎麽換?”男人看見綢緞不由心動。
“從長安買來的貨,自然不會是劣貨。”宋嫻幫腔抬身價。
隋玉搖頭,說:“目前還沒有想換的,你有什麽東西來跟我換?”
“狐裘,我新得一個狐裘,光澤不差。”
隋玉有些猶豫,狐裘不好保養,在路上一來一往就是大半年,萬一蟲蛀了或是發黴了,那就砸在手上了。
宋嫻見隋玉猶豫,她從自己的貨裏挑出一匹天青色綢緞,說:“你看看,若是看得上,我跟你換。不過我也不要狐裘,我跟你換羊絨布和毛毯。”
男人扛著綢緞去屋外看,在確定隋玉不打算跟他交換時,他收下宋嫻的綢緞。
宋嫻帶來的綢緞是在敦煌買的,比長安的價貴,這匹天青色的綢緞一千五百錢,抵二十五罐桑酒。不過二十五罐桑酒能換一百二十五張羊皮,但一匹綢緞卻換不來,不是價值的問題,是在量上差距太大。
討價還價後,宋嫻和隋玉跟著運送桑酒的駝隊一起離開沿瞿。宋嫻在男人家裏的庫房挑選一張半丈長十尺寬的地毯,這個能鋪滿整間屋的地麵。除此之外,宋嫻又親自丈量二十尺長六尺寬的羊絨布,這兩樣是一匹綢緞的價錢。
天又黑了,隋玉坐在火堆前給挎包收尾。
宋嫻坐在對麵看著她,思索著說:“我要不要給從祖和綠芽兒也捎些禮物回去?”
“可以啊,讓秦當家送去客舍交給趙西平,趙西平再把東西送去你家。”
“那我送什麽?”宋嫻托腮。
隋玉笑看她一眼,沒有回答。
小崽的挎包做好了,隋玉又拿出一塊黑白交織的毛毯,準備做個大包給隋良,舅甥倆一人一個,免得一個有一個無,其中一個人要傷心。
次日,隋玉帶人牽著駱駝出去擺攤賣陶器,中途遇到一個漢人商隊,還是認識的人。
“玉掌櫃,你們哪天到的?”客商問。
“今天是到的第三天。”隋玉答。
“你們速度挺快啊,我們隻比你們晚動身一天。”說起這個,客商想起離開敦煌去玉門關的路上遇到趙西平和小崽的事,他問:“趙千戶沒能在玉門關追上你吧?我們路上遇到他們父子倆,他們說要去找你。”
隋玉被這句話震得回不了神。
客商見狀忙打補:“我估計沒什麽事,那晚看見他們父子倆都挺精神,不像是有事的樣子。”
隋玉想起離開敦煌時趙西平言語之間想送她出玉門關,她回過神,說:“沒追上我們,他帶孩子趕路,速度快不了。”
“嗯,我就說一聲,你們去忙吧。”
隋玉道聲謝,繼續往城裏走。
回到之前賣狼的地方,張順去跟擺攤的漢人打聽,得知在這裏擺攤要交錢,他提串銅板去街尾,回來時手上多個木牌。
“大掌櫃,怎麽定價?”小春紅問。
“零零總總近兩百個陶器買來是七百四十錢,你們估摸著喊價,這些一共要賣回三千錢。不過看你們本事,我隻要三千錢,若是高於三千錢,多餘的當場分給你們。”隋玉打算讓他們練手,總不能一直是她擋在前麵談生意。
幾個仆從湊一起嘀咕去了,隋玉喊上宋嫻,再帶上甘大甘二,四人一起去街上轉悠。
“這是什麽?”隋玉拿起一個不規則的黃棕色杯子,手感微涼,不像是木頭雕的。
“這是什麽做的?”隋玉又問低著頭的人。
披頭散發的男人頂著黑眼圈,一臉陰鬱地抬頭,宋嫻對上他的眼睛嚇一跳,她暗暗戳隋玉一下,這人神神叨叨的,有些嚇人,趕緊走吧。
“人骨做的。”他沙啞地開口。
.
隋玉差點手抖摔了杯子,又看一眼,她迅速放下骨杯,勉強一笑,說:“還、還挺有意思,我差點認出來了。”
說罷,二人帶著甘大甘二腳步匆匆離開。
“哪來的癲子。”走遠了,宋嫻小聲罵一句,她不確定地問,“真是人骨啊?”
隋玉也不清楚,她使勁蹭蹭手,急躁地說:“別提了,真晦氣。”
一隊胡商從西邊過來,駱駝和馬的蹄聲震得地麵上塵土飛揚,隋玉跟宋嫻帶人靠邊站,給商隊讓路。
“這是哪裏的商隊?看著挺麵生。”宋嫻說。
隋玉明白她所說的麵生是指長相,同一個地方的人在骨相上有相同點,她們見過不少胡商,這隊商人跟之前見過的胡商長相沒有相似點,所以眼生。
駝隊路過,除了灰塵氣和牲畜特有的腥臭氣,隋玉聞到極為濃鬱的香料味,這隊胡商所帶的香料不少。
商隊走到一個鋪子前停下,裏麵的樓蘭人快步迎出來,雙方嘰裏呱啦一通,胡商卸下兩大箱香料遞過去。
“我想買香料。”宋嫻出聲,她拽著隋玉過去,搭話問:“香料怎麽賣?”
胡商看過來,又看向樓蘭人,示意他從中翻譯。
又是嘰裏呱啦一通,樓蘭人說:“你們是從大漢過來的?他們想要你們的綢緞。”
“一匹綢緞換多少香料。”隋玉問。
樓蘭人比出兩根手指。
隋玉比出三指,綢緞唯大漢獨有,香料卻不是隻有哪個小國獨有,她可以大膽報價。
“他們想看你們的貨。”樓蘭人開口。
“他們是從哪裏來的?”宋嫻好奇。
“康居,聽說過吧?他們來自康居,好遠啊,要翻過很多大山才能過來。”樓蘭人搬起香料箱,說:“不跟你們說了,我來生意了。”
很多大山?莫非是伊朗高原?還是哪裏?隋玉心想。
她跟宋嫻在原地等著,打發甘大甘二騎駱駝回去拿綢緞。
秦文山得知有康居的大商隊過來,他們帶著貨跟甘大甘二過來,用寶石換取香料。
“你們去年沒去康居嗎?”回去的路上,隋玉打聽。
“沒有,山太高了,不敢嚐試。”秦文山搖頭,“對了,我早上遇到在鹽澤打漁的漁船,買了十來條鹹水鯉,分你們一半,你們晌午不用買菜了。”
“鹽澤裏還有魚?”宋嫻問。
“有,魚還挺肥。”
陶器沒賣多少,小春紅她們不打算收攤,隋玉由著她們,說飯好了讓甘大甘二送來,之後就回去了。
鹹水鯉魚個頭不小,隋玉沒吃過,下鍋燉熟後她嚐了嚐,不是鹹的,隻得加水加鹽繼續再燉煮一會兒。
“我們離開樓蘭前去鹽澤走一趟,看能不能買些鹹魚幹拉到龜茲和輪台賣,沙漠裏估計隻有這一個大湖,其他地方吃魚困難。”隋玉謀劃著,蚊子再小也是肉。
“行。”宋嫻沒意見。
當天晚上,隋玉又勾串好一個挎包,她把兩個挎包裝一起去找秦文山,勞他幫忙帶回去。
“記得你答應我的事。”秦文山提醒。
“忘不了,你下一次來敦煌時,一定讓你拿到完本。”隋玉承諾。
“行,明天我給你介紹生意,你把你有的貨物都帶上。”秦文山說。
宋嫻把她的貨也都帶上,在秦文山的商隊去拿貨時,隋玉跟宋嫻都帶隊跟上。
趁著秦文山還在,方便借他的勢跟商人講價,隋玉用兩匹綢緞和二斤蠶絲以及五罐桑酒跟樓蘭商人交換精美的地毯、玉石、瑪瑙手串,宋嫻則是用七匹綢緞跟樓蘭商人交換一匹汗血寶馬和一匣子瑪瑙石。
這裏所謂的樓蘭商人不單指一個人,而是商人的匯聚,各地商人運來奇珍異寶匯聚在樓蘭,奇珍異寶在此交換主人。
之後商隊攜著珍寶各奔東西。
……
大半個月後,四月初,趙西平帶著小崽下地種麥,麥種撒下,再覆上一層輕薄的土,接下來隻用等它破土發芽。
小崽捏把麥種裝兜裏,他打算在客舍外的菜園裏種一小塊麥子,麥子黃了,他能第一眼看見。
這事他去勞煩他舅舅,挖坑刨土的活兒他做不來。
遠處傳來駝鈴聲,隋良打眼一看,是商隊過來了,他一邊刨坑一邊留著神,商隊走近,他丟下鋤頭迎過去。
“是秦當家,你的故事已經在敦煌和商隊之間傳開了。”認出人,隋良知道這人喜歡聽什麽,他笑著報喜。
秦文山留意到廚院的南邊多了一座房,他詫異道:“茶舍蓋起來了?你們行動倒是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