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神醫巷
字數:4225 加入書籤
宋相逢站在門口,盧千陽站在門裏。
宋相逢不要盧千陽出門相送,盧千陽一步都沒有跨出門去。
宋相逢忽然轉過身來,看著門裏的盧千陽,一臉平靜。
“盧隊長,這件事情完了,你有什麽打算?”
宋相逢的這句話,問得盧千陽一怔。
打算,能有什麽打算呢?
看著宋相逢那雙深邃的眼眸,盧千陽努力地在心裏問了自己一句,這件事情完了,又該怎麽打算呢?
“打算……,如果死不了,我還是回蓉城去當個刑警,實在不行,做個民警也行。”
宋相逢看著盧千陽那一本正經的表情,嘴角微微地掛起一抹淡淡的笑容來。
沉默片刻,宋相逢笑了笑,沒有再說話,轉過身,朝那邊上的樓梯間走去。
等宋相逢的身影消失在樓梯的盡頭,盧千陽才緩緩地關上房門,默默地轉過身,朝屋裏走去。
他一邊走,一邊又在心裏回味著剛剛宋相逢問他的話。
事情結束了,自己有什麽打算呢?
其實,在盧千陽的心裏,他很清楚,無論事情的結局如何,蓉城他是回不去了。
盧千陽輕輕地歎了一口氣,走到套房的臥室裏,重重地把自己摔在床上。
此刻,他什麽都不去想,隻想痛痛快快地睡一覺。
明天,又不知道會有什麽事情在等著自己。
月落柳梢,枯枝搖曳,無聲。
打破無聲的是一陣刺耳的手機鈴聲。
盧千陽揉了揉眼睛,睡眼惺惺地看了看來電號碼。
號碼不熟悉,聲音卻很熟悉。
“今晚九點,他一定會去……”
盧千陽沒有開口,對方就掛斷了電話。
他看了看手腕的手表,現在已經是上午十點半,晚上九點,還早著呢。
盧千陽從床上下來,快步走進洗漱間。
到晚上九點還早,可是去那個地方現在已經算是有些遲了……
洗漱完畢,盧千陽匆匆出了門。
今天開電梯的人是老顧。
可是在電梯裏還有別的客人,老顧隻是衝盧千陽淺淺地笑了笑,沒說一句話。
電梯到了一樓,其他客人走到前麵,落在最後的盧千陽剛跨出電梯門,身後的老顧忽然對他說了一句。
“盧先生,一路走好。”
盧千陽停下腳步,扭過頭來,麵帶微笑地看著站在電梯裏的老顧,想了想,沉聲說道。
“我倒是走得很好,隻是你這和平飯店三寶之一的老顧,你可不要晚節不保。”
老顧沒有絲毫惱怒,甚至臉上的笑容顯得更愉悅了。
“老顧馬上就退休了,晚節能保住……”
盧千陽沒再多說一句,轉過頭,快步朝和平飯店外麵走去。
金黃的陽光灑滿一地,和平飯店門口的南京路車水馬龍,繁榮一片。
盧千陽招了一輛出租車。
“師父,你知道這上海曾經有條巷子,叫什麽神醫巷的麽……”
盧千陽坐在副駕駛座椅上,一邊係著安全帶,一邊隨口問邊上的司機。
司機五十多歲,肥胖的身材,頭發花白。
“知道,那巷子現在還是叫神醫巷啊,就霞飛路過去沒多遠……”
司機的回答,讓盧千陽微微一怔。
這幾十年過去了,難道那神醫巷連個名兒都沒換?
出租車司機見盧千陽一臉驚詫,反倒奇怪了。
“怎麽?小夥子,去看大夫的?”
“……”
盧千陽沒說話,淡淡地點了點頭。
“走咧,我送你去吧。”
司機是個厚道人,一開著車,一邊給盧千陽滔滔不絕地講述著神醫巷的故事。
神醫巷自民國時期起,就是整個上海,乃至整個江浙一帶中醫最為集中的地方。
解放後,神醫巷因為裘神醫和杜宇風的事情,這裏曾經被管控過一段時間,特別是杜宇風在那神醫館裏,用一把裝滿烈性炸藥的算盤,和日本特務石原同歸於盡以後,神醫巷一度關閉了半年之久。
後來在人民群眾的一再呼籲下,當地政府和街道又逐漸開放了這條街。
這條街集中醫診治,藥材批發,中藥製作等等經營又蓬勃發展起來。
“你是不知道,這條街和對麵的那家醫院一樣,都是人山人海……”
司機晃了晃腦袋,對盧千陽說道。
“對麵有家醫院?”
盧千陽疑惑地問司機。
司機點點頭。
“嗯,有家醫院,外國人開的醫院,這才幾年時間,那來看病的人和過年的火車站差不多。”
司機又歎了一口氣,繼續說道。
“那外國人開的西醫醫院治不了病人,就往對麵的神醫巷跑;若是那神醫巷都治不好的病,那就得回家等死,準備後事了。”
盧千陽默默地回應司機。
“照你這麽說,中醫要比那西醫醫院厲害?”
“那當然!不厲害,那些外國佬怎麽會對神醫巷逐漸打壓,恨不得讓那些神醫巷裏的中醫大夫,藥館老板通通關門……”
盧千陽側著臉,看著司機,皺了皺眉頭。
“既然中醫那麽厲害,那你剛剛還說那家西醫醫院裏看病的人,和過年的火車站差不多?”
出租車司機側臉對盧千陽笑了笑。
“小夥子,這你就不懂了吧。”
他輕輕地搖了搖頭,一臉無奈的苦笑。
“現在的中國人,迷信外國都成啥樣了?認為國外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一些。那就別說西醫治病了,那些病患,病重後想到的第一件事絕對是去西醫醫院,而不是去找中醫大夫……”
這話,盧千陽是認可的。
九十年代,國門大開十多年,國外所有的訊息一湧而入。
這些訊息,有先進的東西,當然也有西方資本控製的輿論發布一些東西。
加上國內一些有影響力的所謂高知,公知給西方文明搖旗呐喊,吹鼓助威,現在的風氣就是如此。
喜歡暗鬥3終極滲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暗鬥3終極滲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