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晉國成立

字數:7440   加入書籤

A+A-




    晉軍攻占了牛渚,深入吳國領土。
    王濬派人送回捷報,晉主炎樂得合不攏嘴。
    賈充卻潑了一盆冷水:“咱們的士兵在外頭累壞了,水土不服,容易生病。應該叫他們回來,再做打算。”
    張華不同意:“現在大軍已經打進敵人老巢,吳國人都嚇破了膽,一個月內肯定能抓住孫皓。如果輕易撤退,之前的努力就白費了,多可惜啊!”
    晉主還沒開口,賈充就怒斥張華:
    “你不懂天時地利,還想搶功勞,讓士兵們受苦,就算砍了你也難平民憤!”
    司馬炎趕緊打圓場:“這是我的意思,張華隻是和我想法一樣,別吵了!”
    這時,杜預的急件到了。
    晉主一看,也是催著要進攻。
    於是不再猶豫,下令繼續進攻。
    王濬等人接到命令,水陸並進,聲勢浩大,吳國人看見旗子就投降了。
    吳主孫皓嚇得臉色發白。
    大臣們說:“北方的軍隊越來越近,江南的軍民都不戰而降,怎麽辦?”
    孫皓還嘴硬:“為什麽不打?”
    大家說:“都是岑昏害的,請陛下殺了他。我們出城決一死戰。”
    孫皓不信邪:“一個小太監能誤國?”
    大家急了:“陛下難道忘了蜀國的黃皓嗎?”
    於是不等吳主下令,一起衝進宮裏,把岑昏撕成碎片,生吞活剝了。
    陶濬上奏說:“我的戰船都太小了,希望能有兩萬士兵乘坐大船去作戰,這樣就能輕鬆打敗敵人。”
    孫皓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調撥禦林軍給陶濬,讓他在上遊迎戰敵人。
    前將軍張象率領水軍順流而下,迎接敵軍。
    他們正行進時,突然刮起了猛烈的西北風,吳軍的旗幟都被吹得直立起來,士兵們不肯下船,四處逃散,隻剩下張象和幾十名士兵等待敵人。
    晉將王濬揚起風帆,駛過三山,船師說:
    “風浪太大,船無法前行,等風小一點再走吧。”
    王濬大怒,拔出劍來嗬斥道:
    “我現在就要攻取石頭城,怎麽能停下來!”
    於是擂鼓前進。
    吳將張象帶著部下投降。王濬說:“如果是真的投降,就為我去立功。”
    張象回到自己的船上,直接駛到石頭城下,叫開城門,讓晉兵進入。
    孫皓聽說晉兵進城了,想要自刎。中書令胡衝、光祿勳薛瑩上奏說:
    “陛下為什麽不效仿安樂公劉禪呢?”
    孫皓聽從了他們的建議,也用車拉著棺材自縛起來,率領文武百官向王濬投降。
    王濬解開他的綁縛,燒掉他的棺材,用國王的禮節對待他。
    後來有人寫詩曰:
    晉舟西航益州去,金陵王道漸隱沒。
    鎖鏈千尋沉水底,石城輕展順風旗。
    世間多少傷懷事,唯有山川永枕流。
    四海為家終有日,古壘秋聲蘆荻幽。
    東吳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縣,戶口五十二萬三千,官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老幼二百三十萬,米穀二百八十萬斛,舟船五千餘艘,後宮五千餘人,全都歸了大晉。
    大事已定,出榜安民,盡封府庫倉廩。
    陶濬的兵不戰自潰,琅邪王司馬伷和王戎的大兵都到了,看到王濬成了大功,心中都很高興。
    杜預也到了,大犒三軍,開倉賑濟吳民。於是吳民安堵。
    隻有建平太守吾彥,拒城不下。聞吳亡,乃降。王濬上表報捷。
    朝廷聞吳已平,君臣皆賀,上壽。
    晉主執杯流涕說:“這是羊太傅之功啊,可惜他沒能看到!”
    驃騎將軍孫秀退朝後,向南而哭說:
    “以前討逆壯年時,以一校尉創立基業,現在孫皓卻把江南給丟了!‘天啊,這是誰幹的啊!’”
    卻說王濬歸來,帶著吳主皓去洛陽見皇帝。
    孫皓一上殿就跪下磕頭,晉皇帝笑著說:
    “這座位我可是給你留了好久了。”
    孫皓機智回應:“我在南方也給你留了個座。”
    晉皇帝大笑,賈充好奇地問孫皓:
    “聽說你在南方喜歡挖人眼睛、剝人臉皮?”
    孫皓淡定回答:“那些想篡位或者不忠的家夥,就得這麽治。”
    賈充尷尬地閉嘴了。
    晉皇帝大方地封賞了皓和他的子孫,還提拔了王濬,其他人也各有賞賜。
    在曆史的長河中,三國的故事猶如一出大戲,終歸落幕於晉朝的司馬炎之手。
    這不禁讓人感歎,世間萬物,似乎都遵循著一種“聚散離合”的規律。
    而那些曾經的霸主們,劉禪、曹奐、孫皓,最終都走向了各自的結局,仿佛是命運的安排,讓他們在曆史的舞台上謝幕。
    後來有人寫詩曰:
    高祖揮劍闖鹹陽,紅太陽升起在東方。
    光武崛起成霸主,金烏鴉飛到天上逛。
    獻帝哀歎繼海宇,紅輪子西沉在池塘。
    何進無腦亂宮廷,董卓涼州來坐堂。
    王允巧計除奸佞,李傕郭汜舞刀槍。
    盜賊如蟻聚四方,奸雄鷹揚霸六疆。
    孫家父子起江東,袁氏兄弟興河梁。
    劉焉父子占巴蜀,劉表兵馬屯荊襄。
    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
    陶謙張繡公孫瓚,各展雄才占一方。
    曹操專權居相府,籠絡英才用文武。
    挾天子以令諸侯,貔貅鎮守中原土。
    樓桑玄德是皇孫,與關張結義願扶主。
    東西奔波無家歸,兵微將寡成羈旅。
    南陽三顧情深似海,臥龍一見分天下。
    先取荊州再取川,霸業圖王在天府。
    嗚呼三載升遐去,白帝托孤心如刀!
    孔明六出祁山前,欲補青天缺一角。
    何期曆數終有盡,長星半夜落山穀!
    薑維力高憑一己,九伐中原空勞碌。
    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
    丕叡芳髦及奐才,司馬又將天下交。
    受禪台前雲霧起,石頭城下波濤消。
    陳留歸命安樂處,王侯公爵從根苗。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
    在庚子太康元年的五月,有一個姓司馬的家夥,他的名字叫做炎,字安世,是河南人。
    他是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懿的孫子。他篡奪了魏陳留王的位子,自封為世祖武皇帝,國號大晉,改元太康,把首都設在洛陽。
    這一年的第一個月,他用杜預、王渾、王浚三個將軍率領十五萬水軍去攻打江東,結果所向披靡。
    王浚的軍隊直接抵達石頭城,吳國的君主孫皓非常害怕,他把自己綁起來,坐在棺材裏,來到王浚的軍營投降。
    王浚燒掉棺材接受投降,然後進入建業駐紮。
    他封閉了皇宮和府庫,派人看守,等待王渾的到來。
    明日,王渾的部隊剛渡過江,聽說浚已經獨自接受了吳國的投降,率先進入城中。
    因此,王渾因為浚不等他到來就接受降軍而感到羞愧和憤怒。
    他想要派兵攻打浚,但被他的參軍何攀勸阻了。
    何攀又急忙來勸浚說:“你完成了這麽大的功績,朝廷都知道了。但是王將軍卻因為你獨自接受吳國投降,沒有等他來,心裏非常不滿,想要帶兵來攻打你。
    以前許由和巢父曾經拒絕過天子的尊貴地位,現在人們還稱他們為大賢人。你為什麽不效仿他們,把這份功勞讓給他呢?這樣不是更好嗎?”
    王浚說:“市場上的人,還會為了半文錢的利益而爭鬥不休,何況是滅掉吳國這樣的大功,我怎麽肯讓給他呢?舜是什麽人?我又是什麽人?
    他也是個男子漢,我也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王渾又能把我怎麽樣?我不怕他!”
    何攀又說:“既然你不願意讓步,那就把吳主孫皓交給王渾吧,我們兩個來協商解決這件事,怎麽樣?”
    王浚說:“這個建議可以采納。”
    於是,他把孫皓交給了何攀,何攀請吳主孫皓走出軍營,一起去見王渾,王渾讓人監視他,這才消解了心中的憤怒。
    話說王浚,這位宏農的才子,長得帥得掉渣,但年輕時不太愛出名。
    後來他突然開竅,變得豁達有誌向。他家門口的路寬得能跑馬,鄰居都說太誇張。
    王浚笑說:“這樣方便我擺長戟和旗幟。”
    大家都笑了,
    他卻淡定地說:“就像陳勝說的,小鳥怎懂大鳥的誌向呢?”
    徐邈的寶貝女兒,美麗又聰明,選夫標準高得驚人。
    徐邈靈機一動,決定開個“選夫大會”,讓女兒暗中觀察。
    結果,女兒一眼就看上了王浚,徐邈樂得合不攏嘴,立馬把女兒嫁給了浚。
    周浚在巴郡當太守時,發現那裏的百姓因為重稅和勞役苦不堪言,連生男孩都不敢養。
    他決定改革製度,減輕百姓負擔,結果救活了數千人。
    晚上做夢夢見屋裏梁上掛著三把刀,後來又多了一把。
    第二天問從事孚毅,對方恭喜他說這是要升官的預兆。果然不久後,周浚就升為益州刺史。
    後來他在伐吳中立下大功,王渾想爭功,但心裏不痛快,暗中派人寫匿名信陷害周浚。盡管有周浚和何攀勸阻,但王渾不聽。
    王濟手持父親的書信,想要通過官員們向武帝報告,請求用囚車將王浚囚禁。
    但武帝沒有同意,而是命令官員帶著詔書前往吳國,指責王浚不遵守命令。
    王浚感到震驚,立即派人進宮上奏說:
    “我之前接到命令,直接前往秣陵,預計十五日到達三山。王渾在北岸駐紮,給我送來了邀請信。
    我因為水軍順風而行,沒有時間掉頭,所以中午才到達秣陵,晚上才收到消息。王渾應該接受調度的命令,但他卻要求我明天返回包圍石頭城。
    他還要求查看所有軍人的名單,但我認為孫皓已經投降,沒有必要再包圍石頭城。而且查看軍人名單也不是當務之急,不能接受這個命令。
    我並不是故意忽視明確的規定。作為臣子,我們應該為國家的利益而努力,生死與此相關。
    如果因為擔心被責備而回避責任,這是臣子的不忠行為,不是明智君主和國家的福氣。
    武帝翻閱奏章,發現王渾嫉妒周浚的功績比自己高,於是向朝廷告狀,但皇帝並沒有追究周浚的責任。
    王渾見狀,又派人給周浚送信,說周浚燒了孫皓的宮殿,得到了財寶,卻沒有上交給朝廷。
    王渾再次上奏,但皇帝仍然沒有理會。
    周浚得知後,連忙派人上表說:“臣犯了大錯,應該受到懲罰。得罪了權貴,後果不堪設想。孫皓正打算投降,但他的手下已經搶走了他的財物,還放火燒了宮殿。
    臣趕到時,才把火撲滅。王渾先上了孫皓的船,周浚先進了孫皓的宮殿,等臣進去時,連個座位都沒有了。
    如果有遺留的財寶,那也是王渾和周浚先得到的。今年平定吳國,確實是大喜事,但對臣來說,卻多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