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一艘戰艦

字數:3697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陳濟雲率領的各支商團隊伍,於冬月底前陸續匯齊到了徐州。加入到李鴻章的剿撚大軍。
    此時的撚匪,已經一分為二。其中的東撚仍留在原來的活動地域。而西撚則轉移,進入了陝西。
    麵對局勢的變化,李鴻章決定傾全力首先對付東撚。
    他在作戰的大方針上,仍沿襲了曾國藩原有的戰略。並在其基礎上,改用“扼地兜剿”的戰法,更加注重集中兵力。
    經過一年多的激戰,東撚在淮軍、湘軍、商團,以及清軍和各省地方武裝的聯合剿殺下,覆滅了。在此期間,李鴻章也受封為湖廣總督。
    接著,西撚為了救援東撚,主力由陝北渡過黃河,東入山西、直隸腹地。清廷為之大震。
    李鴻章也因此,與在陝西督軍的左宗棠,再生齟齬。
    在清廷出麵協調下,各路大軍暫息嫌隙,協力圍剿。終於同治七年夏,剿滅了西撚。李鴻章也因此再獲加賞。
    撚匪覆滅之後,陳濟方管轄的蘇、皖、贛三省,也久違的實現了完整的和平。
    陳濟方也終得施展拳腳,開始在兩江地區全麵推行新政。
    而在更早的時候,陳濟懷統管的商團水師營,也迎來了發展的重要節點。
    同治六年的六月,水師營擁有了第一艘真正的戰艦!
    當陳家兄弟開始建設近代水師的時候,要麵對的第一個重要難題,就是手中沒有戰艦。獲取新式軍艦,就成為創辦水師營的要務。
    在暫時排除了從海外引進的方案後,讓水師營裝備第一艘戰艦的重任,就落在了江蘇境內造船廠的肩上。
    由於設在江陰的水師營造船廠,仍處於興建的過程中,更是缺少設計和技術工人,距離能夠建造船艦尚需時日。
    東和商行旗下,設在上海的浦江造船廠,就成為水師營造艦的唯一選擇。
    浦江廠,初創於道光二十九年。經過多年發展,除了能對各型船舶進行修理、維護外,在造船方麵也頗具規模。
    此時的浦江廠,已經能夠建造排水量三千噸以下的商用船舶。並且擁有四座造船台、兩座修船塢,和眾多有經驗的技術工人。
    確定了造艦的廠家,還要為建造的戰艦選型。由簡入難也是必然的選擇。
    第一次建造新式軍艦,為了穩妥起見,陳濟懷經過與船廠技術人員的反複討論,最終選擇了一型技術門檻較低,容易建造的戰艦。
    這是一型小型的蒸汽風帆兩用炮艦。采用浦江廠曾建造過的明輪商船作為母型,並聘用了西洋工程師改進了設計,成為一型炮艦。
    這艘水師營的第一隻戰艦,於同治五年的八月,鋪設了第一塊龍骨。在經過五個月的緊張施工後,順利下水,開始舾裝。
    該艦在全部建造完成後,花費共計海關銀八萬餘兩。按當時與英鎊的匯率計算,約合2.5萬英鎊。
    這艘炮艦,整體采用木質結構。采用兩座主桅杆,艦艏帶有斜桅。在甲板正中的位置,立有單座煙囪,為艦內的鍋爐排煙。兩部巨大的明輪,分列艦體舯部兩舷外側。
    動力係統采用機帆混合的方式。除了備有全套帆裝索具以外,還安裝了1台臥式雙汽缸往複蒸汽機,並配套2座方形火管鍋爐,全部是從海外進口的。
    蒸汽機的最大輸出功率為350匹馬力。在僅使用蒸汽動力的情況下,設計航速為9.5節,煤艙滿載時,最大可續航1,500海裏。
    艦體全長55.2米,艦寬最大為8.2米,最大吃水3.2米,正常排水量660噸。
    艦載武器為4門12磅火炮,分別布置在艦艏艉兩舷的上甲板。全艦共編員81人。
    水師營終於擁有自己的戰艦了,這讓陳濟懷無比興奮。他邀請幾位兄長,同來參加新艦的首次試航。
    試航之時,在那江海之上,新艦順利的完成航行、測速、試炮等各項檢驗,均達到了設計標準。
    滿懷激動的陳濟方,在艦上這兒看看,那兒摸摸,愛不釋手。他還為親自這艘戰艦命了名,“太湖”號。
    “太湖”號在成功的完成建造後,加入了商團水師營。從此擔負起操訓的重任。
    這第一艘戰艦也僅僅是水師營的起步。
    就在“太湖”號還在船台上建造時,陳濟懷此前委托法國駐上海的外交官,從法國購買的軍艦設計圖紙,送到了上海。
    與之同到上海的,還有幾位聘自法國的造船專家。在洋專家的指導下,浦江廠對這些全套的圖紙,進行了仔細的研究。
    隨後,在“太湖”號下水的兩個月後,又在相同的船台上開始了第二艘戰艦的建造。
    這艘戰艦,仍為小型木質炮艦。所不同的,是采用了“暗輪”的推進方式,即螺旋槳推進。
    該艦被陳濟懷命名為“高郵湖”號。建造花費共計海關銀八萬四千餘兩,約合2.6萬英鎊。
    “高郵湖”號炮艦,除了取消明輪之外,船型與“太湖”號基本一致。依然采用雙桅,帶艏斜桅,單煙囪的艙麵布局。
    在煙囪的前方,還設有一座橫跨艦體的飛橋。飛橋中間以前,建有簡易的指揮塔。
    艦體為木質,全長56.7米,最大處寬8.2米,最大吃水3.6米。正常排水量670噸。
    動力係統的配置,與“太湖”號一致。推進方式改為,單傳動軸帶動艦艉水下的單螺旋槳。
    最大輸出功率350匹馬力,僅依靠蒸汽動力,設計航速為9節,最大可續航1,500海裏。
    艦載武器有所增強,為2門24磅火炮,和4門12磅火炮。其中12磅炮,仍布置在艏艉兩舷的上甲板。得益於取消明輪後留出了空位,在兩舷舯部的上甲板安放了24磅炮。
    “高郵湖”號炮艦,建造也很順利,於同治六年九月下水,第二年正月建成加入水師營。入役後,艦上編員95人。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今後能夠自行生產戰艦上的機器等,經陳濟懷提議,將原來的浦江造船廠和上海軍械廠,各分出了一部分力量,在上海設立了“上海機器廠”。
    日後,上海機器廠經過不斷蛻變,逐步發展成為了,一家規模龐大的工業製造企業。
    而兩艘炮艦的建成,也並未讓水師營停下擴充的步伐。
    隨著江陰水師營造船廠逐步具備造艦能力,更多的戰艦也將被陸續擺上船台。